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09463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5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借物抒情1什么叫借物抒情?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铺垫的。2什么叫借物抒情?2借景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景抒情的运用。v古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3借景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v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v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v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v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4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v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v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v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v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5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课文中的借物抒情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6课文中的借物抒情6v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v海燕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7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v组歌v在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v在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诗人歌颂的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8组歌8v 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白云彩霞彩霞,瑞雪苍松等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由物态到人情,实现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物与态的融合美.9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物物 象象人人 情情联想联想10物象人情联想10利用事物间的相通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近.相似相似.或或相反的关联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11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v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式,v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2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12第一第一.由此及彼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如巴金如巴金第二第二,由表及里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通过自己的分析过自己的分析,综合综合,比较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如高尔基如高尔基第三第三,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到一般,思考生活思考生活,也包括将也包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的情绪上升到对人们普遍的情绪和情感的概括和情感的概括.如纪伯伦如纪伯伦浪之歌浪之歌13借物抒情的思维要点:13借物抒情文章要求借物抒情文章要求一、立意要明确一、立意要明确“托物寓意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自然之“物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情感。14借物抒情文章要求“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之物的“形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这个“形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特征。指它的局部特征。15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三、联想要恰当如如白杨礼赞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点是:点是:_;白杨树和哨兵的类;白杨树和哨兵的类比点是:比点是:_;白杨树和我;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的类比点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的类比点是:是:_质朴,坚强不屈质朴,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团结一心,力求上进团结一心,力求上进既然是既然是“托物寓意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就必然要采用象征象征手手法展开联想。而法展开联想。而类比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象征手法的基础。16三、联想要恰当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点是:_四、过渡要自然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神不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过渡。段作为过渡。17四、过渡要自然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运用运用“借物抒情借物抒情”的手法要注意:的手法要注意:1.找准托物言志的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18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要注意:18v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v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v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19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19v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v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20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20借物抒情的形象借物抒情的形象21借物抒情的形象21兰花:高洁22兰花:高洁22竹子:虚心有气节23竹子:虚心有气节23红叶:历风霜而愈红24红叶:历风霜而愈红24作文训练题目:_牵动我的情思v古语说,情动而辞发。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亭亭的莲花,表达了君子出淤泥不染的情趣;简朴的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贫乐道的品质vv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提示: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25作文训练题目:_牵动我的情思要求:v1、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2、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对“物”的特征作细致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v3、运用细致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摹事物,在富有层次的描写中把感情恰当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v4、有创意地表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广泛的人生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26要求:1、多留心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