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14反馈组态与闭环增益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29000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8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14反馈组态与闭环增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模电14反馈组态与闭环增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模电14反馈组态与闭环增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7.2.2 电压并联负反1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KVL):vidid=vi i-vf f 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特点:特点:电压控制的电压源电压控制的电压源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2串联负反馈串联负反馈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vid=vi-vf 则则vi最最好好为为恒恒压压源源,即即信号源内阻信号源内阻Rs越小越好。越小越好。要要想想反反馈馈效效果果明明显显,就就要要求求vf变变化化能能有有效效引引起起vid的的变化。变化。串联负反馈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vid=vi-vf 3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CLKCL):iidid=ii i-if f 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 电流控制的电压源电流控制的电压源特点:特点: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4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并联负反馈并联负反馈iid=ii-if 则则ii最最好好为为恒恒流流源源,即即信信号源内阻号源内阻Rs越大越好。越大越好。要要想想反反馈馈效效果果明明显显,就就要要求求if变变化化能能有有效效引引起起iid的的变化。变化。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并联负反馈iid=ii-if 5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KVL):vidid=vi i-vf f 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 电压控制的电流源电压控制的电流源特点:特点: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6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CLKCL):iidid=ii i-if f 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 电流控制的电流源电流控制的电流源特点:特点: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输入以电流形式求和(K7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级间电压串联8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9直流反馈直流反馈交、直流反馈交、直流反馈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直流反馈交、直流反馈反馈组态判断举例(交流)(+)(+)(-10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1.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2.反馈深度讨论反馈深度讨论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1.闭环增益的一般111.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开环增益开环增益反馈系数反馈系数闭环增益闭环增益因为因为所以所以已知已知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即即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1.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开环增益反馈系数闭环增益因为所以已12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各种信号量的含义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各种信号量的含义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各种信号量的含义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132.反馈深度讨论反馈深度讨论一般负反馈一般负反馈称为反馈深度称为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正反馈正反馈自激振荡自激振荡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A和和F都是频率的函数,当考虑信号频率的影都是频率的函数,当考虑信号频率的影响时,响时,Af、A和和F分别用分别用 、和和 表示。表示。即即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2.反馈深度讨论一般负反馈称为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正反馈自激14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性能的影响7.4.2 减小非线性失真减小非线性失真7.4.3 抑制反馈环内噪声抑制反馈环内噪声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7.4.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提高增益的稳定性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7.4.2 减小非线性157.4.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提高增益的稳定性闭环时闭环时对对A求导得求导得只考虑幅值有只考虑幅值有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即即闭闭环环增增益益只只取取决决于于反反馈馈网网络络。当当反反馈馈网网络络由由稳稳定定的的线线性元件组成时,闭环增益将有很高的稳定性。性元件组成时,闭环增益将有很高的稳定性。负反馈的组态不同,稳定的增益不同负反馈的组态不同,稳定的增益不同(Avf、Arf、Agf、Aif)即闭环增益相对变化量是开环时的即闭环增益相对变化量是开环时的7.4.1 提高增益的稳定性闭环时对A求导得只考虑幅值有另167.4.2 减小非线性失真减小非线性失真 闭环时增益减小,线性度变好。闭环时增益减小,线性度变好。只能减少环内放大电路产生的失真,如果输入波形本身就只能减少环内放大电路产生的失真,如果输入波形本身就是失真的,即使引入负反馈,也无济于事。是失真的,即使引入负反馈,也无济于事。1开环特性开环特性2闭环特性闭环特性 7.4.2 减小非线性失真 闭环时增益减小,线性177.4.3 抑制反馈环内噪声抑制反馈环内噪声比原有的信噪比提高了比原有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倍电压的信噪比电压的信噪比 增加一前置级增加一前置级 并认为该级为无噪声的并认为该级为无噪声的 新的信噪比新的信噪比 7.4.3 抑制反馈环内噪声比原有的信噪比提高了 18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串联负反馈1.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开环输入电阻开环输入电阻 Ri i=vidid/ii i因为因为 vf f=Fxo o xo o=Avidid闭环输入电阻闭环输入电阻 Rifif=vi i/ii i所以所以 vi i=vidid+vf f=(1+=(1+AF)vidid闭环输入电阻闭环输入电阻 Rifif=vi i/ii i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增加了。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增加了。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1.对19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并联负反馈并联负反馈1.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的影响闭环输入电阻闭环输入电阻 引入并联负反馈后,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了。输入电阻减小了。注意注意: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仅限于环内,对环外不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仅限于环内,对环外不产生影响。产生影响。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并联负反馈1.对20例如例如图中图中R1 1不在环内不在环内但是但是当当R1 1 时,反馈对时,反馈对Rif几乎没有影响。几乎没有影响。例如图中R1不在环内但是当R1 时,反馈对Ri21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电压负反馈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2.对输出电阻的影22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出电阻的影响闭环输出电阻闭环输出电阻 电压负反馈电压负反馈而而 Xid=-Xf=-Fvt 忽略反馈网络对忽略反馈网络对it的分流的分流所以所以 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阻减小了。出电阻减小了。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闭环输出电阻 电压负反馈而 Xid23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流负反馈电流负反馈闭环输出电阻闭环输出电阻 引入电流负反馈后,输引入电流负反馈后,输出电阻增大了。出电阻增大了。注意注意: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仅限于环内,对环外不产生影响。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仅限于环内,对环外不产生影响。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2.对输出电阻的影2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是以牺牲增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是以牺牲增益为代价的,且仅对环内的性能产生影响。益为代价的,且仅对环内的性能产生影响。串联负反馈串联负反馈 并联负反馈并联负反馈 电压负反馈电压负反馈 电流负反馈电流负反馈 特别注意表特别注意表7.4.1的内容的内容增大输入电阻增大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压增大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流增大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流7.4.4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是以牺牲增益为代价的,且25作业:作业:P3747.2.4作业:P37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