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1291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1 ICU心跳骤停原因与类型心跳骤停原因与类型Critical care,2001 ICU心跳骤停原因与类型Critical care,202心肺复苏的生存链l生存链各环节协同是心脏骤停(CA)成功复苏保证!心肺复苏的生存链生存链各环节协同是心脏骤停(CA)成功复苏保55%-67%MortalityRedman,Am Heart J 2010lROSC患者预后并未改善,24h内死亡率达55%-67%,出院存活率仅20%;l心脏骤停后治疗(PCAC)体系的提出明显改善预后和出院存活率。55%-67%MortalityRedman,Am He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治疗后治疗(PCAC)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活者的预后及评估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5 Negovsky VA.The second step in resuscitation-the treatment of the post-resuscitation disease.1972.lROSC后机体又进入由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状态,称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PCAS)。Negovsky VA.The second ste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Weisfeldt ML.JAMA 2002No FlowLwo FlowPost-CPRROSCCardiac ArrestCPR氧储备耗尽氧代谢停止复氧诱导的生化反应细胞能量(ATP)储备耗竭脑血流停止(临床)15 S即可昏迷;1 Min脑干功能停止(终末期呼吸、瞳孔固定);24 Min无氧代谢停止、不再有ATP产生;46 Min ATP消耗殆尽,损伤不可逆。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Weisfeldt ML.JAMA 心脏骤停后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病理生理变化循环停止氧储备耗尽细胞能量(ATP)储备耗竭复氧诱导的生化反应细胞功能停止细胞膜和泵功能衰竭:钙内流 乳酸酸中毒 FFA产生 氧化应激氧自由基促发的损伤与兴奋性细胞毒性:脂过氧化 细胞坏死 凋亡内脏损害:内毒素释放 炎症反应Mongardon N,et al.Annals of Intensive Care,2011.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循环停止氧储备耗尽细胞能量(ATP)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脑损伤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全身性缺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Neumar RW,et al.Circulation,200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Neumar RW,et a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脑损伤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全身性缺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Neumar RW,et al.Circulation,200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Neumar RW,et aSundgreen C,et al.Stroke,2001.l 心跳骤停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或右移,低血压易加重脑缺血。复苏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复苏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Sundgreen C,et al.Stroke,20Significance of arterial hypotension after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Trzeciak S,et al.Crit Care Med,2009.lROSC后低血压(MAP60mmHg或SBP90mmHg)患者,预后不良;l血压过高可加重脑水肿;ROSCROSC后理想的后理想的MAP为为6590 mmHgSignificance of arterial hypot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脑损伤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全身性缺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Neumar RW,et al.Circulation,200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Neumar RW,et a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与心脏指数下降机制有效血容量减少、血管自身调节失常与心肌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治疗措施:维持正常电解质浓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安装起搏器或植入型转复除颤器给予评估。低血压治疗措施是扩容,优化右心充盈压。右心房压力813mmHg,CVP 812cm H20。优化前负荷无法达到血流动力学治疗目标,可应用强心与血管升压药物。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扩容、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不能恢复足够组织器官灌注,应用辅助循环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心肺旁路、体外膜肺氧合及经胸心室辅助装置等)。重点监测BP、HR、心动图、尿量与乳酸盐清除率以及ScvO2ScvO2。肺动脉导管或无创性心输出量检测,测得心脏指数与全身血管阻力,更具指导性。ROSCROSC死亡率及脑功能致残率仍相当高,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扩容、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不能恢复足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脑损伤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全身性缺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Neumar RW,et al.Circulation,200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脑损伤Neumar RW,et a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伤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伤全身性缺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Neumar RW,et al.Circulation,2008.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Neumar RW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治疗后治疗(PCAC)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活者的预后及评估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18PCAC早期治疗目标早期治疗目标PCAC早期治疗目标PCAC后续治疗目标后续治疗目标PCAC后续治疗目标STEMI或高度怀疑AMI 进一步重症监护治疗进一步重症监护治疗l 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低温的副反应、感染低温的副反应、感染)l 器官衰竭的支持治疗器官衰竭的支持治疗l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评估No2010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心脏骤停后即刻心脏骤停后即刻治疗流程图治疗流程图STEMI或高度怀疑AMI 进一步重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体系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体系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体系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通气管理与优化通气管理与优化 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l原理:心脏骤停恢复再灌注后,100%氧气吸入可增加氧自由基产生,加重代谢障碍和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出院存活率;l 调整调整FiOFiO2 2使使SpOSpO2 294%94%的最低浓度,即确保足够氧供,又避免组的最低浓度,即确保足够氧供,又避免组织氧过多。织氧过多。(Class)通气管理与优化 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Comparison of 30 and the 100%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during early post-resuscitation period: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Kuisma M,et al.Resuscitation,2006.Oximetry-guided reoxygenation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experimental cardiac arrest.Irina s,et al.Stroke,2006.Association between arterial hyperoxia following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Kilgannon JP,et al.JAMA,2010.复苏后高氧存活率降低!Comparison of 30 and the 100%通气管理与优化通气管理与优化机械通气lROSC后,过度通气伴低碳酸血症,脑血管收缩加重脑缺血。(Class)l过度通气或过大潮气导致胸内压增高,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l低通气形成的高碳酸血症会形成混合性酸中毒。l调整通气频率和潮气量(68ml/kg),维持正常PETCO23540mmHg3540mmHg或PaCO24045mmHg。(Classb)通气管理与优化机械通气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与目标导向治疗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与目标导向治疗 确定组织有效灌注CVP812mmHgMAP6590mmHgScvO270%红细胞压积30%或血红蛋白8g/dL乳酸2mmol/L尿量0.5ml/kg/h氧输送指数600ml/min/m2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与目标导向治疗 确定组织有效灌注 C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心血管系统监护与管理心血管系统监护与管理 连续心脏监测l原理:监测心律失常再发l不预防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l必要时治疗心律失常l去除可逆的病因 12导联心电图/肌钙蛋白l原理: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评价QT间期。超声心动图l原理:检测心脏顿抑、室壁运动异常、心脏结构问题或心肌病。心血管系统监护与管理 连续心脏监测心血管系统监护与治疗心血管系统监护与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l阿司匹林/肝素l转运到急性冠脉治疗中心l考虑紧急PCI或溶栓治疗 治疗心肌顿抑治疗l液体复苏要达到最佳的容量(需临床判断)l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心血管系统监护与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内环境监测与管理内环境监测与管理纠正酸中毒:不能证明补碱有效性,不常规应用HC03-与血浆中H+结合解离出CO2(脂溶性),易进入细胞内,致细胞内酸中毒;(1)CO2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pH下降,加剧神经症状;(2)HC03-H2CO3平衡时间需1214h,过快输注致一过性碱中毒;(3)碱血症致氧解离曲线左移,加剧组织缺氧;(4)加重心脏负担。肺泡换气充分,可用少量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以使CO2结合力到20mmolL、pH到7.2为宜;内环境监测与管理纠正酸中毒:不能证明补碱有效性,不常规应用 内环境监测与管理内环境监测与管理 血糖l 原理:检测高血糖或低血糖。l不宜在低范围4.46.1mmol/L,增加低血糖的危险。(Class)l目标血糖810mmol/L。(Classb)内环境监测与管理 血糖内环境监测与管理内环境监测与管理血清钾、肌酐l原理:避免低钾或高钾血症,监测急性肾损伤。l维持K+3.55.5mEq/L;l有指征即肾脏替代治疗。(Classb)避免低渗液体l原理:可能会增加水肿,包括脑水肿。内环境监测与管理血清钾、肌酐心脏骤停后治疗课件脑损伤是院内、外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的脑保护措施可能的脑保护措施 处理方式处理方式 神经学预后神经学预后 处理癫痫发作持续监测EEG:识别昏迷状态下的潜在发作抗惊厥药:硫喷妥钠、地西泮、硫酸镁无临床证据表明能改善存活者神经学预后 神经保护药物辅酶Q10、尼莫地平、糖皮质激素、地西泮等尚处实验室阶段,无临床证据 低温治疗降低核心体温至3234,持续1224h(Class)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能改善神经学预后脑损伤是院内、外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欧洲多中心、随欧洲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机对照研究奥地利多中心、奥地利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低温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长期存活率低温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长期存活率欧洲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奥地利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低温改善心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治疗时机治疗时机?降温技术降温技术?寒战预防寒战预防?并发症并发症?复温复温?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低温治疗低温治疗2010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适应症禁忌症低温治疗2010 AHA guidelines治疗时机:治疗时机:心脏骤停后尽早实施;靶目标温度:靶目标温度:26h内降至3234;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224h。低温治疗的理想温度曲线Lu S et al.Stroke,2006.低温诱导低温维持复温治疗时机:心脏骤停后尽早实施;低温治疗的理想温度曲降温技术降温技术体表降温技术体表降温技术传统体表降温: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潜在部位。廉价、简单,目前被广泛应用,但降温速率慢、低温维持可控性差。新型体表降温仪:Medivance Arctic Sun、Thermo Suit System血管内降温技术血管内降温技术冰冻生理盐水快速输注:能在院外环境下安全应用,但仅限于快速诱导低温,难以长期维持。血管内导管降温:热交换Icy导管插入人体大血管。降温迅速、精确、稳定,复温可控,是理想的控制降温技术,但需在院内ICU环境下使用,为有创技术,副作用较大。降温技术体表降温技术降温技术降温技术局部体腔内低温技术局部体腔内低温技术鼻咽喷射快速诱导脑部低温:临床应用效果还待评估。体外循环诱导降温体外循环诱导降温体外循环、血液透析、体外膜肺体外循环、血液透析、体外膜肺 体外循环诱导低温可控性强,但适用范围有限、价格昂贵,难以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措施。降温技术局部体腔内低温技术 Devices血管内导管降温Thermo Suit SystemMedivance Artic Sun Devices血管内导管降44低温诱导低温诱导维持过程维持过程 预防寒战预防寒战原理:防止氧耗增加、升高体温。药物预防:镇静、镇痛药:曲马多、右美托咪定等;必要时使用肌松药。体温监测体温监测原理:防止意外体温过低和降温不足。监测部位:食道膀胱直肠鼓膜接近核心体温低温诱导 预防寒战 体温监测接近核心体温Wake County EMS System Protocols心脏骤停后低温心脏骤停后低温治疗实施方案治疗实施方案自主循环恢复适用对象评估适用对象评估初始体温初始体温34 心脏骤停后治疗气道管理高级气道建立ETCO220 mmHg神经功能监测暴露患者暴露患者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快速输注冰盐水快速输注冰盐水30 ml/kg,最大剂量,最大剂量2L多巴胺10-20 g/kg/min维持SBP 90-100 mmHg停止降温停止降温心脏骤停后治疗监测体温监测体温继续降温、继续降温、心脏骤停后治疗静注曲马多、右美托静注曲马多、右美托咪定等咪定等考虑肌松药考虑肌松药Wake County EMS System Protoco低温治疗并发症低温治疗并发症 发生率与低温时间、降温幅度呈正相关。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 低血压、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凝血功能 血小板数量、功能下降,凝血因子活性减弱;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中性粒细胞迁移、黏附功能下降,炎性因子生成减少,易感染;代谢代谢 糖耐量下降,低血钾。低温治疗并发症 发生率与低温时间、降温幅度呈正 低温治疗的理想温度曲线Lu S et al.Stroke,2006.降温低温维持复温复温速度过快易引起脑水肿、反应性高热、高血钾等并发症;以0.20.5/h复温较合适,停用降温措施后机体会缓慢自然复温;当体温升至36.537.5时,应用降温措施保持,防止复温、后反应性高热。低温治疗的理想温度曲线Lu S et al.St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治疗后治疗(PCAC)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活者的预后及评估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存49 Glasgow预后分级预后分级 分级分级 程程 度度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 1 死亡死亡 2植物状态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偶有睁眼、吸吮、哈欠等局部运动反应。3严重残疾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h均需他人照顾。4中度残疾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度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在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尚能勉强独立。5恢复良好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活动,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新后遗症。l不良预后定义:死亡;1个月后无意识;6个月后意识未恢复或严重残疾。Critical Care Medicine:Volume 24(2S)Supplement February 1996 pp 69S-80S Glasgow预后分级 分级 程 度 50 心脏骤停后昏迷存活者预后的评估心脏骤停后昏迷存活者预后的评估 神经学预测指标:神经学预测指标: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SSEPs)、脑电图(EEG);血、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神经影像学检查。评估时限:尚无神经学指标能在ROSC后24h内准确预测昏迷存活者的不良预后,观察应持续72h。干扰因素:镇静剂和肌松药、低温治疗、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心脏骤停后昏迷存活者预后的评估 神经学预测指标:51 临床查体对预后的价值临床查体对预后的价值强有力证据强有力证据(水平水平A A)神经学检查:GCS评分,脑干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眼运动)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若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伸肌运动反射缺失3d提示预后不良。良好证据良好证据(水平水平B)B)癫痫发作或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心脏骤停后第1d出现肌阵挛性癫痫发作提示预后不良。良好证据良好证据(水平水平B)B)CPR影响因素:缺氧时间、CPR持续时间、心脏骤停原因(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心律失常类型预后与CPR影响因素相关性不确定。一般证据一般证据(水平水平C)C)体温升高预后与体温升高的相关性不确定。AANAAN心肺复苏后昏迷存活者心肺复苏后昏迷存活者预后判断指南预后判断指南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预后的价值神经影像学检查对预后的价值证据不充分证据不充分(水平水平U)U)CT、MRI、PET神经影像学与预后相关性不确定。Wijdicks EFM,et al.Neurology,2006.临床查体对预后的价值强有力证据(AANAAN心肺复苏后昏迷存活者心肺复苏后昏迷存活者预后判断指南预后判断指南 神经电生理对预后的价值神经电生理对预后的价值良好证据良好证据(水平水平B)B)体感诱发电位(SSEPs)13d内双侧皮质SSEPs(N20)缺失提示不良预后。一般证据一般证据(水平水平C)C)EEG与激发/事件相关电位(EP)研究EEG爆发抑制或癫痫样活动与预后不良的关系不确定。生物标记物对预后的价值生物标记物对预后的价值良好证据良好证据(水平水平B)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PR后每日检查中13次血清NSE33g/L,可准确预示不良预后。证据不充分证据不充分(水平水平U)U)血清S100、肌酸激酶脑同工酶(CKBB)S100、CKBB等其他血清或脑脊液中生物标记物的预后价值尚不确定。证据不充分证据不充分(水平水平U)U)颅内压、脑氧合颅内压对预后的价值尚不确定。Wijdicks EFM,et al.Neurology,2006.AAN心肺复苏后昏迷存活者预后判断指南 小结与展望小结与展望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其积极治疗至关重要。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治疗体系,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小结与展望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是一个动态过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