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课件前半部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59459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课件前半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课件前半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课件前半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师鉴定考试中最重心理咨询师鉴定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要的部分 承前:承前: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启后:启后:心理诊断技能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测量学及技能心理测量学及技能 咨询心理学及技能咨询心理学及技能 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关于变态心理学n群体中,有心理正常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17地区)n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n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n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n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二二 学科简史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n公元前公元前400400年希波克拉底(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Hippocrates)提出体液学)提出体液学说说.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n公元公元5 5世纪到世纪到1717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的俯身n公元公元17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 1861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 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细菌理论”n19世纪和20世纪初 唯物的思维 科学的态度(二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二二 学科简史学科简史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 存在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创始人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n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n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五个判断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五个判断n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力比多(libido)(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力比多是一种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n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口腔欲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 0-10-1岁岁 1-31-3岁岁 3-63-6岁岁 潜伏期潜伏期(7-(7-青春期青春期),),两性期两性期(青春期以后青春期以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n人的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结构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上层上层:意识意识中间中间:前意识前意识下层下层:潜意识潜意识 n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本我:生理本能生理本能,企图满足企图满足快乐原则快乐原则,人格的基础人格的基础自我:有意识行为自我:有意识行为现实原则现实原则,人格的执行者人格的执行者超我:社会化产物超我:社会化产物道德原则道德原则,人格的监督者人格的监督者n“防御机制防御机制”为了防止本我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焦虑为了防止本我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焦虑 压抑压抑,否认否认,投射投射,合理化合理化,转化转化,补偿补偿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固着”:合理度过合理度过“性心理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焦虑焦虑:“自我自我”必须不断学习外部世界,处理必须不断学习外部世界,处理“本我本我”与与“超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之间的冲突压抑压抑: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压抑非理性冲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压抑非理性冲动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看来,成人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是内在的,是患者儿童期没有解决的创伤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外在显露。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建立内在心灵的协调,以扩展个人对本我力量的知觉,减少对超我要求的过分顺从,并加强自我的力量,从而达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动力平衡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性心理发展期性心理发展期 成人时的表现成人时的表现 升升 华华 反向作用反向作用口腔期 吸烟 贪食 接吻 渴求知识 说话小心 注意口腔卫生 幽默 讽刺 禁饮酒 不喝牛奶肛门期 喜欢解大便 绘画 大方 怕脏 洁癖 极端肮脏 精打细算 过分节俭 过分规矩性器期 经常手淫 诗歌 钟情 过分羞怯 爱调情 喜欢表演 (采自 Phares 1991)1.人类的本能取代了上帝的意志来解释人的动机和行为。2.“新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解释n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狗骨头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分泌唾液 狗铃声分泌唾液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n斯金纳(斯金纳(B.F.SkinnerB.F.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其后果的关系上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其后果的关系上 例如,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果马上随之以一个愉快的后例如,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果马上随之以一个愉快的后果,那么该个体将更频繁地做这一行为,这种通过愉果,那么该个体将更频繁地做这一行为,这种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通常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通常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射。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解释n班杜拉(班杜拉(A.BanduraA.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解释班杜拉(班杜拉(A.BanduraA.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存在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潜能潜能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趋向完善完善的性质和特点。的性质和特点。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潜能”趋于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自我”无法实现的无法实现的结果结果 马斯洛马斯洛 “存在焦虑存在焦虑”:选择自由,为自己的选择自由,为自己的选择负选择负“责任责任”,“自由选择自由选择”产生人的产生人的“基基本焦虑本焦虑”。存在焦虑存在焦虑 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存在焦虑存在焦虑”“存在焦虑存在焦虑”就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就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两者的对立跟随人的一生。两者的对立跟随人的一生。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又称为人的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又称为人的“基基本焦虑本焦虑”。存在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19021987 马斯洛马斯洛 1908-1970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n能保障人作为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生物体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生存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发展n能保障人作为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肩负正常进行人际交往,肩负责任责任n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地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本质、规律,创造创造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正常心理正常心理正常心理正常心理活动三方活动三方活动三方活动三方面功能面功能面功能面功能适应环境适应环境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健康地、健康地、健康地、健康地生存发展生存发展生存发展生存发展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反映认识反映认识反映认识反映认识事物的事物的事物的事物的规律性规律性规律性规律性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标准化区分(一)标准化区分 李心天四类判断标准李心天四类判断标准 1.1.医学标准医学标准 2.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 3.3.内省经验标准内省经验标准 4.4.社会适应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二)心理学区分原则(二)心理学区分原则 郭念峰三原则郭念峰三原则 1.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 2.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 3.3.人格的相对稳定人格的相对稳定判断精神活动病态与正常从三个方面分析判断精神活动病态与正常从三个方面分析n纵向比较纵向比较 n横向比较横向比较n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与处境分析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与处境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症状n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n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对象不同n使用目的不同使用目的不同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症状的特点n不受意识控制不受意识控制n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n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称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称n社会功能损害社会功能损害回顾回顾精神活动的三大心理过程:精神活动的三大心理过程:认知活动,包括感知、思维、注意、认知活动,包括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智力等;记忆、智力等;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意志行为。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认知障碍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感知障碍,感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自知力障碍,自知力障碍,自知力障碍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一一)感知障碍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障碍n感觉过敏: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阈限降低n感觉减退: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感觉阈限增高n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定位不清定位不清 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一一)感知障碍感知障碍2.知觉障碍:知觉障碍:n错觉:错觉:n幻觉:幻觉:根据所涉及的感官根据所涉及的感官:幻视、幻听、幻嗅、幻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味、幻触n 内脏性幻觉内脏性幻觉按照幻觉体验来源分按照幻觉体验来源分n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按照幻觉产生的条件分按照幻觉产生的条件分n功能性幻觉功能性幻觉,n思维鸣响思维鸣响 n心因性幻觉心因性幻觉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一一)感知障碍感知障碍3.3.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n视物变形症视物变形症n空间知觉障碍空间知觉障碍n时间感知障碍时间感知障碍n非真实感非真实感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1.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2.2.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n思维奔逸思维奔逸 躁狂症躁狂症n思维迟缓思维迟缓 抑郁症抑郁症n思维贫乏思维贫乏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 脑器质精神障碍脑器质精神障碍n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n思维破裂思维破裂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n思维不连贯思维不连贯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n思维中断思维中断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n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n思维云集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制性思维)n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n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n语词新作语词新作n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 68岁老太会岁老太会“天书天书”恶搞恶搞 17年写下数百万字年写下数百万字(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1.1.妄想妄想2.2.强迫观念强迫观念3.3.超价观念超价观念 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是一种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特点:妄想特点:n以以毫无根据的设想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n对荒唐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纠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正这种荒唐的结论。n具有具有自我卷入性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以自己为参照系.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n 关系妄想关系妄想n 被害妄想被害妄想n 物理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n 夸大妄想夸大妄想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n自罪妄想自罪妄想n疑病妄想疑病妄想n嫉妒妄想嫉妒妄想n钟情妄想钟情妄想n内心被揭露感内心被揭露感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按照妄想起源将妄想分为:按照妄想起源将妄想分为:n原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n继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又称又称强迫性思维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观念或概: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观念或概念,明知这种想法没有必要,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念,明知这种想法没有必要,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强迫观念可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强迫观念可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情经过(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强迫性穷思竭虑)、穷思竭虑)、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算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算(强迫性(强迫性计数)、计数)、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怀疑)。强迫观)。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内容繁多杂乱,是被内容繁多杂乱,是被动的。动的。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二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超价观念超价观念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1.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n注意减弱注意减弱n注意狭窄注意狭窄(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2.2.记忆障碍记忆障碍n记忆增强记忆增强n记忆减退记忆减退n遗忘遗忘 器质性遗忘器质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心因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n错构症错构症 n虚构症虚构症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3.3.智能障碍智能障碍n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n痴呆痴呆 4.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称为自知力完整。情,要求治疗,称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则丧失对自精神病患者则丧失对自精神病患者则丧失对自精神病患者则丧失对自己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己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己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己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称为无自知力或自知力完全丧失。治疗,称为无自知力或自知力完全丧失。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或痊愈,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或痊愈,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复。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特有的表现。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特有的表现。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特有的表现。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特有的表现。二二、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回顾)(回顾)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是指与个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各种情绪是指与个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各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直接反应,持续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直接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间较短。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n情绪高涨情绪高涨n情绪低落情绪低落n焦虑焦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n恐怖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n情绪迟钝情绪迟钝n情绪淡漠情绪淡漠n情绪倒错情绪倒错二二、情绪障碍、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为主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为主的情绪障碍n情绪脆弱情绪脆弱 n易激惹易激惹n强制性哭笑强制性哭笑 n欣快欣快二二、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二二、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的概念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而人的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在意志过程中,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在意志过程中,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作意志行为。作意志行为。n意志增强意志增强n意志缺乏意志缺乏n意志减退意志减退n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n1.木僵木僵n2.违拗违拗n3.蜡样屈曲蜡样屈曲n4.缄默症缄默症n5.被动性服从被动性服从n6.刻板动作刻板动作n7.模仿动作模仿动作 重庆一少女火化前复活重庆一少女火化前复活 三、三、意向行为障碍意向行为障碍 以上(以上(1 1)-(7 7)症状构成)症状构成紧张型木僵症候群紧张型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单独或交替出现,就构成紧张症型综合征的全部内奋单独或交替出现,就构成紧张症型综合征的全部内容。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n8.作态作态n9.意向倒错意向倒错n10.强迫动作强迫动作三、三、意向行为障碍意向行为障碍第四节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定定义义:精精神神分分裂裂症症是是一一组组病病因因未未明明的的精精神神病病,多多起起病病于于青青壮壮年年。常常缓缓慢慢起起病病,具具有有感感知知、思思维维、情情感感、行行为为等等多多方方面面的的障障碍碍和和精精神神活活动动的的不不协协调调。一一般般无无意意识识障障碍碍,智智能能尚尚好好,有有的的病病人人在在疾疾病病过过程程中中可可出出现现认认知知功功能能损损害害。自自然然病病程程多多迁迁延延,呈呈反反复复加加重重或或恶恶化化,但但部部分分病病人人可可保保持持痊痊愈愈或或基基本本痊愈状态。痊愈状态。中中国国精精神神障障碍碍分分类类与与诊诊断断标标准准第第三三版版(CCMD-3)CCMD-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单纯型起病缓慢起病缓慢持续发展的意向减退和懒散为特征持续发展的意向减退和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治疗困难,预后差预后差 青春型青春型起病急起病急以思维破裂、零乱,情感幼稚和愚蠢行为以思维破裂、零乱,情感幼稚和愚蠢行为 有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有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可出现生动幻觉,而妄想却片断且内容荒谬多变可出现生动幻觉,而妄想却片断且内容荒谬多变系统治疗、维持服药,可望获得较好预后系统治疗、维持服药,可望获得较好预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紧张型以以紧紧张张综综合合征征为为主主要要临临床床表表现现。紧紧张张性性兴兴奋奋和和紧紧张张性性木木僵僵常常交交替替出出现现,亦亦可可单单独独发发生,以木僵为多见。生,以木僵为多见。此型预后较好此型预后较好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偏执型以妄想为主以妄想为主,可有幻觉可有幻觉如能尽早系统治疗,预后较好如能尽早系统治疗,预后较好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病因不明病因不明多起病于多起病于3030岁以后岁以后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如不涉及妄想,其它心理领域无明显异常如不涉及妄想,其它心理领域无明显异常病程进展缓慢病程进展缓慢,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特点特点两周内急性起病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片段幻觉妄想片段幻觉妄想有心因有心因2-32-3个月内缓解个月内缓解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性症状。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性症状。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的分类心境障碍的分类躁狂发作(躁狂障碍)躁狂发作(躁狂障碍)抑郁发作(抑郁障碍)抑郁发作(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特点特点 情绪高涨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思维奔逸 三高症状三高症状意志活动增多意志活动增多睡眠减少睡眠减少 一少一少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 特点特点情绪低落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思维迟缓 三低症状三低症状活动减少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睡眠障碍 一早一早(醒醒)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据据WHO统计,全球约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亿抑郁症患者者1996年(年(WHO)在中国调查有在中国调查有20 的人有抑郁症状的人有抑郁症状(7的重型抑郁)的重型抑郁)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双相障碍 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也可以混合存在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也可以混合存在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特点特点:持续起伏的心境障碍持续起伏的心境障碍,情绪高时或情绪情绪高时或情绪低时不足以达到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低时不足以达到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标准 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神经症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九个共同特点九个共同特点1.1.一组心因性障碍一组心因性障碍,但非应激障碍但非应激障碍,人格和心理人格和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2.2.一组机能性障碍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障碍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3.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4.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而非人格障碍而非人格障碍神经症神经症6.6.各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相各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相7.7.神经症是可逆的神经症是可逆的8.8.社会功能相对良好社会功能相对良好9.9.自知力充分自知力充分神经症神经症1.1.恐惧症(恐怖症)恐惧症(恐怖症)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景为主要表现。场所恐怖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特定恐怖特征特征n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即害怕是异常的。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即害怕是异常的。n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障碍。n对所害怕处境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对所害怕处境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神经症神经症2.2.强迫症强迫症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特点:特点:n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的冲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n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缺无法控制;的意愿,需极力抵抗,缺无法控制;n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神经症神经症强迫症强迫症 强迫思维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死竭虑强迫性穷死竭虑 强迫性疑虑强迫性疑虑 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行为强迫行为 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洗涤 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询问 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计数3.3.焦虑症焦虑症广泛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发作(慢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精神精神 躯体躯体 植物神经植物神经特点特点(1 1)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是提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是提心吊胆和恐惧心吊胆和恐惧(2 2)精神运动性不安)精神运动性不安(3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症神经症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急性焦虑发作)特点:没有特殊的恐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神经症神经症4.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n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n潜意识获益潜意识获益 变相发泄缓解冲突变相发泄缓解冲突 呈现患者角色获益呈现患者角色获益特征: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学检查,无特征: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学检查,无视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和保证。视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和保证。神经症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n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n疑病症疑病症n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n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神经症神经症神经衰弱神经衰弱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特征n精神疲乏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效率低n回忆和联想多难以控制回忆和联想多难以控制n对声光等刺激敏感对声光等刺激敏感n易烦恼易烦恼,易激惹易激惹n紧张性头疼紧张性头疼n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症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应激过程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源/生活事件生活事件 中介因素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反应结局反应结局反反反反应应应应结结结结局局局局不适应不适应不适应不适应适应适应适应适应心心心心身身身身疾疾疾疾病病病病健康健康健康健康疾病疾病疾病疾病精精精精神神神神疾疾疾疾病病病病重型精神病重型精神病重型精神病重型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癔症癔症癔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反应结局反应结局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病因病因1.1.生活事件生活事件2.2.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3.3.人格特点、教育程度、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 信念等信念等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容易被人理解。容易被人理解。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分分 类类(1 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3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数小时之内发病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数小时之内发病通常通常1 1个月内缓解。缓解完全,预后良好。个月内缓解。缓解完全,预后良好。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1.强烈的应激事件强烈的应激事件2.2.意识障碍意识障碍3.3.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4.4.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1.1.1.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发病直接原因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发病直接原因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发病直接原因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发病直接原因2.2.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事物不能清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事后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3.3.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人经历(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4.4.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性木僵。态,称为心因性木僵。(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打击后,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打击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出现精神障碍。精神障碍。1 1年内恢复。年内恢复。发病相关发病相关 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 易感素质易感素质 创伤后因素创伤后因素(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PTSD)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持续性创伤事件重新体验持续性创伤事件重新体验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性回避持续性回避(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PTSD)持续性重新体验创伤持续性重新体验创伤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PTSD)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性警觉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担惊受怕过分地担惊受怕(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PTSD)持续性回避持续性回避避免回想避免回想;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交往减少、待人冷淡交往减少、待人冷淡兴趣减少变窄兴趣减少变窄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信心(2 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PTSD)非灾区群体灾情灾情遇难者遇难者灾区灾区非灾区群体非灾区群体伤残伤残幸幸存存者者n帮助他们渡过正常的悲哀反应过程;n使他们能正视痛苦;n表达对死者的感情;n找到新的生活目标。痛苦工作n1942年波士顿椰子园音乐厅大火烧死492人,Lindemann(1944)发现那些没有经历痛苦工作的居丧者,将出现严重的精神病理现象。n痛苦工作包括:正常的悲痛反应,如为失去亲人悲痛;从丧失亲人的不幸中体验到痛苦;接受丧失亲人的现实;适应没有亲人存在的生活。鼓励人经历正常悲痛过程可预防丧亲危机所致的负性后果。(3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应激性生活事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件,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适应不良性行为为、社会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个体易感性有关(病前多有敏感、胆小、个体易感性有关(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素质)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素质),以情绪障碍为,以情绪障碍为主一个月内起病,症状较轻,病程主一个月内起病,症状较轻,病程66个月个月(1 1)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2 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害怕等)(抑郁、焦虑、害怕等)(3 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3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景德镇中学生集体跳河事件景德镇中学生集体跳河事件迁移迁移迁移迁移友谊友谊友谊友谊郁闷郁闷郁闷郁闷家庭家庭家庭家庭1111名同伴中,职业中学名同伴中,职业中学7 7名,普通中学名,普通中学4 4名,名,高三到初三,年龄最大高三到初三,年龄最大1717岁到岁到1313岁。岁。20072007年年1 1月月1010日星期三,学校照常上课日星期三,学校照常上课多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在外打多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在外打工、双职工下岗等工、双职工下岗等他们处于关爱边缘的青春期少女少男群。他们处于关爱边缘的青春期少女少男群。他们游离在校园与社会、家庭间的缝隙中,他们游离在校园与社会、家庭间的缝隙中,他们孤独而迷惘,他们将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哪怕他们孤独而迷惘,他们将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付出生命。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概念(一)概念 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二)形成的原因(二)形成的原因 1.1.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2.2.儿童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极为重要儿童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极为重要 3.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恶劣的社会环境恶劣的社会环境人格障碍人格障碍 父母为儿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家庭生活经历特别是早期经历家庭生活经历特别是早期经历 影响到成人以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到成人以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的一句古话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极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规律极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规律 童年的经历带有决定性的意义。童年的经历带有决定性的意义。家庭环境与人格形成家庭环境与人格形成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一方面通过家庭把基因素质传给后代: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的第一环境,是最早向儿童传播社会文化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对儿童的影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上的 各种关系都会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在他们 幼小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亲子之间交往对人格的影响亲子之间交往对人格的影响 传统上认为母亲的态度、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大于父亲,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父亲的作用,且意识到父亲是不可替代的。王登峰概括了六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的关系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超人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离心型父母与抑郁型子女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哲学家菩德曼哲学家菩德曼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卢刚事件卢刚事件1991.11韩国韩国赵承熙赵承熙2007.4马加爵马加爵2004.2(三)人格障碍的特征(三)人格障碍的特征1.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2.通常没有意识障碍,认识能力完整,智力发通常没有意识障碍,认识能力完整,智力发 展也无缺陷,只是情感和行为活动异常展也无缺陷,只是情感和行为活动异常3.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4.可以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行可以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在法律上负有责任能力,但缺乏自制力,造成不为后果在法律上负有责任能力,但缺乏自制力,造成不良后果,却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良后果,却不能从中吸取教训。5.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易改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易改变,甚至可持续终生。变,甚至可持续终生。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四)人格障碍的类型(四)人格障碍的类型 1.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2.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3.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4.4.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攻击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5.5.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6.6.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点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点7.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动的倾向8.8.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主、无能和缺乏精力感到自己无主、无能和缺乏精力 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并以这种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1.1.性身份障碍性身份障碍 2.2.性偏好障碍性偏好障碍 恋物癖恋物癖 异装癖异装癖 露阴癖露阴癖 窥阴癖窥阴癖 摩擦癖摩擦癖 3.3.性指向障碍性指向障碍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性变态)癔症(歇斯底里)癔症(歇斯底里)1.1.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主的精神障碍 2.2.起病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起病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3.3.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 由心理刺激或暗示引起的发作性感觉、运动和自由心理刺激或暗示引起的发作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短暂性精神障碍。以症状复杂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短暂性精神障碍。以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急骤为特点的一组神经症,有反复发多样,发病急骤为特点的一组神经症,有反复发作倾向。作倾向。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1.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1)意识障碍)意识障碍(2)情感爆发)情感爆发(3)遗忘)遗忘癔症(歇斯底里)癔症(歇斯底里)(4)神游)神游(5)癔症性痴呆)癔症性痴呆(假性痴呆)(假性痴呆)(6)身份识别障碍)身份识别障碍 如多重人格如多重人格(7)癔症型精神病)癔症型精神病 癔症(歇斯底里)癔症(歇斯底里)1.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型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型障碍)(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痉挛发作、肢体瘫痪、行走不能(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失明、失音、失聪感觉异常、失明、失音、失聪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集体发作,多发生在女性。集体发作,多发生在女性。癔症(歇斯底里)癔症(歇斯底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