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马尔默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02530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城市——马尔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态城市——马尔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态城市——马尔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生 态 城 市1主要内容第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第部分:生态城市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马尔默第第部分部分:总结:总结主要内容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第2生态城市缘起 a.“生态生态”概念概念生态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是生命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和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总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自然哲学。b.生态生态城市缘起城市缘起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一、概念界定生态城市缘起 a.“生态”概念一、概念界定3生态城市缘起生态城市生态城市n概念:生态城市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范围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体制、技术和行为的市级行政单元的简称。n手段:它旨在通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n目的:逐步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一、概念界定生态城市缘起生态城市一、概念界定4生态城市缘起二、生态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n安全生态:包括饮水、食物、空气、交通、住宿、防灾安全;n循环经济: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调控作用;n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景观和谐、政治稳定、民心安定、文化传承。生态城市缘起二、生态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安全生态:包括饮水、食5生态城市缘起三、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的生态人居环境应当满足的要求p紧凑的城市格局:从平面向空中和地下空间发展,控制社区最低人口密度;p宽松的红绿边缘:破解摊大饼的城市格局,居民步行到达最近的大片绿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p健康的代谢环境:安全适宜的饮、食、住、行环境,低的热岛效应和灰霾日数,分散式污水处理和节水设施,80%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和资源化;p健全的生态服务功能:地表100%可渗水,屋顶和立面绿化,绿地兼湿地功能,湿地兼给排水功能,社区及近邻城市农业、林业、绿地、湿地等生态服务用地面积不低于建设用地面积的三倍;p主动脉凸显:城镇和产业沿轻轨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主轴呈糖葫芦串式布局,两城相距900米,间隔生态服务用地,自行车及步行方式组成的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人口超过城市人口的80%,从主动脉上任何一站乘快速直达公交到城市中心区不超过30分钟;生态城市缘起三、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的生态人居环境应当满足的6生态城市缘起p混合功能:居住、工商、行政和生态服务功能混合,1/3以上职工就近上班,从家到工作地点乘公交车不超过20分钟;p低耗高效:建筑空调和供热的能源80%靠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热点联供;p生态标识:凸显当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特征、标识、文脉、肌理;p民本公交:居民高峰期出行90%以上是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步行到达最近公交站点不超过10分钟;p民风淳朴邻里交融:社区和睦、治安良好、积极参与、文体设施和场所健全,2/3以上居民能天天见面、周周交流。三、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的生态人居环境应当满足的要求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缘起 混合功能:居住、工商、行政和生态服务功能混合7主要内容第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第部分:生态城市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马尔默第第部分部分:总结:总结主要内容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第8生态城市马尔默马尔默(Malmo)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位于瑞典南部,踞守波罗的海口,位于厄勒海峡东岸。海峡对面便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两城之间有火车轮渡相通。马尔默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市内有许多有名的贸易和运输公司,从世界各地进口,然后销往整个北欧,马尔默市在欧洲和共同体市场上的地理条件优越,空运、火车、汽车和海运发达。一、区位优势生态城市马尔默 马尔默(Malmo)是瑞典第9生态城市马尔默二、规划建设背景马尔默是瑞典主要工业城市之一,以造船业、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西港则是该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工业的聚集地。20世纪70年代,该区因造船业的衰败而发展停滞,许多公司及其雇员都从西港区搬离。此后,马尔默市进入经济转型期由传统的、已衰败的造船业和纺织业向新型的、高科技的信息产业与生物技术方向转化。如何在后工业时期塑造一个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象,成为马尔默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城市马尔默二、规划建设背景 马尔默是瑞典主要工10生态城市马尔默三、国家层面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三项基本原则:1、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球和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2、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关注必须成为主流,融合进现行的所有政策领域中;3、需要在国家层面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确保构成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资源在长时间内受到保护。生态城市马尔默三、国家层面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三项基本原11生态城市马尔默三、国家层面减少气候影响;清洁的空气;消除非自然酸化;无毒害环境;保护臭氧层;安全的辐射环境;零富营养;充满生命力的湖泊和河流;高质量的地下水;平衡的海洋环境;充满生命力的海岸区域与群岛;茂盛的湿地;可持续的森林;多样的农业景观;壮丽的山川景观;优质的建筑环境;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瑞典的16项环境质量目标生态城市马尔默三、国家层面减少气候影响;平衡的海洋环境;12生态城市马尔默四、城市层面马尔默环境保护原则:n当地能源100%可再生:热能由海水和地下水提供,太阳能,风能,建筑节能,高效能电器设备。n生态循环:废水处理,固废回收利用,有机垃圾堆肥或焚烧供热。n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交通系统,采用电力或替代燃料的车量。n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n生物多样性:增加绿化空间,提高公共空间的水体利用能力,保持物种的丰富。生态城市马尔默四、城市层面马尔默环境保护原则:13生态城市马尔默五、新区层面马尔默西港新区Bo01关于该区的景观系统规划,从一开始就达成了一项共同规定,那就是每座建筑物直接与水和自然接触,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质量及公平。该区域的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可可持续水系统设计持续水系统设计瑞典国土因为冰川纪的原因,国内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所以在水利用方面更注重水系统的生态调节及休闲功能,此外则通过规划设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生态城市马尔默五、新区层面马尔默西港新区Bo01关于14生态城市马尔默A-01.社区水系统规划社区水系统规划在Bo01项目规划之初,马尔默规划办公室就明确了水系统规划的3个目标:u第一,将社区通过水系与老城中心连接起来;u第二,实现每座建筑物直接与水和自然接触;u第三,收集雨水并利用植物对其进行处理和可持续利用。在该目标的指引下,规划师兼顾当地的海风特征和开放空间层次变化,规划了由不同角度交织迭合而成的慢行街道系统和生动多变的邻里空间格局及诸多避风场所。各区环境均以水为基本要素,通过一条穿越居住区和欧洲村的人工运河实现了每栋建筑都临水的目标。这条运河沿线形成了Bo01社区带型中心绿地,运河以位于场地中心的集水池为源头,以湖泊、小型瀑布及湿地小溪的形式穿越居住区及欧洲村,最后分别由北侧汇入大海、由南侧汇入人工休闲码头。设计师将不同形式的水景巧妙地引进城市新区中,最大程度优化了居住环境。生态城市马尔默A-01.社区水系统规划在Bo01项目15生态城市马尔默A-02.以景观体验为宗旨的亲水设计以景观体验为宗旨的亲水设计社区的户外环境以水为基本要素,纵观其所能体验到的水景观类型,可谓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包括浅水广场、台阶式休闲码头、临水散步长廊、亲水日光浴平台、高空跳水平台、水上蜘蛛、小瀑布、溪流湿地等,为市民创造了多种与水景对话的机会。虽然该社区邻接大海,水源充足,但整个水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呈现出小型化、生态化的设计特征,通过亲人尺度和丰富的水景设计而为市民创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瑞典一贯所宣扬和执行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生态城市马尔默A-02.以景观体验为宗旨的亲水设计社16生态城市马尔默A-03.可持续雨水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Bo01社区的雨水管理特点体现在雨水管理和污染物处理两个方面。p社区采用滞留、渗透、收集和排放结合的管理方式,首先将雨水径流区域如屋顶、街道、广场等采用透水和滞水材料如屋顶绿化、透水砖,最大程度滞留雨水,其次结合开放式排水道及雨水收集池汇集雨水。p关于污染物处理,该社区雨水分为受污染的雨水和未受污染的雨水,设计方案则尽量减少受污染雨水,通过建设大量的屋顶绿化来过滤处理雨水。生态城市马尔默A-03.可持续雨水管理Bo01 社区的17生态城市马尔默B.基于基于水体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水体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B-01.联通的社区绿地开放空间系统联通的社区绿地开放空间系统Bo01社区规划设计了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社区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的模式,这种布局形式清晰地将社区开放空间分成两级,即基于水体且连续的、完全向马尔默市民开放的中心绿地开放空间和由建筑围合形成的院落式半私密邻里开放空间。开敞连续的中心绿地以运河、海港、码头等水体为骨架,将Bo01社区向南与马尔默两大城市级公园城堡公园(Slottsparken)和国王公园(Kungsparken)连接到一起,最终与马尔默老城区护城河连接起来,形成城市联通的环形水系和连续的开放空间系统。目前,Bo01社区开放空间已成为马尔默市最具吸引力、最活跃的城市开放空间之一。生态城市马尔默B.基于水体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B-0118生态城市马尔默B-02.营造半自然生境的社区绿化设计营造半自然生境的社区绿化设计在Bo01社区中,栖息地指向的绿化设计思想体现在保护和营造两个层面。u保护方面,西港新区虽然是受污染的工业废弃区,但规划师仍将保护场地现有物种纳入规划内容中,由当地的环保和科研机构对住宅示范区进行地毯式的物种搜索以及土质和水文测试,务求在项目开工之前,对那些曾在当地出现的物种进行妥善的移植和保护,并在项目后期进行景观设计时再移植回来。u营造方面,结合雨水径流过程及海潮过程,塑造小型“生态岛”式半自然生境,成为绿化设计的主要思路。首先,设计师在滨海设置被海潮淹没及雨水冲刷的平台,营造了在咸淡水共同作用下的藻类生物栖息地。其次,社区内为了减少雨水径流,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及屋顶花园成为滞留和净化雨水的主要途径之一,斜坡式的屋顶增加了其美学功能,居民可在户外及室内欣赏到。运河的自然缓坡堤岸营造了丰富的滨河湿地生境,这些湿地与私人花园及滨河公共散步道相连接,成为最受住户喜爱的绿地空间。第三,结合散布在社区中的大量雨水收集池营造了大量小型湿地生境,形成尺度及环境宜人的半私密式邻里开放空间,强化了社区归属感。该方式也为植物的自我演替留出了空间,随时间演替的植物群落极大地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发展。生态城市马尔默B-02.营造半自然生境的社区绿化设计在19生态城市马尔默C.以步行及自行车通行为主导的社区交通系统设计以步行及自行车通行为主导的社区交通系统设计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城市新区是西港新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规划采取了3项措施:p首先,将社区主要机动车流量控制在场地东侧外围并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p其次,社区内部结合街道只设置了3处可停车带,但这些区域均采用砖石铺地,并通过30km/h的限速管理使得机动车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该区域,从而形成良好的步行及自行车通行氛围。p此外,社区提供可免费使用的电瓶车,从而将机动车在社区内通行降到最低,为社区营造了大面积安全、舒适的步行及自行车通行区域。社区东侧外围的城市主干道连接老城区,准时方便的公交车设置及连接老城区的自行车道系统大大减少了外出和来访的市民使用机动车,实现了以自行车及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为主的城市新区出行模式,最大程度维护了城市环境安全。生态城市马尔默C.以步行及自行车通行为主导的社区交通系统20生态城市马尔默D.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景观材料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景观材料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材料的概念在建筑学领域应用较多,1993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就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其中提出,风景园林及风景园林师应将研发和使用可再生产品、材料和技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Bo01社区在风景园林中始终贯彻着这一思想。景观通用部件体系即景观材料的规格化及生产体系的建立,将会促进景观材料的重复利用并节约建造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马尔默D.利用可再生及可回收景观材料利用可再生及21汇报框架汇报框架第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第部分:生态城市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马尔默第第部分:总结部分:总结汇报框架第部分:生态城市缘起第部分:生态城市马尔默第22总结结论与启示马尔默西港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可归纳为:第一,建立景观通用部件体系,实现景观材料的规格化生产和使用,将最大程度节约材料及促进材料的循环使;第二,在我国各大城市面临水危机的时代,将雨水可持续管理作为城市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从而节约水资源,同时缓解大环境问题和创造舒适的场地小气候;第三,城市新区开发应为自行车使用者和步行者创造安全、连续、舒适的通行环境,使鼓励市民采取非机动车出行变得更现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城市新区的建设目标;第四,让自然做工,减少人工维护费用,改变城市绿化观念,在城市中建立更多的半自然乡土生物群落生境,为物种的自我演替留下空间,利用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进行城市开放空间绿化设计;第五,多设计师参与在马尔默西港新区的建设过程中被证明是获取多样性城市景观及丰富的景观体验的有效途径。总结结论与启示马尔默西港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