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体系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3074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教育体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德国教育体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德国教育体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各公国分权管理反复与倒退新教派控制改革&发展快速发展NOW 新教派控制教育时期新教派控制教育时期 (1717世纪世纪1818世世纪初)纪初)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尤其在北部)占据绝对优势。当时新教派从路德派到虔信派,为了扩展新教的势力,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把初等教育作为向底层居民灌输新教教义的有力工具。路路德德派派教教育育: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派就建立和发展初等学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也建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科中学的前身;宗教改革后,路德派又迅速控制了德国的大学,使大学成为新教教义的宣传地。虔虔信信派派教教育育:他们着重于发展德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据统计,到十八世纪初叶,在普鲁士公国由虔信派开办的学校就达两千多所。虔信派教徒佛兰克(1663-1727)在哈勒地方,开办了贫民免费学校、孤儿院、初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使哈勒出现了地方教育体系。路德派文法学校教学情景各公国分权管理教育时期各公国分权管理教育时期(1818世纪初世纪初1818世纪末世纪末)在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公国。它们为了扩大地盘,称王称霸强化军阀统治,扩充军队培养“忠顺”臣民,称霸政策效劳的仆役和士兵重视国民教育。颁布义务教育法设立必要的教育管理机构兴办实科中学,发展职业教育改变高等教育的内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 176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十八世纪初,普鲁士王国兴起,其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实科中学应运而生。德国实科中学比英国和法国实科中学早一个世纪。实科中学的开办是国民教育发展的进步,是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近代科学兴起趋势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育中古典主义倾向的冲击。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适应了德国发展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方针,为德国后来成为工业强国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人才。但近代,德国实科中学始终未能争得与古典文科中学的平等地位。改变高等教育的内容改变高等教育的内容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结束了宗教神学思想垄断大学讲坛的局面,人文主义精神在大学也居有一定的地位。改革的发源地在威威登登堡堡大大学学。它一方面注重学术探讨,开设历史、政治、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学科,一方面注重讲授贴近实际生活的课程,如物理、地理、数学及实验等,并提倡用德语进行教学,突破了拉丁语、希腊语的教学。继威登堡大学之后,1694年成立的哈勒大学、1734年成立的哥丁根大学,这些新大学在使教育贴近生活,接近实际上都起了很大作用。总体而言,大学的贵族性很强,只收文科学校毕业生。表现出教育的双轨制双轨制特点。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学校教育表现出国家主义,民族性民族性特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期 (1818世纪末世纪末1919世纪初)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拿破仑战败了德国诸侯,强迫小邦合并、宣布工业自由等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改革。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教育处于改革与发展时期。1、泛爱主义学校运动代表人物:巴西多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教育,主张让儿童自由发展在1774年,他创办了“泛爱学校”;这是一种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主要课程的学校继此之后,泛爱学校在德国各地纷纷出现,形成了泛爱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可说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巴西多直观教学图2、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新人文主义标榜发扬和学习古希腊文化中一切珍贵和有用的事物。强调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注重领会其中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不在于对古代语言和生活样式的模仿;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均衡发展;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一切力量。在法国控制德国的时期,一反法国提倡实科内容的倾向,而提倡新人文主义,反映了德国渴望摆脱法国的制肘,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3、洪堡对教育的改革1808年,撤消了高级学校委员会,成立了普鲁士各级学校的公共教育部,洪堡担任部长,开始实施对各级学校的改革。教育上反复与倒退时期教育上反复与倒退时期 (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末叶末叶)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终于在1848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很快失败,贵族东山再起,革命后建立起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合政体。这个政体对已改革的教育进行了摧残,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的封建性和宗教性,在学校宣传忠君思想和宗教信条,取消了自然科学科目,致使德国教育倒退回去一百年。这一时期,教育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性。德国近代教育是在适应工业革命和在农业中发展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普鲁士道路”上曲折前进的。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前期)(二十世纪前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资产阶级镇压了工人的革命运动,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期间(1919年1933年),德国学校进行了改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兴。主要措施如下:1.行政管理和教育领导体制:根据联邦基本法,实行地方分权制 对文科中学进行多方面改革,加强了师资的考核与选择 2.初等教育方面:根据魏玛宪法从形式上德国学制的双轨制取消 中等教育方面:在原有古典中学、文科中学和实科学校三类学校基础上,增设了两种中学:德意志中学,上层中学3.高等教育方面,日益重视科技教育和学术研究:大学自治NOWNOW1.学前教育(非强制,36岁)2.基础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6-18岁,12 年义务教育)3.高等学校教育4.研究生教育5.博士,博士后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小学:4年;第二阶段I:初中:主体中学(5年,职业教育为主,绝大部分社会背景较弱势),实科中学(6年,较高等的职业教育,大多来源社会的中产阶级),文理中学(8-9年,走向普高);另有种:综合中学(三合一,一直处于争论中)第二阶段II:高中:普通高中(意图升入大学),职业高中高等学校教育(1)综合性大学: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 并重的高等学校。它包含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全科大学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大学等。(2)应用科学大学 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规模不大,一般设有一、两个最多几个专业,但其特色极为突出,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致,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3)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 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 班或个性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研究生教育:德国高等学校均设有研究生,综合性学校一般为3年,应用科学大学一般为2年。只有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才有资格考取博士学位。博士,博士后教育:只招收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谢谢观赏谢谢观赏PPT制作:小鱼图片版权:伊面无垠文海邀你畅享docer.wps更改PPT母版功能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