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0984169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11第六章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掌握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念,以及常用卧位的姿势和适用范围熟悉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保护具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第六章 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掌握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2Main Content主要内容2卧位保护具的应用第一节第二节卧 位保护具的应用第一节第二节3Main Content主要内容3一、卧位的分类二、常用的卧位三、更换卧位第一节卧 位卧位是指病人休息、治疗和检查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正确的卧位对增进病人舒适感、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基本要求,协助或指导病人采取正确、舒适、安全的卧位。一、卧位的分类二、常用的卧位三、更换卧位第一节 卧 位卧4卧 位一、卧位的分类(一)主(一)主动卧位卧位病人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并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称为主动卧位。常见于轻症、术前及恢复期病人。(二)被(二)被动卧位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必须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三)被迫卧位(三)被迫卧位病人虽然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或为满足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为被迫卧位。如肺心病病人因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一、卧位的分类(一)主动卧位病人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并能根据5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一)仰卧位(一)仰卧位(二)(二)侧卧位卧位(三)半坐卧位(三)半坐卧位(四)端坐位(四)端坐位(五)俯卧位(五)俯卧位(六)(六)头低足高位低足高位(七)(七)头高足低位高足低位(八)膝胸卧位(八)膝胸卧位(九)截石位(九)截石位二、常用的卧位(一)仰卧位(二)侧卧位(三)半坐卧位(四)端6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一)仰卧位(一)仰卧位仰卧位也称平卧位,基本姿势为病人仰卧,头下放一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又可调整为以下卧位:1去枕仰卧位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中凹卧位(休克卧位)3屈膝仰卧位屈膝仰卧位二、常用的卧位(一)仰卧位仰卧位也称平卧位,基本姿势为病人仰7卧 位1去枕仰卧位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采用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采用此种卧位,可预防由颅内压减低引起的头痛。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中凹卧位(休克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可使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从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3屈膝仰卧位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及会阴冲洗等的病人。1去枕仰卧位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采用去枕仰卧位8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对于无力支持体位的病人,在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各放置软枕,可增加稳定性,促进病人的舒适和安全。2适用范围1)配合胃镜检查,灌肠、肛门检查及肠镜检查等。2)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3)臀部肌内注射。(二)(二)侧卧位卧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二)侧卧位9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摇床法病人卧于床上,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病人足底。放平时,先将膝下支架摇平,再将床头支架摇平。(三)半坐卧位(三)半坐卧位(2)靠背架法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将中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缘,以免病人下滑,同时可在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二、常用的卧位(1)摇床法(三)半坐卧位(2)靠背架法10卧 位适用范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者,可减少局部出血。2)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减少静脉回流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迫,有利于呼吸肌的运动和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状况。3)腹腔、盆腔有炎症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如腹腔炎症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能力较弱,故可防止炎症扩散,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此外,腹部大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增加舒适感,有利于切口愈合。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改变,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适用范围:11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坐于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另备一过床小桌,桌上垫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使病人背部能向后倚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必要时加床档,以保证病人安全。2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等病人,病人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日夜端坐。(四)端坐位(四)端坐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四)端坐位12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2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胰、胆管造影检查。2)脊柱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3)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采取俯卧位,使腹腔容积增加,可缓解胃肠胀气导致的腹痛。(五)俯卧位(五)俯卧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五)俯卧位13卧 位1姿势病人仰卧,将一软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摇高或用木墩及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 cm。该体位易使病人感到不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颅内压增高病人禁用。2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排出。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4)下肢骨折行牵引时,将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二、常用的卧位(六)(六)头低足高位低足高位1姿势二、常用的卧位(六)头低足高位14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仰卧,床头摇高(骨科牵引床、电动床)或用木墩及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 cm,或根据病情而定角度,床尾横立一软垫,减少足部不适。2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2)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3)颅脑手术后的病人。(七)(七)头高足低位高足低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七)头高足低位15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2适用范围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八)膝胸卧位(八)膝胸卧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八)膝胸卧位16卧 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注意遮挡病人及保暖。2适用范围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检查、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2)产妇分娩。(九)截石位(九)截石位二、常用的卧位1姿势(九)截石位17卧 位三、更换卧位长期卧床病人,若不经常变换卧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产生压疮;病人还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时应定时协助病人变换卧位,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一)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卧卧1一人一人协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侧卧法卧法2二人人协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侧卧法卧法(二)(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助病人移向床头1一人一人协协助病人移向床助病人移向床头头2二二人人协协助病人移向床助病人移向床头头三、更换卧位长期卧床病人,若不经常变换卧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18卧 位三、更换卧位本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1)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说明操作要点。2)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等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3)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4)将病人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然后将病人双下肢移近。5)一手托肩,一手托膝,轻轻将病人转向对侧,使病人背向护士。6)按侧卧位要求,在病人背部、胸前及两膝间垫上软枕。7)记录翻身时间和皮肤情况,做好交班。1一人一人协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侧卧法卧法三、更换卧位1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本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19卧 位三、更换卧位本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1)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说明操作要点。2)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等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3)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4)两名护士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臀部和腘窝部,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近侧。5)两人分别托住病人的肩、腰、臀和膝部,轻轻将病人翻向对侧。6)按侧卧位要求,在病人背部、胸前及两膝间垫上软枕。7)记录翻身时间和皮肤情况,做好交班。2两人人协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侧卧法卧法三、更换卧位2两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本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20卧 位(一)(一)协助病人翻身助病人翻身侧卧卧【注意事项】1)操作时应运用人体力学原理。2)帮助病人更换卧位时,应固定床轮,防止床体移动;忌用拖、拉、推等动作,应将病人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身;移动体位后,需用软枕垫好后背及膝下,以维持舒适体位。3)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同时做好交接班记录。4)病人身上置有多种导管或输液装置时,应妥善安置各导管后再翻身;翻身后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扭曲、受压。5)对于手术后病人,翻身前先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如敷料浸湿、脱落,应先予以更换并固定妥当,然后再行翻身,翻身后伤口不可受压。对于颈椎和颅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需有一人托扶头部,使头、颈、躯干保持在一条轴线上;翻身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及牵引力是否正确。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翻身时注意不可剧烈翻转头部,以免引起脑疝,导致病人猝死。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注意事项】1)操作时应运用人体力学原21卧 位三、更换卧位本法适用于轻症或体重较轻的病人。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根据病情放平床头支架,枕头横立于床头。3)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4)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也可搭在护士肩部或抓住床沿。5)护士一手托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臀部,同时让病人两臂用力,脚蹬床面,托住病人重心顺势向床头移动。6)放回软枕,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1一人一人协协助病人移向床助病人移向床头头三、更换卧位1一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本法适用于轻症或体重较轻22卧 位三、更换卧位本法适用于重症或体重较重的病人。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根据病情放平床头支架,枕头横立于床头。3)将各种导管及输液装置安置妥当,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4)病人仰卧屈膝。5)护士两人分别站在病床的两侧,两人双手相接,手指相互交叉,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和臀部;或护士两人站于同侧,一人托住病人的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腘窝部,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6)放回软枕,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二人二人协协助病人移向床助病人移向床头头【注意事项】1)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时,注意保护病人头部,防止头部碰撞床头栏杆而受伤。2)移动病人时不可有推、拉、拖等动作,避免擦伤皮肤或导致关节脱位。3)两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时,动作应协调,用力要平稳。三、更换卧位2二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本法适用于重症或体重较重23Main Content主要内容23保护具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第二节保护具的应用一、适用范围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三、注意事项保护具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24保护具的应用一、适用范围1儿科病人儿科病人儿童因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易发生坠床、撞伤、烫伤等意外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2易易发发生生坠坠床的床的病人病人如麻醉后未清醒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失明或老年人等。3某些某些术术后病人后病人如白内障摘除术后病人。4精神病病人精神病病人如躁狂症病人、有自我伤害倾向的病人等。5其他病人其他病人如长期卧床、极度消瘦、虚弱及其他易发生压疮者。一、适用范围1儿科病人儿童因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发育完善25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一)床档p床档主要用于预防病人坠床1多功能床档多功能床档使用时插入两侧床沿,不用时插于床尾。必要时可将床档取下垫于病人背部,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2半自半自动动床档床档平时折叠于两侧床缘,可按需拉起。3木杆床档木杆床档使用时将床档固定于床两侧。床档中间为活动门,操作时将门打开,平时关闭。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一)床档床档主要用于预防病人坠床1多26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二)约束带p约束带常用于保护躁动病人,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防止病人伤害自己或他人。1宽绷带约宽绷带约束束常用于固定四肢、腕、踝关节。方法:先将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肢体不易脱出(以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度),然后将带子固定于床缘上。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二)约束带约束带常用于保护躁动病人,限27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2肩部肩部约约束束带带可用于限制肩部,使病人不能坐起。肩部约束带用布制成,宽8 cm,长120 cm,一端制成袖筒。方法:操作时,将病人两侧肩部套进袖筒,腋窝衬棉垫,将两袖筒上的细带子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下面两条较宽的长带系于床头。也可将大单斜折成长条,做肩部约束。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2肩部约束带可用于限制肩部,使病人不28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3膝部膝部约束束带常用于固定膝部,限制病人下肢活动。膝部约束带用布制成,宽10 cm,长250 cm,宽带中部相距15 cm分别缝制两条双头带。方法:操作时,两膝及膝下均衬棉垫,将约束带横放于两膝上,宽带下的两头带各缚住一侧膝关节,然后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亦可用大单斜折成长条进行固定。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3膝部约束带常用于固定膝部,限制病人下29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4尼尼龙搭扣搭扣约束束带用于固定手腕、上臂、膝部、踝部。约束带由尼龙搭扣和宽布带构成。操作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在被约束部位衬棉垫,松紧度要适宜,对合尼龙搭扣后将带子系于床缘。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4尼龙搭扣约束带用于固定手腕、上臂、30保护具的应用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三)支被架p主要用于瘫痪、牵引、石膏固定的病人,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适和足下垂等,也可用于烧伤病人进行暴露疗法治疗时的保暖。使用时,将支被架罩于防止受压的部位,盖好盖被。二、保护具的使用方法(三)支被架主要用于瘫痪、牵引、石膏固定31保护具的应用三、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约束带适用的病症,保护病人的自尊。使用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约束带使用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非必须使用,则尽可能不用。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约束带要定时松解,每2 h放松一次,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使用时,约束带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要适宜。注意观察使用约束带的肢体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若发现肢体苍白、麻木、冰冷时,应立即放松约束带。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记录使用保护具体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三、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约束带适用的病症,保护病人的自尊。使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