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布与鸦片战争分析研究 开题报告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4148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里布与鸦片战争分析研究 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伊里布与鸦片战争分析研究 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伊里布与鸦片战争分析研究 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里布与鸦片战争一、选题缘由鸦片战争是清朝自尼布楚条约后又一次和西方列强进行战争,而此时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后进入工业社会,经济、军事实力一跃成为日不落强国,特别是海军实力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称霸世界。清朝在此时期和英国相比军事实力处于完全的劣势之中,中国的大门从此被英国攻破,而鸦片战争为学界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鸦片战争研究避不开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而学界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林则徐等爱国人物群体,关于琦善和耆英等主和派人物的研究则显得明显不足,且多受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影响,对他们的研究长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缺乏从当时历史环境和社会情景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如果从人物层面来探讨鸦片战争,那么,有一个人物必将进入我们视线,那是伊里布。众所周知,伊里布是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和陕西、山东、云南巡抚。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调任两江总督。从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沿海的军事行动再到乍浦副都统参与求和行动,最后任广州将军与耆英一起代表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并处理善后问题。伊里布一直参与军事活动及外交的实际操作,贯穿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伊里布对战争的态度是最早由主战派转变主和派的官吏之一,也最能体现清政府的弱势外交。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受到威胁时,他着眼于短期利益选择避战求并试图通过传统的各种政治手段来解决相关问题。虽然使清政府免除了一时的兵燹之祸,但是在天朝传统体制和文化价值观下成为“投降派”的代表。他在风云巨变时期表现出的无力和妥协值得我们深思。把握好伊里布这个人物线索来研究鸦片战争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二、 学术动态分析鸦片战争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军事史的重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关于研究鸦片战争的综合性研究论文数量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如下:陈旭麓的炮口下的震撼鸦片战争与中国传统社会崩裂 陈旭麓:炮口下的震撼鸦片战争与中国传统社会崩裂,近代史研究,1990年06期。,作者从社会层面入手,总体概述鸦片战争。王开玺的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探论 王开玺: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探论,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认为“以商制夷”、“以夷制夷”、“师夷制夷”、“以民制夷”、“以静制夷”等思想相继出现,又彼此交错,对清政府筹办夷务的政治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对清政府“制夷”思想变化进行论述。侯永吉简述鸦片战争中中英外交文书之争 侯永吉:简述鸦片战争中中英外交文书之争,档案,2013年11期。,主要论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的外交文书体式由“谕禀”范式到战争爆发前的文书争执,再到战争爆发后“照会”范式的确立过程。辛经纬的天朝观念、体制与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简要述评 辛经纬:天朝观念、体制与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简要述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作者认同天朝体制和观念是清王朝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文化。戴鞍钢在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 戴鞍钢: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02期。提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清政府盲目无为对国家安全和外在威胁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惨败。蒋顺兴的关于中英签订前的议和谈判 蒋顺兴:关于中英签订前的议和谈判,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7年02期。,论述了清政府软弱无能在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步步退让,最后到英方要求无不答应,在投降政策指导下产生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郭卫东的鸦片战争后期中英善后交涉 郭卫东:鸦片战争后期中英善后交涉,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中论述了三个问题,一、中英善后交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江南交涉、第二阶段为广东交涉。两个阶段交涉前后因果想成,不能分开。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确立于江南善后章程。三、中国若干权益的丧失是清朝官员愚昧无知,主动奉送的结果。以军事技术角度研究鸦片的论文主要有,潘向明的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火炮技术比较研究 潘向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火炮技术比较研究,清史研究1993年03期。分析中英双方火炮认为由于18世纪末期欧洲在爆炸弹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从而导致中国火炮技术和英国有着较大差距,致使战争失败。吕小鲜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武器和作战效能 吕小鲜: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两军的武器和作战效能,历史档案1988年03期。中分析中英双方军队技术发展水平得出中英双方在轻武器并无较大差距,火炮则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战法、战术上面有着巨大差别导致在战争中杀伤效果远远落后与英国。茅海建的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 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1983年05期。,中认为中国在兵力总数上多英国远征军几十倍,由于驻防分散,机动作战能力太差,兵力集中困难导致在实际作战时难以保持兵力优势,局部还处于劣势。茅海建的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 茅海建: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近代史研究,1996年06期。,以大量数据入手,罗列了清朝军队经费的收入、支出及其相关问题。得出清朝军费总额约3000万两白银,清朝军费支出巨大主要原因在于军事供给的体制落后。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人物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研究广泛的课题,但是大都集中在对林则徐、琦善等主要人物身上,关于以伊里布、刘韵珂等一批督抚的研究数量却相对当稀少。由于涉及林则徐、琦善论文太多,本文就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萧致治的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 萧致治: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文艺理论与批判,1998年05期,作者从禁烟、军事防卫、对外交涉、善后措施四个方面来写琦善在鸦片战争前、战中、战后的所作所为并对其进行批判,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林则徐在鸦片战中的积极作用。杨国桢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对英认识和制敌方略的转变 杨国桢: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对英认识和制敌方略的转变,福建学刊,1990年06期。,提到了随着鸦片战争战事进程的发展,林则徐的对英认识、处理中英冲突和制敌方略思想发生的转变,对其改正旧思想持肯定态度。肖代龙在从循吏到英雄:晚清士人对林则徐的形象建构 肖代龙:从循吏到英雄:晚清士人对林则徐的形象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作者以后现代的观点论述了晚清士人借助于舆论、诗文、传说与传记四种记忆载体对林则徐进行形象塑造与记忆建构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且说明由于这些载体的局限性,导致了建构人物形象的缺陷。李英铨的琦善及其国防思想 李英铨:琦善及其国防思想,学园,2013年14期。中分析了琦善不是弛禁派而是禁烟派原因,指出琦善在直隶、广州筹办海防的作为,和在广东办理夷务的失误,并且对其发现帝国问题和清军缺陷而提出的对外战略持肯定态度。季云飞在鸦片战争时期裕谦反侵略军事思想之探析 季云飞:鸦片战争时期裕谦反侵略军事思想之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1期中肯定了裕谦主持江、浙地区抗英斗争中“重点设防”的防御原则 和“舍水就陆”的作战指导方针“以守为战”,以及“以御为剿”、“募水勇、用民力”的军事思想。李英铨的裕谦抗英的战略思想简论 李英铨:裕谦抗英的战略思想简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中提到了抚民、用民、兵民协力共同抗英的战略思想和整顿营务以御为剿的具体措施。并且对裕谦的战略思想来源进行了论述。李少军在再论再论耆英外交 李少军:再论再论耆英外交,史学月刊,2010年12期。,对其外交持否定态度,认为耆英在鸦片战争时其积极促进投降,在鸦片战争后外交是在南京办理投降手续的延续耆英屈服西方要求出卖国家利益的继续。耆英在外交上的惰性、没有进取精神这三个方面论述,耆英的外交活动并没有改变其投降性质。庄玉丽在简评耆英在鸦片战争中的外交活动 庄玉丽:简评耆英在鸦片战争中的外交活动,吉林大学。中从耆英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禁烟运动、奉天口岸的防堵活动、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外交,以及之后的广州外交活动几个方面说明来说明耆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伊里布个人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篇,许增纮在伊里布浙江查办“夷务”辨 许增纮:伊里布浙江查办“夷务”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中肯定了对伊里布在浙江的对敌方针在敌强我弱形式下严守口岸的方针。调集兵力、筹铸大炮、加固口岸、探悉夷情等具体战守措施不能全盘否定。作者还对伊里布的受惩进行了辩析。炎明的伊里布在浙江查办夷务析 炎明:伊里布在浙江查办夷务析,历史研究1993。,对伊里布持批判态度,同时针对许增纮的文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他认为在兵力数量、后期保障、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清军占具优势伊里布片面夸大英军实力,畏敌避战,伊里布在浙江的战守措施是防而不严。并指出释俘换地和英方的谈判活动是投降政策。茅海建在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茅海建:伊里布与浙江停战,近代史研究1994。中论述了伊里布到浙前备战和海防策略情况,释俘换地设想以及中英浙江停战的具体实践。并且对伊里布在浙江的作为进行了评价。经过史学界的努力,对于伊里布在浙江时期的查办“夷务”及停战活动事实已基本清楚。但是对伊里布在签订南京条约的作为以及主持广东时期的善后交涉等问题研究较为模糊。三、拟解决的问题及重难点本文重新梳理鸦片战争时期的相关史料,从伊里布的个人历程和相关措施的整理出发,以主和派中个人命运的沉浮,以复原具体历史情境下清朝对英政策的矛盾与无奈,重新审视伊里布在鸦片战争中具体措施,并结合当时伊里布所处的政治和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从而对鸦片战争的发展与结束产生新的思考。故本文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一、伊里布在主持浙江期间战略思想,而此时战略思想和清政府所具的战争态度和实力是密切相关的,伊里布以此作为依据进而制定出相关战守的具体措施。二、以英俘换失地的设想的来源,浙江停战时期的如何达成停战共识。伊里布与懿律谈判内容以及后来中英双方互撤部分军队造成的影响。三、伊里布被从新启用后所参与的求和行动以及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作用。四、战后伊里布主持广东期间处理台湾“夷俘”问题,处理”夷楼”被烧被抢等国内外具体事件的作为,这些问题的处理和伊里布前期战争时期的思想是一脉相连的,亦显示出伊里布作为中央政权的代表在处理事件时所遭遇到的现实困境,这在战后相关条约的签订中更是显露无疑。五、如何总体客观的评价伊里布,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和其采取具体政治军事措施,并从其在具体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来出发,始能对伊里布及其相关表现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是伊里布浙江停战内容和伊里布在广东期间的相关条约的签订,其中研究广东期间的相关的关税、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在南京条约以及之后的江南善后交涉时并没有签署。然而是在具体实践中涉及上述问题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造成了很大难度。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在长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民族主义盛行的社会思潮下,如何通过分析伊里布的个人成长历程、战争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而结合伊里布所面临的主观政治形势和客观军事实力,从而站在客观、全面的立场对其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同时亦应注意到伊里布只是代表着该时期朝廷内占主流势力的意见,其具体行为应为在中央政府的战争态度和中国军事实力,并结合具体的战争形势中所采取的两难选择。四、论文结构安排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动态分析 三、拟解决的问题及重难点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伊里布 一、出身及家庭背景 二、伊里布主持云南时期的业绩第二章 主持浙江军事及外交 一 、伊里布的备战和海防策略 1.伊里布赴浙之前备战 2.伊里布的四省联合攻浙计划 3.全面防守思想的确立 二、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1.浙江停战的原因 2.浙江停战谈判的过程 3.浙江停战的结果 三、中英浙江和谈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浙江和谈存在的问题 2.浙江和谈的影响第三章 伊里布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第二次定海战役及之后的朝野舆论变化 1.定海、镇海相继失守 裕谦殉职 2.弈经浙东反击的失败 3.清政府被迫由“主战”转向“主和” 二、伊里布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1.乍浦失陷、伊里布求和 2.南京条约签订的细节第四章 伊里布在广州期间的善后交涉 一、伊里布在广州处理国内事务 二 、伊里布在广州时期的涉外事务 1.处理台湾“夷俘”问题 2.处理”夷楼”被烧被抢问题 3.相关条约的签订第五章 评价伊里布 1.伊里布的业绩及贡献 2.伊里布的缺陷与问题 3.对伊里布评价应有的客观态度余论五、参考文献一、史料1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2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北京市:中华书局,1964。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5魏源:魏源集,北京市,中华书局,1976。6李圭: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第61辑 合1册,文海出版社1990。7芍唐居士:防海纪略,上海市:上海书店,1987。8梁廷楠:夷氛闻记,北京市:中华书局,1959。9蒋良骐:东华录,北京市:中华书局,1980。10清实录(宣宗朝),北京市:中华书局,1986。11张集馨著: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市:中华书局,1981。12诸家编著:道咸同光四朝奏议,台湾大通书局,1984。13南炳文,白新良:清史纪事本末,第七卷(道光朝),上海市: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4史致训等:定海厅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5陈训正,马瀛等:定海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二、著作1张海峰:鸦片战争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市: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1。3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海市:格致出版社,2009。4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5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7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8萧致治:鸦片战争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9萧致治: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10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 中国史学史概要,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1姚薇元,萧致治等:鸦片战争研究,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12曾业英:中国近代史研究50年,上海市:上海出版社,2000。13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4日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15美马士(H.B.Morse)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63。三、 论文1陈旭麓:炮口下的震撼鸦片战争与中国传统社会崩裂,近代史研究,1990年06期。2王开玺: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谈论,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3侯永吉:简述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外交文书之争,档案,2013年11期。4杨玉秋:基督新教传教士与鸦片战争,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6月。5辛经纬:天朝观念、体制与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简要述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8期。6戴鞍钢: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02期。7潘向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火炮技术比较研究,清史研究1993年03期。8吕小鲜: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两军的武器和作战效能,历史档案1988年03期。9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1983年05期。10茅海建: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近代史研究,1996年06期。11萧致治:怎样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文艺理论与批判,1998年05期。12杨国桢: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对英认识和制敌方略的转变,福建学刊,1990年06期。13肖代龙:从循吏到英雄:晚清士人对林则徐的形象建构,华中师范大学。14李英铨:琦善及其国防思想,学园,2013年14期。15季云飞:鸦片战争时期裕谦反侵略军事思想之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1期16李英铨:裕谦抗英的战略思想简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7王瑞成:审判琦善一种历史语境和事实的重建及其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2004。18李少军:再论再论耆英外交,史学月刊,2010年12期。19庄玉丽:简评耆英在鸦片战争中的外交活动,吉林大学。20茅海建:论刘韵珂兼评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思想,近代史研究, 1988年04期。21茅海建:伊里布与浙江停战,近代史研究,1994。22炎明:伊里布在浙江查办夷务析,历史研究,1993。23许增纮:对伊里布的质疑,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24许增纮:伊里布浙江查办“夷务”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5王开玺:略论“人臣无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蒋顺兴:关于中英签订前的议和谈判,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7年02期。27郭卫东:鸦片战争后期中英善后交涉,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28郦永庆:从档案看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兼谈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问题,历史研究,1990。29王瑞成:鸦片战争期间的战俘问题 ,安徽史学,2004。30牛大勇:英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缘起,历史研究,1990。31茅海建:定海之战考实,历史研究,1990。32陈梅龙:裕谦与鸦片战争史事两考,史学月刊2006。33陈梅龙:裕谦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军事历史研究2007。34林齐模:台湾之狱近代中国第一起涉外案件述论,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