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件分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28600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7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课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短歌行课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短歌行课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操曹操曹操短歌行行:古代诗歌体裁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乐府解题,其分别在,其分别在歌声、曲调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慷慨激烈的,短歌是的,短歌是微吟低徊微吟低徊的,比较适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体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汝南名士许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陈寿三国志三国志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曹操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统一中国北方;他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也是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曹操的诗歌现存曹操的诗歌现存2020余首,大致分两类余首,大致分两类:反映当时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带来的灾难。如如蒿里行蒿里行:“白骨露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断人肠。”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如龟龟虽寿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壮心不已。”又如又如短歌行短歌行。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三曹”(曹操曹操、曹丕曹丕、曹植曹植)、)、“七子七子”(孔融孔融、陈琳陈琳、王粲王粲、徐干徐干、阮瑀阮瑀、应玚应玚、刘桢刘桢)继承了)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建安风骨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这年冬天,亲率八十建安十三年,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孙刘联盟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飞鸣而去。5757岁的岁的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短歌行。【写作背景】再现场景,整体感知诗歌再现场景,整体感知诗歌要求要求:1.注意生字,加注拼音(注释中的拼注意生字,加注拼音(注释中的拼音回归课文)。音回归课文)。2.搞清意思搞清意思,大体上能翻译。大体上能翻译。再现场景,整体感知诗歌要求:1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人生苦短2 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渴望贤才,礼遇嘉宾3 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渴盼人才,忧思难解4 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主要内容: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诗歌的主要内容:慨当以慷,慨当以慷,忧忧思难忘。思难忘。何以解何以解忧忧,唯有杜康。,唯有杜康。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为何而忧?诗人为何而忧?诗眼:诗眼:忧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诗人为何而忧?诗眼:忧第一节:第一节: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设问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比喻比喻。用用“朝露朝露”为为喻喻,表达年华易,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失的感慨。借代借代。以造酒。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联想。酒酒忧忧忧功业未就,忧功业未就,光阴易逝。光阴易逝。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一壶浊酒喜相逢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思乡举杯消愁愁更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酒文化:酒文化: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酒文化:酒文化:酒文化: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敌的豪情壮志,豪迈。“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送别之情酒文化: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讨论: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极的、低沉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第二节: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用典用典。兴兴。用。用“子衿子衿”、“鹿鸣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思求贤若渴求贤若渴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第三节: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运用了运用了比喻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写“忧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迎迎仰慕贤才仰慕贤才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 明确: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求贤不得之忧。之忧。这里的这里的“忧忧”和上文的和上文的“忧忧”一样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第四节: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深刻的内涵呢?明确:明确:以以“乌鹊乌鹊”无枝可依无枝可依比喻比喻在三国鼎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人才的渴望。后四句后四句用典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一统天下的愿望。的愿望。盼盼天下归心天下归心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诗言志,歌咏怀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志”?广纳人才广纳人才建功立业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统一天下“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艺术技巧艺术技巧 1 1、比兴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急切心情。例: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喻用人要“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明优待贤才的态度。艺术技巧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2 2、巧用典故巧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出自郑风郑风子矜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自然妥帖。艺术技巧艺术技巧 3 3、抒情、议论、叙事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的风格。2、巧用典故。艺术技巧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讨论:谈谈讨论:谈谈短歌行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从写作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国家政治的角度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从人生理想的角度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人才的角度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广纳人才,唯才是举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从写研究性探讨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影响。的影响。三三国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与原著保持一致。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拥刘反曹的主题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短歌行,当他需,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的刘馥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葬。葬。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物曹操。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1、小说体裁因素、小说体裁因素E、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题材七实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2、历史上民、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族关系因素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人实行高压政策,人心思,人心思汉。汉。3、三国戏和评、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作性因素B、反对、反对“暴君暴君”、“奸相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困。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作者因素者因素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1、小说体裁因素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作作业业1.背诵短歌行背诵短歌行2.预习归园田居预习归园田居 作业1.背诵短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