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36391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从实践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中来,到实践中去内分泌科1 1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12 22新指南制定的背景意义新指南制定的背景意义近近3年来糖尿病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年来糖尿病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1.基于肠促胰素的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2.肥胖成为关注重点之一3.更强调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全球各大糖尿病学会的指南更新了降糖治疗路径。4.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日益增多,包括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CONFIDENCE研究、3B研究、MARCH研究、CHECK研究全国肥胖伴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OPENING研究等。3 3新指南制定的背景意义近3年来糖尿病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3指南更新要点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流行病学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4 4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流行病学4指南更新要点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在三甲医院中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1)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高于西方人;(2)中国冠心病患者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3)冠心病患者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5 5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5指南更新要点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根据ABI检查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19.47%-23.80%。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2010年39家医院共有1684例患者截肢,因糖尿病足截肢者475例(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9.5%。6 6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6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g葡萄糖OGTT后2hPG值可以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但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hPG值,OGTT其它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ADA及WHO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作为诊断切点,但是在我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且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因此暂不推荐在我国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7 7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7如何区别如何区别1型和型和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年轻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尤为困难,因为l型、2型在青年人群中发病率相近。如果不确定分类诊断,可先做一个临时性分类,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以及追踪观察其临床表现再重新评估、分型。血清C肽和GAD抗体及其他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但不作为建立诊断的必要证据。8 8如何区别1型和2型糖尿病?8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尿病的诊断诊断2013年WHO发表了妊娠期新诊断的高血糖诊断标准和分类。将妊娠期间发现的高血糖分为两类:妊娠期间的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inpregnancy)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妊娠期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1999年WHO的非妊娠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符合下列一个以上条件:空腹血糖5.1mmol/l,或OGTT1hPG10.0mmol/l,或OGTT2hPG8.5mmol/l。9 9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9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限制,预防糖尿病应采取高危人群优先的策略,应根据糖尿病风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筛查。2013年版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总分25分者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1010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限制,预防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目标改为4.47.0mmol/L(2010年版为3.97.2mmol/L);住院高血糖患者管理总体原则1.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不一定要达标:2.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重及肥胖患者体重增加;3.不能因采用宽松血糖管理而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4.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5.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和快速达标;1111综合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目标改为4.47.0mmol/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血糖控制目标分层1一般控制:空腹血糖(FBG)或餐前血糖(PMBG):68mmolL;餐后2h血糖(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0mmolL。2宽松控制:FBG或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3严格控制:FBG或PMBG:4460mmoU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68mmolL。1212综合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分层12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1非手术住院患者:非手术住院患者:(1)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15年、有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是血糖管理的前提条件,采用宽松标准。(3)脑心血管病患者及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对已患有脑心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1313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13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4)特殊人群:肝肾功能不全:采用宽松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一般标准,超老年患者:年龄80岁的患者采用宽松标准。预期寿命5年如癌症、精神或智力障碍、老年独居、胃肠外营养或胃肠营养等:采用宽松标准,独居的非老年患者。若无低血糖风险及脑心血管病等,采用一般标准。2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患者:包括外科ICU(SICU)及内科ICU(MICU),采用宽松标准。循证依据:2009年另一项里程碑的研究评价正常化血糖管理对ICU患者死亡率的影响(NICESUGAR)结果发表:与严格控制血糖组(45相比,常规血糖控制组(10mmolL)死亡率明显降低。该结论与VandenBerghe研究结果截然相反。1414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14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3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1)择期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择期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普通大中小手术:普通大中小手术:若以若以HbA为标准,术前为标准,术前HbA8.5即可;若以血即可;若以血糖为标准,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宽松标准。对糖为标准,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宽松标准。对非老年患者,如身体状况良好,无脑心血管并发非老年患者,如身体状况良好,无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或单纯应激性高血糖,可采用一般标准。症风险,或单纯应激性高血糖,可采用一般标准。精细手术精细手术(如整形等如整形等):采用严格标准。:采用严格标准。器官器官移植手术:采用一般标准。移植手术:采用一般标准。(2)急诊手术术中及术后:血糖控制目标与相应手术急诊手术术中及术后:血糖控制目标与相应手术类型的择期手术术中及术后相同。类型的择期手术术中及术后相同。1515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15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4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期间:FBG或或PMBG控制在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以下(B级级)。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前糖尿病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前糖尿病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前提下孕期血糖控制理想范围为:在不发生低血糖前提下孕期血糖控制理想范围为:FBG或或PMBG3.95.4mmolL,餐后峰值,餐后峰值5471mmolL,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值61mmolL(B级级)。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控制目标患者控制目标:FBG或或PMBG53mmoLL,餐后,餐后1h血糖血糖78mmolL,2hPBG67mmoLL,其中餐后,其中餐后1h血糖比血糖比2hPBG更重要更重要(B级级)。1616综合控制目标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16综合控制目标综合控制目标甘油三酯控制目标甘油三酯控制目标为1.5mmol/L(2010年版为1.7mmol/L);合并心血管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1.8mmol/L(2010年版为2.07mmol/L或较基线降低30%40%);未合并心血管病,但是年龄40岁并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LDL-C控制目标为2.6mmol/L(2010年版为2.5mmol/L)。1717综合控制目标甘油三酯控制目标为1.5mmol/L(20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费用仍是选择治疗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上市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明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药物被放在优先位置上。在积累我国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指南对药物治疗路径作了修改,体现为取消了二线和三线治疗的备选路径。1818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费用仍是选择治图1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1919图1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19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提出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2周至3个月)强化胰岛素治疗路径。2020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路径提出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2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路径212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路径21减重治疗减重治疗减重治疗的适应证分为:可选适应证(BMI)32kg/m2,有或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可行胃肠减重手术。慎选适应证(BMI)2832kg/m2且有2型糖尿病,尤其是存在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暂不推荐(BMI)2528kg/m2,如果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且至少有以下代谢综合征组分中的2个:高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高血压,其中暂不推荐仅适用于临床研究。2010年版指南不作上述分类。2222减重治疗减重治疗的适应证分为:22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不再强调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老年糖尿病强调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达到适度血糖控制。2323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13年版改为具备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高血糖、高血压130/85mmHg、高空腹甘油三酯、低空腹HDL-C1.04mmol/L这5项中的超过3项。2010年版要求具备4项(BMI、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标准中的3项。2424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13年版改为具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OSAHS患病率在60%以上。基于此,2013年版指南增加了关于OSAHS的阐述,强调应加强医务人员对两病共存的认识,进行相应筛查。2525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住院2型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合并感染糖尿病合并感染:所有2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须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64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在65岁以前接种过疫苗,接种时间超过5年者须再接种一次;6个月的患者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则应该接种;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2626糖尿病其它相关内容糖尿病合并感染:26小结2013指南指南更新点更新点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中国暂未将中国暂未将HbA1c列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列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控制目标:HbA1c7.0%高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上市: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抑制剂治疗路径治疗路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的推荐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的推荐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2727小结2013指南更新点27结语2013年版指南更体现群特点、更符合医改需要、更反映糖尿病研究和防治策略进展、更强调标准化路径、更提倡可广泛落实的措施。2828结语2013年版指南更体现群特点、更符合医改需要、更反映糖尿Thanks 2929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