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西医用)绪论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03621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西医用)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西医用)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学基础(西医用)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n n中国医学的中国医学的发发展概况展概况n n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科学性n n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n n中医理中医理论论的基本框架的基本框架 绪论中国医学的发展概况中医是中医是伪科学科学吗?中医是伪科学吗?中医是中医是伪科学科学吗?n n方舟子,方舟子,19671967年年9 9月出生,福建省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自漳州市人。自19991999年以来,通年以来,通过过发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章,揭发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学术术腐腐败现败现象,批判新象,批判新闻闻界的不界的不真真实报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伪科学、科学、伪伪气功、气功、伪环伪环保、中医等保、中医等。中医是伪科学吗?方舟子,1967年9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中医学属于什么科学?中医学属于什么科学?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什么是科学?中医学属于什么科学?(一)什么是科学?(一)什么是科学?n n对科学的定义有多种,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科学要追求知识,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n n不列颠百科全书“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n n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n n朱清时院士“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一)什么是科学?对科学的定义有多种,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科(二)中医药是不是科学?(二)中医药是不是科学?n n中医理论体系创立虽然有两千三百多年,但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指导临床医疗实践,而且其具有丰富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疗效卓著,是数千年来针对数以万计的病人获得的医学知识体系,所以中医药是科学的。(二)中医药是不是科学?中医理论体系创立虽然有两千三百多年,非典非典非典邓铁涛邓铁涛邓铁涛:“非典”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疗效显著。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7天,平均住院天数8.86天(不计自动出院者)。邓铁涛邓铁涛:“非典”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中医与西医的差中医与西医的差别中医与西医的差别 中医中医药发展展简史史n n1 1、远古时代、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中医学的萌芽阶段n n2 2、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体系的奠基阶段基阶段 n n3 3、晋至隋唐、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阶段段n n4 4、宋至金元、宋至金元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n n5 5、明、清、明、清综合集成和深化阶段综合集成和深化阶段n n6 6、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低谷低谷中孕育着新的飞越中孕育着新的飞越 中医药发展简史1、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1.1.中医药学的萌芽阶段中医药学的萌芽阶段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n n 伏羲制九针伏羲制九针伏羲制九针伏羲制九针n n 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 n n 伊尹治汤液伊尹治汤液伊尹治汤液伊尹治汤液 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疾、医、疥等疾、医、疥等疾、医、疥等疾、医、疥等 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食医、疡医、食医、疡医、食医、疡医、食医、疡医、疾医、兽医等疾医、兽医等疾医、兽医等疾医、兽医等1.中医药学的萌芽阶段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2.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n n春秋战国时期n n“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n n元气论自然观元气论自然观“人之生,气之聚也人之生,气之聚也.散则为死散则为死”(庄子)(庄子)n n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 阴阳家阴阳家杂家杂家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2.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现存最早的医学现存最早的医学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使中经典著作,使中经典著作,使中经典著作,使中医学从原始经验医学从原始经验医学从原始经验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抽象概阶段步入抽象概阶段步入抽象概阶段步入抽象概念的理论阶段。念的理论阶段。念的理论阶段。念的理论阶段。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2.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n秦汉时期秦汉时期n著名的医家著名的医家 扁鹊扁鹊(秦越人秦越人)难经难经原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法 分析了病例。分析了病例。n补充了补充了内经内经的不足。的不足。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秦汉时期2.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秦汉时期秦汉时期n n神神农农本本草草经经全全书书收收载载365味味中中药药,按按功功效效特特点点分分成成上上、中中、下下三三品品,所所录录药药物物功功效效的的记记载载,屡屡经经检检验验,大大多多准准确确可可信信。书书中中提提出出寒寒凉凉温温热热、酸酸苦苦甘甘辛辛咸咸等等性性味味学学说说,确确立立了了中中药药理理论论的的基基础础。该该书书的的问问世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秦汉时期2.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东汉医家东汉医家 张仲景张仲景n勤勤求求古古训训,博博采采众众方方,编编写写了了伤伤寒寒杂杂病病论论。该该书书后后被被分分为为伤伤寒寒论论和和金金匮匮要要略略两两本本,分分别别讨讨论论外外感感病病和和内内伤伤杂杂病病,创创造造出出理理法法方方药药比比较较完完整整的的辨辨证证论论治治体体系。系。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东汉医家 张仲景3.各学科的形成和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展n n内科学内科学n n金匮要略n n东汉张东汉张仲景著仲景著n n中国中国现现存最早的一部存最早的一部诊诊治治杂杂病的中医病的中医专专著著n n以以脏脏腑分腑分证证治治疗杂疗杂病,理病,理法方法方药药,立,立论论精确精确3.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内科学内科学内科学n n 诸病源候病源候论n n隋隋隋隋代代代代.巢元方著巢元方著巢元方著巢元方著n n记载记载了了了了肠肠吻合吻合吻合吻合术术;n n记载记载了了了了鉴别鉴别天花和麻疹的天花和麻疹的天花和麻疹的天花和麻疹的方法。方法。方法。方法。n n对多种内科疾病的病多种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作了因病机、症候作了详细分析、分析、论述成述成为内内科学的科学的发展基展基础内科学 诸病源候论内科学内科学外台秘外台秘要要n n1 1、作者:唐、作者:唐王焘(公元王焘(公元8 8世纪)世纪)医学文献整理大师医学文献整理大师n n2 2、成书年代:公元、成书年代:公元752752年年n n3 3、篇幅:共、篇幅:共4040卷,分卷,分11041104门。门。n n4 4、成就:、成就:n n(1 1)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古代医学文)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古代医学文献献n n(2 2)搜集和整理了广大民间单、验)搜集和整理了广大民间单、验方方n n(3 3)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内科学 外台秘要1、作者:唐王焘(公元8外科学外科学n n华华佗(公元佗(公元2 2世世纪纪208208年)年)n n1 1、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外科著称n n2 2、首先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首先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这在我国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这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n n3 3、在内科方面,坚持同病异治、在内科方面,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异病同治的原则。n n4 4、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模仿动、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了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五禽戏”,这,这是古代的医疗体操,也开创了运动是古代的医疗体操,也开创了运动仿生学的先河。仿生学的先河。外科学华佗(公元2世纪208年)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内科学内科学金元四大家内科学妇科学科学n n唐代唐代 经经效效产产宝宝 我国最我国最早的早的妇妇科科专专著著n n南宋南宋 陈陈自明自明妇妇人大全良人大全良方方n n明代明代 王肯堂王肯堂 妇妇科科证证治治准准绳绳n n清代清代 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妇科学唐代 经效产宝 我国最早的妇科专著妇科学科学妇人大全良方1、作者:南宋陈自明(11901270)2、成书年代:1237年3、篇幅:24卷,8门,260余论4、内容:内容丰富的总结性的妇产科专著,为后世所用妇妇科科调经调经、众疾、求嗣三、众疾、求嗣三门门产产科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胎教、候胎、妊娠疾病、难产难产、产产后五后五门门妇科学妇人大全良方儿科学儿科学小儿小儿药证药证直直诀诀1 1、作者:南宋、作者:南宋 钱钱乙(乙(1035103511171117)2 2、篇幅:、篇幅:3 3卷卷卷上:脉卷上:脉证证治法,治法,载载小儿症候及方小儿症候及方论论卷中:卷中:载载小儿医案小儿医案2323例例卷下:卷下:载载方,方,论论述儿科方述儿科方剂剂的配伍与的配伍与用法用法3 3、内容:系、内容:系统统的的论论述了小儿生理病理述了小儿生理病理生理:生理:“五五脏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未壮”病理:病理:“易虚易易虚易实实”,“易寒易易寒易热热”治治疗疗:宜:宜“柔柔润润”,反,反对对“大下,大大下,大儿科学小儿药证直诀针灸学灸学(一)一)新新铸铜铸铜人腧穴人腧穴针针灸灸图经图经1 1、作者:、作者:宋宋 王唯一王唯一2 2、成、成书书年代:年代:10261026年年3 3、内容:、内容:3 3卷,卷,载载穴穴657657个(除去双穴,个(除去双穴,则则有有354354个,比皇甫个,比皇甫谧谧针针灸甲乙灸甲乙经经 349 349穴多穴多 5 5穴)穴)4 4、影响:中国、影响:中国针针灸史上新的里程碑。灸史上新的里程碑。(二)(二)针针灸灸铜铜人人1 1、主持、主持铸铸造人:造人:宋宋 王惟一王惟一2 2、铸铸造年代:造年代:10271027年年3 3、影响:世界教育史上形象、影响:世界教育史上形象实实物教学法的开物教学法的开始。始。针灸学(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方方药学学n n本草纲目作者:作者:明明 李李时时珍珍(1518l5931518l593年),字年),字东东壁,号壁,号濒濒湖山人,湖北湖山人,湖北蕲蕲春春人人成成书书年代:年代:15781578年,年,15961596年刊行第一版年刊行第一版篇幅:篇幅:5252卷,卷,1616部,部,6060类类,18921892种种药药,1 1千余千余图图,1 1万余方万余方。编编写:写:以以证类证类本草本草为蓝为蓝本本成就:成就:n n总结总结了了1616世世纪纪前我国前我国药药物学物学n n纠纠正以往本草正以往本草书书中中错误错误n n提出当提出当时时最先最先进进的分的分类类法:按法:按“从从贵贵至至贱贱”原原则则n n系系统统地地记记述了各种述了各种药药物的知物的知识识n n纠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见解,解,对对“服石服石”成仙批判成仙批判n n丰富了世界科学宝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库n n辑录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方药学本草纲目方方药学学n n本草纲目拾遗作者:作者:清清 赵赵学敏学敏(1719171918051805)成成书书年代:年代:18021802年(年(1765176518021802)篇幅:篇幅:载药载药921921种,其中种,其中 716716种种为为新增新增成就:成就:继继本草本草纲纲目目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价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价值值的的药药物学物学专专著著n n总结总结了了18021802年以前年以前药药物学成就物学成就n n提示用生物提示用生物进进化的化的观观点点观观察、察、认识认识生物的生物的变变化和化和发发展展n n对对本草本草纲纲目目进进行了行了纠纠正和正和补补充充n n收收载载了了许许多民多民间间特效特效药药n n吸收了一些国外吸收了一些国外药药物知物知识识附:清附:清 赵赵学敏学敏串雅串雅记载许记载许多有多有疗疗效的走方医效的走方医经验经验方药学本草纲目拾遗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科学性n n中医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n n中医学理论来源于实践n n中医学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的学科属性中医的学科属性n n中医学是中医学是发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论体系、丰富的体系、丰富的临临床床经验经验和科学的思和科学的思维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识相交融的科学知相交融的科学知识识体体系。系。n n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浓厚的人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门以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为为主体、多学主体、多学科知科知识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中医学的科学知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体系和学科属性自然科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科学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自然科学中国中国社会科学中医学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得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2、中医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史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2、中医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史研究人类社3、中医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n n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成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3、中医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有机的整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整体观念念n n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大方面: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大方面:n n生理上的整体性生理上的整体性n n病理上的整体性病理上的整体性n n诊断、治疗上的整体性诊断、治疗上的整体性 整体观念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环境的境的统一性一性n n天人合一观念n n“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n n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n n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合一观念中医学基础(西医用)绪论课件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环境的境的统一性一性n n“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n n“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n n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n n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环境的境的统一性一性n n人的生命活动,不仅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的生命活动,不仅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而辨辨证论治治n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n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辨证论治辩证 辨辨证证即即采采用用望望、闻闻、问问、切切等等诊诊法法收收集集病病史史、症症状状和和体体征征,在在中中医医理理论论指指导导下下,通通过过分分析析综综合合,去去粗粗取取精精,去去伪伪存存真真,辨辨清清疾疾病病的的原原因因、性性质质、部部位位、发发展展阶阶段段及及邪邪正正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等等,最最后后概概括括、判判断断为为某某种性质的证种性质的证。辨辨证证的的过过程程就就是是对对病病人人作作出出正正确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全面判断的过程。辩证 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病史、症状和论治治n论治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的过程。论治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的关系n n 辨辨证是确定治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治法的前提和依据。n n 论治治是在辨是在辨证的基的基础上,确定治上,确定治疗原原则、选择治治疗的手段和方法。的手段和方法。n n治治疗的效果又是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正确与否的依据。辨证论治的关系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辨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区治的区别n n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时间长,变化多,人的体质又有差异,同一种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也可变现出相同的证。n n“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区别中医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的基本框架n n精气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n n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论n n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n n其他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支撑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精气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