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2834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汽车的总体布置汽车的总体布置 绘制总布置草图绘制总布置草图 是汽车的总体布置的主要工作。是汽车的总体布置的主要工作。绘制总布置草图的目的:绘制总布置草图的目的:在图纸上实现总体方案在图纸上实现总体方案校核各部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校核各部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总成进行方案布置和设计计算的同时,要进行整在总成进行方案布置和设计计算的同时,要进行整车总体布置的有关计算车总体布置的有关计算(参数确定和性能计算参数确定和性能计算)工作,并工作,并要在整车方案布置草图及各总成匹配布置的基础上正要在整车方案布置草图及各总成匹配布置的基础上正式绘制和布置整车总布置图。式绘制和布置整车总布置图。整车总布置图包括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和必要整车总布置图包括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和必要的断面布置图、局部布置图。的断面布置图、局部布置图。1-7 汽车的总体布置 绘制总布置草图 是汽车的总体布置1v整车布置的基准线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零线的确定v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v前轴落差的确定前轴落差的确定v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v车头、驾驶室的布置车头、驾驶室的布置v传动轴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v悬架的布置悬架的布置v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v转向系的布置转向系的布置v制动系统的布置制动系统的布置v进、排气系统的布置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v操纵系统的布置操纵系统的布置 v车箱的布置车箱的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2一、三维坐标的基准线(面)一、三维坐标的基准线(面)确定整车的基准线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确定整车的基准线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 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的左侧。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的左侧。绘制要求绘制要求1车架上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 定义:定义:车架纵梁上翼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车架纵梁上翼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 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一、三维坐标的基准线(面)3作用作用: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坐标线。坐标线。向上向上为“+”、向下、向下为“-”,该线标记为:2前轮中心线前轮中心线 定义:定义: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 图上的投影线图上的投影线。作用作用: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x坐标线坐标线。向前向前为“-”,向后,向后为“+”,该线标记为:3汽车中心线汽车中心线定义:定义: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用作用: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坐标线坐标线。向左向左为“+”、向右、向右为“-”,该线标记为:作用: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坐标线。向上4画法画法画法54辅助基准线辅助基准线 定义:定义:地平面在侧视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地平面在侧视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用作用: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 等尺寸的基准线。等尺寸的基准线。定义:定义: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 视图上的投影线视图上的投影线 作用作用: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1)地面线)地面线(2)前轮垂直线)前轮垂直线4辅助基准线 定义:地平面在侧视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用6二、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二、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v1、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v2、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v3、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二、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1、后71、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a为车架纵梁在后桥中心断面处的断面高度。为车架纵梁在后桥中心断面处的断面高度。b为满载时后桥壳至车架最大跳动距离。对于中、重型货车一为满载时后桥壳至车架最大跳动距离。对于中、重型货车一般取般取95mm110mm。c为后桥壳中心至与车架下表面相碰时的桥壳上表面的距离。为后桥壳中心至与车架下表面相碰时的桥壳上表面的距离。图中车架纵粱上图中车架纵粱上表面与整车零线表面与整车零线重合时,后轮中重合时,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为零线的距离为a+b+c。1、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a为车架纵梁在后桥中82、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2、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9v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一般均小于后轮中零线的距离,一般均小于后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车架上表面在满载状态下与心至零线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车架上表面在满载状态下与地面有一前低后高的夹角,使汽车在行驶时货物不会向后移。地面有一前低后高的夹角,使汽车在行驶时货物不会向后移。va为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为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vc为满载时前轮最大跳动量,对于中、重型货车,其值为为满载时前轮最大跳动量,对于中、重型货车,其值为95mm105mm左右,左右,vd为板簧总成的最大厚度,为板簧总成的最大厚度,ve为前轴落差值,即转向节中心至簧座上表面距离。为前轴落差值,即转向节中心至簧座上表面距离。v前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前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a=b+c+d-e。v一般载货汽车的夹角取一般载货汽车的夹角取0.30.7。轿车多取。轿车多取0。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一般均小于后轮中心至零线103、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零线的距离v如果汽车前后轮均能驱动时,则前后轮中心至零线如果汽车前后轮均能驱动时,则前后轮中心至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取决于前驱动轮处在满载状态下的的最小布置距离取决于前驱动轮处在满载状态下的布置尺寸。一旦该距离确定后,根据角就可确定后布置尺寸。一旦该距离确定后,根据角就可确定后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3、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如果汽车前后轮11v在前后车轮中心确定后,可以以车轮的自由半径和静力半径在前后车轮中心确定后,可以以车轮的自由半径和静力半径的长度为半径,以车轮中心为圆心分别画圆和圆弧的长度为半径,以车轮中心为圆心分别画圆和圆弧(圆弧应圆弧应画在地平面这边画在地平面这边),则圆即为车轮外廓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则圆即为车轮外廓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而两圆弧的公切线即为地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而两圆弧的公切线即为地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v无论是那种车型,都应考虑车架上表面至地面的距离无论是那种车型,都应考虑车架上表面至地面的距离(或至车或至车轮中心的距离轮中心的距离),该距离越小越好,这样可以保证汽车的货,该距离越小越好,这样可以保证汽车的货箱底板能降至离地面距离最小箱底板能降至离地面距离最小(保证轮胎的跳动间隙保证轮胎的跳动间隙),并能,并能保证车箱的纵、横梁有足够的断面高度,以满足其强度和刚保证车箱的纵、横梁有足够的断面高度,以满足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也可降低改装车改装部分的质心高度。度的要求,同时也可降低改装车改装部分的质心高度。在前后车轮中心确定后,可以以车轮的自由半径和静力半径的长度为12三、前轴落差的确定三、前轴落差的确定v当前轮中心确定后,根据选定的车轮外倾角定出主销中心的当前轮中心确定后,根据选定的车轮外倾角定出主销中心的高度位置,然后选一合理的前轴落差值高度位置,然后选一合理的前轴落差值(前簧座上表面至主前簧座上表面至主销中心的距离销中心的距离),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大些,如果一,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大些,如果一级落差不够,还可在两簧座中间部分再出第二级落差,但要级落差不够,还可在两簧座中间部分再出第二级落差,但要考虑最小离地间隙不能太小。两级落差的前轴工艺性稍差些。考虑最小离地间隙不能太小。两级落差的前轴工艺性稍差些。三、前轴落差的确定当前轮中心确定后,根据选定的车轮外倾角定13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14四、发动机的布置四、发动机的布置 影响影响布置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离地间隙离地间隙驾驶员视野驾驶员视野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货车:通常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上方,考虑到悬架缓冲货车:通常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上方,考虑到悬架缓冲 脱落以后,前轴的最大向上跳动量达脱落以后,前轴的最大向上跳动量达70 100mm,这就要求发动机有足够高的位置,以防,这就要求发动机有足够高的位置,以防 止前轴碰坏发动机油底壳。止前轴碰坏发动机油底壳。四、发动机的布置 影响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离地间隙轿15v 油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油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要考虑制动时由于前簧的要考虑制动时由于前簧的S S变形而造成前轴向前有一转角变形而造成前轴向前有一转角(约约3 34)4)所要求的额外间隙。特别是前驱动桥的传动轴所要求的额外间隙。特别是前驱动桥的传动轴与油底壳或附近的横梁等零件的间隙也应如此。与油底壳或附近的横梁等零件的间隙也应如此。v 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一般风扇至散热器芯部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一般风扇至散热器芯部表面至少留表面至少留40mm40mm以上的间隙。风扇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以上的间隙。风扇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可以对齐,或者高于芯部中心,但风扇不要超过上水心可以对齐,或者高于芯部中心,但风扇不要超过上水室下边,这样的布置冷却效果差;室下边,这样的布置冷却效果差;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6标注方法:标注方法: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地面高度尺到地面高度尺 寸寸b来标明发动机高度位置来标明发动机高度位置 标注方法: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地面高度尺17影响影响布置布置(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发动机的前后位置 汽车的轴荷分配汽车的轴荷分配 轿车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适性轿车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适性 传动轴长度和夹角传动轴长度和夹角 货车的面积利用率货车的面积利用率 a、减小传动轴夹角减小传动轴夹角: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发动机常布置: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发动机常布置成向后倾斜状,使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成向后倾斜状,使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14夹角,轿车多在夹角,轿车多在34之间之间。b、前纵梁之间的距离:、前纵梁之间的距离: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轿车,必须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轿车,必须考虑吊装在发动机上的所有总成(如发动机、空调装置考虑吊装在发动机上的所有总成(如发动机、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等)以及从下面将发动机安装到汽车上的可能的压缩机等)以及从下面将发动机安装到汽车上的可能性。还应保证在修理和技术维护情况下,从上面安装发性。还应保证在修理和技术维护情况下,从上面安装发动机的可能性。动机的可能性。影响布置(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 汽车的轴荷分配 a、减小传18标注方法:标注方法:用气缸体前端面到前轮中心线的距离尺用气缸体前端面到前轮中心线的距离尺 寸寸c来标明发动机前后位置来标明发动机前后位置 标注方法:用气缸体前端面到前轮中心线的距离尺19(3)发动机的左右位置)发动机的左右位置 影响影响底盘承载系统的受力底盘承载系统的受力 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统一性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统一性布置:布置: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在一般情况下与汽车中心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在一般情况下与汽车中心线一致。线一致。少数汽车如少数汽车如44汽车,考虑到前轿是驱动桥,汽车,考虑到前轿是驱动桥,为了使前驱动桥的主减速器总成上跳时不与发为了使前驱动桥的主减速器总成上跳时不与发动机发生运动干涉,将发动机和前桥主减速器动机发生运动干涉,将发动机和前桥主减速器向相反方向偏移。向相反方向偏移。(3)发动机的左右位置 影响底盘承载系统的受力 布置:发动机20五、车头、驾驶室的布置五、车头、驾驶室的布置v在发动机与车架、前轴、前轮布置关系确定后,即在发动机与车架、前轴、前轮布置关系确定后,即可布置车头、驾驶室,在总成设计阶段,对其关系可布置车头、驾驶室,在总成设计阶段,对其关系进行协调。因此在这仅对其相互位置关系进行最后进行协调。因此在这仅对其相互位置关系进行最后布置上的确认和坐标、尺寸的确定。布置上的确认和坐标、尺寸的确定。五、车头、驾驶室的布置在发动机与车架、前轴、前轮布置关系确21六六.传动系的布置传动系的布置考虑半轴通用性考虑半轴通用性客厢地板凸包高度客厢地板凸包高度后排座椅厚度后排座椅厚度六.传动系的布置考虑半轴通用性22六、传动轴的布置六、传动轴的布置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在内)(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在内)发动机位置发动机位置确定确定 U形布置万向节传动轴形布置万向节传动轴 六、传动轴的布置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发动机位置 U形布23条件条件两端夹角相等两端夹角相等在满载静止时不大于在满载静止时不大于4、最大不得大于、最大不得大于7。布置:布置:常将后桥主减速器的轴线向上翘起。常将后桥主减速器的轴线向上翘起。在轿车布置中在轿车布置中:在侧视图上常将传动轴布置成在侧视图上常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方案形方案。可降低传动轴轴线的离地高度,有利于减小客厢地板。可降低传动轴轴线的离地高度,有利于减小客厢地板凸包高度和保证后排中间座椅座垫处有足够的厚度。凸包高度和保证后排中间座椅座垫处有足够的厚度。凸包与中间传动轴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应在凸包与中间传动轴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应在1015mm 万向节传动轴传动的条件:万向节传动轴传动的条件:条件两端夹角相等布置:常将后桥主减速器的轴线向上翘起。万向节24(1)转向盘的位置)转向盘的位置 布置应考布置应考虑的问题虑的问题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向操作;(考虑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向操作;(考虑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取得转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以取得转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转向盘不应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转向盘不应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照顾到转向盘周围(如风挡玻璃等)有足够照顾到转向盘周围(如风挡玻璃等)有足够的空间。的空间。七转向装置的布置七转向装置的布置(1)转向盘的位置 布置应考虑的问题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25布置应考布置应考虑的问题虑的问题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象;(转向器布置在前钢板弹簧跳动中心附近象;(转向器布置在前钢板弹簧跳动中心附近)防止转向盘后移伤及驾驶员;防止转向盘后移伤及驾驶员;要求转向轴在水平面内与汽车中心线之间的要求转向轴在水平面内与汽车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夹角不得大于5(影响踏板的布置和驾驶员腿(影响踏板的布置和驾驶员腿部的操纵动作部的操纵动作)较高的传动效率(转向摇臂与纵拉杆和转向较高的传动效率(转向摇臂与纵拉杆和转向节臂与纵杆之间的夹角布置节臂与纵杆之间的夹角布置 )(2)转向器的位置)转向器的位置 布置应考虑的问题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象;(26八、悬架的布置八、悬架的布置v以载货车的板簧为主,介绍布置上的要求。以载货车的板簧为主,介绍布置上的要求。v前板簧的布置要保证主销后倾角的要求,同时这种前板簧的布置要保证主销后倾角的要求,同时这种前高后低的布置也有利于产生不足转向。前高后低的布置也有利于产生不足转向。v板簧的支架应尽量减少悬臂的长度,以求在较小尺板簧的支架应尽量减少悬臂的长度,以求在较小尺寸和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寸和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强度和刚度。v后板簧的布置应做到前低后高,亦可获得不足转向。后板簧的布置应做到前低后高,亦可获得不足转向。特别是高速轿车、轻型客车及吉普车等一定要考虑。特别是高速轿车、轻型客车及吉普车等一定要考虑。对于载货车,可能因结构原因而造成布置上难度较对于载货车,可能因结构原因而造成布置上难度较大,则可较少考虑。大,则可较少考虑。八、悬架的布置以载货车的板簧为主,介绍布置上的要求。27v减振器应尽量布置成垂直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效行减振器应尽量布置成垂直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效行程和减少偏差。若空间不允许,也可斜置。布置时应注意下程和减少偏差。若空间不允许,也可斜置。布置时应注意下支点的离地高度,后减振器的上支点不应高出车架上表面太支点的离地高度,后减振器的上支点不应高出车架上表面太高高(不应超过不应超过80mm),以免影响改装车的装配和布置。,以免影响改装车的装配和布置。v注意减振器上下行程的分配,不能发生上下顶死现象。注意减振器上下行程的分配,不能发生上下顶死现象。减振器应尽量布置成垂直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效行程和减少28九制动系布置九制动系布置制动踏板的位置制动踏板的位置更靠近驾驶员,且制动踏板操纵轻便。更靠近驾驶员,且制动踏板操纵轻便。传力杆件传力杆件运动无干涉和死角,不能车轮跳动时自行制动。运动无干涉和死角,不能车轮跳动时自行制动。制动管路布置制动管路布置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者完全束在一起;,或者完全束在一起;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下翼上;(积水)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下翼上;(积水)九制动系布置制动踏板的位置更靠近驾驶员,且制动踏板操纵轻便29十、踏板的布置十、踏板的布置离合器踏板离合器踏板 制动踏板制动踏板 油门踏板油门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与车身内侧壁之间。布置在地板凸包与车身内侧壁之间。在离合器踏板左侧,应当留出离合在离合器踏板左侧,应当留出离合器不工作时可以放下左脚的空间。器不工作时可以放下左脚的空间。油门踏板一般比制动踏板稍低,油门踏板一般比制动踏板稍低,要求油门踏板与制动踏板之间要求油门踏板与制动踏板之间留有大于一只完整鞋底宽度留有大于一只完整鞋底宽度(60mm)的距离。)的距离。十、踏板的布置离合器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与车身内侧壁之间。在离30vd-离合器踏板所占空间离合器踏板所占空间 e-制动踏板所占空间制动踏板所占空间vf-油门踏板所占空间油门踏板所占空间 g-转向管柱转向管柱v推荐尺寸:推荐尺寸:a=130mm b=60mm c=70mmv d=260mm e=200mm f=170mm德国推荐的确定踏板布置的尺寸关系德国推荐的确定踏板布置的尺寸关系 d-离合器踏板所占空间 e-制动踏板所占空间德国推荐的31十一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十一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1)油箱)油箱 油箱的容积油箱的容积 汽车最大续驶里程(一般汽车最大续驶里程(一般200600km)来确定)来确定 油箱的布置油箱的布置应远离消声器和排气管(轿车要求油箱距应远离消声器和排气管(轿车要求油箱距排气管的距离大于排气管的距离大于300mm否则应加装有效否则应加装有效的隔热装置;油箱距踝露的电器接头及开关的隔热装置;油箱距踝露的电器接头及开关的距离不得小于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不应当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不应当布置在发动机舱内;轿车油箱常布置在行李箱内轿车油箱常布置在行李箱内;货车油箱布置在纵梁上货车油箱布置在纵梁上 (2)备胎)备胎 轿车备胎常布置在行李箱内;轿车备胎常布置在行李箱内;客车、货车客车、货车布置在车辆的侧面或后面。布置在车辆的侧面或后面。布置布置十一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的布置(1)油箱 油箱的容积32(3)行李箱)行李箱(4)蓄电池的布置)蓄电池的布置 轿车行李箱有效容积轿车行李箱有效容积 中级轿车为中级轿车为0.40.7m3高级轿车为高级轿车为0.70.9m3。轿车行李箱布置轿车行李箱布置行李箱底部应尽量平整(能整齐地安放手提箱)行李箱底部应尽量平整(能整齐地安放手提箱)客货两用轿车将后排座椅设计成可翻式,翻转后客货两用轿车将后排座椅设计成可翻式,翻转后后部形成一个有效容积很大的行李箱。后部形成一个有效容积很大的行李箱。布置布置蓄电池与起动机应位于同侧;蓄电池与起动机应位于同侧;缩短线路;缩短线路;还要考虑拆装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还要考虑拆装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3)行李箱(4)蓄电池的布置 轿车行李箱有效容积 中级轿33十二车身内部布置十二车身内部布置1)、货车驾驶室的布置)、货车驾驶室的布置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野要求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野要求标准:标准:GB/T11563 载货载货 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十二车身内部布置1)、货车驾驶室的布置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34货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驾驶室轮廓指其内侧表面)货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驾驶室轮廓指其内侧表面)货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驾驶室轮廓指其内侧表面)35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课件36驾驶姿势对人体各部驾驶姿势对人体各部分夹角的合理范围分夹角的合理范围人体样板人体样板(第第95百分位的百分位的A=460mm B=456mm)驾驶姿势对人体各部分夹角的合理范围人体样板372)货厢的布置)货厢的布置v贷厢与驾驶室之间应有一定距离贷厢与驾驶室之间应有一定距离(通常为通常为50100mm)v货厢和货物的质心离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货厢和货物的质心离后轴中心线的距离 轴荷分配轴荷分配 后轮为双胎的长头或短头式车后轮为双胎的长头或短头式车:(210)%L 平头车和自卸车:(平头车和自卸车:(1222)%Lv栏板高度:一般取栏板高度:一般取500800mm;v装载客积应能保证尽量充分利用汽车的装载质量装载客积应能保证尽量充分利用汽车的装载质量 可根据装载质量和所运货物的不同来选取可根据装载质量和所运货物的不同来选取v货厢底板的高:一般此高度离地面货厢底板的高:一般此高度离地面1.01.4m 布置布置2)货厢的布置贷厢与驾驶室之间应有一定距离(通常为5010383)轿车的内部布置)轿车的内部布置 3)轿车的内部布置 39轿车车身的内部布置尺寸轿车车身的内部布置尺寸 轿车车身的内部布置尺寸 404)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 v大型客车多为平头式;大型客车多为平头式;v驾驶员乘坐姿势与长头车相比更为直立;驾驶员乘坐姿势与长头车相比更为直立;v座椅较高,转向盘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座椅较高,转向盘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特点:特点:标准:标准:驾驶区布置驾驶区布置 GB/T13053-91(客车驾驶区尺寸)(客车驾驶区尺寸)乘客区布置乘客区布置 GB/T13055-91(客车乘客区尺寸)(客车乘客区尺寸)4)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 大型客车多为平头式;特点:标准41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 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 42十三十三 轿车外廓尺寸的确定轿车外廓尺寸的确定 a、H点和点和R点点 H点点定义:定义:实车测得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实车测得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胯点胯点”位置位置 H点的位置决定了与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R点点定义:定义: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胯点胯点”以以R点作为设计参考点点作为设计参考点 v测定的测定的H点不超出以点不超出以R点为中心的水平边长点为中心的水平边长30mm、铅铅 直边长直边长20mm的矩形方框内范围;的矩形方框内范围;v靠背角与设计值之间差值不大于靠背角与设计值之间差值不大于3。要求:要求:十三 轿车外廓尺寸的确定 a、H点和R点 H点定义:实车测得43b、顶盖轮廓线的确定、顶盖轮廓线的确定 v首先将座椅放置在高度方向和长首先将座椅放置在高度方向和长 度方向的平均位置处;度方向的平均位置处;v然后确定然后确定H点,并引出一条与铅垂点,并引出一条与铅垂 线成线成8的斜线;的斜线;v再从再从H点沿点沿8斜线方向截取斜线方向截取 765mm的的F点;点;vF点相当于第点相当于第50百分位驾驶员的头百分位驾驶员的头 部最高点;部最高点;v从从F点垂直向上截取点垂直向上截取100135mm 为车顶内饰线为车顶内饰线。车车顶顶内内饰饰线线确确定定b、顶盖轮廓线的确定 首先将座椅放置在高度方向和长44车顶:车顶:包括钢板、隔离层、蒙面等,厚度为包括钢板、隔离层、蒙面等,厚度为1525mm。顶顶盖盖的的纵纵向向轮轮廓廓线线v汽车顶盖横剖面上的最高点:再增加汽车顶盖横剖面上的最高点:再增加2040mm;(因顶盖轮廓是上凸的曲面,并对称于汽车的纵轴线)(因顶盖轮廓是上凸的曲面,并对称于汽车的纵轴线)v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后排座椅上方最高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后排座椅上方最高点;v前、后座椅上方两点连线即为顶盖的纵向轮廓线。前、后座椅上方两点连线即为顶盖的纵向轮廓线。c、车身横截面、车身横截面 形成形成:轿车车身横截面由顶盖、车门和地板的外形来形成轿车车身横截面由顶盖、车门和地板的外形来形成。车顶:包括钢板、隔离层、蒙面等,厚度为1525mm。汽45确定确定:将在确定顶盖纵向轮廓时求得的左、右座椅乘员头部上方将在确定顶盖纵向轮廓时求得的左、右座椅乘员头部上方 顶盖上的点,画到横截面图上;顶盖上的点,画到横截面图上;再加上顶盖纵向轮廓线上的点,共三点即可画出顶盖横向再加上顶盖纵向轮廓线上的点,共三点即可画出顶盖横向 轮廓线。轮廓线。车身侧壁倾斜度的确定:车身侧壁倾斜度的确定: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车门上、下槛边缘之间的间距为车门上、下槛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0150mm时(上窄下宽),时(上窄下宽),乘员上身只倾斜乘员上身只倾斜010即可入座。即可入座。但此间距过大会使汽车上下比例失调,影响外观,且玻璃升降但此间距过大会使汽车上下比例失调,影响外观,且玻璃升降占用车门内空间大,并影响肩部和玻璃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占用车门内空间大,并影响肩部和玻璃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100mm)、肘部和车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肘部和车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70mm)。)。确定:将在确定顶盖纵向轮廓时求得的左、右座椅乘员头部上方车身46 9汽车座椅安全带的位置汽车座椅安全带的位置 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避免乘员飞离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避免乘员飞离座椅与汽车内饰件发生剧烈的二次碰撞,使伤亡减到最低的程度。座椅与汽车内饰件发生剧烈的二次碰撞,使伤亡减到最低的程度。作用作用:汽车的汽车的碰撞碰撞分为分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和和二次碰撞二次碰撞。一次碰撞一次碰撞: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 之间的之间的 碰撞碰撞;二次碰撞二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的速度下降,一次碰撞后汽车的速度下降,车内驾车内驾 驶员和乘员受惯性力的驶员和乘员受惯性力的 作用继续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运作用继续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运 动,并与车内物体碰撞。动,并与车内物体碰撞。统计数据表明,佩带统计数据表明,佩带座椅安全带使碰撞事座椅安全带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1530。9汽车座椅安全带的位置 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座椅上,47分类分类(固定安装方式)两点式:两点式:能防止汽车碰撞时乘员下身有过大的相对位能防止汽车碰撞时乘员下身有过大的相对位 移,防止乘员被甩出车外,但它不能约束乘移,防止乘员被甩出车外,但它不能约束乘 员上身运动。只在后排座椅和货车中间座椅员上身运动。只在后排座椅和货车中间座椅 上使用。上使用。三点式:三点式:由腰带和肩带组合而成。它既能防止乘员下由腰带和肩带组合而成。它既能防止乘员下 身有过大的位移,又能防止上身向前运动。身有过大的位移,又能防止上身向前运动。用于轿车前排和货车前排驾驶员座位用于轿车前排和货车前排驾驶员座位四点式:四点式:又称马夹式安全带,是在两点式安全腰带上又称马夹式安全带,是在两点式安全腰带上 再装两条报肩带而成。乘员保护性能最好,再装两条报肩带而成。乘员保护性能最好,由于实用性存在一些问题,一般仅用于特殊由于实用性存在一些问题,一般仅用于特殊 用途车或赛车上。用途车或赛车上。分类(固定安装方式)两点式:能防止汽车碰撞时乘员下身有过48各种型式的安全带各种型式的安全带安全带布置图安全带布置图各种型式的安全带安全带布置图49安全带固定装置在车内固定点的位置的确定:安全带固定装置在车内固定点的位置的确定:日日本本法法规规规规定定v腰带在车体上固定点位置腰带在车体上固定点位置:腰带固定点与:腰带固定点与H点的连线与水平点的连线与水平 线之间的夹角线之间的夹角在座椅各调节位置时应为在座椅各调节位置时应为4530,并,并 要求固定装置的宽度应大于要求固定装置的宽度应大于350mm。结构上无法实现时宽度可减少至结构上无法实现时宽度可减少至300mm。v肩带固定点的位置肩带固定点的位置:肩带固定点的位置应肩带固定点的位置应 在下图所示的阴影线范围内。在下图所示的阴影线范围内。安全带固定装置在车内固定点的位置的确定:日本法规规定腰带在50十四安全气囊十四安全气囊 作用:作用: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缓冲在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缓冲在 前碰事故中乘员头部的运动,防止与车内饰件的二次碰撞,同前碰事故中乘员头部的运动,防止与车内饰件的二次碰撞,同 时分散对乘员胸部的冲击力。其单独使用可以减少时分散对乘员胸部的冲击力。其单独使用可以减少18的死亡的死亡 率,而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则可以减少率,而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则可以减少47的死亡率,达到最的死亡率,达到最 佳佳 的保护效果。的保护效果。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间隔时间内,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间隔时间内,在驾驶员、乘员的前部形成一充满气体的气囊。在驾驶员、乘员的前部形成一充满气体的气囊。一方一方 面面驾驶员、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气囊上与前面的车驾驶员、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气囊上与前面的车 内物体隔开;内物体隔开;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利用气囊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利用气囊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 囊背面的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囊背面的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 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布置:布置:布置在转向盘内或者在乘员前部的仪表板内。布置在转向盘内或者在乘员前部的仪表板内。十四安全气囊 作用: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51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 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 52轿车车身总体布置方案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动力总成前后位置影响到:动力总成前后位置影响到:v轴荷变化轴荷变化v前部离地高度前部离地高度v前悬架布置前悬架布置v发动机罩高度发动机罩高度v驾驶员视野驾驶员视野轿车车身总体布置方案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53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需满足的条件:v发动机罩与发动机零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发动机罩与发动机零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0mmv水箱能在整个面积上接受风扇的吹风水箱能在整个面积上接受风扇的吹风v发动机油底壳与横梁之间留有至少发动机油底壳与横梁之间留有至少20mm的间隙,的间隙,发动机油底壳与路面之间的距离由离地间隙发动机油底壳与路面之间的距离由离地间隙hmin决定决定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54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需满足的条件:v发动机与前围板间必须留有足够大的间隙,以防过热发动机与前围板间必须留有足够大的间隙,以防过热和保证某些零件的装拆和保证某些零件的装拆v离合器壳与变速器应能同时摘下,无需拆卸发动机固离合器壳与变速器应能同时摘下,无需拆卸发动机固定点定点v发动机前悬置点应布置在动力总成质心附近,支座应发动机前悬置点应布置在动力总成质心附近,支座应尽可能宽,并安排于排气管之前。尽可能宽,并安排于排气管之前。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55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v排气系统常安装两个消音器,为防止过热应尽量低,但应注意hmin。v纵梁之间的距离,应考虑从上面和下面来安装和拆卸发动机的可能性,尽量避免拆卸其它的辅助部件,如压缩机、油泵等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56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需满足的条件:v风扇护罩与水箱之间的间隙不小于风扇护罩与水箱之间的间隙不小于40mm。v摘下油底壳时,应不拆卸其它部件摘下油底壳时,应不拆卸其它部件v发动机舱的冷却和通风进出口,在水箱隔栅下面的附发动机舱的冷却和通风进出口,在水箱隔栅下面的附加通气孔应布置在不被保险杠或牌照遮盖处加通气孔应布置在不被保险杠或牌照遮盖处一、典型方案动力总成布置需满足的条件:57二、发动机横置动力总成布置v横置时确定:发动机到前轴轴线的距离,动力总成横置时确定:发动机到前轴轴线的距离,动力总成的高度、位置、缸体前端面到汽车中心线的距离。的高度、位置、缸体前端面到汽车中心线的距离。v常遇到的问题常遇到的问题1.发动机布置在前轴前或前轴后,载荷分配、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布置在前轴前或前轴后,载荷分配、乘坐舒适性、维修发动机的方便性维修发动机的方便性2.发动机总成的高度位置发动机总成的高度位置二、发动机横置动力总成布置横置时确定:发动机到前轴轴线的距离58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1.要求:要求:(1)尽可能降低它们的高度尺寸(降低发动机罩)尽可能降低它们的高度尺寸(降低发动机罩的高度,改善驾驶员的视野)的高度,改善驾驶员的视野)(2)风扇直径的圆周速度)风扇直径的圆周速度110m/s,要求特别舒,要求特别舒适的汽车其圆周速度应在适的汽车其圆周速度应在8090m/s。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1.要求:59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2.散热器尺寸的确定散热器尺寸的确定冷却面积:冷却面积:A=(0.140.20)Pem2散热器厚度尺寸:散热器厚度尺寸:60100mm散热器宽度尺寸散热器宽度尺寸=散热器高度尺寸散热器高度尺寸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2.散热器尺寸的确定60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3.散热器与风扇导流罩的布置风扇叶片到散热器的距离l0,l0大则冷却效果下降;l0小则风扇易碰到散热器。一般l0=50mm风扇轴线与动力总成同时倾斜;用导流罩来增加冷却效果散热器高度位置上边缘不低于风扇边缘百叶窗用途为保持温度和美化外观三、散热器和风扇的布置3.散热器与风扇导流罩的布置61四、地板及传动轴的布置1.方案:方案:(1)传动轴在横向平面布置)传动轴在横向平面布置(2)传动轴在纵向平面布置)传动轴在纵向平面布置2.布置方案:布置方案:(1)一根传动轴,两个万向节)一根传动轴,两个万向节(2)由中间支承,两根传动轴)由中间支承,两根传动轴四、地板及传动轴的布置1.方案:62四、地板及传动轴的布置四、地板及传动轴的布置3.影响:影响:地板凸包、高度地板凸包、高度后排座椅的舒适度后排座椅的舒适度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四、地板及传动轴的布置3.影响:63习题习题v如何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v发动机的悬置结构形式及特点。发动机的悬置结构形式及特点。v试通过轿车和越野车的轮胎选型设计说明:不同用途的车,试通过轿车和越野车的轮胎选型设计说明:不同用途的车,汽轮胎的要求各有侧重。汽轮胎的要求各有侧重。v轮胎选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一般负荷系数为多少?轮胎选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一般负荷系数为多少?v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的位置时,需要注意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的位置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是合理的?一些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是合理的?v绘制汽车总体装配图时,有几个基准线(面)?各控制汽车绘制汽车总体装配图时,有几个基准线(面)?各控制汽车什么尺寸?什么尺寸?v车身设计中的车身设计中的H点和点和R点是什么?检验标准是什么?点是什么?检验标准是什么?习题如何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