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3829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0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旅游风景区,并成为2010年国家旅游局为深度开发美国旅华市场,吸引更多美国游客访问中国,在美国向当地政府团体、旅游业和媒体宣传的黄金经典旅游线路之一。尽管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在全国的同类风景区中独树一帜,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游船的行程较单调,岸上景点陈旧无创新,旅游纪念品档次不高,对当地历史文化景点开发不够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三峡水利旅游风景的发展,如何在开发中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三峡旅游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三峡景区开发和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水利旅游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综合运用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营销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原理和方法,结合三峡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条件,对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的分析,展开对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综述,旨在解读前人在利用水体及滨水景观开展旅游方面所取得研究进展,从而发现存在的研究空白点,为本文的选题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通过对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主要思路。第三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其他水体景观及滨水景观的案例分析,找到可供三峡水利风景区借鉴和参考的地方。第四部分,提出三峡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为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第五部分,提出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三峡旅游的再次繁荣有所裨益,也希望对存在同样问题的水利旅游区提供参考。关键词: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管理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is the earlies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ourist scenic spot, 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for the depth development and become a 2010 trip to China market, attract more tourists to visit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urism and the medias gold one of the classic tourist routes. Despite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national scenic area of its ow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but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the boat trip is monotonous, shore attractions old, no innovation, souvenirs level is not high, not enough on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development, etc.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henomenon greatly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tourism landscape, how to highligh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makes the high-quality goods, sets up the br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tourism scenic area, is the three gorges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research important topic.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water conservancy tourism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integrated use of tourism, tourism geography, tourism marketing, and related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through the thesis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is designed to read predecessors in the use of water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tourism, thus found the research outline,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is paper topic. The second par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analysis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e main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stud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o the other water landscap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ase analysi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find reference in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and the reference. The fourth par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he fifth par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tourism. Hope to help to three gorges tourism boom again, also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same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tourism zone. Key words: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Trave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V第一章 绪 论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文献综述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31.2.3 文献述评4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41.3.1 研究方法41.3.2 论文框架第二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现状5第二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现状62.1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基本概况62.1.1 自然旅游资源62.1.2 人文旅游资源72.1.3 旅游线路82.1.4 性质和形象定位82.2 旅游业开发现状102.2.1 游客现状102.2.2 景区交通现状112.3管理现状122.3.1环境资源管理122.3.2 旅游管理132.3.3 安全应急管理152.3.4 营销管理16第三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83.1 水上游览旅游产品问题183.2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问题183.3 水体景观的营造问题193.4 古镇风貌旅游产品问题193.5 水电工程观光旅游产品品牌竞争问题20第四章 国内其他水利风景区的案例分析与启示214.1 国内典型滨水景区开发与管理案例214.1.1 千岛湖水利风景区开发情况214.1.2 千岛湖水利风景区开发案例启示21第五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245.1 现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245.1.1 我国国家水利景区的评价标准245.1.2 我国旅游风景区评价指标体系245.2 水利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35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5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65.2.3 指标权重的确定425.3 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与分析495.3.1 旅游资源状况评价结果与分析495.3.2 旅游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与分析535.3.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与分析57第六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的对策666.1 创新开发对策666.1.1 创新管理机制666.1.2 创新投资机制666.2 综合发展对策676.2.1 搞好风景区开发规划676.2.2 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686.3 强化营销对策696.3.1 突出特色,开发品牌696.3.2 加大宣传,包装品牌696.3.3 加强合作,打造品牌696.4 发展特色游船70结 论73参考文献74致 谢79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些年,各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为了紧跟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步伐,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这样紧张急促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身心疲惫。因此,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享受青山绿水的自然清新,这样可以摆脱紧张的现实生活和压抑的工作环境,放松身心,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缓解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压力。可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分布较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研究相对滞后。具体而言,我国84000多座水库所在地大多风景优美,在青山绿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旅游开发资源的占80%以上,但己开发的尚不足40%。近几年,水利行业依托水利工程形成了大量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水利旅游工作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利部已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自2002年水利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评审全国水利风景区,截止2006年12月,获得全国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景区有234个。按照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至2010年,在独具特点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及其它山水风景资源丰富、特点突出的地区,有重点地兴建一批亲水性强、效益显著的水利风景区,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科普、文化、教育等提供较为理想的场所。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500家左右。长江三峡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区,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竣工,传统的长江三峡旅游区域范围与核心部分将发生改变,有南北纵深方向扩展(由长江干线扩展至两岸纵深腹地)、东西方向收缩(由重庆武汉的长线缩短为宜昌万州)短线的趋势。即使长江三峡在水利风景区的开发、管理、运行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水利风景区运行管理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还存在些许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进行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研究。1.1.2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产以上阶层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假期外出旅游度假,推动中国的旅游业正在稳步发展。出游次数的增加,客流量的增长,使得一般的旅游景点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局限。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以其最具特色的水景观之一,步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行列,沿岸带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是十分优质的旅游资源景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游览。随着2009年三峡大坝三期工程的全面完工,新三峡的旅游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三峡的旅游线路由单一的“水上游”向“水上游”和“陆上游”并存发展,但其旅游发展模式中仍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本文在水利景区开发的一般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同时亦希望此研究能够对其它水利旅游风景区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帮助。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但仅局限于对水库旅游的研究。如:徐锐、朱厚生(1983)探讨了水库旅游的开发;许志芳(1995)对水库旅游效益进行了论述1。2000年以后,我国学者开始对水利旅游进行相对系统完整的研究,研究我国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特点、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展方向等,研究方法多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对比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刘世华、阐文蔚(2002)等提出应重视水利旅游发展与环保、生态恢复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利用要与工程的运行与管理相协调;樊志勇(2003)对水利、水利建设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进行研究2;吴殿廷(2006)、吕健、毛力(2006)研究分析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规划的审核与实施等,提出应进行合理的提前规划3;王会战(2007)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规划、突出资源特色、加强各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4;钟再群(2007)、陈子年(2008)认识到水利旅游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扩大宣传等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措施5。丁枢(2011)根据资源特性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模式6。廖军华(2010)、张洁、李鹏(2012)探讨水利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资源特征,提出开发管理对策7。有些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对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如:王均兵、刘海东等(2002)以麒麟山风景区为例,提出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结合8;张斌芳(2005)、黄松(2005)分别以千湖、高坝洲水利风景区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水利旅游规划、开发的新思路9。阐如良(2006)评价分析长江三峡、清江水利旅游的开发条件,针对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10;田海军(2007)以某一城市的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提出要协调好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与景区美化等工作11;赵彩君(2009)探究讨论宝鸡市的水利旅游发展现状,指出统一规划、合理定位等发展途径12;尚胜利(2010)实地考察,深入研究了马河水库的资源类型、现状,探讨其开展水利旅游的意义13;吉婷婷(2011)研究了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提出强化特色、优势互补、科学规划等发展对策14;刘希泽(2012)以大运河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开展水利旅游带来的各种成效15。1.2.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旅游开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国,主要是对旅游项目及市场做出评估,而后到了70年代,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出版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技术指导手册综合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和汇集了全球旅游规划调查案例的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对旅游开发的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16。水体旅游作为国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当于我国的水利旅游,其大多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水体景观设计的研究:如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 1990)对水体景观设计原理进行了阐述17。滨水地区的旅游开发:滨水开发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8,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美国的水滨中心(WAG),日本的水滨研究中心(WARRC)等,此方面的研究也颇为丰富,如 Jonathan Barnett(1987)研究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19,Roberson(1995)探讨滨水区开发对城市中心的影响等等。海洋、海滩的旅游开发:如C.Nelson,R.Morgan.A.T.williams,J.wood(2000)指出旅游、渔业、冒险是海滨地区的三大主要用途等20。STEVEN ERLANGER(1995)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贝尔加湖的资源,建立相关水利工程,有利于长远发展21。Jenny Crawford(2005)认为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和拉脱维亚联合建立水利网络这一举措,对水资源传输,发展旅游和乡村土地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2。Rahm Dianne, Swatuk Larry, Matheny Erica(2006)阐述了作为非洲南部发展较快的国家博茨瓦纳,水资源是本国最重要的资源,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3。但由于文化传统和政治的束缚,水资源的利用在短期内呈现出效率低下的状况。为此,文章中提出了在博茨瓦纳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政策,阐述了利用水体资源开展旅游的好处。1.2.3 文献述评通过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水库水利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范围也较广,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研究现状中有专门针对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这些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鉴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关于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也处于浅显的层次,未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本文结合三峡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构建了三峡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丰富了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三峡水利风景区的进一步 开发。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1.3.1 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等相关研究文献,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著作、期刊,三峡水利风景区官方网站、内部工作资料,浏览相关网站,获得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二、个案分析法。主要是通过长江三峡水利分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尝试、新探索,即对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进行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指标评价体系等开展分析,并对其作用及意义进行客观评价。三、归纳总结法。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和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对于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分析和归纳。国外水体景观区开发和管理 绪论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 开发和管理 现 状原 因存在问题优 点 现 状三峡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3.2 论文框架第二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现状2.1 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基本概况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成为世界著名的峡谷型观光旅游胜地,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长江三峡地区是长江景观的精华所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三峡大坝是5A级旅游景区,还有4A级旅游景区31家,还有数不清的省、地级景区资源。2.1.1 自然旅游资源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三峡水利风景区特有的碳酸岩组成,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鄂西、渝东地势上同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带向长江始入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貌上同属于一个地理单元。由秦岭山脉东延部分,武当山脉、大巴山脉等形成的北部山地和云贵高原延伸部分,齐岳山脉、武陵山脉形成的南部山地连成一片,共同构成了鄂西、渝东的山地地貌,其间,巫山纵贯南北,长江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七耀岳背斜、巫山背斜、黄陵背斜,形成了长江三峡。第一,鄂西、渝东均具有名川峡谷多、名山奇峰多、岩溶奇观多等特点。表2-1 鄂西渝东自然旅游资源比较鄂西 渝东名川峡谷西陵峡及巫峡的一部分,清江小三峡、神农溪等瞿塘峡、巫峡的一部分,大宁河小三峡、小小三峡等名山奇峰神农架、武当山、兴山高岚、远安鸣凤山、长阳天柱山、武落钟离山、当阳玉泉寺、宜昌大老岭、五峰柴埠溪等巫山十二峰、万州太白岩、武隆仙女山、丰都名山、江津四面山等岩溶奇观腾龙洞(利川)、金狮洞、长生洞、古潮音洞、白马洞、巴王洞、格子河石林等奉节天坑、云阳“龙缸”天坑、芙蓉洞、夏冰洞、双溪溶洞等(资料来源:摘自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第二,长江三峡横跨鄂西、渝东,在旅游资源上存在“边界共生”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鄂西、渝东由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联系贯通,并与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联结,呈网络辐射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长江三峡沿线的水位即将上升到175米,这将对三峡旅游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在空间布局上产生极大影响,使得鄂西、渝东在时空上具有规模且不可分割的联系。2.1.2 人文旅游资源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1985年,中国科学院与重庆自然科学馆的专家们在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洞,发现了亚洲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距今有201-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化石,证明了长江峡谷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这里还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融区。以丰都县烟墩堡遗址、桂花村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和以先巴文明、井盐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巴蔓子墓、岩棺、悬棺、船棺为代表的巴文化遗址等均反映了三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鄂西和渝东地区在民族构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言风格等地域文化具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风情浓郁的特点,许多人文景观形成规模且在文化内涵上具有连续性,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必要性和潜在性。表2-2 鄂西渝东人文旅游资源比较鄂西渝东名人文化名人文化屈原故、昭君村、杨守敬纪念馆等张飞庙、秦良玉墓、刘伯承故居、聂荣臻纪念馆、张自忠将军墓等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武当山古建筑群、长阳人文化遗迹、陨阳人文化遗迹、建始人文化遗迹、玉泉寺、黄陵庙等白鹤梁、巫山人文化遗迹、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忠县无名纲等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狭亭、长坂坡、关陵、麦城、周仓墓、当阳桥、回马坡等白帝城、张飞庙、八阵图、孔明碑等风俗风情风俗风情恩施、长阳、五峰的土苗风情、巴楚文化黔江地区的土苗风情、巴楚文化2.1.3 旅游线路水利风景区蓄水后,由于长江干支流通航能力的增强,以及水利风景区水陆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往乘船东下过三峡的传统旅游线路将出现新组合,由单调变得丰富多彩,为游客由过境型旅游向滞留型旅游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例如:大宁河等长江支流水位抬高后,游客可以改乘舒适安全的大型游船游览小三峡,还可以直接进入小小三峡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探险。神女峰陆路观光旅游线的开通,可以使游客在近处一睹神女风采。水位抬高后,游船可把旅游者带至原先猿猴难攀援的峡谷新景,游客可以从九盘河溯流而上游览天坑地缝,也可以由奉节公路至景区。在长江三峡旅游短线上,将催生出新的旅游线路组合,形成若干旅游“金三角”环线和旅游专线。在秭归与巴东一段,会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旅游“金三角”环线,两处古朴自然的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架、神农溪和三峡大坝这一宏伟工程可形成一个大三角形的旅游线路,秭归-兴山-巴东形成一个小三角形的旅游环线,还有巫峡-巫山-奉节旅游“金三角”环线、丰都-涪陵-武隆三角旅游环线等。新形成的精品旅游专线包括小小三峡漂流旅游线、天坑地缝旅游线以及三峡大坝、葛州坝与西陵峡形成的两坝一峡旅游线等。2.1.4 性质和形象定位区域旅游发展性质和定位包含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和环境定位。结合大三峡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特点,其定位如下。一、构建区域经济特色支柱产业重庆和湖北都将三峡旅游区定位为特色经济走廊和生态功能保护区。这里的特色包含三个层面。一为城乡统筹特色。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积极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所作的有力探索,旅游产业的劳动密集性和较低的技术含量可以解决水利风景区居民就业问题,同时,城市居民到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带来大量的资金信息也为拉动区域经济提供了可能,因此统筹城乡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特色之一。二是生态环保特色。相对与其它产业而言, 旅游业属于低污染低碳节能精神产品生产型产业。三是特殊产业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具有外在硬性规定的区域,三峡区域旅游产业政策需要比其它地区更为特殊化,可以参考海南国际旅游岛产业政策来推动三峡旅游发展。二、构建国际化游船旅游目的地作为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大江大湖大峡谷的大型旅游区,资源特色需要特色化体验方式。国内外内河游船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三峡旅游提供一个范本,建设主题多样、档次多元的内河内湖国际化游船旅游目的地是三峡旅游特色所在。高层次追求豪华邮轮度假加游艇俱乐部模式; 中档次定位为星级游船休闲加主题旅游船模式; 普通型沿袭普通游船观光加大众娱乐船模式。三、构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是 21 世纪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三峡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包含五个方面。一是景观生态化。结合绿化长江重庆行动,进行三峡旅游景观的绿化、美化工程;结合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灾害旅游生态化治理。二是服务生态化。即旅游服务方式和流程设计考虑本地化取材,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三是旅游方式生态化,即旅游者旅游体验方式设计生态化。如徒步探险、竹筏漂流等。四是旅游产业生态化。在旅游三大产业部门中,酒店和旅游交通是相对污染较重行业,因此酒店采用中水系统,旅游交通采用低碳动力系统尤其必要。五是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政府需要在融资、税收等大力扶持采用生态运作的旅游企业,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改造。四、 开发管理阶段与目标近期目标为:使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成为三峡水利风景区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远期目标为: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培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1112”总体布局:即“一轴一核一线两地”,形成“一轴贯通,中心开花,一线联动,两地支撑” 格局。“一轴”:长江黄金旅游线;“一核”:三峡旅游发展重心和核心“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区;“一线”: “三峡腹地”陆路旅游线;“两地”:三峡旅游发展依托地重庆主城区,新三峡旅游发展集散地万州区。以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以科学考察、溶洞探险为辅助能;本区可细分为丰都旅游区(以鬼城名山文化旅游为主题) 、涪陵旅游区(以点易文化、白鹤梁水下碑林、易理文哲、巴人墓葬考察为主题) 、芙蓉洞旅游区(以险奇峻秀的自然风光和南方高山草原观光为主题) 、万县旅游区(以科学考察、探险猎奇为主题) 。此外还有各种自然生态景观,如神农溪漂流、巫峡神女奇峰、巫山云雨、巫峡寄情、汉墓群落、大宁河滴翠猿峡、大昌古镇、巴人悬棺、小小三峡漂流; 以峡谷探险漂流为主导功能,以观光、科学考察旅游为辅助功能。此外还有四带:即赤水河旅游辐射带、乌江梵净山旅游辐射带、清江旅游辐射带和湘西张家界旅游关联带,这是三峡区域辐射区的子区域。在大的区域分可分为大三峡及周边圈层、国内圈层、国际圈层四级。周边圈层东联宜昌,南联贵州,西联泸州,北联安康;国内圈层东联上海带华东,南连香港带华南,西连成都带云贵,北联西安带华北。国际圈层东联日韩,南联新马泰,西联欧美,北联俄罗斯。2.2 旅游业开发现状2.2.1 游客现状近年来,长江三峡旅游区各地旅游增长均出现稳步增长高速发展的趋势,这跟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均息息相关。研究区域各地游客增长超过 20%(如表 2-3 所示)。其中,武隆县因其原本优良的旅游资源,逐步优越的交通区位,完整的营销宣传,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异军突起,旅游也达到空前的发展速度,三年以来游客数增长率平均超过 40%。表 2-3 长江三峡旅游区域 2011-2013 游客人数统计表201120122013重庆市7448.259499.4512226.27长寿区150.8177.76206.78巫溪县18.2101.8135.43忠县44.276.97110.04云阳县50.6657.7686.05奉节县274.36346.13459.48丰都县251333450.02涪陵区134.11202.32400.38巫山县216.3310393.02武隆县469.610181328.95万州区702.22815.99866.32宜昌1198.1215191930.29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发展迅猛,宜昌圈层扩展能力明显加强,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城市万州地区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慢,2010年之后与宜昌相比其发展速度差距较大,渐渐拉开了距离(如图 2-1 所示)。图 2-1 万州宜昌 2005-2013 游客数变化曲线图2.2.2 景区交通现状目前,景区呈现水陆空立体式全面发展演变的特点,高速公路方面:2009 年 12 月渝湘高速公路重庆武隆至黔江段正式开通,2010 年 9月,全长 156 公里的黔江至秀山段正式通车,渝湘高速重庆段归属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高速公路 G65(简称包茂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规划的第7纵线,也是重庆市规划的“二环八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网中重要的射线之一,起点位于秀山县洪安镇(与湖南省境内的包茂高速相接),止点在巴南区界石镇,与已通车的渝黔高速相接。从湖南往重庆主城方向,路线先后经过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南川、巴南。从主城开车到彭水只要 2小时,到黔江2个半小时,到酉阳3小时,到秀山 4小时。2012年 3 月,湖南吉首茶洞正式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全长 848 多公里的渝湘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至此,,重庆主城到湖南长沙的时空距离缩短为 8个小时车程。沪蓉高速(G42)云阳至巫山段,2010年9月通车,全长151.99公里,重庆到奉节巫山只要 4个多小时,宜巴段(宜昌巴东)于2012年9月30日通车。2013年年底沪蓉高速公路三峡段将全线通车。利川万州高速公路,将成为沪蓉高速和沪渝高速之外的连接渝鄂高速公路的第三通道。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项目长51.9公里,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届时,万州自驾到利川只要40分钟。本阶段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布局呈现出“两极稳定,多圈层、多中心共生”的新格局。2.3管理现状2.3.1环境资源管理 一、水利风景区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水利风景区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山地立体管理模式。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经济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水利风景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补偿区。水利风景区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压力给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施加了双重负担,只有给予水利风景区注入一定经济活力即生态经济补偿,才能适当缓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 尽快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根据水利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选取合理的安全诊断指标,确定预警系统的安全等级标准,定期对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水利风景区划分不同的地域单元,通过诊断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各单元的安全等级。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整个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水利风景区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相关决策依据。三、建立三峡经济区绿色GDP核算体系各农业生产部门、工矿企业、各种经济开发项目应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经济核算,将他们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耗纳入国民经济的独立核算体系,体现资源环境的生态价值。四、 倡导各产业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提倡高效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加强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安全性薄弱的地区实施生态的恢复与重建。避免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避免诱发重大的生态灾难。五、建立水利风景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为了明确不同部门、地区对应水利风景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在各流域单元分设生态监测点,定期进行生态安全监测、汇报和地区的气象、水文、水质、地质灾害频度,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资料,使三峡管理部门充分、及时掌握各地区的资源变化情况,对破坏生态安全的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等不安全生态因素对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威胁和经济损失。六、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在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3点:(1)对水利风景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防灾自救的生态安全意识。(2)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减灾自救的工程设施建设,依靠科技减灾。(3)进一步发挥减灾保险业的作用,针对水利风景区地质灾害频繁的特点,选择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地区开设减灾保险项目。同时,设立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基金,使重庆三峡经济区减灾重点突出,实现有效减灾。2.3.2 旅游管理长期以来,三峡旅游管理的不力是造成三峡旅游服务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三峡航道既是内河航运通道,又是旅游通道游船经营往往受航运部门、海事局、环保局、旅游局、卫生、消防等部门的多重管理,各部门标准不一,职能重复,往往使游船企业发展不堪重负,严重阻碍了游船业自身建设,不利于服务质量提高。类似游船业的苦恼在三峡各景区、景点也存在。这样的多重管理既加重了企业管理负担,也不利于对企业质量的监控,还可能形成管理标准的不一致,或政策的空白,不利于旅游企业全面质量建设。在统一旅游管理上,可采取如下对策:1、组建三峡区域内旅游行业管理最高机构长江三峡旅游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站在区域旅游整体利益的角度对三峡旅游行业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对内实行行业管理的各项职能,对外向国家、地方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进行工作交流和协调。这样就能实现三峡区域旅游企业统一标准的行业管理,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提高管理质量。这种理想中的统一的管理机构还有待于多方面条件的成熟,才能现实。目前只能维持现有的管理体系,只是在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做有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加强旅游执法合作机制目前,鄂、渝两省市的旅游执法合作进入实施阶段。2005 年两地执法、质监部门等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旅游执法队伍共同对三峡沿线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行为进行了大检查,有力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另外,两地还建立了跨区游客投诉“首接制”,旅游质监部门受理投诉收集的证据和材料互为有效,结束了以往行政分割造成的旅游投诉异地取证的麻烦。现在一般的旅游质量投诉在两小时内就可以得到处理,有效维护了游客利益,有力打击了旅游经营中的不法行为。以上都是鄂、渝建立旅游合作机制以来做的有益的工作,这些工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让人们看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希望和前景。今后要让三峡旅游执法合作制度化、深入化,建立统一的旅游质量管理网络,对三峡区域旅游质量管理信息实现网上互动交流。3、统一旅游服务标准、质量标准建立三峡区域旅游统一服务标准、质量标准,利于形成特色的旅游企业识别系统,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例如可设计统一的三峡旅游服务标识,便于游客识别;制作统一的工作服;使用统一的行业用语等,这些统一的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很容易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这些统一的服务标准本身就是三峡旅游品牌的一部分。另外,鄂、渝两省市正积极开通“绿色旅游通道”,尽快实行“一票制”,建立旅游结算一体化系统。推进三峡沿线、港务、港监等部门,统一服务和收费标准。这些都将大大方便游客出行,也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管理。4、统一导游词编写三峡旅游统一的导游词,有利于规范三峡区域导游的服务,提高导游解说水平,使游客享受高质量的导游服务,让游客真正了解三峡景观的内涵,享受高水平的审美体验。同时,统一的导游词也便于异地导游了解本地景区情况,有利于取消地陪制。5、取消地陪制,取消异地车辆不准进入的限制旅游行业的地陪制、限制外地车辆进入本身就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作法,不利于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游客造成不便。现在在鄂渝两省市的旅游合作协议中以及各种旅游合作共识中都把取消地陪及取消异地车辆限制作为制度定下来,充分表明取消两项不合理制度的必要性。但取消地陪制的实施有待于导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才能实现。6、加强法规建设目前三峡旅游市场管理的乏力也是旅游业法规的不健全造成的。除旅行社管理条例等一般性管理条例外,对旅游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缺乏约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为了打破对资源的垄断,加强卖方市场的竞争,提高旅游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应加强旅游业法规建设,以完善的市场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减少不正当竞争,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繁荣旅游经营市场,才能更有效地管理企业行为,促进三峡区域旅游向前发展。鄂渝两省市联手建立的跨区域旅游服务投诉首接责任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3.3 安全应急管理首先,旅行社安全管理,在组织机构方面,大、中等旅行社一般都设有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人员,但从业者多为兼职。小型旅行社安全意识较差,一般不考虑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人员负责。在线路开发方面,沿海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考虑到安全问题,会把危险区域排除。许多从事海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往往采取比较保守的安全保障方式。如:尽量少让或不让内地游客吃海鲜。再如:许多旅行社为避免海水浴带来的安全事故,会阻止游客下水游憩。在行业监督上,行政机关除了采取法规约束旅行社的行为之外,也常常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旅行社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例如:浙江省玉环县为加强旅行社安全管理,确保旅行社行业安全运行,旅游局举办了针对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旅行社工作人员上岗不仅要持有专业证书,还要持有“安全合格证”。并加强对旅行社人员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在导游管理方面,旅行社在导游的知识培训时往往会涉及安全问题。导游在海洋旅游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导游在带团时对安全注意事项的提醒给旅游者自身安全防护以指导。另外,旅行社被强制购买旅行社责任险,但有时也会为旅游者代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许多旅行社网站上会有“旅游常识”一栏,为游客讲解安全基础知识。其次,水面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游艇。随着旅游者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展游艇活动,许多人购买私家游艇,新现游艇经济。游艇是种新生事物,需要熟练的安全操作技巧、养护及停靠。而游艇俱乐部的出现为海上游乐提供全套服务,保证游客安全。个体经营旅游船舶。个体经营旅游船舶是指个体旅游从业者购买船舶从事海洋旅游的交通运输工作,是海洋旅游交通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船舶往往配备简单的安全设施设备,有些业主无证经营,为了经济利益,出现超载现象,给游客安全带来隐患。从事休闲渔业的渔船大多属于个体经营旅游船舶范畴,虽然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其监督检查,许多船舶也按照船舶运输管理条例的安全设施进行配备,但是也有许多非法渔船载客出海,发生安全事故。再次,景区安全管理现状。海洋旅游景区主要是指海滨城市陆域景区、海域景区及海岛旅游区。海滨陆域景区和普通陆地景区一样,安全设施设备较为完备,安全管理较为到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海域旅游景区与陆地旅游景区不同,它是海洋旅游安全事故多发环节,一方面与景区的自身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安全管理上的不到位也有重大的关系。海域景区往往不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而且大多是公益性质的景区,游客数量多,监控的难度大,且安全设施设备设置不便,往往安全隐患较大;海岛旅游区的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这与海岛的经济条件及医疗卫生条件等设施设备较为落后有关。从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海洋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开发建设上,中国海洋旅游景区安全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的重视,在编制旅游规划时要求将安全设施的建设编入。此外,许多海滨地区建设了安全急救设施、医疗机构及相关的安全指示标志,但不够完善;海岛上的安全卫生设施也逐渐完善,但是仍然比较落后。在经营管理上,海域景区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海域管理部门对其管理,其他部门的管理较少,难以发挥到应有的作用。2.3.4 营销管理在形象定位上实施水电文化战略。旅游形象是某个区域内各种旅游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著名的旅游胜地都凭借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大量的游客。长江三峡清江“两江五坝五库”区域特色鲜明的水电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定位水电文化,塑造“世界最大的水电旅游胜地”形象,是该区域形成整体旅游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资源开发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发优势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名牌产品,是一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鄂西开发水利旅游资源,应围绕主题形象定位,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开发并推出三峡大坝工程旅游、葛洲坝都市景观游、高坝洲水色风情休闲游、隔河岩土家风情体验游、水布垭生态度假游等精品产品和线路,增强鄂西水利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企业培植上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有利于整合资源和产业要素,做大做强旅游业,避免因企业“小散弱差”造成资源破坏浪费、市场低价竞争、形象分割弱化、效益整体下滑等现象发生。为此,地方要依托和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公司、葛洲坝旅游集团公司、清江旅游开发公司发展水利旅游,并对地方弱小旅游企业进行收购,形成集团化整体开发优势。在区域联动上实施三峡带清江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联动,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在鄂西 “两江五坝五库”区域中,长江三峡是成熟的王牌产品,而清江是后发优势的旅游产品,二者不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而且存在着较强的旅游互补性和联动性,清江是长江三峡旅游的辐射带。因此,借助长江三峡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施三峡带清江联动发展战略,是促进鄂西水利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第三章 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 水上游览旅游产品问题首先,水上游览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三峡成库后,可形成1100km的水面,是开展众多水上运动的极佳场所。如三峡库区流域面积大于50km的较大河流有550多条,其中神农溪、大宁河、马渡河、香溪、芙蓉江、平河、龙河等河流,由于两岸植被保护较好,原始性较强,因而可开发成为漂流旅游产品。此外,还可开展水上快艇、水上摩托、水上降落伞等系列水上游乐活动。然而,从三峡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三峡仅仅进行了水面游览、游艇的开发,尚且未进行其他水上运动产品的开发,可见, 三峡库区尚未对水上游览旅游产品进行全面开发。其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因此,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应尽量保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真实性和民族性,要做到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然而湘西地区在经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体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旅游经营者不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盲目移植,打起价格战。另外,在做产品开发时,缺乏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的专项旅游项目。专项旅游项目要求按照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及其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目标市场,并按照细分的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地经营精品线路和精品节目展品,但湘西旅游经营者在盲目的发展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做法。在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的支配下,不仅导致了民俗文化资源的滥用,而且还破坏了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严重威胁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湘西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直接的旅游经济效益, 无视文化生态环境,采取过度开发,甚至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具体表现就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疯狂开发的行为,在一些旅游地区已完全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