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4124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中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更大。为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乃至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中部地区必须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因此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厘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制订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与举措,对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同类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二、理论模型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索罗模型,生产函数形式主要如下:Yt=AtKtLt 01,01 (1)式中:Yt为t期的产出;Kt为t期的资本存量;Lt为t期的劳动投入量;At为t期除上述两个因素之外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即“索罗余值”,也称之为广义的技术进步;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假设+=1,在规模报酬方面并不发生变化。对(1)式两边都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如下公式:1nYt =1nAt+1nKt+1nLt+t (2)式中,t为误差项。对(2)式两边求关于t的全微分,则有:d Yt / Yt= dAt /At+d Kt/ Kt+d Lt/ Lt (3)式中,d Yt / Yt为产出的增长率,记为G (Y); d Kt/ Kt为资本存量的增长率,记为G (K);d Lt/ Lt为劳动力的增长率,记为G(L);dAt /At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记为G(A)。除了关注其中的要素增长率之外,我们应该更关注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记资本的贡献率E(K)=G(K)/G(Y),劳动的贡献率E(L)=G(L)/G(Y),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E(A)=G(A)/G(Y)。结合实际研究的需要,我们在本文中所采集的样本数据为中部六省 19782009年间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资本存量 K 以及劳动力L。其中,我们主要使用了GDP来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衡量,并且通过利用相关各年 GDP 价格指数换算为 1978 年不变价数据。关于资本存量 K,主要如下公式:Kt=It+(1-)Kt-1式中:Kt、Kt-1分别代表的是第 t、t-1 期的期末资本存量;It 是 t 期发生的实际投资量; 为资本折旧率。因为我国已有学者,即孙辉、支大林、李宏瑾通过一样的方式计算出了 19522008 年我国各个省的资本存量 :孙辉,支大林,李宏瑾.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3).,因此在本文借用了相关的资本存量数据,而关于中部地区2009 年的资本存量数据则是采用“趋势外推法”计算而成的。关于L,即劳动投入量,在本文之中主要采用的是来源于1978到2009 各年年末中部各省的就业者人数。数据来源同 GDP。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之后主要如表 1 所示表1:19782009 年中部地区生产函数模型样本数据年份产出GDP(1978年价格 亿元)资本存量 K(1978年价格 亿元)年末从业人数L (万人)1978750.001286.0211036.521979834.671374.6311287.391980890.641474.1311606.091981957.521547.2111970.4919821047.241667.1512396.7119831171.771834.1312758.5319841353.892055.0913111.7519851536.772343.3313564.3019861642.692649.8413939.1719871792.012973.2814410.8819881941.683286.5914879.3219892044.953497.1715171.1919902133.163727.0716134.5219912253.963985.3316518.7319922564.824291.3516921.9319932937.384678.5817293.9119943302.095188.5717451.9919953713.695826.0517827.2119964176.766586.2618210.3619974646.857430.9318561.9919985044.788388.0218870.6719995454.349387.5019055.6920005937.6310455.0819476.3820016474.6911636.4719455.7620027110.9512995.5719564.3220037878.2914605.3719785.5820048901.1116617.1020084.00200510025.1819225.2820358.78200611333.7622516.4220643.07200712949.9226539.5120989.21200814530.2931180.1221268.26200916242.0136420.7321602.98三、中部地区 19782009 年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参数估计下面我们分别对 Ln(GDP)、Ln(K)、Ln(L)进行单位根 ADF 检验,结果见表 2。表 2 数据的单位根 ADF 检验结果变量ADF值检验类型(i,t,z)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Ln(GDP)3.5725(0,0,2)-2.6471-1.9529-1.6100非平稳Ln(GDP)0.7584(1,0,2)-3.6793-2.9678-2.6230非平稳Ln(GDP)-3.0378(1,1,1)-4.2967-3.5684-3.2184非平稳D(ln(GDP)-3.5855(1,0,1)-3.6793-2.9678-2.6230平稳Ln(K)2.8049(0,0,2)-2.6471-1.9529-1.6100非平稳Ln(K)3.9806(1,0,4)-3.6990-2.9763-2.6374非平稳Ln(K)2.5801(1,1,4)-4.3393-3.5875-3.2292非平稳D(ln(K)0.6818(1,1,2)-4.3239-3.5806-3.2253非平稳Ln(L)1.4044(0,0,2)-2.6471-1.9529-1.6100非平稳Ln(L)-4.3462(1,0,0)-3.6617-2.9604-2.6192平稳Ln(L)-0.4121(1,1,0)-4.2846-3.5629-3.2153非平稳D(ln(L)-5.5139(1,1,0)-4.2967-3.5684-3.2183平稳通过对表2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Ln(GDP)、Ln(K)、Ln(L)序列都有单位根存在,因而属于非平稳序列,由上述的平稳性检验我们可知,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可以采用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而避免了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接下来我们采用 Eviews5.0 软件对方程(2) 进行估计,得到:1n(GDP)=-5.6536+0.7742*1n(K)+0.7272*1n(L)(4) t-statistic= (-5.8227) (30.1965) (5.9773)R2=0.9982 调整的 R2=0.9980F-statistic=7873.683 D-W=0.3958由D-W=0.3958表明模型至少存在一阶自相关性,很有可能还存在二阶相关。为了证明出模型是否有二阶相关的存在,可设模型(2)中的误差项为:t=1t-1+2t-2+t (5)对(5)式进行估计,结果如下:t =1.32929*t-1-0.6281*t-2+t (6)t-statistic= (9.3101) (-4.4526)R2=0.7975调整的 R2=0.7903 D-W=1.7269由如上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序列存在二阶自相关,但是并没有发现三阶自相关的存在。接下来我们使用科克伦奥克特法来对自相关进行消除,最后整理结果如下所示:1n(GDP)=-0.4402+0.8179*1n(K)+0.4387*1n(L) (7)t-statistic= (-1.3576) (15.3315) (1.827868)R2=0.9830,调整的 R2=0.9817F-statistic=780.296 D-W=1.6471回归结果充分说明,模型在 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了 T-检验、F-检验;D-W 值为 1.6471;调整的 R2很高,存在较好的模型拟合度。除此之外,经过Eviews6.0中的怀特异方差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模型也并不存在异方差。通过上述式子我们可以知道,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是 =0.8179 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是=0.4387,通过正规化处理之后,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5 ,劳动的产出弹性为 0.35。(二)各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通过如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资本的贡献率 E(K)=0.65G(K)/G(Y),劳动的贡献率 E(L)=0.35G(L)/G(Y),全要素的贡献率E(A)=G(A)/G(Y),最终的结果如表 3所示。表 3中部地区19782009 年中部地区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单位:%)年份G(Y)G(K)G(L)G(A)E(K)E(L)E(A)197810.088.622.023.7755.567.0337.41197911.296.892.276.0239.677.0553.2819806.717.242.821.0170.1714.7415.0919817.514.963.143.1942.9114.6342.4519829.377.753.563.0953.7713.3032.93198311.8910.022.924.3654.758.5936.66198415.5412.052.776.7450.386.2343.38198513.5114.033.453.1867.498.9423.5719866.8913.082.762.58123.3514.03-37.3919879.0912.213.380.0387.2913.03-0.3219888.3510.543.250.3682.0113.624.3719895.326.411.960.4778.3012.918.7919904.316.576.352.1899.0651.52-50.5919915.666.932.380.3379.5314.725.75199213.797.682.447.9536.196.1957.62199314.539.022.207.8940.385.3054.33199412.4210.090.915.0157.072.5840.36199512.4612.292.153.7364.076.0429.89199612.4713.052.153.2468.026.0325.95199711.2512.821.932.2474.076.0019.9319988.5612.881.66-0.3997.766.80-4.5619998.1211.920.980.0395.404.230.3720008.8611.372.210.7083.428.727.8620019.0411.30-0.111.7481.20-0.4119.2120029.8311.680.562.0477.251.9920.76200310.7912.391.132.3474.623.6721.72200412.9813.771.513.5068.964.0726.97200512.6315.701.371.9580.793.7915.42200613.0517.121.401.4485.253.7411.01200714.2617.871.682.0681.444.1214.44200812.2017.491.330.3793.133.813.05200911.7816.811.570.3092.744.682.59平均值10.4611.352.192.3173.007.42*18.20注:G(Y)是产出的增长率、G(K)是资本的增长率、G(L)是劳动的增长率、G(A)是全要素的增长率;E(K)是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L)是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是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42*表示是剔除了1990 年的异常值之后的平均数,剔除之前的数值是8.80。四、结论与建议第一,物质资本的投入是拉动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计量结果显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 0.65,这低于我国 19792006 年间平均的资本产出弹性 0.75,表明资本每增加 1%,就能导致产出增加 0.65%。19782009 年间,中部六省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推动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73%,在1986年最高值达到 123.35%。说明经济增长是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仍然是资本推动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继续加大一系列新建工程的投资建设,保持较高水平的物质资本投入,才能维持中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劳动的贡献率年均仅为 7.42%(在对1990 的异常值进行剔除之后),特别是在1991 年以后,这一数值并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下降,2001 年劳动的贡献率为负,在这之后劳动的贡献率一直处于5%之下。建议应当在不断提高劳动力效率、质量的前提下,除加强投资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外,还应该积极有序安排、引导富余劳动力在省内外、国际间流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就业率,让中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贡献较弱。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理应日渐突出。但是19782009 年间,其年均贡献率仅为 18.20%,远远低于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的水平。建议加大科研院所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学研项目的开展与落实,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