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2气压带与风带(第1、2课时)

上传人:9** 文档编号:24131091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2气压带与风带(第1、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2气压带与风带(第1、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2气压带与风带(第1、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冷地面冷热不均热不均大气的大气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大气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原动力)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三大作用力和风向:、三大作用力和风向:(1)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风向垂直等压线(不存在)(不存在)(2)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3)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风向斜穿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近地面风)(近地面风)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二、热力环流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冷大气的同一水平“飘炸”美国本土 -二战日本的气球炸弹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飘炸”美国本土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 “飘炸计划飘炸计划”的形成的形成 1942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专家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专家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1万米左右的高空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而恒万米左右的高空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为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为300公里公里/小时。日本和美国处在相同的小时。日本和美国处在相同的纬度上,如果从处于上风位置的日本释放若干个气球,悬挂一些炸纬度上,如果从处于上风位置的日本释放若干个气球,悬挂一些炸弹,不出意外的话,气球炸弹便可以顺风飘到美国,实现轰炸美国弹,不出意外的话,气球炸弹便可以顺风飘到美国,实现轰炸美国本土的计划。本土的计划。盛行西风带 “飘炸计划”的形成2.2气压带和风带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目录1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绘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目录1三圈环流2季风环流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地面)(地面)(高空)(高空)ABC受受热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低低高高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回顾:热力环流回顾:热力环流大大气运气运动动最最简单简单的形式的形式(地面)(高空)ABC受热冷却冷却低高高高低低回顾:热力环流山谷风山谷风请同学们画请同学们画出海陆风、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山谷风、城市风的热力市风的热力环流图。环流图。山谷风请同学们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热力环流图。思考:思考:既然在局部地区的冷热不均能既然在局部地区的冷热不均能够形成热力环流,那么在全球够形成热力环流,那么在全球的的高低纬度间高低纬度间,是不是也存在,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空气环流呢?这种空气环流呢?思考:既然在局部地区的冷热不均能够形成热力环流,那么在全球的 1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为大气环流。统称为大气环流。2 2)特性:)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3 3)成因:热量差异)成因:热量差异4)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一、三圈环流一、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冷冷热热结论结论1: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课本课本 P33 活动活动如果如果不考不考虑地地转偏向力,假偏向力,假设大气是在大气是在均匀均匀的地球表面上的地球表面上运运动的,引起大气运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的因素是高低高低纬之之间的受的受热不均不均。(低压)(低压)(高压)(高压)冷冷(高压)(高压)00 3030 6060 9090 假设假设1: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不移动)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不移动)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00 3030 6060 9090 冷热结论1:单圈环流课本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大气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090902 2、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南极0 0 90单圈环流单圈环流n地表均匀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无海陆之分)n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无地转偏向力)假设假设1:单圈环流能否成立?单圈环流能否成立?n太阳太阳永远永远直射赤道直射赤道(直射点不移(直射点不移动)动)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单圈环流南极090单圈环流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地球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结论二:三圈环流结论二:三圈环流 极锋极锋假设假设2: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分)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直射点直射点不移动)不移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低纬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风)考虑地球自转的北半球考虑地球自转的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低纬环流立体图考虑地球自转的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赤赤 道道 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极极 地地 高高 气气 压压 带带副副 极极 地地 低低 气气 带带副副 热热 带带 高高 气气 压压 带带热力热力因素因素热力热力因素因素动力动力因素因素动力动力因素因素结论结论2 2、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受热膨胀上升受热膨胀上升冷却冷却收缩收缩下沉下沉冷暖气流冷暖气流辐合上升辐合上升聚积下沉聚积下沉近地面四个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赤道北北纬30。低纬度环流北纬60。高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北半 气气压带压带的成因可以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归纳为两两类类:(1)由于高低由于高低纬纬度度间间冷冷热热不均引起的(不均引起的(热热力原因)力原因)(2)由于由于气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动力原因)力原因)你认为你认为:赤道低赤道低气气压带压带、副、副热带热带高高气气压带压带、副、副极极地低地低气气压带压带和和极极地高地高气气压带压带的成因各的成因各属属于于哪哪一一类类?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你认为:想一想在图左侧添加箭头表示在图左侧添加箭头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南半球三圈环流并画出低、中、高纬度的并画出低、中、高纬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虚线箭头表示)和(虚线箭头表示)和风向风向(实线箭头表示)(实线箭头表示)在图左侧添加箭头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并画出低、中、高纬度的水平西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结论结论2 2、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气压带风风 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纬信风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带(盛300N600S300S00900N600N900S赤道低赤道低压带压带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高压带副副极极地地低低压带压带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高压带副副极极地地低低压带压带极极地地东东风风带带盛盛行行西西风风带带东东南南信信风风带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带带盛盛行行西西风风带带极极地地东东风风带带极地极地高压高压带带极地极地高压高压带带300N600S300S00900N600N900S赤道低副060S30S90N60N30N90S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结论结论2、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东东北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060S30S90N60N30N90S 赤道低气n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表面是均匀的n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假设假设2:n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低纬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高纬环流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结论结论2 32 3、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假设2: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低纬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分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分布规律风带分布规律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规律风带分布规律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3、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四高三低,相间分布四高三低,相间分布南左北右,同姓异名南左北右,同姓异名七压六风七压六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3、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大气运动考虑运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和和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的影响)重点重点2 2、单圈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性的热力环流全球性的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只考虑大气运动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影响影响)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一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包括名称、纬度位置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包括名称、纬度位置以及风向)及风向)(要会看三圈环流的各种变式图、局部图要会看三圈环流的各种变式图、局部图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南方新课堂南方新课堂P38,基础,基础1-5;能力;能力1-53、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点2、单圈环流的形成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C.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解析: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形成三圈环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原因。流的主要原因。C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解析:高低纬度间受变式练习变式练习:读:读“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示意图,回答1-2题。题。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A B C D2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A东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变式练习: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BC读“北半球三圈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流示意图”,完成第完成第2题。2、正确反映正确反映c气气压带两两侧大气运大气运动的是的是()。D南方新课堂南方新课堂P38,4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第2题。2、正确反映c气压带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3-4题。题。3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 A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B B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C C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D D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B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4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 P风带风带风向的是风向的是()BB5、空气上升或流向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高纬度度,水汽易遇冷凝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生降水。图中降水中降水较多的气多的气压带和和风带有有()。A.a、b、e B.b、c、d C.a、d、e D.c、d、eC5、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南风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三圈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风3、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大气运动考虑运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和和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的影响)重点重点2 2、单圈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性的热力环流全球性的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只(大气运动只考虑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影响)影响)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一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包括名称、纬度位置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包括名称、纬度位置以及风向)及风向)(要会看三圈环流的各种变式图、局部图要会看三圈环流的各种变式图、局部图 )2)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基本水热属性)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基本水热属性)3、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点2、单圈环流的形成空气运动方向空气运动方向空气性质及降水状况空气性质及降水状况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空气上升空气上升空气下沉空气下沉由低纬吹向高纬由低纬吹向高纬由高纬吹向低纬由高纬吹向低纬由海洋吹向陆地由海洋吹向陆地由陆地吹向海洋由陆地吹向海洋2 2)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气压带和风带性质(基本水热属性基本水热属性)湿润、易产生降水湿润、易产生降水干燥,不易降水干燥,不易降水暖湿,易产生降水暖湿,易产生降水干燥,不易降水干燥,不易降水湿润,易产生降水湿润,易产生降水干燥,不易降水干燥,不易降水赤低、副低副高、极高副高、极高西风带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东风带夏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冬季风降水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1)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2)有充足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空气上升或流向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较高纬度图空气运动方向空气性质及降水状况气压带、风带空气上升空气下沉由七七个个气气压压带带、六六个个风风带带水水分分差差异异多多雨雨带带少少雨雨带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西风带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气压带气压带)由低纬吹向高纬由低纬吹向高纬(风带)(风带)有利于有利于水汽凝水汽凝结结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信风带(大陆中西部)(大陆中西部)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下沉气流下沉气流(气压带)(气压带)由高纬吹由高纬吹向低纬向低纬(风(风带)带)不利于不利于水汽凝水汽凝结结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水分差异多雨带少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水分差异气压带风带热量差异低纬-(0-30)炎热中纬-(30-60)温暖高纬-(60-90)寒冷高压-气流下沉-干燥(副高、极高)低压-气流上升-湿润(副低、极低)高纬流向低纬-干燥(信风、极地东风)低纬流向高纬-湿润(盛行西风)夏季风(海风)-湿润冬季风(陆风)-干燥季风笔记气压带和风带的水热属性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水热属性差异水分差异气压带热量差异低纬-(0-30)炎热高压-冷干冷干暖湿暖湿热干热干热湿热湿热干热干暖湿暖湿冷干冷干冷干冷干暖湿暖湿热干热干热干热干暖湿暖湿冷干冷干风风 带带气压带气压带注意:若注意:若冷干冷干气流流经海洋气流流经海洋,气流气流也会变成也会变成湿润湿润气流气流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东东北北信信风风2 2)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气压带和风带性质(基本水热属性基本水热属性)冷干暖湿热干热湿热干暖湿冷干冷干暖湿热干热干暖湿冷干风 练习练习 右图是右图是“某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回答问题。1)1)图中图中a a处的盛行风向是:处的盛行风向是:A.A.东北风东北风 B.B.西北风西北风 C.C.东南风东南风 D.D.西南风西南风2)2)图中图中b b处的气候特征是:处的气候特征是:A.A.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B.B.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C.C.温和干燥温和干燥 D.D.温和湿润温和湿润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带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带-西北风西北风b处是东南信风带处是东南信风带练习右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高低高低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广东省某市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ppt课件:2DDDD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飘向(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飘向()A.A.西南西南 B.B.东南东南 C.C.西北西北 D.D.东北东北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东南风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飘向()南半球极地东风n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表面是均匀的n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假设假设2:n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低纬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高纬环流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结论结论2 32 3、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假设假设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在南北回归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公转运动)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公转运动)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假设2: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低纬环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春分日夏至春分日夏至日日移移动动规规律律23.5N23.5S066.5N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假设假设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906030夏至日秋分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移移动动规规律律夏至日秋分日夏至日秋分日23.5N23.5S066.5N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假设假设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夏至日秋分日9060300306090 赤道低秋分日冬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移移动动规规律律秋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3.5N23.5S066.5N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假设假设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秋分日冬至日9060300306090 赤道低冬至日春分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移移动动规规律律冬至日春分日冬至日春分日23.5N23.5S066.5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2)北半球,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北半球,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假设假设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冬至日春分日9060300306090 赤道低2326N2326S6634S6634N0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326N2326S6634S6634N0变式图变式图南方新课堂南方新课堂 P37例题,例题,P38,基础基础2,6,7能力能力6,7,8,9变式图南方新课堂P37例题,P38,基础2,6,7能力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3535题3 3、该日,南半球正处于 A A、春季B B、夏季C C、秋季D D、冬季D(南方(南方P37P37例题)例题)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3535题4 4、关于气压带或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带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B B、地常年盛行上升气流C C、某地如果常年受带控制,气候寒冷干燥D D、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5 5、与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无关的是()A A、地球公转 B B、黄赤交角C C、地面摩擦力 D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BC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应用用闯一关一关1(2012合肥联考合肥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 理由是理由是_。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冬冬应用闯一关1(2012 合肥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当我国各地白昼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最短时,下列四幅下列四幅图所示气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分布正确的是()。A.aB.b C.cD.d解析解析: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冬至日,气气压带、风带位置位置偏南偏南,故故a、d错。b图中中风带为南半球南半球盛行西盛行西风带,风向向应为西北西北风,故故b错。CP38,6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假设地球不自假设地球不自转及转及均匀的地均匀的地球表面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单圈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假设地球自转假设地球自转且且均匀的地球均匀的地球表面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随季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南北移动节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季节南北移动(地球公转)地球公转)1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本节小结:假设地球不自转及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