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25988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为什么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你为什么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怎样成为一名教师?(1)具备条件)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招考)参加教师岗位招考(5)见习)见习(6)转正)转正什么是教师资格证考试?1 1、具有相应的学历资格、具有相应的学历资格2 2、参加理论考试并获得合格、参加理论考试并获得合格(两门或者三门)(两门或者三门)3 3、通过普通话相应要求的测试、通过普通话相应要求的测试4 4、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测试(试讲)、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测试(试讲)5 5、其他要求、其他要求笔笔试试日日程程类别类别/时间时间3月月17日日(下半年在下半年在11月月3日日)上午上午9:00-11:00下午下午13:00-15:00下下午午16:00-18:00幼幼儿儿园园综合素质综合素质(101)(机考)(机考)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102)(机考)(机考)小小学学综合素质综合素质(20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2)初级中学初级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素质(301)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职文化课中职文化课中职专业课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中职实习指导面面试试日日程程面试日期面试日期2018年年1月月6日日7日。日。试卷构成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每个考试科目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每个考试科目卷面总分均为卷面总分均为150150分,然后折合成分,然后折合成120120分的报告,考生拿到手的合格分为分的报告,考生拿到手的合格分为7070分合格。分合格。考试时间为考试时间为120120分钟。分钟。试卷结构试卷结构题型题型题量题量分值分值总分总分单选题20240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教学设计题14040总计26150模模块比例比例题型型教育知识与应用19%单选、简答学生指导班级管理31%单选、简答、材料分析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50%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教学设计合合计100%单选题:约33%非选择题:约67%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1.1教育概论教育概论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承担的,在承担的,在专门机构专门机构学校学校中进行的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实践活动。最早提出教育:最早提出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的概念(层次)教育的概念(层次)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动)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活动、娱乐活动)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响活动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主导):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向他(主导):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人施加影响的人。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和接受教育的人。3、教育中介教育中介(1)教育内容: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德。)教育内容: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德。(2)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教育的形态(简单)教育的形态(简单)1、家庭教育:父母及家里面年长者的教育、家庭教育:父母及家里面年长者的教育2、社会教育: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其他社会文、社会教育: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其他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团体(比如各种培训班、老化机构和有关团体(比如各种培训班、老年大学等)年大学等)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永恒性2、历史性、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基本功能(背)教育的基本功能(背)(一)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一)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1、帮助个体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个体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2、帮助个体获取社会文化、帮助个体获取社会文化3、促使个体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习惯、促使个体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习惯4、有利于个体社会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个体社会观念的形成5、培养个体社会角色、培养个体社会角色(二)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二)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1、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发展、促进个体差异发展3、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神创造教育神创造教育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法国勒图尔诺、英国沛西(法国勒图尔诺、英国沛西.能能动物的本能行为。动物的本能行为。主要观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主要观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是种族发展的需要础;是种族发展的需要评价:混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评价:混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心理模仿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美国教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评价: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评价: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起源劳动。前苏联凯洛夫。马起源劳动。前苏联凯洛夫。马克思主义克思主义我们认为: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我们认为: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的过程(简单了解)教育发展的过程(简单了解)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奴隶社会社会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封建封建社会社会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科学;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4、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次重点,多看)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制约教育发展教育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与社会基本关系教育与社会基本关系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二、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补充)教育与文化(补充)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教育传递传递保存保存文化文化2、教育、教育传播传播交流交流文化文化3、教育、教育选择选择提升提升文化文化4、教育、教育创造创造更新更新文化文化(四)教育与人口(四)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就业结构,地域结构结,就业结构,地域结构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论语(1)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仁仁”和和“礼礼”(2)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3)教育目的:培养教育目的:培养“贤人贤人”和和“君子君子”(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学纲领: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诗、书、礼、乐、易、春秋(5)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6)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7)教师观: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墨家墨家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墨翟墨翟“兼爱兼爱”和和“非攻非攻”为主张,注重为主张,注重文史知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的培养,还注重实实用技术用技术的传习。的传习。道家道家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复归复归”人的自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学记学记“教育学的雏形教育学的雏形”(1)教学相长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豫时孙摩(5)长善救失长善救失(6)启发诱导启发诱导朱熹: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朱熹: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开始了根据年龄分段学习,分为小学和大学。他制定了开始了根据年龄分段学习,分为小学和大学。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童蒙须知、程蒙学须程蒙学须和和训蒙诗训蒙诗。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尊师敬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课内与课外结合:藏息相辅、时教必有、课内与课外结合: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业退息必有居学。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蔡元培:五育并举,大学办学思想,教育独立。蔡元培:五育并举,大学办学思想,教育独立。黄炎培: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敬业敬业乐群乐群”的大职业教育。的大职业教育。晏阳初:平民乡村教育晏阳初:平民乡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国际平民教育之父。陶行知:创造教育先驱,生活即教育,学校陶行知:创造教育先驱,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即社会,教学做合一。“万世师表万世师表”。陈鹤琴:幼儿教育陈鹤琴:幼儿教育“活教育活教育”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西方西方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产婆术产婆术”柏拉图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学首次提出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的观点,提倡对儿童进,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行和谐教育昆体良昆体良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捷克)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大教学论年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独立学科的开始,的开始,近代第一本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著作。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教育遵循自然教育遵循自然;(2)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泛智教育”;(3)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思想;思想;(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原则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2)卢梭卢梭代表作代表作爱弥儿爱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3)康德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4)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的人强调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强调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5)洛克洛克代表作代表作教育漫话教育漫话“白板说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主张绅士教育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轻视国民教育(6)斯宾塞(书上没有,补充)斯宾塞(书上没有,补充)代表作代表作教育论教育论完满生活做准备完满生活做准备”生活准备说生活准备说教育的目的是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知识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教育学派代表人物1835,教育学讲授纲要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1)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德国)1806,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第一本现代教育教育学著作学著作(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2)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3)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原则(4)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旧三中心论:旧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6)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兴趣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兴趣(2)杜威(美国)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民主主义与教育育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再组即经验的改造与再组”教育目的: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教育目的: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与其之外无目的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的本质:学校的本质:“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做中学从做中学”、兴趣、兴趣新三中心论: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课程(活活动课程(活动中心)动中心)”“做中学(经验中心)做中学(经验中心)”(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义为基础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世界上第一本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我国第一本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著作四本书四本书世界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世界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学记学记西方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西方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形成)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形成)昆体良西方第一本西方第一本体系完整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萌萌芽芽的产生的产生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西方标志教育学西方标志教育学正式成立正式成立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或所发生的积极变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或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结果。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意义:略书意义:略书14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确立依据(补充)教育目的确立依据(补充)1、符合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需要2、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3、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论个体本位论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自然人”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无目的论无目的论杜威: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没有其他目的杜威: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没有其他目的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1、2略(不考)3、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方面,次重点,多看)4、全面发展的组成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概述学制概述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他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为建立起来的。(注意各级和各类出规定为建立起来的。(注意各级和各类的区别)的区别)教育制度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人类早期、前制度化教育:人类早期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在局限于学校的围、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在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墙之内。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英国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单轨制:美国分支类型:苏联分支类型:苏联学制历史学制历史中国现代学制清末开始。采取中国现代学制清末开始。采取“废科举、兴学堂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的措施1.壬寅学制:壬寅学制:1902年年8月,钦定学堂章程。又称月,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壬寅学制制”。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未实行。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未实行。2.癸卯学制:癸卯学制:1904年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月,奏定学堂章程,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教育部由国家颁布并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但保留了尊孔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但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残余。读经等封建残余。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年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男女同校,设置专。民国第一个学制,男女同校,设置专门学校培养实科人才。反映资产阶级要求。门学校培养实科人才。反映资产阶级要求。4.壬戌学制:即“1922年学制”、“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我国现在学制类型我国现在学制类型六三学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六三学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小练习小练习在我国,最早在我国,最早“教教”和和“育育”连在一起使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用的人是()A孔子孔子B孟子孟子C荀子荀子D老子老子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A学生学生B学校教师学校教师C教材教材D教材编写者教材编写者首先提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普及教育”的口号是在()时的口号是在()时期期A封建社会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养人的社会活动,其主要目标是()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传递知识经验传递知识经验C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务的是()A学校教育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社区教育D社会社会教育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辛勤的园丁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念。述了杜威的教育理念。A我的教育信条我的教育信条B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D人的问题人的问题1、提出了、提出了“泛智主义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思想,主张“把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赫尔巴特D、赞可夫、赞可夫2、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论语B、学记学记C、理想国理想国D、大教学论大教学论3、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学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第二节第二节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定义:小学教育的定义:P22小学教育的特点(背诵):小学教育的特点(背诵):全民性全民性基础性基础性义务性义务性全面性全面性趣味性趣味性启蒙性启蒙性小学教育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背)小学教育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背)1、普及性、普及性2、基础性、基础性3、强制性、强制性4、免费性(补充)、免费性(补充)1.2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对象:对象:6-12岁岁内容:内容:基本技能:语言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基本技能:语言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基本知识:国家历史、天下大事、文化艺术、道德规范基本知识:国家历史、天下大事、文化艺术、道德规范基本素质:善良诚实、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社会道德基本素质:善良诚实、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社会道德1、小学教育历史:、小学教育历史:产生:殷周时期产生:殷周时期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2、近现代小学教育、近现代小学教育19世纪世纪80年代后,新式小学兴起年代后,新式小学兴起近代小学开端:近代小学开端:1878年张焕纶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设小年张焕纶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设小班班-私立;私立;最早的公立小学:最早的公立小学: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四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四院中外院即为小学;院中外院即为小学;清末小学:清末小学:1904年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5年年民国小学:民国小学:1912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初小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初小4年,高小年,高小3年,年,1919年改为小学年改为小学6年前年前4年初小,后年初小,后2年高小年高小3、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明确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性质)明确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性质(2)明确)明确“4+2”的小学学制的小学学制(3)明确小学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明确小学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4)小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小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4、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1)普及小学教育:)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推行年推行9年义务教育年义务教育(2)改革学制:)改革学制:“4+2”=“5年一贯制年一贯制”(3)教学改革试验:学制退回)教学改革试验:学制退回“4+2”第三节第三节小学组织与运行小学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概念:学校管理概念:P25学校管理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学校管理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理对象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次)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学术方法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组织定义学校组织定义P26学校组织机构及类型学校组织机构及类型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选择题)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选择题)1、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2、群众性组织:少先队、学生会、教工会、教代会、群众性组织:少先队、学生会、教工会、教代会3、行政性组织:行政会议、教导处等、行政性组织:行政会议、教导处等4、事务性组织:年级组、教研组等、事务性组织:年级组、教研组等学校运行机制1、学校领导体制P282、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第四节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类活动。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类活动。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所有学科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课程的类型(选择)课程的类型(选择)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组织方式不同划分组织方式不同划分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根据生发展水平的知识,根据一定的逻辑一定的逻辑进行编排而进行编排而形成形成不同的教学科目不同的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学校中最主要分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学校中最主要最常用的课程类型。最常用的课程类型。中国的中国的“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礼、乐、射、御、书、数数古希腊的古希腊的“七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文法、修辞、辩证、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武士七艺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打猎、下棋、吟诗特点:科目化;预设性;结构化;系统化;特点:科目化;预设性;结构化;系统化;学问化;专业化学问化;专业化;1、我国古代、我国古代“六艺六艺”、欧洲中世纪、欧洲中世纪“七艺七艺”属于(属于()A、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D、儿童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整合课程)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学科组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相邻知识、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相邻知识、性质相近知识、人文自然学科、文化、儿童与文性质相近知识、人文自然学科、文化、儿童与文化)化)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性。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人物:杜威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为基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加以组织。本形式,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加以组织。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课堂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的补充。特点:活动性;综合性;经验性;主体性;心理特点:活动性;综合性;经验性;主体性;心理学化;开放性;乡土性。学化;开放性;乡土性。根据课程管理制度不同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在学生必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在学生必须修习的科目。须修习的科目。必修课程突出体现了国家对学生所学课程必修课程突出体现了国家对学生所学课程的共同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共同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了一般的基础。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了一般的基础。特点:强制性特点:强制性。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个人兴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允许个人选择需修习的科目。趣,允许个人选择需修习的科目。1893年出现在美国。主导思想是在单轨制年出现在美国。主导思想是在单轨制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保证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保证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特点:自主性。特点:自主性。选修和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和必修课程的关系:1、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2、必修是学生省心发展所具备知识和技能、必修是学生省心发展所具备知识和技能的保证,选择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没有的保证,选择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共性就没有个性。)3、选修和必修等值,必修尊重学生,选修、选修和必修等值,必修尊重学生,选修也脱离不了共同标准,两者相互独立内在也脱离不了共同标准,两者相互独立内在统一。统一。2.2.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不同)不同)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自上而下统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自上而下统一编制、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国家课程的主体,一编制、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国家课程的主体,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属一级课程。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属一级课程。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基础性;神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基础性;神圣性。圣性。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指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政府或指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政府或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民族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简单地说,是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简单地说,是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特点:地方性;多样性;特色性;自主性特点:地方性;多样性;特色性;自主性。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对各自学校学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对各自学校学生的需求和当地资源而开发的课程。目的生的需求和当地资源而开发的课程。目的是形成学校特色。三级课程是形成学校特色。三级课程特点:校本性;多样性;灵活性;个性化;特点:校本性;多样性;灵活性;个性化;特色化;自主性;动态性。特色化;自主性;动态性。1、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计划的各门学科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计划的各门学科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活动。特点:显露性;计划性;行政性;规范性;特点:显露性;计划性;行政性;规范性;可评估性。可评估性。2、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或隐、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或隐藏课程)藏课程)概念产生于概念产生于20世纪世纪60、70年代年代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特点:整体性;非公开性;依附性;潜隐特点:整体性;非公开性;依附性;潜隐性;易接受性;持久性;难评估性。性;易接受性;持久性;难评估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P32课程开发:儿童、社会、学科特征课程开发:儿童、社会、学科特征课程开发模式: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情景课程开发模式: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情景导向导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P33课程结构特征(背诵)课程结构特征(背诵)客观性客观性有序性有序性可转换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可度量性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材(选择)教材(选择)1直线式直线式2螺旋式螺旋式3分支平行分支平行4综合式综合式课程流派课程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一)学科中心课程论1.观点:观点:学校课程应以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为基础,以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为中心,以为中心,以掌握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相应技能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相应技能为目标。2、依据: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逻辑和学生认、依据: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逻辑和学生认知来组织。知来组织。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人类五大活动来设置课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人类五大活动来设置课程(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教育子女;社会程(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教育子女;社会政治活动;闲暇爱好与感情活动)。政治活动;闲暇爱好与感情活动)。积极:积极: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对其有理论和实践价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对其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值。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科逻辑编排教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学科逻辑编排教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消极:消极:强调知识体系,忽略生活生产强调知识体系,忽略生活生产往往与现实问题脱节往往与现实问题脱节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二)活动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二)活动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论)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课程设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课程设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材内容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材内容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加强在活动中的学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加强在活动中的学习教材编排注重儿童的心理结构教材编排注重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协助与引导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协助与引导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卢梭卢梭杜威:杜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积极:积极: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重视课程的综合,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重视课程的综合,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的完整认识消极:消极:忽视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忽视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对教师要求较高,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对教师要求较高,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三)社会中心课程论(三)社会中心课程论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但不是按儿童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而是以社会现但不是按儿童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而是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即围绕重大社会问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即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确定课程目的,组织课程内容。题来确定课程目的,组织课程内容。早期代表:康茨、拉格早期代表:康茨、拉格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布拉梅尔德、迪尔凯姆年代后:布拉梅尔德、迪尔凯姆积极:有利于为社会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积极:有利于为社会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消极: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它消极: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它因素,忽视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因素,忽视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的系统知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动。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2、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3、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4、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非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非重点)1、按照研究的领域、按照研究的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阐明客观规律,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阐明客观规律,主要回答主要回答“为什么的为什么的”的问题。例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问题。例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规律的论、教育过程规律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的目标而进行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的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主要回答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2、按照研究范围的大小、按照研究范围的大小宏观研究:宏观研究:对教育系统大范围的整体性的、对教育系统大范围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研究。例如: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口系统性研究。例如: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口中观研究:中观研究: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的研究,如:幼儿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线的研究,如:幼儿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微观研究:微观研究:对教育问题的某个因素进行细致对教育问题的某个因素进行细致具体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具体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按研究的层次分类阐释性研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阐释性研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综述性研究:把分散的、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事物的多方面综述性研究:把分散的、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事物的多方面创造性研究:用一只信息,产生出新颖并且独特的产品创造性研究:用一只信息,产生出新颖并且独特的产品4、按照研究功能、按照研究功能理论性研究课题: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理论性研究课题: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应用型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性课题研究:以开发使用的教学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类研究开发性课题研究:以开发使用的教学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类研究教育科研的步骤(背诵)教育科研的步骤(背诵)1、选题、选题2、查阅文献、查阅文献3、定制研究工作计划、定制研究工作计划4、搜集并整理资料、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分析研究6、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多看)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多看)教育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教育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且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计划的考察并且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特点: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详实特点: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详实分类: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分类: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有机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时间取样观察和事和非参与观察,有机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件取样观察。除了除了PPT上的书上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方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回家自己看看上的书上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方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回家自己看看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一种研究方法。特点:特点:1、研究教育现实、教育问题为对象、研究教育现实、教育问题为对象2、教育目的就事论事,获得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就事论事,获得科学知识3、性质上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性质上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找什么样男朋友(老公)找什么样男朋友(老公)A、长得很帅,年入、长得很帅,年入6w,身高,身高170,家庭条件一般,家庭条件一般B、长得很一般,年入、长得很一般,年入15w,身高,身高170,家庭条件一般,家庭条件一般C、长得很一般,年入、长得很一般,年入6w,身高,身高180,家庭条件一般,家庭条件一般D、长得很一般,年入、长得很一般,年入6w,身高,身高170,家庭条件很好,家庭条件很好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1、自变量、自变量2、因变量、因变量3、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的一种研究模式。四阶段模式四阶段模式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六阶段模式六阶段模式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教育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的一种研究方法。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专业发展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专业发展1、教师的职业角色(背)、教师的职业角色(背)传道者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示范者管理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父母与朋友研究者研究者2、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次重)、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次重)1、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2、文化素养、文化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是第一要素)、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是第一要素)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福勒和布朗:三阶段发展论福勒和布朗:三阶段发展论1、关注生存阶段(别人怎么看,能混下去吗)、关注生存阶段(别人怎么看,能混下去吗)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成绩)、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全面发展)、关注学生阶段(全面发展)柏林那:五阶段发展论柏林那:五阶段发展论1、新手、新手2、进步中的新手、进步中的新手3、胜任、胜任4、能手、能手5、专家、专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2、提升专业能力、提升专业能力3、拓展个人知识、拓展个人知识4、构建专业人格、构建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发展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背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背诵)1、终身学习、终身学习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4、同伴互助、同伴互助5、课题研究、课题研究6、专业人士引领、专业人士引领7、网络远程研修、网络远程研修8、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真题训练真题训练我国最早主张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的教育家()A、陶行知、陶行知B、徐特立、徐特立C、杨贤江、杨贤江D、蔡元培、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思想的教育论著是()。A.论语论语B.学记学记C.师说师说D.大学大学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克的()。A.大教学论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教育漫话C.爱弥儿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卢梭爱弥儿、卢梭爱弥儿B、斯宾塞教育论、斯宾塞教育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智育、体育和()。A.美育美育B.劳动教育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美育、劳动教育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