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的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01552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插管的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气管插管的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气管插管的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的配配合合及及护护理理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1一一、气管插管的、气管插管的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一、气管插管的相关知识2用物的准备用物的准备(1)喉镜、牙垫;(2)无菌手套;(3)润滑剂;(4)胶布或固定带;(5)气管插管、管芯;用物的准备(1)喉镜、牙垫;3用物的准备用物的准备(6)吸引器、吸痰管、无菌用水;(7)5ml注射器;(8)氧气、简易呼吸器及面罩;(9)呼吸机;(10)抢救药品。用物的准备(6)吸引器、吸痰管、无菌用水;41 1、操作配合要点、操作配合要点(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2)开放静脉通路,并留一路准备随时给药;(3)摆好病人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颈肩下垫一小枕;(4)检查气囊是否漏气;(5)将气管插管前半部润滑,以备使用;(6)根据医嘱给予镇静麻醉或肌松剂;(7)插管过程中配合吸痰。1、操作配合要点52 2、插管位置检查、插管位置检查(1)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2)观察:若双侧胸部起伏一致,证明插管在气管内,若气管内有冷凝湿化器,证明插管位于气管内。(3)SPO2监测:观察SPO2升高,表明插管位于气管内。2、插管位置检查(1)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62 2、插管位置检查、插管位置检查(5)胸片:插管尖端位于隆突之上23cm:“金标准”。(6)ETCO2当无波形或呼出气CO25mmHg,表明插管位于食道。2、插管位置检查(5)胸片:插管尖端位于隆突7二、气管插管的护理二、气管插管的护理二、气管插管的护理81 1、妥善固定妥善固定确保在位确保在位(1)气管导管插入后病人口中应放入防咬垫或防咬管,防咬瘪或咬破气管插管同时也防止咬伤舌头;(2)气管导管插入后,调整好位置,用胶布妥善固定,以防滑动、摩擦;(3)记录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并用记号笔作标记,每班交班,定时检查,防脱管和单侧肺通气;1、妥善固定确保在位(1)气管导管插入后病人口中应放91 1、妥善固定妥善固定确保在位确保在位(4)搬动病人或翻身时,要有专人扶持头颈部,注意气管导管及呼吸机管道的位置,以免导管移位、过度牵拉扭曲甚至脱出(5)适当镇静,防躁动挣扎及频繁的吞咽反射;(6)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上肢,防止自行拔出气管插管。1、妥善固定确保在位(4)搬动病人或翻身时,要有专人10导管插入深度: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23cm成人经口插管距中切牙(222cm)经鼻(272cm)儿童经口插管距双唇儿童(12+年龄/2)cm经鼻(15+年龄/2)cm。注意:经口插管外露部分过长可适当剪掉注意注意导管插入深度:注意11(1)避免过度充气:(要求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18.5mmHg左右,在2030mmHg是可接受的最高气囊压力范围),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2 2、做好气囊管理工作、做好气囊管理工作2、做好气囊管理工作122 2、做好气囊管理工作、做好气囊管理工作最小漏气技术(MLT):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露出,优点:减少气道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有影响,导管易移位,气囊上气管黏膜干燥。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优点: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助于导管固定。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2、做好气囊管理工作最小漏气技术(MLT):气囊充气后132 2、做好气囊管理作、做好气囊管理作(2)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听:有无漏气声。看:口鼻有无气体漏出。试: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是否等查:套囊位置有无改变至漏气2、做好气囊管理作(2)检查气囊有无漏气;142 2、做好气囊管理作、做好气囊管理作(3)标记充气细管在“9点”位,防气囊旋转、扭曲2、做好气囊管理作(3)标记充气细管在“9点”位,防气153 3、恰当湿化、恰当湿化 及时吸痰及时吸痰(1)气道湿化基本条件要求气道湿化基本条件要求:吸气温度3237相对湿度100%,24小时湿化液量至少250ml有试验证明:低于体表温度2为呼吸机湿化器最佳设置温度3、恰当湿化及时吸痰(1)气道湿化基本条件要求:163 3、恰当湿化、恰当湿化 及时吸痰及时吸痰(2)判断湿化效果的标准)判断湿化效果的标准湿化满意:分泌物较稀薄,可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3、恰当湿化及时吸痰(2)判断湿化效果的标准174、加强管理、加强管理 保持通畅保持通畅防脱落,防异物堵塞,防旋转、扭曲、打折,防呕吐物误吸,防针头坠入。4、加强管理保持通畅防脱落,防异物堵塞,防旋转、扭曲185 5、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每一病人专用一套吸痰盘,24小时消毒更换一次,或每次吸痰前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一次一根,不可重复使用;口腔内吸引与气管内吸引要分开使用吸痰管或一根吸痰管先吸引气管内再吸引口腔。最好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每24小时更换。5、严格无菌操作每一病人专用一套吸痰盘196 6、加强口腔和鼻饲饮食护理、加强口腔和鼻饲饮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同时注意观察口腔有无霉菌感染,黏膜溃疡等。鼻饲注意事项(略)6、加强口腔和鼻饲饮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同时207、气囊放气及拔管前须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防止滞留物误吸引起肺部感染。7、气囊放气及拔管前须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防止滞留218 8、采取合理体位、采取合理体位(1)为减少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刺激,头部可取后仰位;(2)定时转动头部(可与翻身同步进行),以减少由于导管及气囊长时间压迫固定部位而增加黏膜损伤的机会,交替采取右45度位、正中位、左45度位,每2h一次8、采取合理体位229 9、做好充分的拔管前准备、做好充分的拔管前准备(1)拔管前1h遵医嘱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以防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2)拔管前30min以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以充分湿化气道;(3)拔管前翻身、叩背,充分吸引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而后经气管导管插入吸痰管,放松气囊后再充分吸引,嘱患者深吸气、呼气时将气管导管拔出。9、做好充分的拔管前准备(1)拔管前1h遵医嘱静脉推注地23谢谢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