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1249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概念一般概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患病率:1.5%-3%60s 5%-7%70s 10%80s房颤是中风最强烈的危险因素。Relative risk=5 15%-20%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 不同患者中风的危险性不同,房颤患者每年发生中风的机会4.9%-12%一般概念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概念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近70%70%房颤患者的年龄在房颤患者的年龄在65-8565-85岁之间岁之间房颤的患病率已升高到房颤的患病率已升高到1%-2%1%-2%近近70%房颤患者的年龄在房颤患者的年龄在65-85岁之间岁之间 房颤明显增加死亡率房颤明显增加死亡率 房颤明显增加死亡率房颤明显增加死亡率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极大地促使了房颤指南的更新。2010年9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ESC)公布了欧洲房颤诊疗指南,随后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 国 心 脏 协 会(AHA)/心 律 学 会(HRS)联合更新了美国房颤诊疗指南。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心房颤动分类分级心率控制和抗凝治疗新概念课件 一、房颤的分类及分级房颤的分类及分级n房颤的分类房颤的分类n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危险度分级-欧洲心律学欧洲心律学会房颤症状评分会房颤症状评分(EHRA score)EHRA score)一、房颤的分类及分级一、房颤的分类及分级 1.1.房颤的分类房颤的分类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5类: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7 d,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再考虑节律控制策略的患者)长期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即接受导管消融治疗)1.房颤的分类房颤的分类2.2.房房颤颤危危险险度度分分级级-欧欧洲洲心心律律学学会会房颤症状评分房颤症状评分(EHRA score)EHRA score)ESC 2010指南新引入EHRA评分,可简单、方便地评估患者房颤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患者症状及对日常生活影响分四个等级 EHRA I级:无症状 EHRA II级: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EHRA III级: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EHRA IV级:不能从事任何活动2.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危险度分级-欧洲心律学会房颤症状评分欧洲心律学会房颤症状评分(EHRA 二、二、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不(不强求窦律,推荐宽松心率策略)强求窦律,推荐宽松心率策略)当代房颤治疗逐渐转向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宽松心率控制、适度维持窦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注重安全性。室率控制基本措施(大多数)室率控制基本措施(大多数)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选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症状不耐受选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症状不耐受二、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不强求窦律,推荐宽松心率策略)二、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不强求窦律,推荐宽松心率策略)房颤心室率管理强调个体化控制强调个体化控制1.1.严格心室率控制严格心室率控制(静息时在静息时在60-8060-80次次/min,/min,运动时运动时110110次次/min)/min)2.2.宽松心室率控制宽松心室率控制(静息时静息时110110次次/min)/min)。3.3.房颤心室率管理强调个体化控制严格心室率控制房颤心室率管理强调个体化控制严格心室率控制(静息时在静息时在60-8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控制ESC 2010指南:1.建议开始采取心室率控制策略时,采用宽松的心室率控制目标将静息时心室率控制在110次/分是合理的。2.在宽松的心室率控制下患者仍有症状或发生心动过速心肌病可采取严格的心室率控制,静息心室率80次/分,中等程度的运动0.40)的持续性房颤不伴或伴有与心律失常有关的轻微症状,严格地控制心室率(静息时80次/分,6分钟行走时7575岁、血栓病史作为主要危险因素岁、血栓病史作为主要危险因素,计计为为2 2分;分;2.2.针对年龄区别对待针对年龄区别对待:年龄年龄65-7465-74岁计岁计1 1分分,75,75岁岁以上计以上计2 2分分,评价个体化;评价个体化;3.3.抗凝适应证更广泛抗凝适应证更广泛,要求更严格。要求更严格。CHA2DS2VASc评分与评分与CHADS2评分相比主要特点评分相比主要特点:ESC 2010ESC 2010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抗栓 治疗策略治疗策略 CHACHA2 2DSDS2 2VASVASC C积分积分22分分需服用口服抗凝药物需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存在一个主要危险(存在一个主要危险 (OAC)OAC)因素或两个以上临因素或两个以上临 床相关的非主要危床相关的非主要危 险因素)险因素)CHACHA2 2DSDS2 2VASVASC C积分为积分为1 1分分服服OACOAC或阿司匹林均可,但或阿司匹林均可,但 (存在一个临床相关(存在一个临床相关 优先推荐优先推荐OACOAC 的的 非主要危险因素)非主要危险因素)CHACHA2 2DSDS2 2VASVASC C积分积分0 0分分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 (无危险因素)(无危险因素)栓治疗,栓治疗,不抗栓治疗优先不抗栓治疗优先 l主要危险因素:卒中史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年龄75岁l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年龄65-74岁及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ESC 2010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指南建议直接根据危险因素选择2 2抗凝出血危险评估: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HAS-BLED评分评分表表 HAS HASBLEDBLED评分评分77字母临床特点计分H高血压1A肝肾功能异常(各1分)1或2S卒中1B出血1LINR值易波动1E老年(如年龄65岁)1D药物或嗜酒(各1分)1或2最高值9分新指南同样强调了新指南同样强调了在初始抗凝治疗前评在初始抗凝治疗前评价出血风险的重要性价出血风险的重要性推荐使用推荐使用HAS-BLED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3 3分的患者被视为分的患者被视为高风险患者,在开始高风险患者,在开始抗栓治疗后需要特别抗栓治疗后需要特别注意和定期随访注意和定期随访2抗凝出血危险评估: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评分表表 HASBL3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替代抗凝?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替代抗凝?ESC2010ESC2010指南:指南:“如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左心耳及左心房血栓,转律前抗凝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如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未发现血栓,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至INR值于23后,实施转律。如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血栓,则严格口服抗凝药3周后,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若血栓消失则进行转律,若左心房血栓仍存在,则选择心室率控制”。虽然指南仍强调“前3周后4周”,但如果超声心动图提示没有血栓则可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情况下转律,而不必严格口服抗凝药达标3周。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替代抗凝?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替代抗凝?ESC2010指南:指南:4.4.老年房颤抗凝老年房颤抗凝 ESC 2010指南建议服用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靶目标为2.0-3.0,老年人抗凝强度亦为2.0-3.0,不建议INR2.0。4.老年房颤抗凝老年房颤抗凝 ESC 2010指南建议服用华指南建议服用华5 5、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 ESC 2010指南建议:对于拒绝服用或具有华法林禁忌证(如无法进行INR监测)且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可以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ACCF 2011指南建议:对于不适合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患者的意愿或医生认为患者无法长期安全服用华法林),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降低包括卒中在内的主要血管事件。5、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 ESC 2010指南建议:对于拒绝服用指南建议:对于拒绝服用6 6、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PCI)后的后的抗栓治疗抗栓治疗 ESC 2010ESC 2010指南指南:PCI术后的房颤患者,短期内华法林、阿司匹林75-100mg、氯吡格雷75mg联合应用,此后华法林与氯吡格雷75mg或阿司匹林75-100mg(需服用抑酸药物)联合应用不超过1年,长期稳定患者仅应用华法林。对于金属裸支架患者三药联用至少1个月,植入西罗莫司支架者要联合应用至少3个月,紫杉醇支架要联合应用至少6个月。应尽量避免应用药物洗脱支架,除非考虑到临床或血管病变的原因。6、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房颤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抗栓治疗)后的抗栓治疗 ES7 7达比加群(达比加群(DabigatranDabigatran)达比加群是一个凝血酶抑制剂华法令治疗伴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需要定期检测INR达比加群是能克服华法令这两个缺点的新型抗凝药7达比加群(达比加群(Dabigatran)达比加群是一个凝达比加群是一个凝 RE-LYRE-LY研究研究达比加群的作达比加群的作用明显优于华用明显优于华法令法令脑卒中高危患脑卒中高危患者(积分者(积分2 2分)分)抗凝治疗的新抗凝治疗的新药药 RE-LY研究研究7 7达比加群(达比加群(DabigatranDabigatran)ESC 2010指南建议:如果需应用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可考虑做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1)如果患者出血危险低,鉴于达比加群150mg日两次预防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有效性高,可考虑应用。(2)如果患者出血风险高,鉴于达比加群110mg日两次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同样有效而颅内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较低。对于只有一项临床相关非主要的卒中危险因素,可考虑应用达比加群110mg日两次。7达比加群(达比加群(Dabigatran)ESC 2010指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