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28922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LLALL1成人 ALL 的预后分组:标危组:年龄35 岁,WBC30109L(B-ALL)或100109L(T-ALL),4 周内达 CR;高危组:年龄35 岁,WBC30109L(B-ALL)或100109L(T-ALL),免疫分型为 pro-B-ALL、早期或成熟 T-ALL,伴 t(9;22)BCR-ABL 或 t(4;11)MLL-AF4,达 CR 时间超过 4 周。成人 ALL 的预后分组:标危组:年龄35 岁,WBC 10-4 的 标 危 组 患 者)建 议 行 allo-HSCT 治 疗。Ph 阴性 ALL(Ph-ALL)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有6Ph 阴性 ALL(Ph-ALL)的治疗维持治疗:ALL 患者强调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基本方案:6-巯基嘌呤(6-MP)60100 mgm-2d-1,MTX 1530 mgm2 每周 1 次。取得 CR 后总的治疗周期至少为 2 年。Ph 阴性 ALL(Ph-ALL)的治疗维持治疗:ALL7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诱导治疗:开始治疗和一般 Ph-ALL 相同,建议予 VCR 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一旦融合基因或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证实为 PhBCR-ABL 阳性 ALL 则进入 Ph-ALL 治疗序列,可以不再应用 L-Asp。自第 8 天或第 15 天开始加用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用药剂量 400600 mg d,持 续 应 用。若 粒 细 胞 缺 乏(ANC0.2109L)持续时间超过 l 周、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可以暂停伊马替尼。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诱导治疗:开始治8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缓解后治疗:Ph-ALL的缓解后治疗原则上参考一般 ALL,但可以不再使用 L-Asp。有供体的患者可以在一定的巩固强化治疗后,尽早行 allo-HSCT;伊马替尼持续口服至 allo-HSCT。allo-HSCT后 应 定 期 监 测 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伊马替尼至少应用至 2 次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无供体、无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行 allo-HSCT 治疗者,继续接受巩固强化化疗和伊马替尼的联合治疗。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缓解后治疗:Ph9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维持治疗:有条件者采用伊马替尼维持治疗至 CR 后 2 年,可以联合 VCR、糖皮质激素。不能坚持伊马替尼治疗者,给予干扰素 300 万单位、隔日 1 次维持治疗,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缓解后至少治疗 2 年。维持治疗期间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包括血常规、骨髓象、染色体核型和(或)融合基因(BCR-ABL)Ph 阳性 ALL(Ph-ALL)的治疗维持治疗:有条件10老年(55 岁)Ph-ALL 的治疗:可以在确诊后采用伊马替尼V(D)P 为基础的治疗。伊马替尼连续应用,V(D)P 方案间断应用;整个治疗周期至缓解后至少 2 年。老年(55 岁)Ph-ALL 的治疗:可以在确诊后采11微小残留病的监测ALL 整 个 治 疗 期 间 应 强 调 微 小 残 留 病 的 监 测:早期监测:诱导治疗期间(第 14 天)和(或)结束时(第 28 天左右);缓解后定期监测,应保证缓解后第 16、22 周的残留病监测。残留病水平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危险,应进行较强的缓解后治疗,以改善长期疗效。微小残留病的监测ALL 整个治疗期间应强调微小残留病的监测:12CNSL 的诊断、预防和治疗CNSL 诊断标准:目前 CNSL 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985 年在罗马讨论 ALL 预后危险因素时提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005109L、离心标本证明细胞为原始细胞者,即可诊断 CNSL。CNSL 的诊断、预防和治疗CNSL 诊断标准:目前 CNS13CNSL 的预防:任何类型的成人 ALL 均应强调 CNSL 的早期预防。预防措施可以包括鞘内化疗、放射治疗、大剂量全身化疗以及多种措施联合应用。CNSL 的预防:任何类型的成人 ALL 均应强调 CNSL14巩固强化治疗中也应进行积极的 CNSL 预防,主要是腰穿、鞘注(一般应达 6 次以上、高危组患者可达 12 次以上),鞘注频率一般不超过每周 2 次巩固强化治疗中也应进行积极的 CNSL 预防,主要是腰穿、鞘15CNSL 的治疗已确诊 CNSL 的患者,尤其是症状和体征较明显者,建议先行腰穿、鞘注。MTX(1015 mg)Ara-C(3050 mg)地塞米松三联或两联鞘注,每周 2 次,脑脊液正常后改为每周 1 次、共 46 周。也可以在鞘注化疗药物至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症状体征好转后再行放疗(头颅脊髓)。CNSL 的治疗已确诊 CNSL 的患者,尤其是症状和体征较16CR外周血无原始细胞,无髓外白血病;三系造血恢复,骨髓原始细胞1.0109L;PLT100109L;4 周内无复发。CR外周血无原始细胞,无髓外白血病;三系造血恢复,骨髓172 CR 伴 血 细 胞 不 完 全 恢 复(CRi):PLT100109 L 或 ANC5%,或出现髓外疾病。2 CR 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PLT1001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19预治疗如果 WBC50109L,或者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应给予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泼尼松 60 mgd,-3 至-1 d;环 磷 酰 胺(CTX)200 mg m-2 d-l,静 脉 滴 注,-3 至-1 d。预治疗如果 WBC50109L,或者肝、脾、淋巴结肿大20诱导治疗:VDCLP 方案(I)长春新碱(VCR)2 mg,静脉注射,第 1、8、15、22 天(1.4 mg m2,每 次 不 超 过 2 mg;或采用长春地辛,每次 4 mg);柔红霉素(DNR)40 mg m2,静 脉 滴 注,第 1 3、1516 天(根据血常规和第 14 天骨髓象决定)或去甲氧柔红 霉 素(IDA)8 mg m-2 d-1,第 13 天;CTX 750 mgm2,静脉滴注,第 1、15 天(美斯钠解救);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 IUm2,静脉滴注,第 11、14、17、20、23、26 天;泼尼松 1 mg kg-1 d-1,口服,连用 14 d,第 1528 天可减量 13。诱导治疗:VDCLP 方案(I)长春新碱(VCR)2 mg21早期巩固强化治疗CAM(T)方案():CTX 750mgm2,静脉滴注,第 1、8 天(美 斯 钠 解 救);阿 糖 胞苷(Ara-C)100 mg m-2 d-l,静脉滴注,第 13、8 10 天;6-巯基嘌呤(6-MP)或硫鸟嘌呤(6-TG)60 mg m-2 d-1,口 服,第 17 天。大剂量甲氨蝶呤(MTX)L-Asp 方案():MTX 3g m2(T-ALL 可 加 量 至 5g m2),第 1 天持续静脉滴注 24 h;鞘注 MTX 10 mg地塞米松 5 mg,第 1 天;L-Asp 6 000 IUm2,静 脉 滴 注,第 3、4 天。MA 方案():米托蒽醌 8 mg m-2 d-1(5 mg支)或 6 mg m-2 d-1(2mg 支),静脉滴注,第 13 天;Ara-C 0.75 gm2 每 12 h 静脉滴注 1 次,第 13 天。早期巩固强化治疗CAM(T)方案():CTX 75022晚期强化VDLP 方案(V)(再诱导治疗):VCR 2 mg,静脉注射,第 1、8、15、22 天;DNR 40mgm2,静脉滴注,第 13 天;L-Asp 6000 IUm2,静脉滴注,第 11、14、17、20、23、26 天;地塞米松 8 mg m-2 d-1,口服或静脉滴注,第 17、1521 天。COATD 方案():CTX 750 mgm2,静脉滴注,第 1 天;VCR 2 mg,静脉注射,第1 天;Ara-C 100 mg m-2 d-1,静脉滴注,第 17 天;替尼泊甙(Vm26)100 mg m-2 d-1,静脉滴注,第 14 天;地塞米松 6 mg m-2 d-1,口服或静脉滴注,连用 7 d。头颅和脊髓照射的患者,Ara-C 和 Vm26 均减 1d。大剂量 MTXL-Asp 方案():MTX 3gm2(T-ALL 可加量至 5gm2),第 1 天持续静脉滴注 24 h;L-Asp 10 000 IU,静脉滴注,第 3、4 天;MTX 10 mg地塞米松 5 mg,鞘内注射,第 1 天(已行放疗的患者不再鞘注)。TA 方案()晚期强化VDLP 方案(V)(再诱导治疗):VCR 2 23维持治疗每月 1 个疗程,直至缓解后 3 年。每 6 个月给予强化治疗 1 次;维持治疗期间每 3 个月复查 1 次。维持治疗方案:6-MP 60 mg m-2 d-1,口服,第 17 天;MTX 20 mg m-2 d-1,口服,第 8 天。维持治疗每月 1 个疗程,直至缓解后 3 年。每 6 个月给24高危组、未行头颅照射的患者,每 6 个月强化治疗的同时鞘注 1 次。低危组鞘注 12 次,高危组 16 次。L-Asp 应用 1620 次左右。高危组、未行头颅照射的患者,每 6 个月强化治疗的同时鞘注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