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29212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1重庆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概要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西部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十大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概要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西部第一大城市,中3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2020年,总人口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规划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安排方面按1070万预留。人口情况人口情况占地规模占地规模2010年为24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30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1平方米。外围组团用地规模2000年为4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3平方米;2010年为89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13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3平方米。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口情况4城市性质重庆市于1997年直辖,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五个“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城市性质5城市职能规划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职能,具体包括:l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l我国内陆重要的现金制造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l我国内陆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商贸会展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l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规划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职能,具体包括:6重庆为中央直辖市现辖43个区、市、县面积82000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0多万,辖区总人口3303.45万人 重庆气候属于亚热带型,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000多毫升年均湿度79%重庆为中央直辖市现辖43个区、市、县7城市发展目标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统筹与城镇化规划至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镇体系布局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城市发展目标8重庆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区位重庆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区位9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全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自然过渡地带,处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中西经济板块的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的经济中心,是西南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人员、物资、信息交流和交汇地区,是三峡库区的中心城市.重庆市的这些区位资源,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优势。重庆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全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自然过渡10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快速便捷、国际国内通达、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0%。交通规划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11铁路铁路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公路公路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渝蓉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港口港口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机场机场机场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越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在片区道路网络基础上构建都市区“片区网格自由式”的道路网系统。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现状及在建道路越江通道22座,规划新增道路越江通道共7座。步行交通步行交通优化步行环境,保护和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结合电梯、扶梯、缆车等辅助交通方式,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为辅助,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交通换乘枢纽和停车交通换乘枢纽和停车依托轨道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铁路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发展目12按照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样性结合、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结构合理、布置均匀、方便市民生活、独具山城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至2010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划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0%;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人均绿地35平方米。绿地规划绿地规划按照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样性结合、发展与巩固13空间布局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城,即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约600平方公里的地区。分为三个片区、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分隔,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个层次是都市圈,它由主城及十一个外围组团组成,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即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外围组团是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市域,即8.2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以产业布局为依据,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旅游开发为动力,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分为三个层次。14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主城由中部、北部、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和八个功能区。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15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布局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16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质量不高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优化思路产业结构优化思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17重庆市的这个总规将使重庆成为一个更受人们工作,生活所向往的地方,如今它的交通设施,生活设施等也更加齐全,但是城市拥堵问题依然存在,新的交通规划依旧不能改变城市交通的拥堵,新的规划依旧将公路作为中心发展,应该将轻轨,地铁等发展成为城市以及城市与周边区县的连接主要交通方式。高速公路在速度及安全性上都不如轨道交通,所以轨道交通应该作为一个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发展。重庆作为一个山城,多山多水,重庆的建筑以及房屋规划有着极大的等色,依山傍水,展示出了重庆在山洪泥石流等方面的防范措施。森林重庆的建设更是可以给鱼重庆一个崭新的面貌,更能展现出山水之城的新面貌。重庆的规划因山的缘故,所以规划有很大的限制,主要依据重庆主要的三大山来进行规划,因此规划出来的重庆市区等没有呈现出任何的形态,根据地形延伸发展也成为重庆发展的一大特色。总结总结重庆市的这个总规将使重庆成为一个更受人们工作,生活所向往的地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