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介绍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31226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0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2024/6/17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2023/8/91内容框架1.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2.2.劳动法劳动法 3.3.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4.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5.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6/172内容框架1.劳动经济学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3学习指导学习指导5.5.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发与管理2.2.劳动法劳动法4.4.管理心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3.3.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1.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难易程度:难易程度:4 41 12 25 53 3学习效率:学习效率:3 35 52 21 14 42024/6/1733学习指导5.人力资源2.劳动法4.管理心理3.现代企业管理4第一场考试第一场考试“卷册一:卷册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分满分,分满分,60分及格)分及格)(均为单选(均为单选题和多选题)题和多选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8:30-10:00)职业道德部分(共职业道德部分(共25道题)道题)(考卷上没有标出分数)(考卷上没有标出分数)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三级共(三级共20道题)道题)(二级共(二级共10道题)道题)(每道题均为(每道题均为1分)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部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部分(三级共(三级共80道题)道题)(二级共(二级共90道题)道题)(每道题均为(每道题均为1分)分)2024/6/1744第一场考试职业道德部分(共25道题)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要52024/6/17552023/8/9562024/6/17662023/8/9672024/6/17772023/8/978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8.12009.5小计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111.1.1(X)劳动资源的短缺)劳动资源的短缺1.1.2(X)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1.1.3(Y)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1.1.4(X)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621141.2.1(X)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和劳动力供给111.2.2(X)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1.2.3(X)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2.4(Y)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11.2.5(X)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111.3.1(X)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1.3.2(X)工资形式)工资形式11.4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13112151.4.1(X)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111.4.2(Y)失业及其类型)失业及其类型11.4.3(Y)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11.4.4(Y)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4.5(X)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12024/6/1788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8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4.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2024/6/179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0210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法(共(共4 4次考题:次考题:2008.5/2008.112008.5/2008.11)第二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共(共6 6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8.52007.5/2008.5)第三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结构(共(共1 1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5)第四节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共(共1313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8.112007.5/2007.11/2008.5/2008.11)2024/6/171010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023/8/910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2024/6/1711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2023/8/91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相对性、绝对性、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效用最大化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企业利润利润最大化最大化个人个人效用效用最大化最大化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2024/6/171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2023/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实证研究法研究法 是什么是什么客观事实客观事实规范规范研究法研究法 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价值判断价值判断2024/6/171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是什么客观事实规范研究14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年龄内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有就业要求能够从事职业劳动能够从事职业劳动全部人口全部人口(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失业者)社社会会劳劳动动力力2024/6/171414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年龄内全部人口社会劳动力2023/8/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3.劳动力供给弹性2024/6/1715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2023/8/915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的的市市场场工工资资率率条条件件下下,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是是指指在在一一定定的的市市场场工工资资率率下下,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的的决决策策主主体体(家家庭庭或或个个人人)愿愿意意并并且且能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图劳动力供给图 工资率工资率W(元时元时)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量S(人人时时)符符号号 1.51.5 2.0 2.0 2.5 2.5 3.0 3.0 3.5 3.5 4.0 4.0150200280400500700abcdef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表2024/6/1716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正向关系向关系悲观性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反向关系向关系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在敏感的反应2024/6/1717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1 1)需求无弹性,即)需求无弹性,即EdEd0 0。(2 2)需求有)需求有无限弹性,即无限弹性,即EdEd趋向于无趋向于无穷大。穷大。(3 3)单位需求弹性,即)单位需求弹性,即EdEd1 1。(4 4)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富有弹性,即EdEd1 1。(5 5)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EdEd1 1。2024/6/1718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1)需求无弹性,即Ed0。2023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2024/6/1719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产量为Q,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AP=Q/LMP=Q/LTP、AP、MP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即a-b之间。企业若以人均产量为最大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若以总产量最为目标,b点最佳。QAPMPOLMPAPTPab2024/6/1720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产量为Q,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PR=VMP=MPP=MC=W其中:MPR为边际产品收益VMP为边际产品价值P为产品价格MC为边际成本2024/6/1721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MRP=MPP=MC=W2024/6/172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2023/8/92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n 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时,劳动力供需平衡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 Q4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n 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n供求供求均衡点均衡点供给供给曲线曲线需求需求曲线曲线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数量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2024/6/1723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供求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含义静态与动态均衡静态与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马歇尔一般均衡:瓦尔拉一般均衡:瓦尔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2024/6/172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2023/8/924n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1时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劳动力供需平衡n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2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小小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数数量量为为Q2 Q4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n平平均均工工资资为为P3时时,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大大于于供供给给,会会存存在在数数量量为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供求供求均衡点均衡点供给供给曲线曲线需求需求曲线曲线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数量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2024/6/1725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威廉威廉刘易斯在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部被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024/6/1726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023/8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A适龄就业人口B未成年就业人口C老年就业人口D求业人口E就学人口F家务人口G服役人口H其他人口病残人口0岁16岁5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少年人口老年人口2024/6/1727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A适龄就业人口B未成年C老年就D求业人口E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形式工资形式1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是全部劳动报酬)是全部劳动报酬)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工人合格产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工人合格产品的数量品的数量(作业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时工资是最为传(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统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024/6/1728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2 2、福利、福利 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2024/6/17292、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202就业与失业就业的含义就业的含义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 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 从事的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从事的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 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总供给总供给=消费消费+储蓄储蓄总需求总需求=消费消费+投资投资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2024/6/1730就业与失业就业的含义2023/8/930失业及类型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1.增长差距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2024/6/1731失业及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失业率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2024/6/1732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2023/8/932失业的度量与转换失业率:失业率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失业持续期: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失业者*周数)周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的度量失业的度量非劳动力非劳动力失业失业就业就业1234561解雇或辞职解雇或辞职2、3退休或自愿退休或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退出劳动力市场4重新雇佣重新雇佣5、6重新进入劳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的三种状态与六种转换图就业失业的三种状态与六种转换图2024/6/1733失业的度量与转换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城镇失业总人数(1978-2002)2024/6/1734城镇失业总人数(1978-2002)2023/8/934城镇失业率统计(1978-2002)2024/6/1735城镇失业率统计(1978-2002)2023/8/935失业原因分析主因:主因: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对策对策:依依靠靠政政府府宏宏观观调调控控,对对国国民民经经济济运运行行的的政政策策实实施施干干预预,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依依靠靠财财政政政政策策和和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并并将将两两者者与与产产业业政政策策紧紧密密结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2024/6/1736失业原因分析主因:2023/8/936 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1 1、造成劳动力的闲置浪费、造成劳动力的闲置浪费2 2、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3 3、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4 4、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2024/6/1737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2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工会2024/6/1738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023/8政府支出政政府府支支出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公共管理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国防用品国防用品公共工程项目公共工程项目雇员薪酬雇员薪酬社会优抚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救济补贴补贴2024/6/1739政府支出政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共管理服务国防用品公共工程项目雇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入的组成部分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行为政府行为2024/6/1740转移支付政府行为2023/8/940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内容内容类型类型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扩张性和紧缩性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控利息调控利息扩张性和紧缩性扩张性和紧缩性收入政策收入政策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收入平等化2024/6/1741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内容类型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一)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为为促促进进就就业业,实实现现稳稳定定增增长长,防防止止通通货货膨膨胀胀,对对政政府府支支出出、税税收收和和借借债债水水平平所所进进行行的的选选择择,或或对对政政府府收收入入和和支支出出水水平平所作的决策所作的决策。国国家家财财政政由由政政府府收收入入和和政政府府支支出出构构成成,其其中中政政府府支支出出包包括括政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2024/6/1742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20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二)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是是指指政政府府为为达达到到预预定定的的经经济济目目标标,通通过过中中央央银银行行运运用用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工工具具,调调节节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和和利利率率,以以影影响响宏宏观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与与财财政政政政策策不不同同,货货币币政政策策通通过过利利率率的的变变动动对对总总需需求求发发生生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024/6/174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20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时间时间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搭配方式搭配方式实施年限实施年限1982-19841982-1984年年松松松松双松双松3 3年年19851985年年紧紧紧紧双紧双紧1 1年年1986-19881986-1988年年松松松松双松双松3 3年年1989-19911989-1991年年紧紧紧紧双紧双紧3 3年年1992-19931992-1993年中年中松松松松双松双松1.51.5年年19931993年中年中-1997-1997年中年中紧紧紧紧双紧双紧4 4年年19971997年中年中-2003-2003年年松松(积极积极)松松(稳健稳健)双松双松6.56.5年年20042004年年积极淡出积极淡出稳健趋紧稳健趋紧趋紧趋紧2005-20062005-2006年年 稳健稳健 稳健稳健 稳健稳健 2024/6/1744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搭配方式实施年限19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三)收入政策(三)收入政策狭狭义义:仅仅指指宏宏观观经经济济调调控控手手段段,用用于于控控制制货货币币工工资资和和物物价价的的增长。增长。广广义义:不不仅仅包包括括上上述述的的宏宏观观调调控控,还还包包括括在在一一定定社社会会总总收收入入、一一定定工工资资总总量量的的条条件件下下,对对以以工工资资劳劳动动者者为为主主体体的的居居民民个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2024/6/1745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2023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作用收入政策的作用 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024/6/1746收入政策收入政策的作用2023/8/946洛伦兹曲线收入收入100%人口人口100%0 洛洛伦伦兹兹曲曲线线是是美美国国统统计计学学家家洛洛伦伦兹兹提提出出的的用用来来描描述述社社会会收收入入分分配配状状况况的的一一种种曲曲线线。图图中中的的45对对角角线线称称为为绝绝对对平平等等线线,由由横横轴轴和和纵纵轴轴组组成成的的折折线线称称为为绝绝对对不不平平等等线线。实实际际收收入入分分配配曲曲线线,即即洛洛伦伦兹兹曲曲线线,则则是是介介于于两两者者之之间间的的一一条条向向下下弯弯曲曲的的曲曲线线,该该曲曲线线向向下下弯弯曲曲的的程程度度越越大大,表表示示社社会会收收入入分分配配不不均均的的程程度度就就越越严严重重;反反之之,则则表表示示社社会会收收入入分分配配就就越越接接近近于于平平均均。后后来来,意意大大利利统统计计学学家家基基尼尼根根据据洛洛伦伦兹曲线提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兹曲线提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AB2024/6/1747洛伦兹曲线收入100%人口100%0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A+BA+B)如果如果A 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完全平等;如果B B为零则系数为为零则系数为1 1,收入分配绝对,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 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0.2表表示收入绝对平均;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0.2-0.3表示比较平均;表示比较平均;0.3-0.3-0.40.4表示相对合理;表示相对合理;0.4-0.5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2024/6/1748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2023/8/948基尼系数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0.4。世界银行发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称,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展报告中称,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2010年大致维持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0.450.45左右,左右,20202020年略年略有下降达有下降达0.400.40左右。左右。2024/6/1749基尼系数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收入政策的措施收入政策的措施 (1 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 制定工资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物价指导线 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以至冻结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以至冻结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2 2)收入平等化措施收入平等化措施 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采取累进税制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采取累进税制 对遗产、赠与、高消费等征税对遗产、赠与、高消费等征税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 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 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收入政策2024/6/1750收入政策的措施(2)收入平等化措施收入政策2023/8/95练习题单选1、失业类型分为(、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2024/6/1751练习题单选1、失业类型分为()。2023/8/9第二章劳动法1.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2024/6/1752第二章劳动法劳动法的体系2023/8/95253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8.12009.5小计2.1劳动法体系劳动法体系171221282.1.1(X)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2.1.2(Y)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12 1 2.1.3(Y)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1 1 2.1.4(Y)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1 2.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4 1 12.2.1(X)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1 2.2.2(X)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素2.2.3(Y)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2024/6/175353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54第二章第二章劳动法劳动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 (共(共1717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8.112007.5/2007.11/2008.5/2008.11)第二节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共(共4 4次考题:次考题:2007.11/2008.112007.11/2008.11)2024/6/175454第二章劳动法2023/8/954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024/6/1755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概念2023/8/955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的特点、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高度稳定性高度稳定性高度权威性高度权威性2024/6/1756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023/8/956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的作用、基本原则的作用3、基本原则的内容、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原则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原则首要原则首要原则平等就业权和自主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平等就业权和自主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保障:基本保护、优先保护、全面保护劳动保障:基本保护、优先保护、全面保护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三方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三方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社会强制保险社会强制保险(社会性、互助性和补偿性)(社会性、互助性和补偿性)2024/6/1757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023/8/957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原则首要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对生老病死伤残给予社会保对生老病死伤残给予社会保险险劳动权劳动权劳动保护权劳动保护权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职业培训权基本保护(基本权益)全面保护(权益权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平等协商的权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平等协商的权利、集体协商和共同决定权;三方原利、集体协商和共同决定权;三方原则;听取工会意见;劳动仲裁三方原则;听取工会意见;劳动仲裁三方原则;工会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则;工会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2024/6/175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原则首要原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含义含义国家规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国家规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2024/6/1759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渊源含义2023/8/959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类别类别p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p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常委会p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p劳动规章劳动规章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社会保障部p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p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p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此外: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合同、此外: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2024/6/1760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渊源类别2023/8/960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体系(P39)u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u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u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u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度u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u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制度u促进就业法律制度促进就业法律制度u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关系法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劳动监督检查法2024/6/1761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律体系(P39)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含义含义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条件1.存在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现实劳动关系2.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2024/6/176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含义2023/8/96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种类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24/6/1763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种类2023/8/963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现实形态(劳动关劳动关系是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系是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一次调整与一次调整与二次调整二次调整)3.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2024/6/1764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2023/8/964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主体:雇主和雇员雇员主体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雇主主体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障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内容:权利和义务2024/6/1765劳动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主体:雇主和雇员2023/8/96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安保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权利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其他权利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安全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劳动者权利劳动者权利劳动者义务劳动者义务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用用人人单单位位的的权权利利与与义务义务2024/6/1766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权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它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包括: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2024/6/1767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2.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3.市场营销市场营销2024/6/1768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2023/8/96869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8.12009.5小计 3.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92 3 53.1.1(X)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2 1 3.1.2(X)企业分析)企业分析 3.1.3(Y)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制 2 3.2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41 1 133.2.1(X)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方法)科学决策的要求和方法1 1 3.2.2(Y)企业经营计划)企业经营计划 1 3.3市场营销市场营销9 113.3.1(X)市场分析)市场分析 3.3.2(X)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1 3.3.3(XY)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 2024/6/176969二级合计2007.52007.12008.520070第三章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共(共9 9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8.112007.5/2007.112008.5/2008.11)第二节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共(共4 4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7.5/2007.112008.5)第三节第三节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共(共9 9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112008.5/2008.112007.5/2007.112008.5/2008.11)2024/6/177070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2023/8/97071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企业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管理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 全面企业管理全面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基础基础工作工作结构与流程2024/6/177171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与流程2023/8/97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企业战略的特征特征1.全局性全局性2.系统性系统性3.长远性长远性4.风险性风险性5.抗争性抗争性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实质实质是实现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和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三者间的动态平衡三者间的动态平衡2024/6/1772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特征2023/8/972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环境的企业环境的结构结构企业企业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技术环境2024/6/1773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环境的结构企业行业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经营环境的分类经营环境的分类简单简单+稳定稳定=低不确定性低不确定性少数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类似的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很慢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低复杂复杂+稳定稳定=中低不确定性中低不确定性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不相似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缓慢。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低简单简单+不稳定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性中高度不确定性少数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相似的因素变化频繁并且是不可预期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高复杂复杂+不稳定不稳定=高度不确定性高度不确定性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不相似的因素变化频繁并且不可预期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高2024/6/1774简单+稳定=低不确定性复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分析的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方法1、外部环境调研、外部环境调研获取口头信息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专题性调研2、外部环境预测、外部环境预测2024/6/1775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2023/8/975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经营环境微观微观分析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产业内部现产业内部现有有企企业业之之间间 的竞争的竞争 潜在的新进入者潜在的新进入者 买买 方方 卖卖 方方 替替 代代 品品2024/6/1776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微观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产业内部现潜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代替产品威胁的分析代替产品威胁的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微观分析的主要内容微观分析的主要内容竞争对手分析是企业战略竞争对手分析是企业战略分析最重要的任务分析最重要的任务竞争对手的数目竞争对手的数目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固定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的高低行业成长过剩行业成长过剩新进入某个行业的企业威胁新进入某个行业的企业威胁大小,取决于现有的大小,取决于现有的进入障进入障碍。碍。进入障碍包括:进入障碍包括: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绝对成本优势;资本需求;资本需求;现有企业的反映现有企业的反映代替产品通过最高限价来代替产品通过最高限价来限制行业的潜在收益限制行业的潜在收益客户大量购买;客户自已生产产客户大量购买;客户自已生产产品;客户转移购买;客户转移品;客户转移购买;客户转移购买而不增加成本购买而不增加成本供应来源;供应价格;供应来源;供应价格;供应可用性;供应商关系供应可用性;供应商关系五五种种力力量量强强大大,则则行行业业平平均均利利润润率率低低;反反之之,则高,行业吸引力大。则高,行业吸引力大。2024/6/1777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微观分析的主要内容竞争对手分析是企业战略竞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经营环境宏观宏观分析分析PEST分析分析政治要素(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Technology)未来的市未来的市场及行业场及行业变化趋势变化趋势2024/6/1778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环境宏观分析PEST分析政治要素(Pol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分析企业分析1.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2.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3.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4.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2024/6/1779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2023/8/979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总体战略总体战略 进入战略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新战略、合资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新战略、合资战略)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稳定战略稳定战略 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杠杆收购、分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杠杆收购、分拆、资产互换或战略贸易)拆、资产互换或战略贸易)2024/6/1780企业战略管理总体战略2023/8/980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力求在本行业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品差异化战略:力求在本行业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品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市场细分中的许多变量都可以作为差别化的基础市场细分中的许多变量都可以作为差别化的基础 差别化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顾客忠诚度差别化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顾客忠诚度 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实实质质差差别别化化品位差别化品位差别化特殊型特殊型(黄酒)(黄酒)标准型标准型(一般)(一般)高位型高位型(高档)(高档)排他型排他型(茅台(茅台)2024/6/1781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高高低低实质差别化品位差别化特殊型标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 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成为行业中所有竞争者中成本最低的战略成为行业中所有竞争者中成本最低的战略 操操作作思思路路:简简化化产产品品、改改进进设设计计、材材料料节节约约、人人工工费费用用降降低低、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 价格降低价格降低销售销售增长增长增加增加产量产量成本成本降低降低顾客价值顾客价值增加增加2024/6/1782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价格降低销售增加产量成本顾客价值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 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服务的战略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服务的战略在在选选定定的的细细分分市市场场中中,集集中中战战略略既既可可以以通通过过低低成成本本,也也可可能能通通过过专专业业化化的的差差距距,或或者者在在两两者者结结合合的的方方法法来来获获取取竞竞争争优势优势集集中中战战略略的的优优势势来来源源于于集集约约资资源源聚聚焦焦于于选选定定的的细细分分市市场场,从从而而可可以以利利用用有有限限的的资资源源为为有有限限的的顾顾客客提提供供更更为为满满意意的的服服务,建立顾客忠诚度。务,建立顾客忠诚度。2024/6/1783企业战略管理一般竞争战略2023/8/983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发育期发育期成长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期衰退期衰退期2024/6/1784企业战略管理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1.物质资源状况2.人力资源状况3.财务资源状况4.技术资源状况5.管理资源状况6.无形资产状况2024/6/1785企业资源状况分析物质资源状况2023/8/985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能力的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分为1、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2、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基础设施)2024/6/1786企业能力分析能力的内容2023/8/986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能力分析的方法1、纵向分析2、横向分析3、财务分析2024/6/1787企业能力分析能力分析的方法2023/8/987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能力评价的标准1、效率分析 成本、生产率、工艺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成本、生产率、工艺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2、效果分析 满足顾客要求程度、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能否满足顾客要求程度、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能否一贯满足顾客需求一贯满足顾客需求2024/6/1788企业能力分析能力评价的标准2023/8/988企业能力分析能力的概念及内容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企业能力: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理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支持活动支持活动基本活动基本活动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技术开发技术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生产加工生产加工成品储运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售后服务迈克尔迈克尔波特波特纵向分析与自己历史对比横向分析与竞争对手对比财务分析用财务比率衡量效率分析投入产出比效果分析实际产出达到预期产出的程度。2024/6/1789企业能力分析能力的概念及内容企业能力: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机会机会O威胁威胁T内内部部环环境境优优势势S劣劣势势W2024/6/1790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外部环境机会O威胁T战略分析机会机会O威胁威胁T优势优势S劣势劣势W增长战略SO扭转战略WO防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