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健康教育课件_00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2699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健康教育课件_00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应急健康教育课件_00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应急健康教育课件_00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应急健康教育20142014年年2 2月月2828日日n n1、应急、健康教育、应急健康教育;2、应急健康教育的目的;3、应急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原则;4、应急健康教育的内容;5、应急健康教育工作目标;1.应急、健康教育、应急健康教育n n1.1应急(yngj)meetanurgentneed;meetacontingency应付急需、应付紧急情况。n n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n n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抗旱救灾、应急避难等等。1.1.1突发公共事件n n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或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包括生物、化学、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事件性质(1)(1)、突发性突发性(2)(2)、复杂性复杂性(3)(3)、破坏性破坏性(4)(4)、持续性持续性(5)(5)、可控性可控性(6)(6)、机遇性机遇性 1.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n n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事件种类n n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和意外性;(2)、多元性;(3)、频发性;(4)、危害性;(5)、综合性和系统性;(6)、群体性(公共性);(7)、阶段性;(8)、国际性;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1.1.2.1预警事件n n(1 1)发生或者极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生或者极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流行;n n(2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性疾病;n n(3 3)发生传染病菌(毒)种等丢失;)发生传染病菌(毒)种等丢失;n n(4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与)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与化学中毒、核和辐射损伤事件;化学中毒、核和辐射损伤事件;n n(5 5)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污染事件;n n(6 6)自然灾害发生后,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n n(7 7)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其他严重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预警事件的预警级别n n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等预警级别,并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识。1.1.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n 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n n(一)传染病(一)传染病1 1、鼠疫:发现、鼠疫:发现1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 2、霍乱:发现、霍乱:发现1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发现11例及以上传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发现11例及以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 5、炭疽:发生、炭疽:发生1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3例及以上皮肤炭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病例 6 6、甲肝、甲肝/戊肝:戊肝: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5例及以上甲肝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戊肝病例 n n7 7、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55例及以上伤寒(副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伤寒)病例,或出现22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n n8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3天内,同一学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集体单位发生 10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2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n n9 9、麻疹:、麻疹: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例及以上麻疹病例。n n1010、风疹:、风疹: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 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风疹病例。风疹病例。n n11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3天内,同一学校、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单位发生 3 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 2例例及以上死亡及以上死亡n n1212、登革热:、登革热:11周内,一个县(市、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区)发生 5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首次发现病例。n n1313、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11周内,同一自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体单位发生 55例(高发地区例(高发地区 1010例)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 1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1414、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11周内,同一自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亡 1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1515、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11周内,同一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乡镇、街道等发生 5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例,或者死亡 1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n n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n n1818、流感:、流感:1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3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流感样病例,或 5 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1例及以上流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感样病例死亡。n n1919、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11周内,同一学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10例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n n20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寒和副伤寒以外):11周内,同一学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20例及以上感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2121、猩红热:、猩红热: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猩红热病例。n n2222、水痘:、水痘: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10例及以上水例及以上水痘病例。痘病例。n n2323、输血性乙肝、丙肝、输血性乙肝、丙肝、HIVHIV:医疗: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 33例及以上输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 HIVHIV感染。感染。n n24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县近 5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灭的传染病。n n25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炎病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n n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7 7天内在小范围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1 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 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疑似病例,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疑似病例,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在上述条件下,因共同暴露而感染。在上述条件下,发现发现2 2例确诊病例的,判定为聚集性例确诊病例的,判定为聚集性病例。病例。n n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2 2小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进展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n n(二)食物中毒:n n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n n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n n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n n(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10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人及以上或者死亡 11人及以上的。人及以上的。n n(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3例及以例及以上的事件。上的事件。n n(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 3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辐射照射人员 1 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n n(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n n(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n n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n n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n n(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n n(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n n(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健康教育n n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n n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3应急健康教育n n在应急事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宣传和教育系列活动。2、应急健康教育的目的n n深入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与能力,消除恐慌,稳定社会,实现科学、理性地应对突如其来突发事件;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n n通过开展应急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增强公众的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对食品食用卫生等生活科普知识的认识。促进社区对有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应急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原则3.13.1方式;方式;(1 1)发放资料、折页、宣传画、画)发放资料、折页、宣传画、画报;报;(2 2)开展现场专题宣传活动)开展现场专题宣传活动;(3 3)得用宣栏、黑板报、科普画廊、)得用宣栏、黑板报、科普画廊、(4 4)组级局部公众坐谈会、讨论会;)组级局部公众坐谈会、讨论会;(5 5)开展面对面的干预、咨询活动;)开展面对面的干预、咨询活动;(6 6)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讲座)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讲座;(7 7)加强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加强卫生应急知识培训;(8)(8)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各类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各类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件相关知识的宣传;(9 9)及时开展事件信息交的流、通)及时开展事件信息交的流、通报;报;(1010)开通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开通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活动;活动;3.2原则n n应急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是:(1)统一部署、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属地负责(2)预防为主、分级响应、针对有效;(3)反应迅速、尊重现实、规范维法;n n(4)科学有序、理性有度、实用易懂;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影响n n洪涝灾害洪涝灾害l l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钩体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HFRS)、肠道传)、肠道传染病、疟疾等染病、疟疾等n n气候变暖气候变暖l l血吸虫、疟疾、登革热、乙脑、肠道传血吸虫、疟疾、登革热、乙脑、肠道传染病染病n n干旱干旱l l水源污染,肠道传染病(痢疾),老鼠水源污染,肠道传染病(痢疾),老鼠向居民区迁移向居民区迁移n n地震地震l l综合性问题(传染病暴发不多见)综合性问题(传染病暴发不多见)常见灾后潜在暴发传染病n n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l l霍乱、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霍乱、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和戊肝和戊肝n n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l l登革热、疟疾、丝虫病、乙脑、恙虫病、登革热、疟疾、丝虫病、乙脑、恙虫病、黑热病、人禽流感、狂犬病黑热病、人禽流感、狂犬病n n疫苗可预防疾病疫苗可预防疾病l l流感、麻疹、白喉、脊灰流感、麻疹、白喉、脊灰n n其他其他l l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结核病、艾滋病、姜片虫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姜片虫病、血吸虫病(包括急性血吸虫病包括急性血吸虫病)、嗜曙红细胞性脑膜、嗜曙红细胞性脑膜炎炎不同季节的传染病风险n n冬春季l l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猩红热、风疹、脊髓膜炎、麻疹、猩红热、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水痘、非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水痘、非典型肺炎,以及轮状病毒腹泻、甲典型肺炎,以及轮状病毒腹泻、甲型病毒性肝炎等型病毒性肝炎等n n夏秋季l l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伤寒、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大肠杆菌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大肠杆菌01570157,出血性肠炎、钩端螺旋体出血性肠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病等4、应急健康教育的内容n n以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按照灾以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传普及应急知识。4.14.1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防、避险的基本技能;n n4.24.2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n n4.34.3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n n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策略;根据突发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策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及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及公众心理变化,以全民普及防治知识公众心理变化,以全民普及防治知识为基础,及时调整宣传教育策略,制为基础,及时调整宣传教育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及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及时组织更新相应的科普宣传内容,通时组织更新相应的科普宣传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n n n n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 快速有效地利用各种健康教育形式宣传有关知识,制作必要的宣传资料,及时分发给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救护、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知识,做好有关人群的心理危机疏导干预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n n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群众通报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群众通报卫生状况,卫生状况,n n针对出现的灾情、疫情,加大宣传力针对出现的灾情、疫情,加大宣传力度和频次,度和频次,n n将有关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将有关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并针对群众的心理问题,加大疏导力并针对群众的心理问题,加大疏导力度,如开设咨询热线,增加咨询讲座度,如开设咨询热线,增加咨询讲座次数等,倡导科学的防治方次数等,倡导科学的防治方n n法和健康的行为,进行全人群心理疏法和健康的行为,进行全人群心理疏导干预。导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期和恢复期n n重点是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倡导健康重点是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倡导健康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的意识和能力,并做好相关疾病康复的意识和能力,并做好相关疾病康复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n n如果以人感染如果以人感染H7N9H7N9禽流感防控宣传禽流感防控宣传为例;为例;(1 1)疫情的形势)疫情的形势(2 2)疾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基本概念(3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4)(4)诊断与监别诊断诊断与监别诊断(5 5)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自然灾害期间传染病问题n n传染源普遍存在(破伤风、气性坏疽、军团病、弧菌溃疡)n n昆虫媒介暴露n n灾民抵抗力下降,易感人群n n人群疾病早发现、早诊治能力减弱n n药品、器械、材料短缺次生灾害的传染病问题n n农村地区:当地原有传染病(较少)、疫苗可农村地区:当地原有传染病(较少)、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新传入传染病预防的传染病、新传入传染病n n城市地区:当地原有常见传染病、新传入传染城市地区:当地原有常见传染病、新传入传染病病n n偏僻地区:常见传染病、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偏僻地区:常见传染病、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新传入传染病新传入传染病n n滨海渔村与近海岛屿地区:海产品污染带毒滨海渔村与近海岛屿地区:海产品污染带毒n n热带、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等灾时微生物变化问题n n相对耐热耐冷的微生物变成优势菌群、寒热带疫病随气候迁移、沙尘协助微生物长距离移动n n植被、水系的改变带来病原微生物密度改变、大灾之后的大疫常因水异常而来n n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移动带来人畜共患病的增加n n化学和物理的暴露导致毒理变化或新菌株的出现针对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宣传内容n n呼吸道传染为主的疾病,应经常打呼吸道传染为主的疾病,应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的地方,应确保空调系统的送风安调的地方,应确保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输入,并经全,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输入,并经常清洗隔尘网,必要时,可对整个供常清洗隔尘网,必要时,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道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气设备和送气管道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空消毒。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空气消毒、家庭物品的消毒应使用有卫气消毒、家庭物品的消毒应使用有卫生许可证的消毒剂,按使用说明书进生许可证的消毒剂,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的患者,应行。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及时就诊,并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他人。n n对于肠道传染病;则要重点宣传饮用水和食物的卫生,严防病从口入关,提倡“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提醒居民少吃或不吃生吃、半生吃食品,瓜果吃前要去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活用水注意卫生;必要时对餐具和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需经消毒后才能排放。针对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n n则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教育居民避免接触可能的暴露环境,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针对易感者的宣教内容n n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打喷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然后洗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然后洗手。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场所。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加强锻炼,充足休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加强锻炼,充足休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照顾或探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应该照顾或探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应该戴上口罩,及时洗手、洗澡、换洗衣服。戴上口罩,及时洗手、洗澡、换洗衣服。肠道传染病要注意饮食卫生。肠道传染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避免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不接触可疑媒介(畜禽、昆虫、花鸟等)。不接触可疑媒介(畜禽、昆虫、花鸟等)。不良气候及高危场所做好防护。不良气候及高危场所做好防护。定期做健康检查,动态检测人体健康状况。定期做健康检查,动态检测人体健康状况。注意学习掌握相关卫生知识,提高自身防注意学习掌握相关卫生知识,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护意识。5、应急健康教育工作目标n n以乡镇为单位,居民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覆盖率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知晓率60%。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