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医学知识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457950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器官-医学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感觉器官-医学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感觉器官-医学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一)眼球壁(一)眼球壁眼球壁有眼球壁有3 3层,由外向层,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纤维管膜和视网膜。纤维膜膜 是眼球的外壳,由是眼球的外壳,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分前部的厚而坚韧。分前部的角膜和后部的巩膜角膜和后部的巩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一)眼球壁 图372 眼球的立体结构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图372 眼球的立体结构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眼球壁1.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眼球的外壳,分为眼球的外壳,分为前方的角膜和后方的巩膜。为前方的角膜和后方的巩膜。角膜角膜(Cornea):占眼球前部约:占眼球前部约l5,为透明的折光结构,呈外凸内凹的球面。周缘较厚,中部,为透明的折光结构,呈外凸内凹的球面。周缘较厚,中部薄,嵌入巩膜中。角膜表面被有球结膜。角膜内面与虹膜之间薄,嵌入巩膜中。角膜表面被有球结膜。角膜内面与虹膜之间构成眼前房,内有眼房水。构成眼前房,内有眼房水。巩膜巩膜(Sclera):占眼球后部约:占眼球后部约45,乳白色,不透明。巩膜前方接角膜,交界处有环状的巩膜静,乳白色,不透明。巩膜前方接角膜,交界处有环状的巩膜静脉窦,是眼房水流出的通道,起着调节眼压的作用。巩膜的后脉窦,是眼房水流出的通道,起着调节眼压的作用。巩膜的后腹侧,视神经纤维穿出的部位有巩膜筛板。腹侧,视神经纤维穿出的部位有巩膜筛板。球结膜巩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4眼球壁1.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眼球的外图373 眼球壁(1)球结膜巩膜巩膜脉络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5图373 眼球壁(1)球结膜巩膜巩膜脉络膜感觉器官 医学知图374 眼球壁(2)虹膜睫状体视神经脉络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6图374 眼球壁(2)虹膜睫状体视神经脉络膜感觉器官 医学2.血管膜:血管膜:为眼球壁的中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眼内组为眼球壁的中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并形成暗的环境,有利于视网膜织的作用,并形成暗的环境,有利于视网膜 对光色的感应。血管膜对光色的感应。血管膜由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由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 膜膜3部分。部分。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ea):呈棕色,衬于巩膜的内面,其后壁有一呈青:呈棕色,衬于巩膜的内面,其后壁有一呈青绿色带金属光泽的三角区,叫照膜,由于这一区域的视网膜没有色绿色带金属光泽的三角区,叫照膜,由于这一区域的视网膜没有色素,可以反光,有助于动物在暗光环境中对光的感应。素,可以反光,有助于动物在暗光环境中对光的感应。睫状体睫状体(Corpusciliare):是血管膜中部的增厚部分,呈环状围于:是血管膜中部的增厚部分,呈环状围于晶状体周围,形成睫状环,其表面有许多向内面突出并呈放射状排晶状体周围,形成睫状环,其表面有许多向内面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称睫状突。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由纤细的晶状体韧带连列的皱褶,称睫状突。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由纤细的晶状体韧带连接,在睫状体的外部有平滑肌构成的接,在睫状体的外部有平滑肌构成的睫状肌睫状肌,肌纤维起于角膜与巩,肌纤维起于角膜与巩膜连接处,向后止于睫状环。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膜连接处,向后止于睫状环。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向前拉睫状体,使晶状体韧带松弛,有调节视力的作用。向前拉睫状体,使晶状体韧带松弛,有调节视力的作用。巩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感觉器官医学知识72.血管膜:为眼球壁的中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眼内感觉器官医学知识8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8感觉器官医学知识9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9虹膜与瞳孔 虹膜虹膜(Iris):是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位于晶状体的前方,:是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位于晶状体的前方,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的周缘连于睫状体,中央有一孔以透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的周缘连于睫状体,中央有一孔以透过光线,称瞳孔过光线,称瞳孔(Pupilla),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量。虹膜内分布,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量。虹膜内分布有色素细胞、血管和肌肉。虹膜肌有两种:一种叫瞳孔括约肌,围有色素细胞、血管和肌肉。虹膜肌有两种:一种叫瞳孔括约肌,围于瞳孔缘,收缩可缩小瞳孔,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为放射状于瞳孔缘,收缩可缩小瞳孔,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为放射状肌纤维,称为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可开大瞳孔。猪肌纤维,称为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可开大瞳孔。猪的瞳孔为圆形,其他家畜的为椭圆形。马瞳孔的游离缘上有颗粒状的瞳孔为圆形,其他家畜的为椭圆形。马瞳孔的游离缘上有颗粒状突出物,称虹膜粒突出物,称虹膜粒(Granulairidis)。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0虹膜与瞳孔 虹膜(Iris):是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位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1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1视网膜3.视网膜视网膜(Retina):眼球壁的最内层,分为视部和盲部:眼球壁的最内层,分为视部和盲部视网膜视部:衬于脉络膜的内面,且与其紧密相连,薄而柔软。视网膜视部:衬于脉络膜的内面,且与其紧密相连,薄而柔软。生活时略呈淡红色,死后混浊,变为灰白色,易从脉络膜上脱落。生活时略呈淡红色,死后混浊,变为灰白色,易从脉络膜上脱落。在视网膜后部有一在视网膜后部有一视乳头视乳头(Papilla optici),是视神经纤维穿出视网膜,是视神经纤维穿出视网膜处,没有感光能力,又称处,没有感光能力,又称盲点盲点。视网膜中央动脉由此分支呈放射状。视网膜中央动脉由此分支呈放射状分布于视网膜。在眼球后端的视网膜中央区是感光最敏锐部分,呈分布于视网膜。在眼球后端的视网膜中央区是感光最敏锐部分,呈一圆形小区称一圆形小区称视网膜中心视网膜中心(Areacentralisretinae),相当于人眼的,相当于人眼的黄斑黄斑(Maculaluten)。神经层由浅向深部由。神经层由浅向深部由3级神经元构成,最浅层有两级神经元构成,最浅层有两种细胞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辨别颜色的能力)和视杆种细胞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辨别颜色的能力)和视杆细胞(感弱光的能力)。第细胞(感弱光的能力)。第3级为多极神经元,其轴突向视网膜乳级为多极神经元,其轴突向视网膜乳头集中,成为视神经。头集中,成为视神经。视网膜盲部:无感光能力,外层为色素上视网膜盲部:无感光能力,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无神经元,被覆在睫状体及虹膜的内面。皮,内层无神经元,被覆在睫状体及虹膜的内面。视神经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2视网膜3.视网膜(Retina):眼球壁的最内层,分为视部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3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3眼的结构眼的结构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4眼的结构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4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5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5(二)(二)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是眼球内一些无色透明的折光物质,包括晶状体、眼房眼球内容物是眼球内一些无色透明的折光物质,包括晶状体、眼房水和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的折光系统。水和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的折光系统。1.晶状体晶状体(Lenscrystallina):呈双凸透镜状,透明而富有弹性,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如浑浊则为白内障。2.眼房水和眼房:眼房水和眼房:眼房(Comeraoculi)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前房和后房。眼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内,主要由睫状体分泌产生,在眼前房的周缘渗入巩膜静脉窦至眼静脉。眼房水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折光和调节眼压的作用3.玻璃体玻璃体(Corpusvitreum):无色透明胶冻状物质,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外包一层透明的玻璃体膜。玻璃体除有折光作用外,还有支持视网膜的作用。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6(二)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是眼球内一些无色透明的折光物质,图图375 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7图375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7二、辅助器官二、辅助器官1、眼睑俗称眼皮,为覆盖于眼球前方的皮肤褶,外为皮肤,内为富有血管的睑结膜,中间为眼轮匝肌和睑板。2、眼球肌属横纹肌,为眼球的运动装置。有直肌、斜肌和退缩肌。3、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4、眶筋膜:主要是眶骨膜,又称眼鞘,为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呈锥状,包围着眼球和眼肌,其内、外间隙中充填着大量脂肪上眼睑下眼睑睑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8二、辅助器官1、眼睑 俗称眼皮,为覆盖于眼球前方的皮肤褶感觉器官医学知识19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19图图376 辅助器官辅助器官 眼睑眼睑上眼睑下眼睑睑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0图376 辅助器官 眼睑上眼睑下眼睑睑感觉器官 医图图377 眼辅助器官眼辅助器官眼上斜肌泪腺泪腺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1图377 眼辅助器官眼上斜肌泪腺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1视神经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2视神经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2(二)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二)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泪腺(Glandulalacrimalis):位于眼球的背外侧,在眼球与眶上突之间,为扁平卵圆形,导管开口于上眼睑结膜。分泌的泪液有湿润和清洗眼球的作用。泪道:泪道:为泪液的排泄管道,由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小管为两条短管,起始于眼内侧角处的两个小裂隙即泪点,汇注于泪囊。泪囊为膜性囊,位于泪骨的泪囊窝内,呈漏斗状,为鼻泪管的起端膨大部。鼻泪管位于骨性鼻泪管中,沿鼻腔侧壁向前向下延伸,开口于鼻腔前庭。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3(二)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Glandulalacri属横纹肌,一端附着在视神经周围的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眼球巩膜上,全部由眶骨膜所被包。眼球肌可调节眼球的运动。(四)眶骨膜(四)眶骨膜(Periorbita)又称眼鞘,为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呈锥状,包围着眼球和眼肌,其内、外间隙中充填着大量脂肪。(三)眼球肌(三)眼球肌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4 属横纹肌,一端附着在视神经周围的骨上,另(三)眼球肌感觉感觉器官-医学知识培训ppt课件25眼球血管分布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6眼球血管分布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6眼肌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7眼肌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7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第二节 耳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8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第二节 耳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感觉器官医学知识29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29图378 耳的结构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0图378 耳的结构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0一、外耳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禽无耳廓。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禽无耳廓。外耳主要指外耳道。外耳主要指外耳道。1 1、耳廓耳廓 一般称圆筒状。上端较大,开口向前;下端一般称圆筒状。上端较大,开口向前;下端较小,连于外耳道。耳廓以耳廓软骨为支架,内外均覆有较小,连于外耳道。耳廓以耳廓软骨为支架,内外均覆有皮肤。耳廓能灵活转动,便于收集声波。皮肤。耳廓能灵活转动,便于收集声波。2 2、外耳道外耳道 为耳廓基部到鼓膜的管道,可分为软骨性为耳廓基部到鼓膜的管道,可分为软骨性外耳道和骨性外耳道。软骨性外耳道的外侧端与耳廓软骨外耳道和骨性外耳道。软骨性外耳道的外侧端与耳廓软骨相连。骨性外耳道位于颞骨鼓部。外耳道内衬皮肤,含汗相连。骨性外耳道位于颞骨鼓部。外耳道内衬皮肤,含汗腺演变而成的耵聍腺,分泌耵聍。腺演变而成的耵聍腺,分泌耵聍。3 3、鼓膜鼓膜 介于外耳与中耳之间,为一卵圆形坚韧而具有介于外耳与中耳之间,为一卵圆形坚韧而具有弹性的半透明膜。鼓膜外层为来自外耳道皮肤的表皮;中弹性的半透明膜。鼓膜外层为来自外耳道皮肤的表皮;中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粘膜。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层为粘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1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禽图378,外耳耳肌软骨性骨性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2图378,外耳耳肌软骨性骨性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2二、中耳二、中耳中耳包括鼓室、听小骨和咽鼓管。1、鼓室为鼓膜向内的小腔隙,内衬粘膜,其内侧迷路壁上有由镫骨底封闭的前窗和由第二鼓膜封闭的蜗窗。2、听小骨有3块,由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都很小。它们彼此成关节,连接于鼓膜与前庭窗之间,可将声波对鼓膜的振动传至内耳。禽听小骨仅1块,称耳柱骨。3、咽鼓管又称耳咽管,为连接于咽与鼓室之间的一条管道,以咽鼓管咽口开口于咽,以咽鼓管平鼓口开口于鼓室。咽鼓管能维持鼓膜内、外大气压平衡,起保护鼓膜的作用。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3二、中耳中耳包括鼓室、听小骨和咽鼓管。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3图379 中耳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4图379 中耳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4图图380 听小骨与鼓膜听小骨与鼓膜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5图380 听小骨与鼓膜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5三、内耳三、内耳内耳又称迷路,深藏于颞骨岩部,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膜迷路套于骨迷路腔内。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1、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2、膜迷路由纤维组织构成,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4部分。前庭耳蜗半规管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6三、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深藏于颞骨岩部,由骨迷图381 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7图381 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7四、听觉和位觉的传导路四、听觉和位觉的传导路(一)听觉传导路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通过听小骨的杠杆作用,鼓膜震动将信息传递至前庭窗,引起外淋巴振动。蜗螺旋管外淋巴的振动波及相邻蜗管的内淋巴振动,致使螺旋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至耳蜗神经核。耳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到间脑的内侧膝状体,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小部分到后丘,参与构成眼球、耳及头颈对声的反射运动。(二)位觉传导路头部位置的改变引起内淋巴流动,刺激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等感受器,兴奋经前庭神经、耳蜗神经入脑,大部分送至前庭神经核,小部分送至小脑。前庭神经核的纤维一部分终止于小脑蚓部,一部分参与构成眼球、头颈、躯干和四肢的姿势反射。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8四、听觉和位觉的传导路(一)听觉传导路感觉器官 医学知识3思 考 题1眼球的结构如何?2什么是房水循环?3什么是眼睑?什么是结膜囊?什么是瞬膜?4简述耳的结构。感觉器官医学知识39思 考 题1眼球的结构如何?2什么是房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