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民居研究课件

上传人:vc****3p 文档编号:241311675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0.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民居研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开封民居研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开封民居研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封双龙巷核心区环境整治工程上海翌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5.101开封双龙巷核心区环境整治工程上海翌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3实例篇u豫东地区民居实例u豫西地区民居实例u豫南地区民居实例u豫北地区民居实例河南典型民居实例 现存河南传统民居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古村落,也有大型和中小型院落。这些民居分布在全省城乡各地,特点风格有所不同。为叙述方便,本章按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四个大方位区分,分别书写实例。之所以大方位划分豫东、豫西等,并不是地理的经纬划分,而是按大概地理方位结合河南人的习惯认可来划分的。河南习惯上称郑州以东的开封、商丘和东南部的周口等地市所辖区域为豫东地区;郑州之西的洛阳、三门峡所辖区域为豫西地区;郑州之南的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和西南部的平顶山、南阳等地为豫南地区;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焦作、濮阳等地市所辖区域为豫北地区。23实例篇豫东地区民居实例河南典型民居实例 现存豫东地区民居实例一、刘家宅院刘家宅院分为两处,一处在开封市内,一处在尉氏县城内。尉氏刘姓,明洪武年间由山西迁居尉氏县西井刘村。初以农耕为主业,兼做豆腐坊小本生意,生活颇为贫苦。自乾隆三年,刘家第八代孙刘致中考取进士,刘家才开始转机。至十一世刘鸿恩以进士为陕西按察使赏加布政使,为其家族的最高荣耀,从而使刘家进入鼎盛时期。刘家鼎盛时期已经潜伏着衰败的危机。其子孙依仗家势,不学无术,挥霍无度,其代表人物便是清末尉氏首富刘耀德。此人寻欢作乐,炫豪夸富,终因过度奢侈,乐极生悲,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刘耀德之妻刘青霞,原名马青霞。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18岁时嫁与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她是同盟会成员,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p尉氏刘家宅院清末,尉氏县富豪刘耀德之父在开封市内购置土地,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建造大宅院,在开封称为“刘家大院”,文物标志牌上原定名“刘家宅院”。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开封刘家大院以“刘青霞故居”之名申报国家级文物单位,获得成功。p开封刘家宅院清末,尉氏县富豪刘耀德之父在开封市内购置土地,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建造大宅院,在开封称为“刘家大院”,文物标志牌上原定名“刘家宅院”。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开封刘家大院以“刘青霞故居”之名申报国家级文物单位,获得成功。3豫东地区民居实例一、刘家宅院 尉氏刘家宅院开封刘家宅院豫东地区民居实例p开封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开封刘家宅院建筑群现由东西两座并列的三进院组成,两院的平面格局大体相同。刘家宅院1号、2号院平面图刘家宅院2号院纵剖面图刘家宅院大门为单开间三架、屋宇式金柱大门,与倒座形式上连接,实则为“合抱山墙”,结构是完全独立的。大门平面正方形,通进深4.40米。墀头迎面伸出倒座后檐墙,屋顶较倒座高出将近1米,突出了大门的主体位置。进大门左转便进入前院。南有倒座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六架,前檐廊。客厅三间七架前檐廊,通进深8.7米,通面阔11.1米。开间尺寸之大,民居建筑中少见。厢房与客厅形成三面檐廊,以避雨雪,开封俗曰“出厦风雨廊”。客厅西侧加盖耳房一间,增加了前院的建筑密度。一进院的平面布局引起了我们的特别注意,倒座的前檐墙坐于厢房南山墙以内,这实际是倒座向院内后退的结果。倒座后退,却引起了一系列麻烦,也导致了庭院空间性质发生变化。在北方传统合院式建筑中,通常的平面布局规律是,倒座房外伸,使前檐墙与厢房山墙之间留出一段距离,一般在1.53米之间,目的是留出门楼至前院的过度空间。而刘家宅院的前院布局紧凑,大门与东厢房之间没有余地,这部分过渡空间还必须有,只有向内推移,拿出东厢房的南次间用于过渡空间。这样,东厢房实际就变成两件,山墙内移至梁下,并兼做影壁。平面图中所示的倒座西山墙、厢房南山墙与院墙之间形成的合抱天井,成为死天井。为了利用这一小小的天井空间,不得不在倒座之西间另开门洞,形成曲尺形通道,破坏了倒座西间平面的整体性。院落空间性质的变化,可由剖面图看出,厢房与倒座的前坡屋面有相交的联属关系,使庭院的前部分空间变成为天井式空间。刘家前院的平面布局在河南民居中并不多见,有其自身的特点。4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开封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刘家宅院1号、2号院平面豫东地区民居实例二进院亦即中院。进入刘家的二进院有两条路径,一是客厅,二是从客厅东侧绕过,经侧门进入中院。位于客厅东侧的这一侧门也起着二门的作用,这样就在前院厅堂的东侧形成两个小偏院,院内种植树木,成为纳凉、娱乐的小场所。中院宽6.4米,进深9.6米,两侧厢房各三间,形制同前,院北看面墙与厢房北山墙平齐,较为简单。三门设在中轴线上,由看面墙门洞进入后院的卷棚顶小过厅即为后院。卷棚过厅为四架小三间,通进深3.6米,通面阔7.6米。明间面阔2.9米,院内侧两楹柱间施木屏影壁,两次间柱间装修考究,额枋下设有挂落。两侧厢房前檐廊与卷棚过厅抄手,形成三面抄手风雨廊。厢房南端各加一间厢耳房,成为厢房的套间。正房五间七架二层,为全院体量之最大,通面阔16.7米,通进深8.5米。未设柱廊,前檐椽加飞椽挑出形成短檐廊,以保护格扇门窗。1号院内的正房为柱廊。正房西端另加耳房一间,为正房的套房。后院作为居住内院,其豪华程度要超出河南其他地方的民居内院,其他地方民居内院多为讲求实用而少装饰。刘家宅院2号院纵剖面图5豫东地区民居实例 二进院亦即中院。进入刘家的二进豫东地区民居实例p尉氏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尉氏县城内的刘家宅院,原基址接近正方形,面积12700平方米,是一处豪华、雄伟的大型合院式建筑群,全盛时有房约300多间。随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这座大型古庄园的2/3已经消失。现存仅有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的少部分,即“师古堂”和西院。师古堂是刘青霞女士于晚清时期所建,初定名为“四知堂”。四知堂源于一段佳话,相传尉氏县曾有一任县令,因廉洁清正,一贫如洗。一日有人贿银给他,他拒而不收。那人曰:“此事无人知晓,受之无妨。”县令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也!”刘青霞将其住宅定名四知堂,自然含有崇尚古人之意。后来她自觉刘氏族人素养远不能与这位古人相提并论,便将“四知堂”易名为“师古堂”,有提示家人效法古人洁身自好,勤奋进取之意。现存仅有师古堂内的一处深宅内院,院内经房屋前檐设披檐,相当于抄手游廊环院一周。今有好事者不知出于何目的,建了黄色琉璃瓦亭子。昔日“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在今人面前成为现实。西院建筑共12座88间。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塌陷。从现存房屋还可以看出其整体空间布局状况。尉氏师古堂现状平面及剖面图尉氏县城的刘家宅院,以刘青霞所建的师古堂为最。左为祠堂垸,右为库房院,三进宅院,大门面南,门楼飞椽画栋,下设五级台阶,两尊石雕坐狮分置左右。进大门有一座“方三丈”大厅,前有廊,后有厦,隔屏全为木雕。过大厅有二天井院相连,沿走廊可任意到每个院内的每间房中。现存师古堂的这一部分应为原来的第三进院和二进院的东厢房。此院由门楼、东西厢房和正房围合而成,全部建筑均为二层,平面五间。正房通面阔17.4米,通进深5.95米。厢房通面阔16.4米,通进深5.8米。抬梁式屋架,墙体承重。硬山屋顶,前后封檐。底层柱廊环绕四周,形成下层风雨廊,上层走廊。廊柱间下施坐凳,上施雀替。6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尉氏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尉氏师古堂现状平面及剖面豫东地区民居实例p尉氏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尉氏县城内的刘家宅院,原基址接近正方形,面积12700平方米,是一处豪华、雄伟的大型合院式建筑群,全盛时有房约300多间。随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这座大型古庄园的2/3已经消失。现存仅有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的少部分,即“师古堂”和西院。师古堂是刘青霞女士于晚清时期所建,初定名为“四知堂”。四知堂源于一段佳话,相传尉氏县曾有一任县令,因廉洁清正,一贫如洗。一日有人贿银给他,他拒而不收。那人曰:“此事无人知晓,受之无妨。”县令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也!”刘青霞将其住宅定名四知堂,自然含有崇尚古人之意。后来她自觉刘氏族人素养远不能与这位古人相提并论,便将“四知堂”易名为“师古堂”,有提示家人效法古人洁身自好,勤奋进取之意。现存仅有师古堂内的一处深宅内院,院内经房屋前檐设披檐,相当于抄手游廊环院一周。今有好事者不知出于何目的,建了黄色琉璃瓦亭子。昔日“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在今人面前成为现实。西院建筑共12座88间。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塌陷。从现存房屋还可以看出其整体空间布局状况。尉氏师古堂现状平面及剖面图尉氏县城的刘家宅院,以刘青霞所建的师古堂为最。左为祠堂垸,右为库房院,三进宅院,大门面南,门楼飞椽画栋,下设五级台阶,两尊石雕坐狮分置左右。进大门有一座“方三丈”大厅,前有廊,后有厦,隔屏全为木雕。过大厅有二天井院相连,沿走廊可任意到每个院内的每间房中。现存师古堂的这一部分应为原来的第三进院和二进院的东厢房。此院由门楼、东西厢房和正房围合而成,全部建筑均为二层,平面五间。正房通面阔17.4米,通进深5.95米。厢房通面阔16.4米,通进深5.8米。抬梁式屋架,墙体承重。硬山屋顶,前后封檐。底层柱廊环绕四周,形成下层风雨廊,上层走廊。廊柱间下施坐凳,上施雀替。7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尉氏刘家宅院建筑形制尉氏师古堂现状平面及剖面豫东地区民居实例p刘家宅院建筑特点明清以来,开封一直是河南省会,达官贵族、名士、商贾在此建设民居很多。明清时期的开封民居,因处在开封特定的环境中,如历史传统、官方政令、地理条件。受此三大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形成了开封民居的特点。刘家宅院是开封民居保留最好的一处,其建筑特点具有开封民居的代表性。1.平面布局纵深方向紧凑,庭院相对宽敞。开封城市从唐代之汴州州城扩展为北宋帝都起,城市用地紧张首开我们城市之先河。刘家宅院从大门外皮到后院正房后檐外皮尺寸才53.8米,而豫东南周口叶氏宅院的三进院纵深为67米,虞城任家大院的三进院纵深将近70米,豫南临沣寨朱紫贵与刘家宅院格局相近,纵深56米,安阳官宅马丕瑶府第的三进院深度55.6米。以上四者比较,开封刘家宅院通进深尺度最小。客厅前后与厢房的净间距为1.25米,也很紧凑。为充分利用地面,提高建筑密度,另建有耳房,说明了平面布局的紧凑性。庭院相对宽敞是指厢房与正房之间的退让闪躲关系,即正房露脸的多寡。刘家宅院的正房露脸为两间半,比较宽,接近或等于北京四合院的露脸宽度。四合院露脸的讲究很多,但是在开封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有一则民间传言:正房窗户为眼镜,遮挡了正房窗户对小孩眼睛不好,易患眼疾。在此信念作用下,豫东地区厢房的前檐墙是一定要退出窗户之外的,以避遮眼之讳。这一客观效果就起到了院落宽敞、对正房采光有利的作用。2.单体建筑体量适度。位于中轴线上的正房及两边的厢房,以三间为多。尤其是厅堂间数,受官方政令的制约,一般不明显越制。刘家宅院的后院正房为五间,属于少数。另外,开封相邻的民宅很讲究房屋高度的控制,即前不压后,西不压东。因此刘家宅院在尉氏以二层为主,在开封则以单层为主,其后院正房虽为两层,上层高度人站立头可及柁梁,只能做储物之用。总高度(屋脊)7.5米左右,并不很突出。尉氏师古堂正、厢房全部二层,厢房高度10米左右。两者相比,高差很大。在尉氏,刘家相当于土皇帝,房子再高无人敢惹。在开封,刘家再有钱还是商人,有钱有势者大有人在,因此,大家的房屋都不过分突出成为社会公德,这也是汴梁古城民居的普遍特点,与北京四合院单层建筑占主导地位是一样的道理。3.木构架规范化程度高。刘家宅院的全部房屋都是抬梁式构架,并且是比较标准的大木小式做法。开封刘家宅院建于清末,这一时期民间建筑也大量用砖,正处于房屋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到墙体承重的转化时期。河南民居中这一时期的转化迹象非常明显,先省去山面梁架及其下的木柱,使山墙变为承重墙;而后减去明、次间木柱,使前后檐墙变为承重墙。而刘家宅院的房屋结构好像没有受到这一结构技术变化的影响,就连厢房也没有减少梁、柱。还有,官式建筑中被墙体包裹的承重柱,为使柱体通风良好,墙体通常设八字口以露出部分柱面,这无疑是科学的构造方法。刘家宅院房屋的墙体内皮压承重柱轴线,使柱面露出二分之一,虽与官式构造方法略有不同,也同样保证了木柱的自由呼吸。开封的另一处居民,田家大院里幸存的房屋也与此相同,这是开封民居建筑受官式建筑影响的具体表现,有规范性较强的特点。4.建筑的“师古性”强。之所以师古性,亦即对古代建筑形制的保留与延续,甚至延续的时间较长。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沿木构架体系这条主线发展至今,其中也随时代的更迭不断发展变化。上述刘家宅院的木结构体系,就没有随时代变化、技术演进而减少柱梁;又如刘家建筑柱础的高度很低,与地栿等高,形式为普通的鼓形。营造法式里的柱础以低矮的覆盆柱础为基本形式,开封是营造法式的诞生地,论地理条件,开封地下水位浅,又是北方著名的水城,柱础低矮本不合适,只因循古,低矮的柱础形制在这里延续最后;再如,斗拱在民居建筑上的延续,刘家宅院正房后墙封檐处施有少量砖雕斗拱。开封田家宅院的正房同样部位也有使用,砖雕斗拱按一斗两升撑头木外挑麻叶头的木斗拱形制,1:1尺度雕刻。在中国建筑史中有一定地位的开封铁搭,塔身上大量使用了砖制仿木斗拱,对民居有很大影响。8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刘家宅院建筑特点在尉氏,刘家相当于土皇帝,房豫东地区民居实例p刘家宅院建筑特点5.简洁朴实的墀头盘头与屋脊造型。刘家宅院房屋的墀头盘头,中间加一层线脚,形状简洁朴实。若是厢房的墀头盘头则更为简单,底层拔檐上提至线脚束腰部位,由两层正方形平面变为一层,无论是大门、正房还是厢房。大都以此形状。屋脊造型也比较简单,属小式做法,正脊平直,两端不施脊兽,简单叠涩外挑即可。垂脊金檩上方亦不设垂兽,不分兽前兽后,就一条垂脊直通到檐角,下端砌筑扭头。这些重点装饰部位,开封民居处理得都很简单,具有鲜明特点。9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刘家宅院建筑特点9豫东地区民居实例二、叶氏民居商水县叶氏庄园位于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镇邓城,距商水县城和周口市区均16公里。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宅西100间群楼,又名转厢楼,系叶氏当铺院;宅南100间群楼,系叶氏粮库。总共有楼房400多间,均系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占地100亩。整个庄园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叶氏民居原规模宏大,自清康熙年间始建,其后多年屡有续建,至同治年间方大略完备。原建筑基地为南北向230米,东西向260米,房屋700余间。因沙河改道南移150米,后边的码头、库房、花园占地成为河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坏严重,变为东西宽260余米,南北长70余米,占地18200平方米。共有西、中、东三组建筑群,原分属叶方治、叶方科、叶方谷三兄弟所有。10豫东地区民居实例二、叶氏民居 叶氏民居原规模宏大豫东地区民居实例叶氏民居西院屋宇式大门楼位于院落东南角,即文王八卦之巽位。大门楼结构独立,单开间两层,下为通道,上为更夫值班室,面阔3.74米,进深5.50米。门框护墙施于金檩与脊檩之间,另两座大门此处亦然,此形制为叶氏独创,目的为扩大门前空间。门楼临街檐口高度10米,取1/3进深为起坡高度,再加叠脊总高约13米。当地人传说,叶家为表气派,门楼高达3丈9尺,与我们的估算高度基本吻合。与大门楼对称位置的西南角有角楼,三间两层,外檐廊,底层明间为过道,由此也可进入前院。在尉氏,刘家相当于土皇帝,房子再高无人敢惹。在开封,刘家再有钱还是商人,有钱有势者大有人在,因此,大家的房屋都不过分突出成为社会公德,这也是汴梁古城民居的普遍特点,与北京四合院单层建筑占主导地位是一样的道理。3.木构架规范化程度高。刘家宅院的全部房屋都是抬梁式构架,并且是比较标准的大木小式做法。开封刘家宅院建于清末,这一时期民间建筑也大量用砖,正处于房屋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到墙体承重的转化时期。河南民居中这一时期的转化迹象非常明显,先省去山面梁架及其下的木柱,使山墙变为承重墙;而后减去明、次间木柱,使前后檐墙变为承重墙。而刘家宅院的房屋结构好像没有受到这一结构技术变化的影响,就连厢房也没有减少梁、柱。还有,官式建筑中被墙体包裹的承重柱,为使柱体通风良好,墙体通常设八字口以露出部分柱面,这无疑是科学的构造方法。刘家宅院房屋的墙体内皮压承重柱轴线,使柱面露出二分之一,虽与官式构造方法略有不同,也同样保证了木柱的自由呼吸。开封的另一处居民,田家大院里幸存的房屋也与此相同,这是开封民居建筑受官式建筑影响的具体表现,有规范性较强的特点。4.建筑的“师古性”强。之所以师古性,亦即对古代建筑形制的保留与延续,甚至延续的时间较长。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沿木构架体系这条主线发展至今,其中也随时代的更迭不断发展变化。上述刘家宅院的木结构体系,就没有随时代变化、技术演进而减少柱梁;又如刘家建筑柱础的高度很低,与地栿等高,形式为普通的鼓形。营造法式里的柱础以低矮的覆盆柱础为基本形式,开封是营造法式的诞生地,论地理条件,开封地下水位浅,又是北方著名的水城,柱础低矮本不合适,只因循古,低矮的柱础形制在这里延续最后;再如,斗拱在民居建筑上的延续,刘家宅院正房后墙封檐处施有少量砖雕斗拱。开封田家宅院的正房同样部位也有使用,砖雕斗拱按一斗两升撑头木外挑麻叶头的木斗拱形制,1:1尺度雕刻。在中国建筑史中有一定地位的开封铁搭,塔身上大量使用了砖制仿木斗拱,对民居有很大影响。一进院由倒座、东西厢房与正房围合而成。倒座三间,通面阔8.87米,通进深4.76米,台基宽6.14米。倒座与门楼之间有耳房一间两层,门楼、耳房、倒座的二层连通,楼梯设在倒座房内。东西厢房各三间两层,六架进深,前柱廊,廊内槛墙之上施木格扇门窗。通面阔9.85米,通进深6.77米,厢房两端设厢耳房。前院正房当地人称此为“大厅楼”。据此也称前院为大厅院。大厅楼三间两层,通面阔9.88米,通进深9.85米,平面正方形,典型的“方三丈”。大厅楼承重为墙体与木柱结合的方式,两根前檐柱通顶,里面四根金柱在楼层部位上下对接。木构架中之檩间距尺寸变异,前后两金柱间距5.86米,采用七架梁,檩间距水平投影不足1米。檐柱至金柱间距1.5米,中间加一根檩条,成为双步廊。前檐下设变异型斗拱,按五踩形制出挑,只有柱头科,未施平身科。前院东西厢房也用这种变异型斗拱。作为一进院之厅堂,建为两层,在河南民居中此为孤例。内庭院宽等于厅堂之通面阔,倒座与大厅楼之间的长度将近14米,面积为138平方米。置身于前后楼房的庭院中并无压抑、局促之感。11豫东地区民居实例 叶氏民居西院屋宇式大门楼位于院智脑都市总体鸟瞰图12智脑都市总体鸟瞰图12智脑都市4.3空间布局生态主导思路传统思路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用地p区域关联p新城空间结构生态主导思路:p生态先行,以生态本底建设优先,城市建设潮白新城潮白郊野公园北京东郊游憩公园燕郊南部健康城组团通州甘棠镇潮白河都燕大道路大顺教育科研组团中心商务组团园林总部组团下城文化休闲组团人文风情居住组团LEED绿色社区组团“低碳西城”“智慧东城”TOD模式13智脑都市生态主导思路传统思路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区域关联新城智脑都市4.4功能组织潮白新城低碳西城绿色宜居商业服务国际化医疗文化艺术社区配套智慧东城信息服务生态办公资源平台尖端研发总部商务p功能互补“低碳西城”强调绿色宜居、商业服务以及国际化医疗、教育等社区配套,“智慧东城”以信息服务、生态办公、资源平台、尖端研发、总部商务为核心功能。p中心辐射停车场商务办公大型商业生态绿地总部办公会议会展酒店式公寓信息服务零售会议会展科技研发餐饮规划功能高度复合的新城中心,带动组织周边各具特色的、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为其提供高等级的信息、计算、能源管理服务。湿地公园郊野游憩公园生态教育公园特色植被公园体育运动公园城市休闲公园绿色生态空间根据不同特质,规划为湿地公园、郊野游憩公园、生态教育公园、体育运动公园、特色植被公园、城市休闲公园等,并通过绿道相互连接。p绿色功能14智脑都市潮白新城低碳西城绿色宜居商业服务国际化医疗文化艺术社智脑都市4.4功能组织p规划区功能业态用地规模统计业态类型及用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低密度住宅280.128.25居住730.7421.52商业73.132.15商务办公119.193.51总部办公332.929.81会议会展22.730.67教育35.911.06文化娱乐155.034.57社区服务28.410.84科技研发15.650.46酒店50.371.48湿地167.944.95绿地1331.1539.21水域51.591.52总计3394.88100p功能业态用地布局会议会展低密度住宅居住商业商务办公总部办公教育文化娱乐酒店社区服务湿地公园绿地图例科技研发水域15智脑都市规划区功能业态用地规模统计业态类型及用地用地面积(公智脑都市4.5分区设计p设计说明片区定位为潮白新城双核引擎之一,以云计算中心、高技术信息处理与交易、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为核心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功能,同时提供金融配套、商务办公、公寓酒店等相关服务功能,是智慧东城的形象核心区。0301050204080606070901云计算中心02会议中心03生态信息中心04能源交易中心05信息交易大楼06金融贸易07商务办公08酒店公寓09快线交通广场p生态技术信息中心l建立城市生态基础数据库,指导区域生态发展综合网络建设l基于GIS、GPS和RS等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监测与评价系统l可视化区域动态生态管理平台智慧东城东城中心16智脑都市设计说明0301050204080606070901智脑都市4.5分区设计p设计说明片区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园林式一体化办公场所。以综合化、国际化、低碳化、示范化、生态化、智能化、人性化为建设目标,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是创新型企业办公场所聚集基地。同时配套相关服务功能,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酒店、会所、餐饮、招商、高尔夫俱乐部、休闲娱乐等。p低冲击开发模式引导l中低强度的田园生态式总部园区直接减少开发总量,降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l推广智能建筑,包括雨水回收、太阳能收集等技术,减少雨洪、降低照明和冷能暖设施能耗。01060203050807040808010101010101企业办公中心02会议中心03研发中心04中试中心05高尔夫训练场06快捷酒店07娱乐中心08生态廊道智慧东城园林总部组团17智脑都市设计说明低冲击开发模式引导中低强度的田园生态式总部园智脑都市4.6分期实施近期(2013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1、燕郊迎宾大道南延,构建潮白新城纵横快速道路系统,完成城市主干路网建设2、建设东部潮白郊野公园和南部森林公园生态涵养,进行林地生态系统修复3、沿潮白河滨水景观驳岸建设4、LEED铂金级社区5、花园式总部办公区6、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快速道路郊野公园花园式总部办公国际联合大学1122345618智脑都市近期(2013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1、燕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