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9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3003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9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9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9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第一篇 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九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第一篇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真题调研洞察规律角度一识破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陷阱栏目索引角度二仪器装置图的正误判断角度三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真题调研洞察规律角度一识破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陷阱栏目索引角真题调研洞察规律1.(2017全国卷,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解析231目的操作A.取20.00mL盐酸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真题调研洞察规律1.(2017全国卷,9)下列实验操作2.(2017全国卷,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解析2312.(2017全国卷,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3.(2017全国卷,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 色 逐 渐 消 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H2CO3HClO76.下列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至实验目的的是答案解析27.下列实验操作中,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ABCD快速制备少量NH3H2的尾气处理测量NO的体积除去乙烯中的SO27.下列实验操作中,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答案解析231456角度三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1.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结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结(1)气体检验高考必备气体检验方法现象注意Cl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待检气体试纸变蓝气体为黄绿色,O3、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HCl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待检气体冒白烟角度三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1.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SO2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无色有刺激性气味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在中学阶段,遇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无色无味SO2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无(2)离子检验离子试剂现象Cl、Br、IAgNO3溶液、稀硝酸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稀盐酸、BaCl2溶液白色沉淀浓NaOH溶液(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a2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离子检验离子试剂现象Cl、Br、IAgNO3溶液Fe3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2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蓝色沉淀KSCN溶液、氯水加KSCN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Na、K铂丝、稀盐酸火焰呈黄色(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K)Fe3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2K3Fe(CN)62.常考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逐项剖析常考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逐项剖析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答案2.常考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逐项剖析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3)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答案(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4)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该气体是Cl2(5)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答案(4)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该气体是Cl(6)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溶液生成Y中一定含有(7)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答案(6)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溶液生(8)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9)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答案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8)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10)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11)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溴乙烷未发生水解Fe2的检验方法正确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答案(10)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12)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Ksp(BaCO3)Ksp(BaSO4)(1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碳酸苯酚(17)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答案因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16)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18)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色SO2有漂白性(19)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20)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用分液法答案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18)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21)制备Fe(OH)3胶体:0.1molL1FeCl3溶液与0.3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有胶体生成(2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答案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21)制备Fe(OH)3胶体:有胶体生成(22)向两份蛋白3.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3.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例例1(2016全国卷,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典例剖析答案解析解题思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例1(2016全国卷,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1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例例2(2015全国卷,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解析选项1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经典精练2314567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答案解析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经典精练231231456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7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论A向某钠盐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盐一定是碳酸盐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全部消失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Al3,无Mg2C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D某待测液中先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红色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2答案解析231456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7选项实验3.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试剂试纸或试液现象结论A浓氨水、生石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为碱性气体B浓盐酸、浓硫酸湿润pH试纸变红HCl为酸性气体C浓盐酸、二氧化锰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Cl2具有氧化性D亚硫酸钠、硫酸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3.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答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31456新题预测新题预测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快速制取氨气将浓硫酸滴入浓氨水中B由CuCl2溶液制备无水CuCl2将CuCl2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C制备乙酸乙酯将无水醋酸钠、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D比较亚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先将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新题预测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快速制取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2314567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向某食盐中加入H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食盐中没有碘酸盐C将实验室保存的一小段镁条加入热水中无明显现象镁与热水不反应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答案解析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2314567选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OH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B验证H2O2的氧化性将H2O2滴入KMnO4溶液中C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D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加入过量的CaO固体后蒸馏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专题十常见有机化合物(必修)第一篇 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专题十常见有机化合物(必修)第一篇高考选择题满分策略真题调研洞察规律角度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栏目索引角度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真题调研洞察规律角度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栏真题调研洞察规律1.(2017全国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解析231解析解析A项,尼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真题调研洞察规律1.(2017全国卷,7)下列生活用品2.(2017全国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解析2312.(2017全国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答案解析2313.(2017全国卷,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解析2313.(2017全国卷,9)化合物角度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1.常见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常见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1)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不多于4的烃是气体,烃的密度都比水小。(2)烃、烃的卤代物、酯类物质均不溶于水,低级醇、酸能溶于水。(3)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各类有机物的同系物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的支链越多,熔点、沸点越低。高考必备角度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1.常见有机物的重要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物质结构简式特性或特征反应甲烷CH4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烯CH2=CH2官能团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加聚反应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与溴(溴化铁作催化剂),与硝酸(浓硫酸催化)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物质结构简式特性或特征乙醇CH3CH2OH官能团OH与钠反应放出H2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酯化反应:与酸反应生成酯乙酸CH3COOH官能团COOH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官能团COOR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油脂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被称为皂化反应乙醇CH3CH2OH与钠反应放出H2乙酸CH3COOH弱淀粉(C6H10O5)n遇碘变蓝色在稀酸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蛋白质 含有肽键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两性变性颜色反应灼烧产生特殊气味淀粉(C6H10O5)n遇碘变蓝色蛋白质含有肽键水解反应3.有机物与日常生活有机物与日常生活性质应用(1)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使蛋白质变性医用酒精用于消毒(2)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使蛋白质变性良好的杀菌剂,常作为浸制标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鲜)(3)蛋白质受热变性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4)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5)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可作食品包装袋(6)聚氯乙稀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3.有机物与日常生活性质应用(1)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7)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食用油不能反复加热(8)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用于厨具表面涂层(9)甘油具有吸水性甘油作护肤保湿剂(10)淀粉遇碘水显蓝色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木纤维等)(11)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食醋可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7)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食用油不能反复(12)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13)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14)谷氨酸钠具有鲜味做味精(1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制肥皂(12)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例例1(2016全国卷,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典例剖析答案解析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例1(2016全国卷,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例例2(2016全国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答案解析解题思路解解题题思思路路以典型有机物如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的主要成分)、乙酸(食醋的有效成分)、糖、油脂、蛋白质等为切入点,建立常见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项分析,得出答案。例2(2016全国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经典精练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向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C.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都能水解,且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答案解析23145678经典精练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3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而且甲为取代反应,乙为加成反应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选项甲乙A甲烷与氯水(光照)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苯与液溴(催化剂)苯与氢气(加热、催化剂)C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加热、催化剂)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催化剂)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氯乙烯与氢气(催化剂)8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而且甲为取代反应,乙为加成反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乙烷和乙炔B.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C.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是化学变化D.纤维素、蛋白质、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解析2314567解解析析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正确;石油中没有烯烃,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B项正确;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纤维素、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水解,D项正确。8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解析乙烷不4.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314567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84.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5.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2314567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答案解析85.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新题预测新题预测6.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苹果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的原理相似B.高温或日常用的消毒剂可使禽流感病毒变性C.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D.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答案解析23145678新题预测答案解析231456787.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机物 a和苯通过傅-克反应合成b的过程表示如下(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答案解析231456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取代反应B.若R为CH3时,a的电子式为C.若R为C4H9时,b的结构可能有4种D.若R为C4H5O时,1molb最多可与5molH2加成87.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机物a和苯8.聚苯乙烯塑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单体苯乙烯可由乙苯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制取:答案解析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5个碳碳双键B.乙苯和苯乙烯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分子式为C8H10D.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231456788.聚苯乙烯塑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单体苯乙烯可由乙角度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1.熟记三类分子的空间结构熟记三类分子的空间结构高考必备(1)四面体型分子:(2)六原子共面分子:(3)十二原子共面分子:角度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1.熟记三类分子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技巧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技巧(1)烃基连接法:甲基、乙基均一种,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如:丁醇有4种,C4H9Cl有4种。(2)换元法:如C2H5Cl与C2HCl5均一种。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技巧(3)等效氢法:有机物分子中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有如下情况: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4)定1移2法:分析二元取代物的方法,先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从而可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如分析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先固定其中一个Cl的位置,移动另外一个Cl。(3)等效氢法:有机物分子中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3.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1)若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一定,但取代基种类不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是由取代基的种数决定的,此时分析的重点是苯环上的取代基,如C6H5C4H9,因为丁基有四种不同的结构,故该烃有四种同分异构体。(2)若取代基种类一定,但位置不确定时,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当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时,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当有三个 取 代 时,这 三 个 取 代 基 有“连、偏、匀”三 种 位 置 关 系(如 、,R表示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3.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4.酯类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酯类同分异构体的确定将酯分成RCOO和R两部分,再按上述方法确定R和R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二者数目相乘即得每类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后求总数。如C4H8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思考程序如下:HCOOC3H7(丙基2种)122种CH3COOC2H5(甲基1种,乙基1种)111种C2H5COOCH3(乙基1种,甲基1种)111种同分异构体数共有:4种。4.酯类同分异构体的确定典例剖析答案解析例例1(2016全国卷,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解解题题思思路路先确定碳骨架异构就不同的碳骨架确定官能团的位置异构注意多个官能团采用“定一移二”的顺序。解题思路典例剖析答案解析例1(2016全国卷,10)分子式为C例例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答案解析12345C2H4C2H6C2H6OC2H4O2C3H6678910C3H8C3H8OC3H6O2C4H8C4H10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解题思路解解题题思思路路分析表格得出排布规律,然后依据各类物质的通式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例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答案经典精练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解析2314567解解析析由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及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一性质可知,该有机物属于饱和一元羧酸,其分子组成可表示为C4H9COOH,丁基(C4H9)有4种结构,所以该有机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8经典精练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2.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231456解析7解析解析推断有机物一氯代物的种数需要找中心对称轴,四联苯是具有两条对称轴的物质,即,在其中的一部分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包括对称轴上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四联苯有5种不同的氢原子,故有5种一氯代物。82.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3.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答案解析2314567解析解析HCOOC4H9中丁基有4种;CH3COOC3H7中丙基有2种;C2H5COOC2H5中乙基只有1种;C3H7COOCH3中丙基有2种,共9种。83.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答案解A.3B.4C.5D.64.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答案解析2314567解解析析由表中烃分子中C、H原子数的规律可知表中第5格的烃的分子式为C5H12,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与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12345678CH4C2H4C3H8C4H8C6H12C7H16C8H168A.3B.44.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5.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旋转,结构简式为的化合物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多可能有 A.10个B.9个C.8个D.6个答案解析2314567解解析析苯环所在平面与碳碳双键所在的平面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与苯环相连的甲基碳原子占有被代替氢原子的位置,因而一定与苯环共面;与碳碳双键相连的甲基上的碳原子占有被代替氢原子的位置,因而“CH=CHCH3”三个碳原子也可能与苯环共面。85.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旋转,结构简式为答案解析2新题预测新题预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B.分子中有两个CH3,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答案解析23145678新题预测答案解析231456787.某链状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个CH2,m个,a个CH3,其余为OH,则羟基的数目为 A.2n3maB.m2aC.nmaD.m2n2a答案解析231456787.某链状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个CH2,m个,a个C8.增塑剂DCHP可由环己醇制得。DCHP和环己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环己醇DCHPA.DCHP的分子式为C20H26O4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DCHP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D.DCHP通过取代反应可以得到环己醇231456788.增塑剂DCHP可由环己醇制得。DCHP和环己醇的结构简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