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83647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性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药的性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药的性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性能1PPT课件一、概述1.定义2.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3.中药为什么能发挥上述治病作用?4.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2PPT课件1 定定 义义 药物的性能(药性)即: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效能。包括药物治疗效能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疗效)。3PPT课件2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4PPT课件3 中药为什么能发挥上述作用 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或曰偏性。如偏寒、偏热;偏苦、偏甘;偏补、偏泻;偏升、偏降;偏润、偏燥等等。中药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这些偏性纠正疾病所呈现的相对应的偏弊,即“以偏纠偏”。景岳全书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中药这种与治疗有关的各种性质和作用,称为中药的性能。5PPT课件4 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 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和总结,主要有:1)性味(四气五味)2)升降浮沉(作用趋向)3)归经(作用部位)4)毒性5)配伍(七情)6)禁忌6PPT课件二、性味 性味又称四气五味。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性与味是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用以表示药物的药性和药味两个方面。四气(四性)五味7PPT课件1 四气 寒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黄芩、板蓝根凉温阳温里、散寒、助阳、通络等作用附子、干姜热四四气气也也称称四四性性。温温热热与与寒寒凉凉属属于于两两类类不不同同的的性性质质。凉凉次次于于寒寒,温温次次于于热热。在在共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8PPT课件(1)四气的产生1.人体反应,感官判断人体反应,感官判断u薄荷外贴太阳穴,皮肤和眼睛即有凉爽之感;内服,咽喉口舌有凉爽之感,即可认为薄荷性凉。v肉桂内服后,胃脘即有热辣感,即可认为肉桂性热。2.不同治疗效果的归纳不同治疗效果的归纳u附子、干姜内服之后,可以治疗四肢厥冷、脘腹冷痛等寒性证,就赋予它们以热性。v内服石膏、知母可以治疗高烧、口渴、脉数、苔黄等热性证,就赋予它们以寒性。9PPT课件(2)四气的临床指导意义1.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选择用药。2.根据药物寒凉温热的程度差异选择用药。3.若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又可以寒热并用。但必须注意病证寒热之多少适当选用药物。若为“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则另当别论,不能按寒热错杂证选药组方。10PPT课件2 五味五味,就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其所含成分不一,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药理和治疗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它们的作用相近,在成分上甚至亦有某些共同之处。但这里所说的“味”与平常生活中所说食物的味道不能完全等同,这里的“味”实际上是对药物某些功能的概括和总结。味并不完全是指药物真正的味道,有时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归纳出来的。所以,某些药物所记载的味与口尝的真实味道并不一致。如葛根味辛、石膏味甘、玄参味咸等均与口尝不符。11PPT课件(1)五味的产生口尝味(具体的五味):健康人味觉器官的辨别。如乌梅酸、甘草甜、干姜辛、黄连苦。这种方法不全面、科学性不够强。药物作用的抽象概括(抽象的五味):经过临床疗效观察而得。如补益者味甘,发汗者味辛。12PPT课件(2)五味作用及临床指导意义辛散能散发散解表麻黄、薄荷能行活血行气川芎、木香甘缓能补滋补和中人参、熟地、麦冬等能和调和药物甘草、大枣能缓缓急止痛芍药、甘草解毒缓解毒性蜂蜜、甘草酸收能收收敛肺气、固表止汗五味子、五倍子能固固精止遗金撄子、覆盆子能涩涩肠止泻五味子、煨诃子苦坚能泻清热泻火、通便黄连、大黄能降降逆止呕,降气平喘半夏、杏仁能燥燥湿苍术能坚泻火存阴(坚阴)黄柏、知母咸软能下泻下通便芒硝能润润燥软坚能软软坚散结牡蛎、海藻13PPT课件3 气味合参 为什么解释药物的功能必须气味结合?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二者必须综合起来看。否则,不能全面表述药物的功能。如黄连,性大寒,则能清热泻火解毒;结合味大苦,则可知黄连还有燥湿之功。如此解释就比较全面了。所以解释药物的功能必须气味合参。14PPT课件4 气味配合规律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不同,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气异味同一气多味15PPT课件(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完全相同的药物,其作用相近。辛温 如麻黄、桂枝、紫苏辛凉 如薄荷、牛蒡子甘温 如黄芪、锁阳苦寒 如黄连、黄芩、黄柏气味合参,但气味亦有主次之别。以味为主 如黄芪甘温,言其补气以气为主 如锁阳甘温,言其助阳16PPT课件(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气同味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杏仁苦温降气止咳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气异味同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解表散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泻火17PPT课件(3)一气多味 一气多味,说明药物作用多,治疗范围广。如:当归 辛行气活血甘补益温散寒 所以,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温经止痛之功。凡血虚、血瘀、气滞、以及血虚血瘀兼有寒者,均可用之。18PPT课件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上、下、表、里)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病位在上 眼目红肿、口舌生疮升浮在表 外感表证、皮肤湿疹在下 腹水、尿闭、肢蹄浮肿沉降在里 里实便秘、肚腹冷痛病势向上 呕吐、呃逆、咳嗽气喘沉降向外 自汗、盗汗、风疹初起向下 泻痢、脱肛、子宫脱等升浮向里 表证传里、热邪内陷19PPT课件1 升降浮沉的作用升浮阳上行向外升阳、发表、散寒、祛风、催吐、开窍等作用沉降阴下行向内清热、泻下、利水、渗湿、潜阳、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消积导滞、重镇安神等作用某些药物具有升浮和沉降的“二向性”或“多向性”。如:麻黄升浮发汗解表沉降平喘利尿川芎升浮上行头目沉降下行血海20PPT课件2 升降浮沉临床指导意义病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宜沉降。如风寒表证当用升浮发散之麻黄,不能用沉降泻下之大黄。病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肠燥便秘,宜用润燥滑肠之火麻仁、杏仁,不能用升浮发散之紫苏。病势向上、向外,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肝阳上亢,宜用平肝潜阳之代赭石,不能用升发助火之桂枝。病势向下、向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久泻脱肛,宜用升阳益气之黄芪、升麻,不能用泻下沉降之大黄、芒硝。药物的升降浮沉确定后,可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恰当地选用药物。与病位相对应;与病势相对立。21PPT课件3 怎样确定升降浮沉升降在物,亦可在人升浮沉降药物性味四气 温、热寒、凉五味 辛、甘、淡酸、苦、咸药物质地花、叶、枝、皮、根之上部等种子、果实、矿石、介壳、根之下部等药物炮制酒炒升散,姜炒发散,生用主升盐炒下行,醋炒收敛,蜜炙补润药物配伍少量沉降药入大量升浮药中则升少量升浮药入大队沉降药中则降“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颠顶”;“桔梗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牛膝能引诸药下行”。22PPT课件四、归经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脏腑经络即是这种药物的归经。寒性药物清热作用补虚药物滋补作用黄连清心火党参补脾龙胆草 清肝热牛膝补肝黄芩清肺热蛤蚧补肺杜仲补肾23PPT课件1 归经的产生在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杏仁治咳嗽痰多止咳平喘归肺治肠燥便秘润肠通便归大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归脾经一药可以归一经,也可以归数经。归数经的药物治疗范围比较广大。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说明此药能清心、肝、胃、大肠等脏腑的实热火毒。甘草能入十二经,其治疗作用更加广泛。24PPT课件2 归经的临床指导作用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部位选择用药肺热咳喘黄芩、桑白皮肝热或肝火龙胆草、夏枯草胃热黄连、石膏心火亢盛黄连、连翘根据脏腑传变规律选择用药肺气虚:选择肺经药和脾经药配合治疗,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眼病(肝火上炎):选择肝经药与心经药配合,以泻心平肝(实则泻其子)等。药物的归经,具体地指出了药效的所在。25PPT课件3 归经与四气五味合参归经和四气五味都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药物的性能。是有机地联在一起的。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药物本身也有温、清、补、泻之别。肺病咳嗽肺寒干姜温温肺寒肺热黄芩清清肺热肺虚百合补补肺虚肺实葶苈子泻泻肺实26PPT课件4 归经与升降浮沉合参同一脏腑经络的病变,除了寒热虚实之不同外,还有病位和病势之分别。药物本身也具有升降浮沉的差异。外邪犯肺肺气不宣病势向内入肺经具升浮发散麻黄桔梗肺气不降肺热咳喘病势趋上入肺经具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桑白皮葶苈子旋覆花27PPT课件五、毒性五、毒性“毒”的含义“毒”的分级“毒”的临床指导意义是指药物对畜体可能产生的毒害作用。28PPT课件1 “毒”的含义物之能害人即为毒。其实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远非如此,概括起来有四点:“毒”为药物的总称“毒”指药物的偏性“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29PPT课件(1)“毒”为药物之总称古人将所有的药物皆称为毒药。如周礼:“医医师师掌掌医医之之政政令令,聚聚毒毒药药以以供供医医事事”。景岳全书:“凡凡可可辟辟邪邪安安正正者者,皆皆可可称称为为毒毒药药”。这里将药与毒并列,可见药即“毒”,“毒”即药,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30PPT课件(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如类经:“药药以以治治病病,因因毒毒为为能能,所所谓谓毒毒者者,以以气气味味之之有有偏偏也也。盖盖气气味味之之正正者者,谷谷食食之之属属是是也也,所所以以养养人人之之正正气气。气气味味之之偏偏者者,药药饵饵之之属属是是也也,所所以以去去人人之之邪邪气气”,“欲欲救救其其偏偏,则则惟气味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惟气味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31PPT课件(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之大小,即作用强弱,指出了“大大毒毒治治病病,十十去去其其六六;常常毒毒治治病病,十十去去其其七七;小小毒毒治治病病,十十去去其其八八;无无毒毒治治病病,十十去去其其九九。谷谷肉肉果果菜菜,食食养养尽尽之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无使过之,伤其正也”。32PPT课件(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除上述三点外,“毒”还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而现代中药学中所说的“毒”一般只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33PPT课件2“毒”的分级无无毒毒:是指所标示的药物服用后很少出现副作用,使用安全,一般不会毒害人畜。小小毒毒:是指所标示药物使用较安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有有毒毒、大大毒毒:是指所标示药物容易使人畜中毒,用时必须谨慎。剧剧毒毒:是指所标示药物毒性强烈,临床上多供外用,或极小极小量入丸散内服,并要严格掌握炮制、剂量、服法、宜忌等,不能鲁莽从事 34PPT课件3“毒”的临床指导意义纠纠正正中中药药无无毒毒的的错错误误认认识识。指指导导临临床床安安全全用用药药,避避免不必要的中毒事故免不必要的中毒事故。便于及时抢救便于及时抢救。以毒攻毒以毒攻毒。35PPT课件六、配伍六、配伍就是指药物的配合使用,也就是将几种(二味以上)药物配伍成复方使用。36PPT课件1 为什么要配伍?为什么要配伍?畜体疾病的复杂多变性数病相兼表里同病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气血阴阳俱虚药物本身疗效的有限性37PPT课件2 “七情七情”配伍配伍单行:即用单味药治病,不需其它药物辅助即能发挥治疗作用。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同类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增强、促进疗效。相使:即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不同类药物配合使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或提高主药的疗效。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毒性或烈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一种药物能降低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疗效。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38PPT课件3 “七情七情”的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指导意义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如相须、相使。有些药物配合使用,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有毒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如相畏、相杀。有些药物可能相互拮抗而抵销、削弱药物原有的疗效,用药时应注意避免,如相恶。另一些药物单用本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则属配伍禁忌,临床上应避免配用,如相反。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变化关系概括如下:39PPT课件4 “七情七情”配伍关系图示配伍关系图示单行:单方不用辅 相须:同类不可离(疗效协同)协同 相使:我之佐使(辅佐配合)相反:两不相合(增强毒性)相恶:夺我之能(抵销疗效)拮抗 相畏:受彼之制(毒性受制)相杀:制彼之毒(抑制毒性)当用当用勿用勿用有毒有毒制宜制宜七情李时珍曰:“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40PPT课件七、用药禁忌七、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服药禁忌所所谓谓用用药药禁禁忌忌,就就是是使使用用药药物物时时应应当当注注意意、禁禁止止和和忌忌讳讳的的事事。主主要要包包括括:41PPT课件1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产生毒性反应、副作用使原有的毒副作用增强使原有的疗效降低或丧失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不能配伍应用。合用后则:古代文献将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十八反八反”和“十九畏十九畏”。42PPT课件(1)十八反)十八反十十八八反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本草纲目:有紫参无元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43PPT课件(2)十九畏)十九畏十十九九畏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煅炙煨要精微。44PPT课件2 妊娠禁忌妊娠禁忌 所谓妊娠禁忌,是说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导致胎动不安,造成流产或堕胎的副作用,故在妊娠期间忌用。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禁禁禁用用用用药药药药物物物物: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虻虫、水蛭等。慎慎慎慎用用用用药药药药物物物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大辛大热、滑利的药物。如附子、干姜、大黄、芒硝、桃仁、红花、瞿麦等。不管禁用或慎用的药物,若无特殊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不中。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不中。45PPT课件3 服药禁忌服药禁忌是是指指在在服服药药期期间间,对对于于患患畜畜的的草草料料和和饮饮水水的的禁禁忌忌。在在人人则则称称食食忌忌或或忌忌口口。如如灌灌服服泻泻下下药药治治疗疗结结证证时时禁禁草草料料;温温热热药药治治疗疗寒寒证证时时忌忌食食冰冰冻冻草草料料和和饮饮凉凉水水;肉肉食食动动物物服药期间忌油腻等。服药期间忌油腻等。46PPT课件常用方剂常用方剂组成原则(原则性)加减化裁(灵活性)方方剂剂,通常称为“汤汤头头”,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配伍组合而成。47PPT课件一、组成原则一、组成原则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治疗作用的要药,分量较大。臣药配合君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用量应次于君药。佐药辅助君臣药治疗兼证消除或缓和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消除因寒热剧烈引起的“格拒不纳格拒不纳”现象。使药调和药引经药即引药归经,引导他药直达病所。48PPT课件君 麻黄臣 桂枝使 甘草佐 杏仁麻黄汤方剂举例方剂举例解表发汗宣肺平喘辛温通阳发汗散寒苦平利肺止咳平喘甘缓和中调和诸药49PPT课件附:引经泻火疗病须知附:引经泻火疗病须知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大肠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稍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强。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通经用此药为便,岂能有病到膏肓?引经药的作用就是引药归经,引导它药直达病所。习惯上头部用升麻,前焦用桔梗,肝经用柴胡,前肢用桂枝,后肢用牛膝,腰胯用杜仲、川楝子等等。50PPT课件二、加减化裁二、加减化裁病情体质年龄性别饲养管理使役气候地区组方有一定的原则性,但其具体选用的药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临床运用时必须灵活变通,注意随证加减。51PPT课件1 药味加减药味加减即根据病情的需要,将方剂中的药味适当增添或减去一些。一般情况下,药味加减后不影响方剂的主要功能,只是使它更对症而已。药味加减后,方剂的主要功能和适应证也可能随之改变。52PPT课件凉血散瘀行气解郁清三焦火兼化湿热敛阴涩肠止泻清血热下积滞郁金散例一例一清热解毒敛阴涩肠止泻收涩利水止泻53PPT课件例二例二君 麻黄臣 桂枝使 甘草佐 杏仁解表发汗宣肺平喘辛温通阳发汗散寒苦平利肺止咳平喘甘缓和中调和诸药麻黄汤臣 石膏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泻肺热54PPT课件2 用量增损用量增损指方剂中的药物组成不变,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从而改变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黄大黄厚朴厚朴枳实枳实厚朴厚朴枳实枳实大黄大黄君药君药臣药臣药佐药佐药55PPT课件3 方剂合并方剂合并就就是是将将两两个个或或两两个个以以上上的的方方剂剂合合并并成成一一个个方方使使用用,因因而而可可以以使使方方剂的作用更全面或更复杂一些。剂的作用更全面或更复杂一些。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四君子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 物 汤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八 珍 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56PPT课件4 剂型变化剂型变化即改变方剂的剂型。剂型改变之后,方剂的作用也往往发生一定变化,主要反映在效力的大小和缓急上。一般说来,汤剂作用快而力峻,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较急的患病动物;丸剂和散剂作用慢而力缓,多用于病情较轻或患慢性病的动物。57PPT课件有成方而无成病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医学源流论云:“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又云:“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列之症皆合,更与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观之症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58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