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130849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分 秦汉合魏晋南北朝分隋唐合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元明清合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哪一矛盾“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分2 导导 言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中央与地方的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如何解决?它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启矛盾是如何解决?它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启示?示?导言3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4问题探究一: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二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吴王濞列传(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巩固王朝统治?采取这一政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出现什么变化?(3)西汉地方行政体制带来什么危害?(4)晁错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假如你是汉景帝,你该如何解决王国势力过大问题?分封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害身丧国成为分裂势力,威胁中央的统治,甚至发动叛乱。削藩问题探究一: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分封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5王国问题的危害王国问题的危害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原因原因A A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景帝削藩景帝削藩B B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高祖分封高祖分封 同姓王同姓王结果结果军政归中央军政归中央王国问题的危害七国之乱原因6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1、汉高祖时期:王国问题的产生2、汉景帝时期:“削藩”与平定“七国之乱”)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1、7汉高祖汉景帝汉景帝汉武帝郡国并行制削藩、平叛?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郡国并行制削藩、平叛?8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1、汉高祖时期:王国问题的产生2、汉景帝时期:“削藩”与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时期:(1)措施: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以及刺史制度(2)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一)西汉王国问题与集权措施1、9问题探究二:有人说:如果景帝不采取“削藩”的建议,而是向武帝那样采取“推恩”,就不会酿成“七国之乱”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不同意。西汉“七国之乱”的爆发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削藩只是“七国之乱”的诱因。汉武帝“推恩”解决王国问题也是基于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治理。武帝时国库的充足和中央集权实力强大等条件,否则,只依靠“推恩”王国问题也解决不了同意。推恩令相较削藩比较温和,并受广大列候拥护,很有可能在景帝时期被接受。不同的政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不同,得当的政策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问题探究二:有人说:如果景帝不采取“削藩”的建议,而是向武帝10(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和和藩镇割据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问题探究三:导致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和汉初问题探究三:导致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和汉初“七国之七国之乱乱”的原因是否有相同之处?为什么?的原因是否有相同之处?为什么?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主要是由于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威缺失造成的,汉初“七国之乱”,主要是由于诸侯王国势力的膨胀和反叛中央造成的。二者都是由于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11 藩镇与节度使藩镇与节度使 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领若干州,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安禄山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安禄山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755年,以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藩镇与节度使1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镇“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13思考:思考:“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原因?题是什么?原因?地方权力膨胀导致地方权力膨胀导致国家分裂!国家分裂!危害?危害?政局动荡、民生困政局动荡、民生困苦苦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14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15(三)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三)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问题探究四:阅读下列对话,回答问题赵匡胤问:赵匡胤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我欲罢天下之兵,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我欲罢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曰:赵普曰:“非他顾也,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非他顾也,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兵,则天下自安矣。”(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收精兵(“杯酒释兵权”):统兵权归“三衙”,调兵权归枢密院(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设通判,派文臣任州郡长官(3)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各地财政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三)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问题探究四:阅读下列对话,回答问题(16问题探究五:从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历史启示?3、评价:(双重)(1)积极: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2)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问题探究五:从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的发展趋势17二、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秦朝:秦朝:三公九卿制,宰相位高权重西汉西汉:设中朝东汉东汉:设尚书台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三省雏形(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但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隋朝: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元朝:一省制(中书省制)明朝: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清朝:设军机处(一)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历程二、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秦朝:三公九卿制,宰相位高权重(一)18问题探究六:秦汉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的发展反映出什么趋势?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积极:提高决策效率,稳定社会,促进发展。2、消极:导致一人独尊,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问题探究六:秦汉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的发展反映出什么趋势191(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BCD1(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202(2017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模拟5)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3(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12月联考2)下图是秦朝一重要官职的官印,后世官职中与其职能最相近的是()A汉武帝时期的刺史B唐朝的刑部尚书C宋朝的参知政事D元朝的行省长官2(2017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模拟5)钱穆先生认为:“政214(2017浙江嘉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秦朝的道汉代的州宋朝的枢密院元代的宣政院ABCD5(2017湖北宜昌县域优质高中合作体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4(2017浙江嘉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下列机构的设置226(2017安徽宣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元世祖(忽必烈)尝言:“中书是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医朕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历世遵其道而不变。材料反映了元朝()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影响后世C皇权受到了更多制约D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与军权7(2017广东汕头高二期末3)东汉光武帝裁并了四百多县,裁撤内地郡国的都尉,取消郡国每年征兵和演习的都试,地方兵解甲归田。此举意在()A防止地方豪强割据作乱B减轻政府财政开支压力C应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6(2017安徽宣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元世祖(忽必烈238.(2017四川德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4)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制D元朝的行省制8.(2017四川德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4)以下摘自钱穆对249(2017浙江衢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元朝沿宋、金旧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机构。下列机构为宋元共有的是()A政事堂B枢密院C宣政院D军机处10(2017浙江衢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A刺史B郡守C同平章事D三司使9(2017浙江衢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元朝沿宋、金旧2511(2017山西晋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优生联考5)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12(2017山西晋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优生联考2)“一般来说,外部的压力大多不至于引起政权的变革,而内部的紊乱,则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续存。尤其是当血缘关系不再能约束政治利益的分歧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以下哪一选项能说明此观点()A七国之乱B推恩令C安史之乱D黄袍加身11(2017山西晋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优生联考5)北宋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