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研究与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31584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80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研究与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商业银行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研究与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商业银行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研究与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发生着深远的变革。而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金融风险这个话题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使人们对银行风险防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更为重要,研究银行风险防范和加强风险防范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金融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如何将信息共享处理,提高贷款质量,减少信贷风险,如何增强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信贷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流程,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银行信贷风险成为当前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信息传递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处于建设之中,目前尚局限于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数据收集、处理、传递以及系统安全管理均处于测试、运行之中,其内涵与外延都需要不断充实、拓宽并加以反复完善。本文利用软件工程技术,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商业银行G系统风险防范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其信息管理的现状和作用,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信息系统整合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以信息技术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信息化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had a profound chang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financial risk to this topic again in front of us, so that people on the risk prevention of banks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Especially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prevention is more important, study of banking risk and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prevent and dissolve the credit risk, how to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improve loan quality, reduce credit risk, how to strengthen the credit asset security, improve the level of credit management, standardize business processes, how to use th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trol of bank credit risk become the bank risk management a new topic.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ust pay attention to data collec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current Chinese banks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is still confined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risk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and system security management are in the test, the movement, i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re needed to constantly enrich, expand and be iteratively refine.In this dissertation, us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mmercial bank G system risk preven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status and role of, ultimately for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basic idea,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Key Words:Banking;Credit Risk;Inform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2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11.3 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41.3.1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41.3.2 管理决策信息化已起步41.3.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进展51.4 银行风险防范信息化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5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6第二章 软件工程概述82.1软件工程定义82.2 软件工程的目标82.3 软件生命周期92.4 软件过程模型122.5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17第三章 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需求分析183.1 需求分析183.2 各模块基本功能需求分析193.2.1 用户,机构设置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193.2.2 信贷档案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193.2.3 商业银行抵押品管理模块需求分析193.2.4 贷后管理模块需求分析203.2.5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需求分析203.3 G系统项目实施原则203.4 系统总体框图21第四章 G系统风险管理功能的设计224.1 系统功能设计224.2 系统E-R图224.3 数据库结构234.3.1 数据库系统关系结构图234.3.2 数据库系统结构定义24第五章 各模块的实现295.1用户设置管理的实现295.2 机构设置管理的实现325.3 信贷档案管理模块的实现365.4 信贷档案管理模块的实现375.5 抵押品管理模块的实现375.6 贷后管理模块的实现385.6.1 贷后管理业务流程385.6.2 贷后管理模块实现405.7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实现425.7.1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基本含义与技术要求425.7.2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43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6参考文献48 CATALOG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11.1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11.2 Bank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ory11.3 Chinas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41.3.1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akes shape41.3.2 Management decis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already started41.3.3 Bank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rogress 51.4 Banking risk prevention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51.5 The main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6The second chapter Object oriented technology and object oriented design 82.1 Object oriented overview 82.2 Object oriented basic theory 82.3 Object oriented elements 92.4 Object oriented development method 12The third chapter G system risk prevention function demand analysis 183.1 Demand analysis 183.2 Each module basic function demand analysis 193.2.1 The user management module, organization demand analysis 193.2.2 Credit file management module demand analysis 193.2.3 The commercial bank collateral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193.2.4 Loan management demand analysis 203.2.5 Commercial bank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ule demand analysis 203.3 The G system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203.4 System diagram 21The fourth chapter G system risk prevention function design 224.1 Function design of the system 224.2 System E-R diagram 224.3 Database structure 234.3.1 Database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234.3.2 Database system structure definition 24The fifth chapter The realization of each module 295.1 The realization of user settings management 295.2 The re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325.3 The realization of credit file management module 365.4 The realization of credit file management module 375.5 The realization of collateral management module375.6 The realization of loan management module385.6.1 Loan management business process 385.6.2 The realization of loan management module 405.7 The realization of commercial bank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ule 425.7.1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ule basic meaning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425.7.2 Commercial bank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43The sixth chapter Summary and Prospect 46Reference 48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与金融全球一体化发生着深入的变革。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风险这个话题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使人们对银行风险防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更为重要,研究银行风险防范和加强风险防范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金融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2月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信贷七不准”,由此可见,无论是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还是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都十分重视。如何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如何将信息共享处理,提高贷款质量,减少信贷风险,如何增强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信贷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流程,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银行信贷风险成为当前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商业银行GTS()系统风险防范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其信息管理的现状和作用,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信息系统整合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以信息技术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1.2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5)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继续加强和改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纳入到整体风险监管评价和资本充足建设的范畴,从根本上改变“重业务轻管理,重外延扩张轻内控建设”的局面,以全面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大陆和香港宏观策略研究主管马骏博士(2006)认为国内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与国际接轨。首先,股权结构改革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董事会向股东负责,股票市场的“用脚投票”等都直接影响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其次,在内部体制上,各个业务部门的决策必须互相独立,若在总部级别,银行集团风险控制委员会下,设立信贷及操作风险首席控制部门和市场风险控制部门,加强风险控制措施,成效更直接。再者,金融机构必须对信贷风险及市场风险使用全面风险控制的数量指标。另外,设定对各项业务的风险上限也十分重要。在控制贷款风险方面,设定对国家、行业、单个客户的信贷风险上限。除此之外,建立全面、实时监控风险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方案,便能察觉和控制突发性的风险。 中国兴业银行经济学者鲁政委(2011)认为,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信贷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贷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招商银行信息化管理部刘义扬(2010)认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信息传递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处于建设之中,目前尚局限于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数据收集、处理、传递以及系统安全管理均处于测试、运行之中,其内涵与外延都需要不断充实、拓宽并加以反复完善。中国银行总行科技部王德贵(2008)认为,先进的、企业级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采用B/S结构(BROWSER STRUCTURE),操作人员以IE方式实现远程登陆。发布风险分析信息通过预览和发布这两个步骤。在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传递主要通过内部企业网,有些采用B/S结构(BROWSER STRUCTURE),操作人员通过IE方式实现远程登陆。就技术层面而言已经实现风险信息传递,并予以发布和预览,但系统性的、先进的、企业级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的路径与组织体系还未最终成型。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张艳(2008)认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所以风险管理历来是银行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近些年风险管理在银行系统建设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监管的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要求银行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要求各家银行利用自己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第二,从次贷危机产生之后,应该对商业银行整个风险传染、释放都产生了长远影响。我们当初一直认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这么多金融机构他们也建立了非常多的风险管理系统,也具有非常强的内部控制流程。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在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商业银行,都需要有进一步加深的必要。所以通过此次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提到越来越日益重要的地位。第三,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要在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协议,并且最迟在2013年实施完新的巴塞尔协议,并且比如对资本最低的管理,对资本的管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等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以及监管部门的检查方面也提出了定性的评估和合规的检查,对于市场管方面都提了很多要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2012)认为,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预防性的静态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由于信贷资产流动性低,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被动,银行在发现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时,只能通过增加保证、要求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损失。而通过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商业银行能够在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持续控制;有利于推动银行从被动、静态和事前的管理方式,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管理方式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科技部刘明光(2012)认为,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个系统的体系架构是这样,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属于交易和操作的风险管理层面。现在的风险一方面是在操作方面,像柜台各种业务的风险管理,贷款发放等等的风险管理以及在操作层面来涉及到像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外汇产品的风险,以及银行卡透支等等方面的风险。对于这方面的风险都是直接面临的,各行也是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来实现对这方面的风险管理,像信贷系统,银行卡系统,都有风险管理的内容。第二,是风险应用的层面,这层通过把第一层面当中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来形成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具体的一些应用。第三,应该是更高层的层面,就是通过在第二个层面各种数据的分析、挖掘,还有各种统计和评估,形成我们风险管理的报告,一方面要给银行股东,就是向董事会做报告,再一方面各种风险管理的指标要向银行的管理层,就是高管层进行报告,使高管层能够明确现在存在的风险,以便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另外,要向银行的监管部门来进行报告,按照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等相关的要求,做好信息系统的报告工作。1.3 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70年代,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后,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全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基本框架已经建成;一个多功能、开放的商业银行信息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有以下特征:1.3.1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二十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信息系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商业银行努力建设自身的业务基础系统,并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后台的业务处理系统上,实现了信贷业务,财务和会计业务,资金转帐结算业务的信息化。但是,也有一些商业银行业务或信息系统的支持水平不高,或只用于本地系统的分支机构,或现有系统的功能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基本部门业务界限问题,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重复信息的收集,数据接口的不一致,进而阻碍了信息共享和平稳运行,导致商业银行难以顺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影响银行业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推行。1.3.2 管理决策信息化已起步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方面,主要实现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决策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一些银行建立了与各类风险挂钩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如:建设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福建兴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等。而对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管理、资产分配、业绩评价和监管报告等风险管理功能支持不足。从风险管理流程来看,对风险的识别、测量、评估和控制主要依靠传统加权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和风险管理技术(如VAR, Credit Metrics等),数据挖掘技术和金融工程方法,致使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银行内海量数据的处理一直停留在统计、汇总、制作静态报表等直观层面,缺乏对银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相关分析,挖掘深层次信息的能力。对于建设具有一定智能化分析处理能力的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我国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1.3.3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进展至2010年底,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数据集中工作,在全行数据集中统一的前提下正在建设支持管理决策过程、面向主题、集成、稳定、不同时间数据集合的数据仓库。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并实现统一评估,统一审批的新一代集成系统,以实现银行的垂直管理,从而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加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然而,当银行面对大量数据的时候,其数据利用仍然留存于表面,多数还是根据报表,根据金融统计数据,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的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导致大量的数据只是存储和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一代集成系统的标准化评估,统一的会计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一些项目的及时性和基层行的灵活性。 1.4 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在强调要加强风险管理,一方面,每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银行案件频发。另一方面,银行也采取主动,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体制,组织设置,不断推出新的手段和改革措施。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但银行案件频发表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在各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市场自由化和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双重压力下,商业全面实施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建立各自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主要为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据统计分析,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约40的损失事件是由信用风险造成的,25的损失事件是由操作风险所造成的,约30的损失事件是由市场风险造成的。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以风险管理思想为基础,全面加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了风险管理的全面升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尽快进行整合,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和固化,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挑战包括:缺乏历史数据支撑,难以量化风险模型,以及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商业银行全面的风险管理目标模式下,积极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从顶部到底部覆盖全行的所有业务活动和完整的业务职能,以实现高效,安全,方便的风险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和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包括所有的组织结构和专业的信息化、网络化、集中化,打造综合和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的过程领域。为此,商业银行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以下思路:一是改善现有的系统,全面在系统和风险点调查的基础上,关注风险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明确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充分考虑到意外因素,建立应急方案;三是持续改进机制,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的标准化进程;四是关注有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事件库管理,充分吸收巴塞尔III协议以及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但要把重点放在信贷风险上,而且还要逐步转移到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上。参照巴塞尔协议III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和规定,对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识别加大建设和评估,加强风险损失事件的历史数据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和产品供应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发平台系统合作,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尽快研发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模型,并最终为商业银行的一流的设施,以加快一体化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渠道。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第一章为绪论,总体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关于银行风险管理以及信息化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银行风险防范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对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设计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G系统项目实施原则,设计出系统总体框图。第四章为商业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章分别对G系统下的用户,机构设置模块、信贷管理模块、抵押品管理模块、贷后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实现步骤。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 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设计通常软件的开发过程分解为5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本 章就面向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 2.1 面向对象概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英语: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缩写:OOP),指一种程序设计范型,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方法论。它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当我们提到面向对象的时候,它不仅指一种程序设计方法。它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程序开发方式。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更多关于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Object Oriented Design,简称OOD)方面的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以被视作一种在程序中包含各种独立而又互相调用的单位和对象的思想,这与传统的思想刚好相反: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主张将程序看作一系列函数的集合,或者直接就是一系列对电脑下达的指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该能够接受数据、处理数据并将数据传达给其它对象,因此它们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小型的“机器”,或者说是负有责任的角色。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推广了程序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在大型项目设计中广为应用。此外,支持者声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要比以往的做法更加便于学习,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更简单地设计并维护程序,使得程序更加便于分析、设计、理解。2.2 面向对象的基本理论在面向对象软件的上下文中,对象可以用于表示几乎所有的实物和概念可以表示物理对象,例如“桌子”或者“客户”;也可以表示只有在软件中才有意义的概念性对象,如“文本输入区域”或者“文件”。通常,在软件中,我们对对象最感兴趣,这些对象当然既包括现实世界存在的实物对象,也包括需要在软件中表示的概念性对象。面向对象软件由一系列具有属性和操作的自包含对象组成,这些对象之间能够交互,从而达到我们的要求。对象的属性是与对象相关的特性或变量。对象的操作则是对象可以执行的、用来改变其自身或对外部产生影响的方法、行为或函数(属性可以与成员变量和特性这些词交替使用,而操作也可以与方法交替使用)。面向对象软件的一个重要优点是支持和鼓励封装的能力封装也叫数据隐藏。从本质上说,访问一个对象中的数据只能通过对象的操作来实现,对象的操作也就是对象的接口。一个对象的功能取决于对象使用的数据。在不改变对象的接口的情况下,能很容易地修改对象实现的细节,从而提高性能、添加新性能或修复bug。在整个项目中,修改接口可能会带来一些连锁反应,但是封装允许在不影响项目其他部分的情况下进行修改或修复bug。2.3 面向对象的要素面向对象的三个要素是:封装、继承、多态。1.封装:封装是一种把代码和代码所操作的数据捆绑在一起,使这两者不受外界干扰和误用的机制。封装可被理解为一种用做保护的包装器,以防止代码和数据被包装器外部所定义的其他代码任意访问。对包装器内部代码与数据的访问通过一个明确定义的接口来控制。封装代码的好处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访问代码,进而无需考虑实现细节就能直接使用它,同时不用担心不可预料的副作用。在C+中,最基本的封装单元是类,一个类定义着将由一组对象所共享的行为(数据和代码)。一个类的每个对象均包含它所定义的结构与行为,这些对象就好象是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所以对象也叫做类的实例。在定义一个类时,需要指定构成该类的代码与数据。特别是,类所定义的对象叫做成员变量或实例变量。操作数据的代码叫做成员方法。方法定义怎样使用成员变量,这意味着类的行为和接口要由操作实例数据的方法来定义。2.继承:继承是指一个对象从另一个对象中获得属性的过程。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三大原则之二,它支持按层次分类的概念。例如,波斯猫是猫的一种,猫又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哺乳动物又是动物的一种。如果不使用层次的概念,每个对象需要明确定义各自的全部特征.通过层次分类方式,一个对象只需要在它的类中定义是它成为唯一的各个属性,然后从父类中继承它的通用属性。因此,正是由于继承机制,才使得一个对象可以成为一个通用类的一个特定实例。一个深度继承的子类将继承它在类层次中的每个祖先的所有属性。继承与封装可以互相作用。如果一个给定的类封装了某些属性,它的任何子类将会含有同样得属性,另加各个子类所有得属性.这是面向对象程序在复杂性上呈线性而非几何增长的一个重要概念。新的子类继承其所有祖先的所有属性。子类和系统中的其他代码不会产生无法预料的交互作用。3.多态: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2.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目前,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国际上已有不少面向对象产品出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有Coad方法、Booch方法和OMT方法等。1.Booch方法:Booch最先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问题,他指出面向对象开发是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解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分解更接近人对客观事务的理解,而功能分解只通过问题空间的转换来获得。2.Coad方法:Coad方法是1989年Coad和Yourdon提出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多年来大系统开发的经验与面向对象概念的有机结合,在对象、结构、属性和操作的认定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原则。该方法完成了从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尽管Coad方法没有引入类和类层次结构的术语,但事实上已经在分类结构、属性、操作、消息关联等概念中体现了类和类层次结构的特征。3.OMT方法:OMT方法是1991年由James Rumbaugh等5人提出来的,其经典著作为“面向对象的建模与设计”。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开发工作的基础是对真实世界的对象建模,然后围绕这些对象使用分析模型来进行独立于语言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建模和设计促进了对需求的理解,有利于开发得更清晰、更容易维护的软件系统。该方法为大多数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实际的、高效的保证,努力寻求一种问题求解的实际方法。4.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语言:软件工程领域在1995年1997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成果超过软件工程领域过去15年的成就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出现。UML将是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言。UML不仅统一了Booch方法、OMT方法、OOSE方法的表示方法,而且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统一为大众接受的标准建模语言。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全过程。第三章 G系统风险防范功能需求分析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管理系统开发于2000年初,只能对贷款账户的发放、归还、利息计算、利息清收进行管理,对客户的信息管理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使得信贷业务的开展、监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将信贷客户信息共享化,提高贷款质量,减少信贷风险,实现信贷业务的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对增强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信贷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信贷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一直是困扰着商业银行决策层的问题。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银行业务由以前的单一的账户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业务处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了解银行客户的存贷款情况和需求,对科学化管理,合理运用好这些信息并在银行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1 业务需求分析商业银行G系统是实现全行信贷管理业务处理的必要条件,G系统将取代以前BIBS系统的业务处理功能,同时将BIBS系统平移改造,实现信贷管理业务的完整处理流程,系统需求分析如下:一是G系统是实现用户与机构设置管理、信贷档案管理、抵押品管理、贷后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的集中应用系统,利用影像扫描、音频视频传输和工作流技术,实现影像与音像传输和单据、业务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支持信贷业务的区域集中业务模式。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与行内核心系统(CMS、ABIS等)之间的数据双向交换和共享,实现与外部监管系统数据的直接采集和传输。如征信管理功能,减少数据报送差错。三是G系统以产品为中心,按各项产品的操作流程进行设计,兼顾不同客户需求,基础数据较完整,分类细化,能够提供有效的信贷和消费产品渠道支持和融资新产品支撑,通过报表系统为各级行提供决策支持。四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操作流程,有效提高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有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防范水平。五是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和分析功能,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工作考核提供便利。3.2功能需求分析3.2.1 用户,机构设置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用户和机构管理是中心和二级行管理员对辖内机构和G系统用户的设置、业务权限设置和维护等工作。功能需求为,实现辖内机构信息的新增和核对,实现业务终端的设定,实现机构号段取值的设定,实现增加G系统用户。3.2.2 信贷档案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资产质量及信贷资金盈利水平对银行实现其经营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将多方位的力助信贷业务的管理,提高信贷质量。随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深入,以及信贷管理模块的推广应用,对信贷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贷档案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保证金融专业档案的齐全完整,充分发挥信贷档案的作用,防范信贷风险,不断健全与完善信贷档案。 3.2.3抵押品管理模块需求分析抵押品管理模块规划和需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统一的方式规范各业务部门押品业务管理流程,增进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商业银行抵押品管理水平;二是收集全行各业务部门分散管理的押品信息,为押品管理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定期评估押品风险,全面、及时掌握押品现状,为风险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基础;四是根据内评法需求,满足巴塞尔协议III及国内监管要求,为压力测试、LGD测算、VAR计量、流动性管理、经济资本计量、RAROC、风险限额、贷款定价等积累数据。3.2.4 贷后管理模块需求分析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从贷款发放至回收的贷款管理,是负责对贷款用途的监督,掌握贷款客户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贷款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回收的全过程。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各级行均加大了对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贷后管理仍然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贷后管理模块需求分析如下:实现坏帐核销,本息催收,授信用途跟踪,授信定期不定期监控,资产风险分类,风险预警,贷款重组,法律事物管理,不良资产管理,抵债资产管理。3.2.5 CRM模块需求分析一是建立全行客户的统一视图。整合客户的行为(交易和非交易)信息和静态信息。二是根据客户特征,进行客户分层管理。三是作为营销管理平台,收集、管理及分析客户的各类业务及档案资料信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可对营销结果进行分析。四是预警监测,监控客户的异常业务,预警条件灵活设置,并可保存和重用。五是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忠诚度分析,投资行为分析,贡献度分析,提供多种分析模型供选择。3.3 G系统项目实施原则一是安全第一、控制风险原则。GBS系统切换上线所有步骤和措施都必须严格控制风险,在确保生产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施;二是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原则。切换上线所有操作和步骤必须经过统一指挥,重大问题必须经GBS上线工作领导小组决策。推广上线各项工作,任务要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三是上下协调、密切配合原则。所有参与切换上线工作的人员要顾全大局、加强协作、整体配合,保证推广上线工作有序进行。四是平稳对接、直接切换原则。GBS系统上线将采用直接切换的原则,即由BIBS系统直接切换到G系统的方式。3.4 系统总体框图系统的总体框图,见图3.1 欢迎界面用户名,密码用户判断用户权限主菜单信贷管理系统统抵押品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用户,机构设置管理YN退出 图3.1 G系统总体框图如图3.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G系统中,共分为五个子系统(程序模块),分别是用户,机构设置模块、信贷管理模块、抵押品管理模块、贷后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其中用户和机构设置模块是G系统工作的开端和基础,信贷管理模块是G系统的核心,抵押品管理模块是G系统的重要模块,贷后管理系统是G系统的关键模块,起到事后监管的作用,而客户关系管理是G系统的辅助模块。 第四章 G系统风险管理功能的设计4.1 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功能框架结构如图4.1所示。图4.1系统功能框架结构4.2系统E-R图 G系统中模块间的关系如下图4.2所示。图4.2系统E-R图4.3数据库结构4.3.1 数据库系统关系结构图数据库系统关系结构图如图4.3。图4.3 数据库系统关系结构图4.3.2 数据库系统结构定义贷款客户资料见表4.1。4.1贷款客户资料库(DKKHZLK)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备注DKKHIDInt整型客户号Primary keyHMChar50客户名称Not NULLKHZLChar1客户种类Not NULLADDRESS Char40地址Not NULLPHONEChar15电话Not NULLZJHMChar18证件号码Not NULLPOSTChar6邮编Not NULLHTTPChar30客户网址EMAILChar30Email地址ZHONEChar12首笔贷款帐号DKONEJEMoney18首笔贷款金额JBHKHHMChar30基本户开户行名JBHZHChar20基本户帐号JSZHChar12结算帐号XDPJINT整型信用评级SJDWChar50上级单位XDYHChar3归属信贷员号 注:客户种类分两种1为单位,证件号码为贷款卡号,2为个人,证件号码为身份证号。单位资料库见表4.2。表4.2 单位资料库(DWZLK)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备注DKKHIDINT整型客户号Primary keyYYZZChar18营业执照号码Not NULLFRDBChar10法人代表FRZJHMChar18法人证件号码YWFWChar20业务范围ZCZJMoney18注册资金XZIDINT整型性质IDHZIDINT整型所属行业性质ID贷款申请库见表4.3。表4.3 贷款申请库(DKSQK)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备注DKSQIDINT整型贷款申请号Primary keyDKKHIDINT整型客户号Not NULLDKZLChar18贷款种类Not NULLDKXZChar10贷款性质DKYTChar18贷款用途DBKHID Char20业务范围MORTAGAGEMoney18抵押品DBKHIDINT整型担保人客户号DKYEMoney18贷款金额ZCGLKIDINT整型资产管理号SQRQDATE8申请日期SPRQDATE8审批日期CANDK INT整型放贷标志DKCZYIDChar3贷款审批人ZHChar12贷款帐号HTHChar3贷款合同号DKHTJEMoney18贷款合同金额DKHTLLMoney18贷款合同利率HKFSChar3还款方式MQHKJEMoney18每期还款额XZDKJEMoney18新增贷款金额REXDYIDChar3调查信贷员注:贷款种类为0表示该笔贷款是新增,1表示该笔贷款是贷新还旧。放贷标志为0表示该笔贷款正在申请中,1表示该笔贷款已审批、未发放,2表示该笔贷款已审批和已发放,3表示该笔贷款客户已取消申请。资产管理库见表4.4。表4.4资产管理库(ZCGLK)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备注ZCGLKIDINT整型资产管理号Primary keyPGRQDATE8评估日期DKSQIDINT整型贷款申请号Not NULLPGJEMoney18评估金额PGGSChar50评估公司CFDDChar100存放地点贷款分户帐见表4.5。表4.5贷款分户帐(D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