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132617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常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染病的防治治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儿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小知识小知识n n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冬春?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小知识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冬春?2 2首先是环境因素首先是环境因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孩子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而室内门窗关闭时间较长,空气不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孩子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而室内门窗关闭时间较长,空气不流通,温度偏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另外,病人流通,温度偏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另外,病人或带菌(病毒)者在或带菌(病毒)者在咳嗽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对孩子们十分有害;有些引起呼吸道感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对孩子们十分有害;有些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如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接触传播。染的病原,如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接触传播。首先是环境因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孩子们多集中3 3 第二是气候因素第二是气候因素n n冬春季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冬春季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也随之降低、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也随之降低、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及净化和防御机能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便会乘虚而入,一些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及净化和防御机能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便会乘虚而入,一些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就会引发疾病。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就会引发疾病。第二是气候因素冬春季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当4 4第三是人群流动性强第三是人群流动性强n n冬春季节假日多,旅游、探亲、访友增加了人群聚集的机会,给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冬春季节假日多,旅游、探亲、访友增加了人群聚集的机会,给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第三是人群流动性强冬春季节假日多,旅游、探亲、访友增加了人群5 5常见的冬春流行性疾病常见的冬春流行性疾病在冬春季节流行的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在冬春季节流行的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现介绍一些冬春常见流行百日咳、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现介绍一些冬春常见流行疾病的传染途径、特点、症状和防治办法。疾病的传染途径、特点、症状和防治办法。常见的冬春流行性疾病6 6 麻疹麻疹n n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n n 传染途径: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随空气传播。传染途径: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随空气传播。n n 特点: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多见于特点: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多见于5 5岁以下幼儿。岁以下幼儿。n n 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7 7防治办法:防治办法:11、接种麻疹减毒活、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8 8个月龄时初种,个月龄时初种,7 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2 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防治办法:8 8麻疹麻疹n n皮疹特点展示皮疹特点展示麻疹9 9麻疹的口腔粘膜斑麻疹的口腔粘膜斑麻疹的口腔粘膜斑1010水痘水痘n n 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n n 传染途径:呼吸道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若是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毛巾等也会被感传染途径:呼吸道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若是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毛巾等也会被感染。染。n n 特点:多见于特点:多见于1 16 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n n 症状:发热、皮疹(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可有斑疹、丘疹、症状:发热、皮疹(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可有斑疹、丘疹、疱疹疱疹、结痂)。、结痂)。n n四世同堂四世同堂向心性分布向心性分布水痘1111防治办法:防治办法:11、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2 2、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防治办法:1212水痘水痘水痘1313水痘水痘水痘1414猩红热猩红热n n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的地方,的地方,n n红色栗粒样皮疹红色栗粒样皮疹n n口周的苍白圈口周的苍白圈n n糠屑样脱落物。糠屑样脱落物。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1515防治办法防治办法n n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 7天。天。n n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防治办法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1616猩红热猩红热猩红热1717猩红热猩红热猩红热181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n n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以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以EV71EV71感染多见,危害性较大。感染多见,危害性较大。n n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n n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或溃疡,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n n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 3岁及岁及3 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1919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疗机构就诊。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2020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212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222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232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n n简称腮腺炎,亦称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童。n n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n n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7-12天。天。n n易感人群:多见于易感人群:多见于5 5到到1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2424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2525腮腺炎腮腺炎腮腺炎2626腮腺炎并颌下腺炎腮腺炎并颌下腺炎n n。腮腺炎并颌下腺炎。272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途径:脑膜炎双球菌经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传染途径:脑膜炎双球菌经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n n 特点: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特点: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行期间,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n n 症状: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症状: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24-48小小时危及生命。时危及生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途径:脑膜炎双球菌经鼻咽部侵入血2828防治办法防治办法11、流脑流行时,不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流脑流行时,不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n n 2 2、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3-4年。年。n n 3 3、各小学、各小学、幼儿园幼儿园、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工作。、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工作。防治办法1、流脑流行时,不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292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n n局部放大,呈多角形瘀斑局部放大,呈多角形瘀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局部放大,呈多角形瘀斑30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13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 n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n n 传染途径: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传染途径: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n n 特点: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特点: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n n 症状: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流鼻涕、咳嗽、发烧等。流行性感冒3232防治办法防治办法11、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 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 3天。天。n n 2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室内通风,流行期、切断传播途径: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室内通风,流行期间禁止大型聚会。间禁止大型聚会。n n 3 3、保护易感人群:有条件的应采用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有条件的应采用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防治办法1、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3333谢谢!谢谢!谢谢!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