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实量控制技术 主体结构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1305258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测实量控制技术 主体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测实量控制技术 主体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测实量控制技术 主体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5月实测实量控制技术-主体结构2015年5月实测实量控制技术-主体结构墙柱板及梁侧模板为 18mm厚黑模板或竹夹板,禁用红模板;楼板采用50X100mm的标准进口木枋,墙柱竖愣采用槽钢;正负零以上楼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架,推荐采用轮口式脚手架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1、原材料墙柱板及梁侧模板为18mm厚黑模板或竹夹板,禁用红模板;楼模板的尺寸由项目部技术负责提供的模板加工图统一加工,加工好的模板堆放整齐,标明尺寸,严禁平板锯上楼层。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2、模板集中加工模板的尺寸由项目部技术负责提供的模板加工图统一加工,加工好的楼板支撑立管纵横向间距 1.2m,扫地杆距楼面 200mm,中间水平拉杆步距 1.8m。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楼板支撑立管纵横向间距1.2m,扫地杆距楼面200mm,梁柱加固使用槽钢代替方木,间距小于150mm,提高了刚度,确保墙面垂直度。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梁柱加固使用槽钢代替方木,间距小于150mm,提高了刚度,确最上面一排螺杆离顶部小于300,下部螺杆离地小于200 mm,中间按500mm 一道,下部两排螺杆应采用双螺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最上面一排螺杆离顶部小于300,下部螺杆离地小于200 mm墙面采用6道螺杆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墙面采用6道螺杆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柱子阴角部位采用山型卡加固,有效的防止胀模,阴角部位采用20公分水泥支撑条支撑,转角部位严禁使用扣件加固3、模板支撑体系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柱子阴角部位采用山型卡加固,有效的防止胀模,阴角部位采用20按照施工控制线预留墙模板位置,在地面上钉18mm厚模板,再安装墙模板,有效控制砼漏浆。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按照施工控制线预留墙模板位置,在地面上钉18mm厚模板,再安模板下方方木摆放采用进口方木,方木统一通长摆放,同一块模板空间严禁两根方木搭接摆放。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模板下方方木摆放采用进口方木,方木统一通长摆放,同一块模板空平板支撑方木采用通长进口方木,无搭接情况,间距小于15mm,均匀分布,有效的控制了天花平整度。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平板支撑方木采用通长进口方木,无搭接情况,间距小于15mm,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根据墙柱尺寸定制混凝土内撑条,螺杆对应梁部位放置内撑条3、模板支撑体系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根据墙柱尺寸定制混凝土内撑条,螺杆对Page 13楼板第一排立管距墙柱 400mm,木方距阴角 150mm。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Page 13楼板第一排立管距墙柱400mm,木方距阴角梁与柱交接部位,采用梁侧板伸至柱子转角处通长做法,防止梁与柱出现平整度错位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梁与柱交接部位,采用梁侧板伸至柱子转角处通长做法,防止梁与柱梁侧模较底模伸出50mm,将方木深入侧模内,梁侧两边用方木压边,用步步扣加固50CM一道,有效保证梁截面及漏浆问题。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一、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3、模板支撑体系梁侧模较底模伸出50mm,将方木深入侧模内,梁侧两边用方木压Page 16梁外侧模板加固定位施工工法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楼板厚度控制工法二、主体结构技术控制措施二、主体结构重点部位加固措施Page 16梁外侧模板加固定位施工工法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Page 17?成品螺杆?垫片的两个孔洞用来钉铁钉梁外侧模板加固定位施工工法Page 17?成品螺杆?垫片的两个孔洞用来钉铁钉梁外侧模板Page 18?梁外侧模板钻螺杆洞?梁内放水泥支撑条控制梁截面尺寸?穿入螺杆,垫片部位钉好铁钉固定螺杆梁外侧模板加固定位施工工法Page 18?梁外侧模板钻螺杆洞?梁内放水泥支撑条控制梁截Page 19材料准备斜拉杆嵌入加固点调直墙柱垂直度拧紧斜拉杆斜拉杆加工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19材料准备斜拉杆嵌入加固点调直墙柱垂直度拧紧斜拉Page 20?加工斜拉杆?成品斜拉杆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20?加工斜拉杆?成品斜拉杆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Page 21?墙柱钢管固定端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21?墙柱钢管固定端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Page 22?结构板固定端?离墙约2米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22?结构板固定端?离墙约2米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Page 23?拉杆伸缩调节点?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墙柱垂直度出现偏差,可利用此调节点外撑内拉调节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23?拉杆伸缩调节点?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墙柱垂Page 24?调直墙柱垂直度?拧紧斜拉杆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斜拉杆施工工法Page 24?调直墙柱垂直度?拧紧斜拉杆控制墙柱垂直度硬性Page 25定做H 型水泥垫块面筋绑扎完毕安装水泥垫块材料进场楼板厚度控制工法Page 25定做H型水泥垫块面筋绑扎完毕安装水泥垫块材料进Page 26?定做与楼板厚度相同的H型水泥垫块楼板厚度控制工法Page 26?定做与楼板厚度相同的H型水泥垫块楼板厚度控制Page 27?面筋绑扎完毕安装水泥垫块?每个房间不少于5块水泥垫块?有效的控制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底筋和面筋的分层楼板厚度控制工法Page 27?面筋绑扎完毕安装水泥垫块?每个房间不少于5块改进建议板底设置收口方木梁、墙内设置顶撑L型模板;固定木方;增加对拉螺杆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改进建议板底设置收口方木梁、墙内设置顶撑L型模板;固定木方;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改进建议木方背楞墙板体系:采用45mm*90mm 木方;中心间距 150mm。对拉螺杆设置要求:层高2900mm及以下的墙柱最少设置 5排对拉螺杆,层高 29003200mm的墙柱必须设 6排,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一、二排间距?450mm,二、三排间距?45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栓距阴角?200mm。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改进建议木方背楞墙板体系:采用45mm*90mm木方;中心间改进建议内外墙柱斜撑:采用拉顶结合,楼面上预埋钢筋拉结点,斜拉间距2000mm,距墙柱边500mm。楼板上安装固定件作为斜支撑底部固定,另一端分别支顶在墙的第二、五道水平钢管上。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改进建议内外墙柱斜撑:采用拉顶结合,楼面上预埋钢筋拉结点,斜改进建议支模要点:采用50*100mm 标准规格木方,木方不得扭曲变形;立杆顶部应增设可调节的支撑,调节高度不宜高于 300mm;板底木方间距不大于 3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 1200mm;扫地杆离地间距不大于 200mm;中间水平拉杆步距不大于1800mm;自制混凝土预制块,高度即为楼板厚度。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改进建议支模要点:采用50*100mm标准规格木方,木方不得楼板安装完的验收:楼板铺设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楼板的平整度。墙柱安装完的验收:墙柱加固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浇捣过程的跟踪验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安排看模人员,跟踪模板变形情况。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天花的平整度,柱子的垂直度,如果出现偏差,及时调整。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楼板安装完的验收:楼板铺设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楼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三、砼工程实测实量改进建议及优秀做法班组排架支撑现场及时交底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班组排架支撑现场及时交底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铺设平板时再次进行技术交底,控制模板的板缝与尺寸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铺设平板时再次进行技术交底,控制模板的板缝与尺寸四、砼工程过38浇筑混泥土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严禁过振,防止模板变性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38浇筑混泥土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严禁过振,防止模板变性四39楼板铺设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楼板的平整度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39楼板铺设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楼板的平整度四、40墙柱加固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40墙柱加固好之后,施工员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模板的平整度、垂41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天花的平整度,柱子的垂直度,如果出现偏差,及时让木工师傅调整四、砼工程过程管控实例41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用红外线水平仪检测天花的平整度,柱子的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