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设计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131151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排烟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建筑防排烟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建筑防排烟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建 筑筑 防防 排排 烟烟 设设 计计 建 筑 防 排 烟 设 计 1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第一部分:基于现行规范(高规、建规、人防、汽第一部分:基于现行规范(高规、建规、人防、汽车库等)进行防排烟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析车库等)进行防排烟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析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2一一.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规定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规定1.1建筑中的防排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建筑中的防排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方式。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一.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规定 1.1建筑中的防排烟可采用自然通风3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 总建筑面积大于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室;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4 4 长度超过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下疏散走道;的地下疏散走道;5 中庭;中庭;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地上丙类仓库;的地上丙类仓库;7 汽车库。汽车库。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51.4防防烟烟与与排排烟烟系系统统中中的的管管道道、风风口口及及阀阀门门等等必必须须采采用用不不燃燃材材料料制制作作,且且风风道道不不宜宜采采用用土土建建风风道道;当当防防排排烟烟系系统统采采用用金金属属管管道道时时,其其钢钢板板厚厚度度按按通通风风与与空空调调工工程程施施工工质质量量验验收收规规范范(GB502432002)高高压系统选用。压系统选用。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6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大于15m/s;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口不宜大于3m/s。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71.6加加压压送送风风机机、排排烟烟风风机机和和用用于于排排烟烟补补风风的的送送风风机机宜宜设设置置在在通通风风机机房房或或室室外外屋屋面面上上。风风机机房房应应采采用用耐耐火火极极限限不不低低于于2.0h的的隔隔墙墙和和1.5h的的楼楼板板及及甲甲级级防防火火门门与与其其他他部部门门隔隔开开。若若确确有有困困难难时时,可可设设置置在在吊吊顶顶等等专用空间专用空间内内,空空间间四四周周的的围围护护结结构构应应采采用用耐耐火火极极限限不不低低于于1.0h的的不不燃燃烧烧体体,风风机机周周围围应应有有大大于于600mm的的操操作作空空间间。若若风风机机设设在在屋屋面面上上,应应有有防防护护措措施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81.7防防烟烟与与排排烟烟管管道道在在防防火火阀阀、排排烟烟防防火火阀阀两两侧侧各各2.0m范范围围内内的的风风管管,采采用用金金属属风风管管时时厚厚度度2.00mm,采采用用其其它它防防火火风风管管时时其其耐耐火火极极限限不不应应低低于于1.5h,以以保保证证火火灾灾时时防防火火阀阀、排排烟烟防防火火阀阀正正常常工工作。作。1.7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91.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可为280。1.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101.9防防烟烟系系统统和和补补风风系系统统的的室室外外进进风风口口宜宜布布置置在在室室外外排排烟烟口口的的下下方方,且且高高差差不不宜宜小小于于3.0m;当当水水平平布布置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1.9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11二二.自然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方式二.自然通风方式12 2.1按按1.2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开口外窗面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开口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1 除建筑高度超过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2.1按1.2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开口外窗面积满13 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可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廊可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3 除建筑高度超过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的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居住建筑外,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窗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窗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设防烟设施。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可14 2.2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1 按本措施按本措施1.3条中规定的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和条中规定的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和地上房间等;地上房间等;2 多层建筑中的中庭及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小于多层建筑中的中庭及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的中庭;3 建筑面积小于建筑面积小于2000的地下汽车库。的地下汽车库。2.2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宜优15 2.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积不应小于2.0,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3 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建筑面积的位建筑面积的5%;2.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符合16 4 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道面积的2%;5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面积的2%;6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7 建筑面积大于建筑面积大于500且净空高度大于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4 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172.4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当设置在外墙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口底标高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上时,排烟口底标高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1/2,并,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2 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当。当室内净高超过室内净高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不宜超过、且具有对流条件时,不宜超过35m。2.4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8 2.5建筑面积大于建筑面积大于500且室内净高大于且室内净高大于60m时的中时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2.5建筑面积大于500且室内净高大于60m时的中庭19 2.6设置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其净面积按下列要求设置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其净面积按下列要求确定:确定:1 当开窗角度大于当开窗角度大于70时,其面积可按窗的面积计算;时,其面积可按窗的面积计算;2 当开窗角度小于当开窗角度小于70时,其面积近似按公式时,其面积近似按公式(4.9.6)计算窗的有效排烟面积:)计算窗的有效排烟面积:2.6设置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其净面积按下列要求确定:20三三.机械防烟(加压送风)机械防烟(加压送风)三.机械防烟(加压送风)213.1建筑中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建筑中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2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3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4 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5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3.1建筑中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223.2高高层层建建筑筑防防烟烟楼楼梯梯间间及及其其前前室室,消消防防电电梯梯间间前前室室或或合合用用前前室室,当当裙裙房房以以上上部部分分利利用用可可开开启启外外窗窗进进行行自自然然排排烟烟,裙裙房房部部分分不不具具备备自自然然排排烟烟条条件件时时,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建筑防排烟设计课件233.3当当建建筑筑的的地地下下部部分分为为三三层层或或三三层层以以上上或或地地下下最最底底层层室室内内地地坪坪与与室室外外出出入入口口地地面面高高差差大大于于10m时时,设设置置的的防防烟烟楼楼梯梯间间,应应采采用用机机械械加加压压送送风风方方式式。当当地地下下为为一一到到两两层层,且且地地下下最最底底层层地地坪坪与与室室外外出出入入口口地地面面高高差差不不大大于于10m时时,所所设设置置的的封封闭闭楼楼梯梯间间在在首首层层有有直直接接开开向向室室外外的的门门或或有有不不小小于于1.2的的可可开开启启外外窗窗时时,其其楼楼梯梯间间可可不不采采用用机机械械加加压压送送风风方方式。式。3.3当建筑的地下部分为三层或三层以上或地下最底层室内地坪与243.4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常用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1 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得正压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得正压值所需送风量。值所需送风量。(公式略)(公式略)3.4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常用的25 2 开开启启着着火火层层疏疏散散门门时时,为为保保持持门门洞洞处处风风速速所所需需的的送风量:送风量:对于多层建筑和对于多层建筑和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取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取2,20层及层及20层以上取层以上取3。2 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为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26 注:注:当前室有当前室有2个或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以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门的风速不应小于确定,开启门时,通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在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按上述公在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按上述公式计算时,公式中式计算时,公式中n取取1,通过门洞处的风速,通过门洞处的风速v应适当加大,应适当加大,宜取宜取0.9m/s1.20m/s。计算数值直接取用(不与表。计算数值直接取用(不与表3.4比较)。比较)。根据以上公式(3.41)和(3.42)分别算出的风量,取其中的大值,再与表3.4规定的数值相比较,取其中大值作为系统计算加压送风量。注:27表3.4 机械加压送风量序号 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 图示 20层 2032层 1对防烟楼梯间加压(前室不送风)高层 2500030000 3500040000 非高层 25000 2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高层 2500030000 3500040000 非高层 25000 表3.4 机械加压送风量序号 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 图示 283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楼梯间 高层16000200002000025000 非高层 16000 合用前室 高层 1200016000 1800022000 非高层 13000 4消防电梯前室 高层 1500020000 2200027000 非高层 15000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 高层 2200027000 2800032000 非高层 22000 3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楼梯间 高层1600029注:1.表3.4的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2.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注:1.表3.4的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303.5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不小于30m3/h计算。3.5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313.6在改建工程中,当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送风的方式,送风口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层;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宜比计算数值或表3.4中的送风量增加20%,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首层。3.6在改建工程中,当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32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外地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50帕;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帕;3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帕。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外333.8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或3层设置一个;合用一个风道的剪刀楼梯应每层设一个;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应按风口数量均分系统总风量确定。3.9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每个送风口的有效面积,通常按火灾着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的三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也可设定为火灾时着火层及其上一层的二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3.8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或3层设置一个;343.1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注意: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2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3建筑层数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4剪刀楼梯间可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5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个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设置。若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应叠加,且均应满足地上、地下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3.1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注意: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356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型时,除设置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与加压送风机联锁的自动控制装置外,尚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0.81.5m处。7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开型时,其前室应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8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避难走道的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前室入口门洞风速不小于1.2m/s计算确定。9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系统加压送风量应计算窗缝的漏风量。10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式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并应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6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型时,除设置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与加363.11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超过3.7条规定的数值较多时,宜设置以下超压装置:1设置泄压阀,且在穿越防火墙处设置70防火阀,泄压阀板的开启面积可用以下公式计算:3.11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超过3.7条规定的数值较多时,宜372采用旁通阀在楼梯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楼梯间的余压值。在每层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加压送风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余压值。采用变频风机。3.12未能设置在独立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采用金属风管时,其厚度1.6mm,或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h的防火风管。2采用旁通阀在楼梯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38四机械排烟四机械排烟394.1本措施1.3条设置排烟的场所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4.2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不超过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车库不宜超过2000;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不应跨越楼层,某些情况下,如楼层面积过小,允许将多个楼层划分为同一个防烟分区,但不宜超过3层;3对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等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4.1本措施1.3条设置排烟的场所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404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来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其他挡烟垂壁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宜小于2.0m5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超过规定,且设置挡烟垂壁确有困难,可将排烟区域的防烟分区划分成几个负担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定的排烟系统,几个系统风量总和应为整个排烟区域的排烟量,但各排烟系统应同时动作。6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4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吊顶414.3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2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管道应设280度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3 水平排烟管道穿越其他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280度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若必须穿越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h,且不得影响人员的疏散。4 垂直管道宜设置在管井中,其管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丙级的防火门;4.3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宜按防火分区425 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6 车库宜按每个防烟分区设置;7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机械排烟系统的相关要求;1)火灾确定后,应在60s内开启排烟区域内的排烟口(阀)和排烟机,并在7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2)系统的管道、风口、发件和风机等均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3)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5 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排烟系统应438 利用吊顶空间进行间接排烟时,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入口颈部烟气速度不应大于2.7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排烟口(阀)设置在非封闭吊顶内时,吊顶内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9 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10 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8 利用吊顶空间进行间接排烟时,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入口颈444.4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表4.4的规定。表4.4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条件和设置场所单位排烟量(m3/h*m2)换气次次数/h备注担负一个防烟分区=60-风机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室内净高大于6m且不划分防烟分区的空间=60-担负2个或2个以上的防烟分区=120-应按最大防烟分区的面积确定中庭体积=17000m3时,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体积=17000m3-4剧场观众厅9013取两者中的大值汽车库64.5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烟口或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且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任一排烟口(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启动;2排烟口(阀)的设置宜使气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其安装位置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建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4.4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表4.4453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排烟系统中着火的防烟分区中的排烟口(阀)应呈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4在多层建筑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其排烟量由疏散走道面积和需排烟的各个房间的面积比较,按其最大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确定;5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3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排烟系统中着火的防烟分区中的排烟口(阀)464.6在底下建筑和地上封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其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补风可采用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方式,空气宜直接从室外引人;2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停;3送风口设置宜远离排烟口,二者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4.6在底下建筑和地上封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474.7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其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2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3排烟风口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上部;4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且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5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应能在280的环境下连续工作不小于30min。4.7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其设置应符48五.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五.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495.1凡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地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其通风设备必须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如放映室、实验室、药品库、蓄电池室、氧气瓶间、煤气表间等的排风系统应各自分设单独系统。5.1凡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地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或505.2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高层建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非高层建筑宜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2竖向不宜超过5层,高层建筑中管道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且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管道可不受此限制;非高层建筑中管道设置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时,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3穿过防火分区的垂直风管宜设在管井内。5.2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高515.3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设防火阀: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调、变配电机房以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4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管道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该防火分区内的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5.3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设防火阀:1525.4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且距离防火分隔处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2防火阀应单独设置支、吊架;3除厨房排油烟风管防火阀自动关闭温度为150外,其他防火阀动作温度宜为70;4在重要建筑的重要部位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的干管处宜设置带电信号的防火阀,并将信号引入消防控制中心;在只影响个别房间的部位或建筑内不设消防控制室时设置简易防火阀;5.4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535 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5 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546 在防火阀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采用金属风管时厚度2.0mm,次用其他防火风管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穿越防火分隔处的 应用柔性防火材料封堵;7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阀试验方法GB15930的有关规定6 在防火阀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555.5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和风机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但下列情况除外:1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机应采用符合难燃材料要求的材料制作。2体育馆、展览馆、候机(车、船)楼(厅)等大空间建筑、办公楼等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当风管按防火分区设置且设置了防烟防火阀时,可采用燃烧产生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50的难燃材料制作。5.5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和风机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但下563高层建筑中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当管道部穿越防火分区时,可采用符合现行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要求和标识GB20286中不低于B级的材料制作;对于其他场所,当管道不穿越防火分区时,可采用符合现行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CB8624中不低于C级的材料制作。3高层建筑中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当管道部穿越防火分区时,可采用575.6社保和风管的绝热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宜采用不燃材料,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70的难燃材料。5.7风管内设置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的开关应与风机的启停联锁控制;电加热器前后各0.8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置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间的风管,均应采用不燃材料。5.6社保和风管的绝热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及58第二部分:现行防火规范“防排烟部分相关条文”(高规、建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等)疑难问题研讨第二部分:现行防火规范“防排烟部分相关条文”(高规、建规、591如何理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3: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1如何理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3:带裙房的高层602共用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高规6.2.8条强制性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目前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专业一般均采用共用防烟楼梯间方案,且按上述规定在首层与地下室外入口处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上下隔开。地下与地上共用防烟楼梯间,由于首层与地下室出入口处那道隔墙和防火门的阻隔,着火时楼梯间上下不通了,实际形成了地下与地上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此时,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加压送风量如何确定?加压送风系统如何设置?2共用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高规6.2.8条强制性规定:“地613 加压送风管、排烟风管、排烟补风管系统防火阀的设置的问题高规8.5.3条明确规定了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的部位,8.5.4条规定了通风空调系统风管道所设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但加压送风管、排烟风管、排烟补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等要否设防火阀?防火阀动作温度是多少?3 加压送风管、排烟风管、排烟补风管系统防火阀的设置的问题6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9.4.8.4中规定,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建规“的9.4.6.5中规定排烟支管上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在汽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8.2.5条规定,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排烟支管上设有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联动关闭相应的排演风机,此规范未明确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引出来的问题是无论是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或是汽车库,修车库是该有支管上的280度排烟防火阀均与排烟风机连锁或是某个排烟支管或仅仅是入口处时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锁。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9.4.8.4中规定,在排烟风机635 高规,建规及人防中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人防尚有避难走道前室)的全压值有明确的规定,但超压过多时必须采用泄压措施,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泄压?5 高规,建规及人防中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646 在高规8.2.2.5条中规定,净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以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也即净高度大于或等于12m的中庭使用机械排烟,而建规对庭的净空高度没有规定,及不管多高,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均可,如何理解几种形式中的中庭面积,体积如何计算。如何进行排烟设计?6 在高规8.2.2.5条中规定,净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657 排烟系统设计中划分防烟分区时需注意的哪些事项,通常在排烟系统设计中划分防烟分区时,除特殊需要时一般应避免面积差别太大,如1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如特殊情况难以避免面积大小悬殊的防烟分区,设计时如何合理布置系统和组织气流,使排烟风管和风口的风速均满足规范的要求。8 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如变配电室,换热间,冷冻机房,空调机房,通风机房,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等,哪些需设排烟系统,哪些不需要设?7 排烟系统设计中划分防烟分区时需注意的哪些事项,通常在排烟669 在多屋建筑中,如何理解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游艺场和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其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如何计算?9 在多屋建筑中,如何理解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的地下、半地下6710 高规8.3.3条: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假如有36层分两段,每个系统是否应按20才层计算?对于前室来说火灾时风口同时开启几个?支一个系统运行风口开2个还是3个?如果着火正好在分界层上,是否两个系统全开?那么风口就要多开一半,如果每个系统开一个风口,每个风口的风速就超标了。前室风压也超了。10 高规8.3.3条: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6811 建规9.1.3条规定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应设排烟。高规中无此规定,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处理?如长度42m的袋形走道要否设机械排烟?11 建规9.1.3条规定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6912 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多功能厅、商场营业厅高度较高,只有一面外窗且为大玻璃幕墙,进深30m,下部可开启窗面积满足规范要求,上部为固定窗,是否需要设置机械排烟?12 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多功能厅、商场营业厅高度较高,只有7013 高层19层,建筑高度超过50m,地下一层,一二层为商业建筑,其余为住宅。问题: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送风(尽管有外窗),但只负担一二层商业的防烟楼梯间(在主楼投影下)可不可以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13 高层19层,建筑高度超过50m,地下一层,一二层为商业7114 主楼楼梯间通向地下室有防火门,地下楼梯可不可以采用自然排烟?如可以开窗面积是不是必须达到2平米?如不可以自然排烟,正压送风量是多大?有必要满足规范附表的风量要求吗(仅担负一层)?14 主楼楼梯间通向地下室有防火门,地下楼梯可不可以采用自然7215 地下储藏室两个门洞之间间距不超过20m,走道可以不排烟?地下室所有房间的单独面积都不超过50平米,但所有房间的总面积超过200平米,是否需要排烟?15 地下储藏室两个门洞之间间距不超过20m,走道可以不排烟7316 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是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x120m3/h设计,而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是按该防烟分区x60m3/h来设计还是按系统的排烟量来设计?17 若用排风井的排烟风机出口已设置止回阀,是否还需设排烟防火阀?16 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是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x120m3/h7418 地下室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平米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平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应设置排烟设施。问200平米是指计算防火分区中需要排烟房间的房间和排烟走道面积之和,还是包含需要排烟房间的面积之和超过200平米?18 地下室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平米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7519 地下自行车库是否为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场所,当自然开窗面积小于2%或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时,是否需要做机械排烟设施?19 地下自行车库是否为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场所,当自7620高侧建筑中的设备层的内走道(超过20m长)是否需要排烟?21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目的何在?为什么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20高侧建筑中的设备层的内走道(超过20m长)是否需要排烟?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