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及发展路径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3840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44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及发展路径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及发展路径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及发展路径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及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 随着国际交往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最近十几年才被广泛关注的力量,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文化软式实力、硬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对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我们在选取评估指标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规范性原则、数据可操作原则、指标可评估原则、标准可实现原则以及资料科学性原则。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取的评估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从而构建起了带权国家文化软实力二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6个一级维度,而这些维度又被进一步细化为18个二级维度。运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国、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得分计算,并根据得分及计算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差异化评估。最后,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基石;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从基础层面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力量;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参与及引导能力。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能够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者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评估指标体系 实力评估 发展路径Abstract Cultural soft power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irstly,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hard power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are analyzed. Then, the principl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s discussed,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normative principles, operating principle, data index evaluation principles, standards can realize the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principle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Using the AHP analytic hierarchy weighting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election of calculation, and construct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two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the right, the system includes 6 dimensions, 31 level two dimensions. Us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countrys three Chinese, USA and the Japa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alcul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core and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thus for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conducted differential assessment.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fundamentally; vigorousl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from the basic level; actively absorb all fin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enhance Chinas cultural vitality;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innovation, to enhance our countrys culture industry productivity. Have certain theory valu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we hope to be able to research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Keywords:cultural soft power;strength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velopment path目 录摘 要IAbstractI1. 绪论1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综述21.2.1 国外研究综述21.2.2 国内研究综述3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41.3.1 研究方法41.3.2 研究思路52 相关概念界定52.1 硬实力、软实力与综合国力52.2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63 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83.1 构建指标的意义及原则83.1.1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83.1.2指标筛选的原则83.1.3 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83.2 指标体系的选择93.3 文化软实力指标权重的确定103.3.1 AHP层次分析法概述103.3.2 权重的计算133.4 本章小结164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中国、美国及日本三国的差异化分析174.1 对比评估的方法174.1.1 数据标准化174.1.2 指标权重计算184.2 数据处理184.2.1 原始数据标准化184.2.2 指标得分计算194.3 三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比较204.3.1 中国文化软实力总体进步较快,与美国、日本仍有差距204.3.2 我国人文发展指数相对较低204.3.3 我国文化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力相对不足204.3.4 我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有待继续提升214.3.5 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力不及美国和日本214.3.6 我国文化产业制度性支持相对缺乏215 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215.1 强化并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人文发展指数215.1.1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25.1.2 吸收其他文明优秀元素225.1.3 构建和完善文化制度225.2 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国文化,扩大其国内外影响力225.2.1 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教育235.2.2 开发并保护文化遗产235.2.3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235.3 借鉴和融合人类优秀文明,增强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及生命力235.3.1 正确看待外部文化235.3.2 辩证分析地吸收外部文化245.4 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其国际贡献力和竞争力245.4.1 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45.4.2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低关系245.4.3 以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56 结束语26参考文献26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美国政治学研究者约瑟夫奈(Nye Joseph)在其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中对当时以及历史上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真正让一个国家取得次成功的并不是其强大的军事或者经济力量,而是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力量。他将这些力量称作“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已提出便受到国际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关注和认可,并且有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该战略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作用、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作用、文化经营战略的导向作用以及文化市场的促进作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会议通过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报告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韩保江,张占斌,王道勇,胡 敏,张志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知名专家教授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M.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13,1:45-47.当前的国际竞争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形态,文化竞争成为获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日本、韩国以及泰国等亚洲国家尽管它们没有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那样强大的综合国力,但是他们今年却通过影视、饮食、动漫、体育和美容文化等途径获得了不相上下甚至更多的国际关注,其国际形象也得到了很大改观。而在全球化不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加强文化软式建设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社会各界也对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这一观点持正面支持态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软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相关课题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讨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其评估体系的研究来对我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进行差异化评估,并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策略和建议。1.1.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界对于文化软实力相关的课题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而且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但是,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建设途径等方面。但是,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体系却很少进行研究,运用数据和数理方法对其进行的研究就更少了。而我们知道,如果要对某事物进行评价,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性质层面进行对比是远远不够的;而如果需要对文化软实力的真实情况进行精确的认识和对比,就需要从量化层面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拟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入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并尝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从理论层面完善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方法。(2)现实意义 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它与硬实力共同决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竞争态势。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了较强的文化软实力,这个国家才可以说得上是获得了真正的发展和进步。当我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将我国的文化等向外扩展,那么就必须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而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经在现实中得以验证,比如美国通过好莱坞、韩国通过饮食和韩剧、日本通过漫画都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呢?本文所建立的评估框架将有助于我们我们对此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帮助指引我国探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这正是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所在。1.2 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虽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而学术界对其进行大量研究也是近年来才兴起。但是,关于软实力的最早论述却发生在19世纪。当时,法国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便以推广法国文学和法国语言的形式积极展开文化外交。在这个过程中,法国部分学者便将文化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推崇。在进入20世纪以后,学者对国际竞争相关的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而“国家竞争力方程”中便将涉及软实力。20实际8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提出了明确的软实力概念,并在其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对软实力相关的课题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他在其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2004年出版)中明确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应该被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相互补充的部分。而在其2009年出版的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作者认为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发展模式、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扩张力等软实力对中国崛起有重要贡献。1阿列克谢(1987)认为,软实力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外交风格和艺术、政治效率以及思想哲学等方面,这些要素构成了国际意义上的软实力。2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S. Nye Jr.(1995)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和影响来获取资源的能力,它不需要通过购买、竞争或者战争等行为就可实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3冯皮尔森(1998)认为,一个国家拥有一种国内主导、国外有影响力的文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取很多竞争优势,而这就是文化软实力最外在的表现形式。4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泰斗,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2008)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自古以来的冲突在本质上是文化和文明的冲突。他在对当前国际冲突进行研究以后,发现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以其自身的文化主导整个世界,并且通过影视作品、艺术形式以及价值观等方式视图将各国的文化进行覆盖。5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用发展自身文化并力图予以抵抗。这就是当前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语境下的直接展现。加拿大新闻学研究者兰达纳尔逊(2012)认为,文化所代表的的力量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作用已经替代了以往的经济、贸易或者战争。在这种国际情势中,强势文化不断扩张,而弱势文化则不断被覆盖或者同化。但是,随着新一轮的文化自觉,各个文化在力量对比方面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可见,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多数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通常都会直接地将当今世界各国的软实力进行对比,以探讨出文化竞争的轨迹,并尝试进一步预测国际关系的发展。当前对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视角,因此多数学者对软实力的评估主要是基于定性的角度。加之,当前对软实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也主要聚焦于为物质要素层面,即精神层面。因而对软实力的评估难以量化便成为软实力研究者们的共识。不过,近年来随着数理分析的发展,社会学领域越来越多地引入各种量化方法。加之当前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于是有学者提出对软实力指标进行量化研究的观点。在指标量化做的比较好,认可度比较高的是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该研究机构将软实力划分为经济软实力、政治软实力、外交软实力、人力资本软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这5个方面,并将其细化为29个具体要素。该机构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数万名受访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从而对各个国家的软实力做出一个基础调出数据的评论。这次研究的成果对文化软实力的量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61.2.2 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软实力相类似的事物也有很多论述。比如,道德经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志坚。也就是说,软实力在天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会超过硬实力所起到的作用。而现代国内学术界对软实力的探讨虽然很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着手研究),但是研究的范围和成果却很丰富。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王沪宁在对国际竞争关系进行研究后总结出:政治体系、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历史经历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当做国家力量的一部分,并且将它们运用在国际交流和竞争的平台上。而这些因素就是文化软实力,它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学者对软文化实力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近年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明晰而更加丰富。 (1)对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研究对软实力的内涵,很多学者作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德斌(2005)认为,软实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软性的感召力和同化力。它主要有一个社会的历史传统、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所构成。7何颖(2006)也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同化力,同时她还认为软实力也有比较坚固的规制力,这种规制力使得外围文化的人不得不对该种软实力所提倡的规则予以遵守。8刘杰(2009)认为软实力是由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哲学价值观以及文化形态所内化形成的对外影响力。高艳(2011)认为,9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益不同的含义。在新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主要是指通过广泛媒体、多形态信息以及多类型国际组织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政府形象、民众习性、社会意识以及文化传统。10文化软实力属于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二者的内涵有部分重叠。对于文化软式内涵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方世南(2009)认为,文化软实力在本质上是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要素(如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11李齐全(2010)在对国际社会文化竞争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后提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精神状态、文化价值观等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力以及影响力,相对于经济、军事等外在的力量而言,它要更加具备内敛性和柔和性。12左乐平(2013)在其论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将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提升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作者认为:不同的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含义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就中国语境而言,文化软实力显然不同于西方语境中的文化渗透,它没有强烈的攻击性或者同化性,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谐及包容,因其力量也是通过吸引力、扩散性和影响力等形式表现出来。13 (2)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认为,尽管软实力和硬实力二者在资源形态和作用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多不同,但是二者确实是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马杰(2006)认为,硬实力的存在和作用可以证明一个国家软实力是否得到提升,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则保持和促进一个国家硬的实力。因而一个国家需要注意将二者的发展统筹起来。14张晓明(2009)认为,文化软实力的确可以增加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但是,它并非直接作用于国际竞争,而是通过降低硬实力所遭受到的抵触来起作用的。一个丰富而强劲的软实力可以让一个国家的行为和话语变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可。15陈勤晓(2010)认为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硬实力形而上,文化软实力形而下。文化软实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抵消和克制硬实力。16张志越(2011)从系统学的角度对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作为一个综合国力的两大关键部分,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载体和支柱的关系。他认为,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培育和作用的载体,而文化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制度支柱。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17于新天(2012)将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总结为基础和导向的关系:硬实力是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而文化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硬实力的作用导向。中国软文化研究中心对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该中心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社会、国家或则区域硬实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硬实力的强化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基础;硬实力的强化将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化和扩散提供先进性和合理性证明。同时,该中心的研究结果还指出,一个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并非总是一致的。18(3)软实力评估的相关研究国内从定量角度对软实力评估课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而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浙江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马庆国(2008)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树立方法将软实力的指标进行归类、细化和除重,并进而构建了包含25个指标的软实力评估体系。19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龚娜(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软实力划分为经济软实力等5个维度,并将其细化为50个细化指标,从而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软实力三级评估指标体系。20而国际关系学教授阎学通(2010)则运用三级指标评估体系对中国和日本的软实力进行了差异化对比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建议。21社会学博士王琳(2011)聚焦于国内的不同区域,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了软实力的3层评估体系,并运用该评估体系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软实力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唐艳丽和张普景(2013)将社会学研究法和数量研究法结合起来,首先运用语义评估转换的方法将描述性语言转换为指标性语言,再运用模糊积分评价法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表现进行了研究。这次研究中所提出的量化模型一方面规范了指标的定量描述,一方面又排除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干扰,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22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对文化软实力的的研究多集中在定义、内涵和构成要素这些层面;为数不多的文化软实力评估也基本上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展开的,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软实力的学者较少。部分学者尝试运用数理方法来构建软实力的评估体系,虽然这些研究很少针对国家文化软实力,但是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的展开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并通过严格的逻辑和数学论证,从而构建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在该体系的支持下,本研究将运用数据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量化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充实我国软实力的评估研究工作作出积极贡献。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3.1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研究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文化软实力相关的研究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方法和思路的启示。2理论推理法 理论推理法主要用于对文化软实力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论证,从而便于依据国际竞争理论、系统学理论以及系统学理论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增强研究的理论说服力。3定量研究法 在对评估指标权重、各国差异化评估的过程中,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值以及表格的形式将分析结果呈现出来。 1.3.2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将对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内容进行阐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对硬实力、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讨论。 第三章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该部分将对构建指标的意义及原则、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以及指标体系的选择、文化软实力指标权重的确定等内容进行讨论和计算。在确定权重的时候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 第四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中国、美国及日本三国的差异化分析。将对评估的方法、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以及三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比较等内容进行讨论或者计算。 第五章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基石;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从基础层面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力量;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参与及引导能力。这些是我国当前以及下一个阶段所应该采取的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措施或者操作性原则。2 相关概念界定 2.1 硬实力、软实力与综合国力(1)综合国力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etal,2000)将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定义为这样一种能力(competence):它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获取资源并达到国家行为的预定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没一个国家有效运用,那么它将会在军事能力提升、政治环境营造以及经济优势培育等方面有良好作为,并可以进而使得国家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国际体系中获得具有优势地位的战略条件。对阿什利泰利斯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描述:综合国力就是一个国家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其所追求的的战略目标的能力。23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1979)对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长期而系统的方式进行的。它在其研究成果中将综合国力概括为一种能力组合: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战略资源获取及运用能力的组合。他认为,我们所说的综合国力与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同等含义的,而这可以交换使用。该学者认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资源能量的最重要指标,综合国力不应该仅仅包括一个国家的某些方面,尤其不能够仅仅从军事和经济方面来衡量,它需要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等看似无形的因素也纳入其中。24美国学者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提出了综合国力五大要素资源:即物质资源(Physical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知识资源(Knowledge Resources)和资本资源(Capital Resources),这些要素的各自内涵很广泛,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思考。25(2)硬实力 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所实际拥有的土地、人口和自然资源等基础性力量,以及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的常规力量。通俗地说,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国内外学者对于硬实力有大量的研究,而传统上人们所描述的国家实力、国家力量或者综合国力所指的通常都是硬实力。而人们一旦提到要加强国家力量,也通常是指要在经济、军事和科技、人口、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扩大规模或者提升质量。但是,随着现代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要扩大其影响力,仅仅依靠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往往会事倍功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硬实力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更多的思考。(3)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组织、区域或者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首先提出“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各国政治人物、学者的认可和重视,并以多种视角对其展开研究。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软实力在现代具有其特殊的含义:文化吸引力、制度优越性、国民形象以及国家威望等等,虽然他们是无形的,但是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国际公众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认知。尽管很多学者对于软实力是组成要素有各自的看法,而当前有没有对其有一个统一而规范的论述。但是,综合学术界的观点,本文认为,软实力应该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国际舆论对国家形象的认可、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参与或者引导能力、国家发展模式或者制度的国际认可度、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先进性、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产品对其他文化圈的吸引力。(4)硬实力、软实力及综合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很多,而如果对这些要素进行概括的话,那么就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硬实力、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学界的泰斗,他同样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这两部分。他认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支配科技、经济、军事、政治、人口以及自然资源的能力,它往往与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息息相关。对于软实力,约瑟夫奈认为,它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它往往不是通过经济、政治或者军事这些形式表现出来,更多地,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及对外影响力、国家内部力量的凝聚性以及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简单地讲,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类似于同化、引导和吸引国际事务、国外民众的能力。26硬实力是可见的,以物质资源为主要组成要素的力量;软实力则主要有不可见的精神要素组成,它通常包括文化吸引力、外交能力以及政治资源等要素。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是: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支持和相互转换;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不是简单的层次累积,而是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其中,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它是软实力的载体,软实力则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硬实力的内涵外延。尽管决定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硬实力,不过,我们并不可以因此而否定软实力的作用。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通过其软实力往往能够以更加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的国际空间中对人们的准则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力。而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是由包含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所决定的。因此,如果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充分重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培育,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和补充。272.2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1)文化软实力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液,正是文化支撑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繁衍、生存和发展。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最重要印记不在于其经济、军事或者政治,而是文化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因此,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要对文化的内涵做出回答却并非易事。无论是在中文语境还是在英语语境中,文化的含义都十分复杂。但是,本研究如果要对文化软实力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首先回答何为文化这一问题。英国文化学教授爱德华泰勒(E.B.Tylor)岁文化的定义十分经典,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在研究过程中,将文化与文明的概念等同看待,并认为文化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知识、艺术、道德等等,并且认为这些要素不是截然分开的。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而所谓的文化软实力,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指的文化在人类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所以,文化软实力又被叫做文化软力量。28对于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的定义。但是,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的含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通过施加(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压力或者施惠(如进行经济援助)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二是,文化软实力具有向内和向外两个方向,向内它可以吸收本国传统文化以及优秀外来文化,向外它则可以以融合、扩张的方式产生影响力。第三,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2)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在综合国力研究领域,学者们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不断进行强调,甚至有学者认为,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等同含义。虽然这种观念的合理性有待讨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那么,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综合约瑟夫奈、阎学通以及陆钢等权威学者的研究结论,我们发现,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存在二要素说、三要素说和五要素说这几种观点。社会学权威研究者周正刚教授长期对文化以及综合国力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他对文化软实力的划分得到广泛的认可。29而本文也认可周正刚教授的观点,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由以下五种要素所组成:1.文化软实力的源头。任何一种力量都有源头,文化软实力也不例外。而文化软实力的源头是指产生现有文化软实力的各种基础性资源、人们利用基础资源的能力、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态度和结合能力。总之,文化软实力的源头就是各种类型的资源,它将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方向。2.文化软实力的形态。文化软实力并不是抽象不可认知的,事实上,文化软实力主要由教育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并在这种基础上发展处其他形态的文化类型,从而共同构成文化软实力。不过,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教育的态度以及从事文化事业 专门让人才等都是构成文化软实力形态和的重要要素。3.文化软实力的筋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提升,正是因为文化软实力有其自身的筋骨所在。文化产业、文化基础设施、公众对文化的态度等要素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筋骨,要观察和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从这些要素的角度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4.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有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以一个国家的价值观为核心的,这个核心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本文认为,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如果要提升其文化软实力,那么就必须首先关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并以此引导公众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只有拥有了先进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公众精神状态、社会制度吸引力等才得以提升。5.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文化软实力如果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拥有一个适合其传播的路径。本文认为,媒体、文化符号以及对传播渠道的控制等要素是构成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对文化软实力路径的控制,那么其文化就会陷于混乱,从而也就难以形成较强的文化软实力。303 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指标的意义及原则 3.1.1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建设途径等方面。但是,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体系却很少进行研究,运用数据和数理方法对其进行的研究就更少了。而我们知道,如果要对某事物进行评价,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性质层面进行对比是远远不够的;而如果需要对文化软实力的真实情况进行精确的认识和对比,就需要从量化层面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拟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入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并尝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从理论层面完善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方法。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我们以更加精确的数学方法以及更加完备的系统方法来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3.1.2指标筛选的原则文化软实力评估体系的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文化软实力问题进行更好地系统性分析,因此,为了确保评估体系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我们在筛选指标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规范性原则。这就要求所选择指标符合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特点,不能够偏离主题(2)指标解释力原则。这就是说,指标需要能够以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来解释文化软实力,通常可以通过数理方法来检验。(3)数据可操作原则。因为有些指标在理论上或者现实中难以获取,因而我们在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难度。(4)指标可评估原则。也就是说,指标需要通过逻辑和数理检验。一般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前任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分析的方法来对此进行判定。(5)标准可实现原则。也就是说,指标不宜设定得过于理想,而是要符合现实,通过采取措施可以达到指标要求。(6)资料科学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选用指标相关的资料时需要注意对资料的论证合理性、论述全面性以及理论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认真把握,否则便可能出现由于参考资料的误导而导致研究工作出现重大缺陷。上述原则是本文在选择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六个要素。根据这些选取原则,本研究在参考和研究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初始指标进行多次斟酌和筛选。并且在选择完以后会运用共线性检验等方法来对指标进行进一步处理,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精确、规范而完善的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3.1.3 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指标的权重在量化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随着数学思想的推广,在当前社会学研究中也需要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精确研究,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一个体系中的很多要素进行价值判断或者重要性相对评估。判断或者评估的依据就是权重。可见,指标权重一方面反映了某一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对于我们认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内部结构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但是,要对某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却并不是一个随意的过程,它需要遵循如下规则:(1)目标原则。也就是说,权重的确定需要与本研究的目的相适应。本文要对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行评估,那么我们在对指标赋权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能够直接反映文化软实力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而对那些反应能力较弱的指标则赋予较低的权重。(2)需求原则。文化软实力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类型。因此,在对不同指标进行赋权时,需要针对基本指标、关键指标以及特别指标等不同的指标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3)实用性原则。尽管指标赋予的过程不是随意的,有些赋权方法特别是数理方法还有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但是,我们不能够将权重的确定过程看得过于复杂或者高深,从而使得最后的权重并不实用。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指标而言,通过理论和逻辑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国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将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评价角度,因而我们对这三个伊苏赋权时就需要调大以确保权重实用。(4) 平衡原则。一个评估指标体系是由很多维度的指标所共同组成的,因而我们在对指标进行赋权时需要考虑指标与整体、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指标的权重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是平衡的,从而避免指标失衡。31以上对指标筛选和指标赋权的原则进行了论述,这些原则将用于指导本研究接下来的工作。但是,在坚持这些原则的过程中,我们须遵守另外一个贯穿本研究始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也就说,文化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既是一个定性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定量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将获得初始的体系框架,而通过定量分析我们才能够爱将体系框架进行精确展现和修正。有一些指标无法通过统计来衡量,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定性研究来量化,而对于一些方便进行数据统计的指标,我们则可以运用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数理方法来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建立起能够有效评价当前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从而对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研究。3.2 指标体系的选择按照以上指标选择的原则,在阅读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参照联合国对综合国力的评估方法,本文将国家文化软实力确定为文化动员力、文化环境力、文化贡献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消费力这6个维度,而这六个维度又可进一步细化为32个二级指标。文化软实力六个维度如表1所示:表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标框架编号 文化软实力一级指标编号 文化软实力二级指标A中心指标(制度性)A1文化法规及管理A2文化权益及义务A3文化设施及投入B内涵指标(凝聚力)B1文化的生态性B2文化的传统性B3文化的娱乐性C具象指标(基础性)C1文化传播途径C2教育推广普及C3传统文化继承D价值指标(意识形态)D1自我素养意识D2文化保护意识D3民族自信意识E创造指标(生产力)E1产业化进程E2创新性发展E3人才性发展F外交指标(传播性)F1人才输出和保有F2文化交流和渗透F3人才输出和保有上述六个维度的指标是评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可缺一的指标,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自的二级指标来体现,并通过二级指标的相互联系来系统性地评估国家文化软实力。但是,要运用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就必须对每一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这个权重既体现该指标在评估体系中的分量,又体现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本文将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3.3 文化软实力指标权重的确定3.3.1 AHP层次分析法概述(1) 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它是由美国运筹学研究者T. L. Saaty所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一个评估目标的指标是有层次的,通过相关系数矩阵这种数学分析方法可以探究这些指标或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排除指标之间的重复描述;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又可以被用来将变量或者指标分组,使得相关性明显的指标或者变量被归为一类;不同类型的指标之间由于解释能力不一样而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构成了一个呈现明显层次特征的分析框架。可见,层次分析法的思想简单,但是实用性很强,因而被广泛用来对经济和管理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较少维度的一级公共因子来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高效率的近似解释。32(2) 应用优点 (1)优化指标结构。在定性研究中,我们会对某一事物的评价选择很多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在内涵上并不完全是相异的。也就是说,不同指标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相同信息。而层次分析法可以运用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来判断各个指标的信息包含量以及信息类别,从而便于我们利用高层次指标去吞噬低层次指标,这就可以减少指标个数,从而简化指标体系结构。(2)权重是科学而精确的。层次分析法尤其自身的、通过统计和数学论证而建立起来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这种信息量的方法,是根据重要的内容信息来区分从指数样本数量,从而确定指标;伴随着数学变换过程内部生成,随样品采集的信息量也就确定,这就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品间的真实关系。它克服了定性评价方法的权重的缺陷,从而使得其综合评价的结果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是客观的、合理的。(3)综合指标层次较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主要因素,简化复杂的问题。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有效处理初始荷载系数,从而对各要素的意义更为明确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主要的方面找出每个对象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战术定位。(3)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一般来讲,递阶层次结构由可以由下而上,也可以由上而下来建立。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总结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三种递阶层次:最高层,是所研究问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因而也被叫做目标层;中间层,是影响目标解决的原则性因素,也被叫做准则层;最底层,它是指直接决定目标问题性质的因素,也被叫做技术层或者措施层。不同层次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一个层次中不同侧面的元素也该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且,上层元素需要对下层元素有包含或者统领性质。但是,同一层次中不同维度的元素不可具有隶属或者交叉关系。这样一来,层次之间有可能形成交叉关系,从而增加了运用难度。不过,只要不同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不被改变,我们可以对层次结构进行合理修正。而为了能够最终实现所研究问题的目标(及决策层目标),我们可以将研究结果或者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层次结构的最底层来使用。这些不同的层次及其所包含的要素相互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果我们将这种联系用合适的连接线连接,就会发现其阶梯性特征十分明显,而这正是层次结构的最重要特征。33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判断矩阵其实就是不同层次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矩阵。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很简单:将同一层次的全部指标分别作为行向量和列向量列于一个方阵即可。填写判断矩阵最重要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如表2所示,我们通常利用专家打分法来对两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并按照如下规则予以赋值。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表3.2)。表3.2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重要性标度含 义1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3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倒数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 aij0(2) aji=1/ aji(3) aii=1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ii=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aij*ajk=aik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所以本质上是计算权向量。计算权向量有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特征根法、幂法、跟法以及和法。而最常用的就是和法。和法的原理很简单:将归一化后的一致性矩阵可以直接作为要素权重;对于问题研究过程中的非一致性判断矩阵,需要首先对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对列向量去n维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可以作为最后权重使用。它的具体的公式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和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并不要求判断矩阵严格满足这一性质。但从人类认识规律看,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重要性排序是有一定逻辑规律的,例如若A比B重要,B又比C重要,则从逻辑上讲,A应该比C明显重要,若两两比较时出现A比C重要的结果,则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第二步,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据判断矩阵不同阶数查下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例如,对于5阶的判断矩阵,查表得到R.I.=1.12表3.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1000次正互反矩阵计算结果)矩阵阶数12345678R.I.000.520.891.121.261.361.41矩阵阶数9101112131415R.I.1.461.491.521.541.561.581.59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例C.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