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2507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2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u儒家仁孝观念使生理解剖儒家仁孝观念使生理解剖学发展受到抑制。学发展受到抑制。u孝经孝经开宗明义章开宗明义章:身:身体发肤体发肤,受之父母受之父母,不敢毁不敢毁伤伤,孝之始也。孝之始也。23【目的要求】1.1.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4.熟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熟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中的应用。4第一节第一节 气一元论气一元论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气的概念气的概念气一元论的内容气一元论的内容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物质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物质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5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指指构构成成自自然然界界万万物物而而十十分分活活跃跃的的极极微微细细物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元气(原气)、精气元气(原气)、精气 “云气说云气说”6(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无形无形有形有形无形:细小、分散、不占固定空间、无稳定形无形:细小、分散、不占固定空间、无稳定形态且肉眼难见。态且肉眼难见。有形:占固定空间、有稳定形态且肉眼可见。有形:占固定空间、有稳定形态且肉眼可见。“有形生于无形,无形化为有形有形生于无形,无形化为有形”“聚则生物,散则物消聚则生物,散则物消”7气机: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升、降、出、入)“天气上升则为云,地气下降则为雨天气上升则为云,地气下降则为雨”肝气、脾气肝气、脾气肺气、胃气肺气、胃气(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8气运动的意义气运动的意义气化: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人体整个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生命活动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呼出浊气呼出浊气吸入清气吸入清气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摄入食物和水液摄入食物和水液9(三三三三)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10(一一一一)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 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人人以以天天地地之之气气生生,四四时时之之法法成成”,“天天地地合合气气,命命之之曰曰人人”。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二二二二)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 气的运动气的运动(肺宣发、肃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肺宣发、肃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气的功能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1112(三三三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气气虚虚、气气机机失失调调、气气化化失失常常(脏脏腑腑之之气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四四四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气虚气虚补气补气 气滞气滞行气行气 气逆气逆降气降气 气陷气陷升气升气 气闭气闭开窍顺气开窍顺气 气脱气脱补气固脱补气固脱气机失调气机失调13精精气气神神精、气、神为人身之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三宝”(五五)指导养生与康复指导养生与康复141.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2.泛指人体中一切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有用的成份的成份3.专指肾精,生殖之精专指肾精,生殖之精精精精:精:“水地说水地说”“两两神神相相搏搏,合合而而成成形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常先身生,是谓精”15精与气的关系精与气的关系性状性状特点特点功能功能精精为液态有形物质,包为液态有形物质,包括血、津液、精髓括血、津液、精髓贵在藏于脏腑贵在藏于脏腑之中而不妄泻之中而不妄泻脏腑功能活动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气气为无形而运动不息的为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极细微物质贵在运行于体贵在运行于体内而不紊乱内而不紊乱推动和调控脏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动力腑功能的动力关系关系 精是气的化生本源,气是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精是气的化生本源,气是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16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神神1.1.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规律。2.2.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3.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4.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7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人活动人活动基础为基础为“精精”动力为动力为“气气”表现为表现为“神神”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神能统驭精与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神能统驭精与气18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Theory of Yin&YangTheory of Yin&Yang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 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内容阴阳学说的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生理、病理、诊断、治疗)19老子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而抱阳,冲气为和”易传易传系辞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20太极图太极图两仪图两仪图2122节气23四象图四象图24八卦图八卦图2526左升左升右降右降离离-心心-阳中之太阳(火)阳中之太阳(火)坎坎-肾肾-阴中之太阴(水)阴中之太阴(水)坤坤-脾(阴土脾(阴土-地)地)乾乾-胃(阳土胃(阳土-天)天)兑兑-肺肺-阴中之少阴(泽)阴中之少阴(泽)震震-肝肝-阳中之少阳(雷)阳中之少阳(雷)艮艮-山山巽巽-风风27 原始含义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日光的向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8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阴阳”一词的多处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记载,如诗经诗经大雅大雅中就有中就有“既景乃冈,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相其阴阳”的记叙。的记叙。周易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和阳爻()组成。)组成。“-”表示阴;表示阴;“”“”表示阳。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概念。2930温温暖暖太阳太阳明明亮亮上上升升运运动动兴兴奋奋男男月月亮亮寒寒冷冷晦晦暗暗下下降降静静止止抑抑制制女女31(一)(一)阴阳的概念与属性划分阴阳的概念与属性划分阴阳是对宇宙中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32运动、外向、上升、轻清、温热、无形、运动、外向、上升、轻清、温热、无形、明亮、功能、推动、温煦、兴奋明亮、功能、推动、温煦、兴奋静止、内守、下降、重浊、寒冷、有形、静止、内守、下降、重浊、寒冷、有形、晦暗、物质、凝聚、滋润、抑制晦暗、物质、凝聚、滋润、抑制 事物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相反趋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33方位方位时时间间季季节节温温度度湿湿度度亮亮度度质质能能运动状运动状态态机能状态机能状态阳阳 上上 外外 左左 南南 天天 昼昼 夏夏 温温热热干干燥燥明明亮亮功功能能升升 动动 数数快快兴兴奋奋推推动动化化气气温煦温煦阴阴 下下 内内 右右 北北 地地 夜夜 冬冬 寒寒凉凉湿湿润润晦晦暗暗物物质质降降 静静 迟迟慢慢抑抑制制凝凝聚聚成成形形滋润滋润阴阳属性归类表阴阳属性归类表34(二)阴阳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二)阴阳的普遍性与相对性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也。”35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相比较而分阴阳相比较而分阴阳阴阳具有相互转化性阴阳具有相互转化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3637昼夜晨昏人体阳气消长变化示意图昼夜晨昏人体阳气消长变化示意图日中为夏(长)日中为夏(长)夜半为冬(藏)夜半为冬(藏)朝则为春(生)朝则为春(生)日入为秋(收)日入为秋(收)38(一)阴阳交感(一)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程。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9 阴阳交感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的前提。的运动是交感的前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云腾于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云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40(二)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对立制约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类经附翼类经附翼.医易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生理:生理:亢奋与抑制保持平衡亢奋与抑制保持平衡“阴平阳秘阴平阳秘”气与血、阴与阳气与血、阴与阳病理:病理: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治疗: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1阴偏胜阴偏胜病机示意图病机示意图42阳偏胜阳偏胜病机示意图病机示意图43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阴阳偏衰阴阳偏衰病机示意图病机示意图44阴阳互损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病机示意图45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正常实寒证实寒证虚热证虚热证实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虚寒证46阴阳阴阳失调失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47(三)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天气天气云云 阴受阳蒸腾而升阴受阳蒸腾而升 阳受阴冷凝而降阳受阴冷凝而降地气地气水水 互根: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互用:互用: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8气血气血 气为无形,指功能,属阳气为无形,指功能,属阳-阳气阳气“阳化气阳化气”关系关系 血为有形,指物质,属阴血为有形,指物质,属阴-阴精(血)阴精(血)“阴成形阴成形”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外而为固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49(四)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消长平衡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50节气51此长彼消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阴虚火旺,阳虚阴盛病理病理:阴阳阴阳失调失调此长彼长此长彼长补气生血,补血养气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此消彼消此消彼消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治疗治疗:调和调和阴阳阴阳52(五)阴阳相互转化(五)阴阳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条件:物极阶段条件:物极阶段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转化量变量变质变质变基础基础结果结果53(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阳阴阴身体身体上部、头面、体表上部、头面、体表下部、腰腹、体内下部、腰腹、体内腹背四肢腹背四肢背部、四肢外侧背部、四肢外侧腹部、四肢内侧腹部、四肢内侧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六腑、手足三阳经六腑、手足三阳经五脏(心包)、手足三阴经五脏(心包)、手足三阴经五脏部位五脏部位心、肺心、肺肝、脾、肾肝、脾、肾五脏功能五脏功能心、肝心、肝肺、脾、肾肺、脾、肾每一脏腑每一脏腑心阳、肾阳、胃阳等心阳、肾阳、胃阳等心阴、肾阴、胃阴心阴、肾阴、胃阴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气气血、津液血、津液54人人体体组组织织结结构构心阳心阳心阴心阴 肾阴肾阴肾阳肾阳人人生生有有形形,不不离离阴阴阳阳躯壳躯壳(阳阳)内脏内脏(阴阴)背背(阳阳)胸腹胸腹(阴阴)腹腹(阴阴)胸胸(阳阳)六腑六腑(阳阳)五脏五脏(阴阴)肝脾肾肝脾肾(阴阴)按按部部位位划划分分按按功功能能划划分分心肝心肝(阳阳)肺脾肾肺脾肾(阴阴)心肺心肺(阳阳)下半身下半身(阴阴)上半身上半身(阳阳)内侧面内侧面(阴阴)外侧面外侧面(阳阳)55(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机病机 阴阳偏胜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死亡死亡“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病态病态阴阳失衡阴阳失衡“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56(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正气: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和康复能力,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和康复能力,正气可分阴阳(脏腑经络之阳气、正气可分阴阳(脏腑经络之阳气、血、津液、精)。血、津液、精)。邪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气也可分阴阳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气也可分阴阳。病因病因(风暑燥火邪属阳;寒湿邪属阴风暑燥火邪属阳;寒湿邪属阴)、病位病位(表证属阳、里证属阴)、(表证属阳、里证属阴)、病性病性(热证属阳;寒证属阴)、(热证属阳;寒证属阴)、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邪盛属阳;正虚属阴)、(邪盛属阳;正虚属阴)、病机病机57阴阳阴阳失调失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58(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四)指导疾病的诊断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阴阳、六变(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六变(表里、寒热、虚实)色泽色泽声音声音呼吸呼吸症状特点症状特点脉象脉象阳阳鲜明鲜明语声高亢宏亮语声高亢宏亮声高声高气粗气粗热、动、热、动、燥燥寸位、脉数、寸位、脉数、浮、大、滑浮、大、滑阴阴晦暗晦暗语声低微无力语声低微无力声音声音微弱微弱寒、静、寒、静、湿湿尺位、脉迟、尺位、脉迟、沉、小、涩沉、小、涩四诊辨阴阳四诊辨阴阳四诊辨阴阳四诊辨阴阳59(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1.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春夏养阳:对对“能夏不能冬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不避温热;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秋冬养阴秋冬养阴:对对“能冬不能夏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不避寒凉。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夏病冬治夏病冬治”。60在炎热的伏天,在背俞上(肺俞、膏肓、在炎热的伏天,在背俞上(肺俞、膏肓、百劳)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喘息型气管炎百劳)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哮喘。61 2.2.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1 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62伤阴伤阴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63(2)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药物性能药物性能属阴属阴属阳属阳药性药性寒、凉寒、凉热、温热、温五味五味酸、苦、咸酸、苦、咸辛、甘(淡)辛、甘(淡)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沉、降沉、降升、浮升、浮四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四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引申为药物的四性。引申为药物的四性。64四气四气 温、热温、热阳阳 作用:散寒温里作用:散寒温里 阴寒之证阴寒之证u寒、凉寒、凉阴阴 作用:清热泻火作用:清热泻火 阳热之证阳热之证65五味五味 辛、甘、淡辛、甘、淡阳阳 酸、苦、咸酸、苦、咸阴阴66作用方向:作用方向:升、浮升、浮阳阳特点:特点:上升发散上升发散作用方向:作用方向:沉、降沉、降阴阴特点:特点:收涩、泻下、重镇收涩、泻下、重镇67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ementsTheory of Five Elements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五行五行的概念的概念五行五行学说的内容学说的内容五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生理、病理、诊断、治疗)686970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木曰曲直曲直、火曰火曰炎上炎上、土曰土曰稼穑稼穑、金曰金曰从革从革、水曰水曰润下润下71向上、向外向上、向外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喜条达、舒展肝喜条达、舒展属木属木72炎上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温热、升腾、向上心阳温煦全身、推动心阳温煦全身、推动血行血行属火属火73稼穑(种子、庄稼)稼穑(种子、庄稼)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脾主运化,化生营养物质脾主运化,化生营养物质属土属土74肃杀、变革肃杀、变革 肃杀、沉降、收敛、清洁肃杀、沉降、收敛、清洁肺主肃降、喜洁净肺主肃降、喜洁净属金属金75滋润、向下滋润、向下 寒凉、滋润、向下寒凉、滋润、向下肾主水司封藏肾主水司封藏属水属水76(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自然界事物自然界事物现象变化规现象变化规律律抽象抽象概括概括气一元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中医中医理论理论人体组织结构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诊断、治疗取象比类法、间接推衍法取象比类法、间接推衍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77 自自 然然 界界 五五行行人人 体体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声声五五变变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木木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握握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火火 心心小小 肠肠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忧忧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口口 肌肌 思思 歌歌哕哕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金金 肺肺大大肠肠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咳咳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水水 肾肾膀膀胱胱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栗栗78(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1.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79木木火火土土生生生生克克3.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土为水之所不胜,火为水之所胜土为水之所不胜,火为水之所胜8081(四四)五行的生克异常五行的生克异常1.相生异常相生异常母子相及: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母病及子,子病犯母2.相克异常相克异常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某一行太弱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82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心火、肺火、肺金、脾金、脾土、肝土、肝木、肾木、肾水水五五脏脏之之间间相相互互资资生生关关系系心火心火肝木肝木肝血济养肝血济养木生火木生火火火生生土土脾土脾土心阳温煦心阳温煦肺金肺金脾气散精脾气散精土生金土生金水生木水生木肾精涵养肾精涵养肾水肾水肃降水液肃降水液金金生生水水83五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五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肺气肃降制约肺气肃降制约肝木升发太过肝木升发太过金克木金克木肾水肾水运行水湿防运行水湿防止肾水泛滥止肾水泛滥土土克克水水脾土脾土肝木肝木疏泄条达以疏泄条达以防脾土壅滞防脾土壅滞木克土木克土心火心火肾水滋润制肾水滋润制约心火过亢约心火过亢水克火水克火肺金肺金心阳温煦制心阳温煦制约肺气肃降约肺气肃降火火克克金金8485(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相乘:肝气乘脾肝气乘脾(2)相侮:相侮:木火刑金木火刑金86母子相传母子相传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肾病肾病肝病肝病 脾病脾病心病心病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木乘土木乘土土侮木土侮木母母病病及及子子子子病病及及母母金金乘乘木木木木侮侮金金肺病肺病 87相乘相乘肝(旺)肝(旺)脾(脾(虚虚)我克我克肝旺乘脾肝旺乘脾克我克我脾虚肝乘脾虚肝乘相侮相侮克我克我肺(肺(虚虚)肝(旺)肝(旺)肝旺侮肺肝旺侮肺我克我克肺虚肝侮肺虚肝侮88(三)用于协助诊断疾病(三)用于协助诊断疾病1.诊断疾病诊断疾病2.推断病情推断病情色色脉脉色脉关系色脉关系预后预后肝病肝病青青弦弦相符相符平平青青浮(肺)浮(肺)克色之脉克色之脉死(逆)死(逆)青青沉(肾)沉(肾)生色之脉生色之脉生(顺)生(顺)肝病的色脉生克关系与预后表肝病的色脉生克关系与预后表89(四)用于疾病的治疗(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1.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2.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 (1 1)治则)治则 相生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相克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2 2)治法)治法 3.3.指导针灸治疗指导针灸治疗井、荥、俞、经、合(肘膝关节以下)井、荥、俞、经、合(肘膝关节以下)木、火、土、木、火、土、金、水金、水 9091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生治法相生治法9293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伤寒论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94 4.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五志相胜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五志相胜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范进中举恐胜喜恐胜喜喜喜心心火火恐恐肾肾水水相克相克相克相克95病案今释病案今释“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书骂之。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嗔怒,吐黑血数升而愈。嗔怒,吐黑血数升而愈。”怒胜思怒胜思96思考题思考题1.1.从科学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谈谈你对阴阳、五行学从科学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谈谈你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说的认识。2.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请上图书馆或相关网站查找资料并在论文上注明姓名、学(请上图书馆或相关网站查找资料并在论文上注明姓名、学号、字数、文献出处)号、字数、文献出处)97n气的概念、气机(气机失调的内容)、气化气的概念、气机(气机失调的内容)、气化n精、神的概念精、神的概念n阴阳的概念、阴阳的范畴、阴阳的相对性(表现阴阳的概念、阴阳的范畴、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n阴阳对立制约(病机上阴阳对立制约(病机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治疗上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治疗上热则寒之,寒则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热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翳);n阴阳互根互用(气与血,功能与物质阴阳互根互用(气与血,功能与物质“阴在内,阴在内,为阳之守也,阳在外,为阴之使也);为阳之守也,阳在外,为阴之使也);哲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哲学基础复习思考题98n阴阳消长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阴阳消长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相互转化(条件离绝,精气乃绝);阴阳相互转化(条件物极阶段,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物极阶段,重阴必阳,重阳必阴);n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人体结构、生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人体结构、生理、病机、诊断、治疗、康复养生)病机、诊断、治疗、康复养生)n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木曰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木曰曲直、曲直、)n相生、相克相生、相克生理;相乘(相克太过生理;相乘(相克太过-肝郁肝郁乘脾)、相侮(反克乘脾)、相侮(反克-木火刑金)木火刑金)病理、病理、治疗(治则、具体治法)治疗(治则、具体治法)99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