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47613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n n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n n二、宿主的免疫n n三、免疫检测技术第九章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1 1免疫学的几个概念n n病原微生物:是指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n n感染:是指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n n免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免疫学的几个概念病原微生物:是指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2 2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n n(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n n(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3 3(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n n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如病体、健康带菌体n n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感染(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如病4 41、感染的途径n n高等动物(人):呼吸道和消化道,伤口,垂直传播等n n植物: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蜜腺等,伤口,种传等1、感染的途径高等动物(人):呼吸道和消化道,伤口,垂直传播5 52、感染的方式n n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n n直接侵入n n介体传播2、感染的方式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6 63、感染的影响因素n n病原体的毒力和数量n n宿主的抗病性n n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3、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体的毒力和数量7 7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n n(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n n(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8 8(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n n致病性:又称致病力,是指微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寄主使之发病的能力n n侵袭力:微生物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n n毒素:微生物产生的对宿主有高度致病性或毒性的一类微量化学物质;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又称致病力,是指微生物在寄生9 91、侵袭力n n吸附和侵入能力:通过菌体结构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n n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水解性酶类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n n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抗吞噬和体液杀菌物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于在宿主体内存活1、侵袭力吸附和侵入能力:通过菌体结构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1010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11112、外毒素n n外毒素(exotoxin):G+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n n特点: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2、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G+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12123、内毒素n n内毒素(endotoxin):G-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补体系统等,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n n特点:相对毒性较弱;作用相似,没有器官特异性3、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G-的细胞壁成分1313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1414二、宿主的免疫n n(一)非特异性免疫n n(二)特异性免疫二、宿主的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1515(一)非特异性免疫n n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n n特点:同一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没有专一性,对所有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均发生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16161、生理屏障n n表面屏障:连续、完整的结构阻挡病原菌的侵入或分泌的化学物质有抗菌作用,如皮肤与粘膜n n局部屏障:形成特殊结构阻挡病原菌的感染,如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n n共生菌群:正常菌群通过营养竞争或者产生抗生素,抑制多数病原菌的生长,如大肠菌群1、生理屏障表面屏障:连续、完整的结构阻挡病原菌的侵入或分泌1717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18182、体液因素n n补体系统: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的能力;激活补体攻击侵入细胞导致溶解,其作用无特异性n n干扰素: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诱导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使其他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2、体液因素补体系统: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在抗原抗1919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20203、细胞因素n n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粒的能力n n吞噬细胞的种类: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3、细胞因素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粒的能力2121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2222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23234、炎症n n炎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红、肿、痛、热和功能障碍n n发烧:内、外源性热原物质作用于下丘脑导致发热n n化脓:死亡白细胞与破坏裂解的靶细胞共同酿成脓液4、炎症炎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2424二、宿主的免疫n n(一)非特异性免疫n n(二)特异性免疫二、宿主的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2525(二)特异性免疫n n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n n特点:获得性、高度特异性、记忆性、个体差异性(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命26261、免疫系统n n免疫系统: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所组成的一个系统n n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和2727(1)免疫器官n n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鸟类)等n n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2828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2929胸腺胸腺3030法氏囊法氏囊3131淋巴结淋巴结3232脾脏脾脏3333(2)免疫细胞n n免疫细胞:指一切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免疫细胞:指一切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细胞,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n n免疫活性细胞:一类能接受抗原刺激,并引免疫活性细胞:一类能接受抗原刺激,并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指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指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细胞n nT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然后转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然后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其功能是执行细胞免疫移到外周淋巴器官,其功能是执行细胞免疫(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指一切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包括淋3434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3535(3)免疫分子n n膜表面免疫分子:主要包括膜表面抗原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n n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补体和抗体分别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分(3)免疫分子膜表面免疫分子:主要包括膜表面抗原受体、组织相36362、抗原和抗体抗原和抗体n n抗原(antigens):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所识别,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因素n n抗体(antibody):是一类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所形成的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2、抗原和抗体抗原(antigens):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3737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3838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3939抗原抗原抗体抗体氢键结合力氢键结合力 O ON NO ON NH HH H静电引力静电引力-+范得华力范得华力-+-+-+疏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排斥的水排斥的水抗原抗体氢键结合力 OOH静电引力-+范得华力-+-40403、免疫应答n n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以及最终通过产生抗体,发生免疫效应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过程n n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抗体而进行的免疫n n细胞免疫:通过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而进行的免疫3、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4141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4242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2学时)课件4343三、免疫检测技术n n(一)免疫检测技术n n(二)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三、免疫检测技术(一)免疫检测技术4444(一)免疫检测技术n n免疫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反应特异性的原理,建立各种检测与分析的技术n n现代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已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出现(一)免疫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反应特异性的原理45451、酶标记抗体技术n n酶标记抗体技术:是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机地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定性、定量测定n n目前应用最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 ELISA1、酶标记抗体技术酶标记抗体技术:是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46462、荧光抗体技术n n荧光抗体技术:某些荧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又不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用荧光抗原或荧光抗体对待检标本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2、荧光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某些荧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47473、放射免疫技术n n放射免疫技术:又称放射免疫分析、同位素免疫技术或放射免疫测定法;该法为一种将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的高度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体外测定超微量物质的新技术 3、放射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又称放射免疫分析、同位素免疫技4848三、免疫检测技术n n(一)免疫检测技术n n(二)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三、免疫检测技术(一)免疫检测技术4949(二)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n n免疫疾病诊断n n动物植物生理活动研究n n物种及微生物鉴定n n动物、植物性状的免疫标记n n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的研究n n发病机理研究(二)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免疫疾病诊断5050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51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谢谢你的到来演讲人:XXXXXX 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