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痛药的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8332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3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止痛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药止痛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药止痛药的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止痛中药临床应用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l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l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主要内容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2引引 言言l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久远,至今依然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由于止痛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著,因而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l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往往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中医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止痛中药,进行治疗,对及时缓解或消除疼痛,防治痛厥,挽救生命,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引言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久远,至今依然生机勃勃,不3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4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l一、始载于夏商周l二、形成于秦汉如帛书五十二病方约载242种药物,经初步统计,其中有止痛作用的药物达31种,占药物数量的12.81。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一、始载于夏商周5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l三、增补于魏至清如: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书5卷,载药1892种。初步统计该书药名下注有“纲目”二字者,有65种药标有“止痛”或治某种“疼痛”,占新增药物386种的16.84。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有716种为新增药物。其中121种药物有止痛作用,占新增药物数量的16.90。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三、增补于魏至清6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l四、发展于当代新中国成立后,医药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多次对中药资源及中草药的应用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诃查、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之类的众多中药专著以及刊物。其中,中药大辞典,汇集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方面的文献资料,是建国后首部大型中药工具书之一。止痛中药的源流概况四、发展于当代7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8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一、去除病因中医认为“凡是诱病之因,皆为痛证之源。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脏腑、经络气机不畅,经脉瘀阻或失于温养时均可导致疼痛的发生。其中外感六淫、虫扰及内伤七情等可谓引起疼痛之重要病因。究其治痛的作用机理,在于能去除病因,改善病理状态,从而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使气血、阴阳恢复正常,同时能抑制或减轻疼痛,以提高治疗痛证的效果。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一、去除病因9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1抗菌消炎止痛中药在止痛的同时,许多药物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常用治某些感染而致的疼痛。临床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药,这些药物皆有广谱抗菌和镇痛作用。l2抗病毒某些止痛中药尚有抗病毒的作用也如柴胡、桂枝、黄芪等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临床上常用治某些病毒性疾病引发的疼痛,通过去除病因,可达到痛随病去的目的。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1抗菌消炎10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3驱虫l虫体扰动亦是引发疼痛的病因,治当驱虫为主。临床上以驱虫止痛药乌梅为主的乌梅丸多昭于胆道蛔虫症的治疗。其作用机理即是麻痹虫体,同时增加胆汁的分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并使十二指肠趋于酸性,促使虫体退出胆管,从而呈现解痉止痛,驱蛔虫及防止感染的作用。l4调节脏腑功能l中医还十分强调七情内伤、劳倦等为导致疼痛的重要病因。情志异常变化可伤及内脏,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紊乱,从而发生疼痛,对此应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痛目的。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3驱虫11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二、改善病理对于痛证的基本病理,中医常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来概括。“不通则痛”多是对实证疼痛而言,临床上当以“通”法治疗,“通则不痛”。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二、改善病理12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不荣则痛”则是针对虚证而言,是指因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低下,使得阴阳、气血亏乏,人体脏腑、脉络失于温养溺润而引起的疼痛,临床常以“补”法治疗。“荣则不痛竹。l虽然“不通”与-不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疼痛病理,但某些情况下,又常错杂出现,形成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并见的不同证候。所以临床上应仔细分辨主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病理状态。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不荣则痛”则是针对虚证而言,是指因邪气侵13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l三、抑制疼痛止痛中药用于疼痛,除了能针对病因、病理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外,还有直接抑制减轻疼痛的作用。止痛中药的作用机理三、抑制疼痛14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15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是根据致痛病因、疼痛程度及药物止痛作用的强弱,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止痛中药舍用,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强止痛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用药方法。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是根据致痛病16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l一、通用配伍括为“七情合和”。止痛中药的通用配伍是指针对疼痛程度,将止痛药与相应治因药合用,以增强止痛和祛除致痛病因的作用,治疗轻度或中度疼痛的用药方法。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一、通用配伍17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l常见的通用配伍有数种,主要有:1解表类药配伍,多用治外感性疼痛2清热类药配伍,多用冶火热性疼痛3祛风湿类药配伍,多用治风湿痹痛4散寒类药配伍,多用治寒性疼痛5行气类药配伍,多用治气滞性疼痛6活血类药配伍,多用治血瘀性疼痛7息风类药配伍,多用治风性疼痛8消食、驱虫或泻下类药配伍,多用治积滞性疼痛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常见的通用配伍有数种,主要有:18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l二、特异配伍止痛中药的特异配伍是指针对重度疼痛,将归经相同及止痛力较强抑或兼有麻醉止痛作用的药物合用,使其力强效宏,受点集中,用治重度疼痛或痛顾证的用药方法。一般可分两种。1同经相配,受点集中2同功相伍,力宏效捷止痛中药的配伍规律二、特异配伍19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一、标本同治的用药原则1外邪致痛风邪致痛,为风邪侵及肌肉、筋骨、经脉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是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多见于躯体上部。治疗此类疼痛,应使用祛风止痛药。2气滞疼痛气滞疼痛系主要由情志等因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是以胀痛为主,且攻窜不定。常因情志不遂加重。多发子晌胁脘腹部。治疗此类疼痛,须使用行气止痛药。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一、标本同治的用药原则20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3血瘀疼痛血瘀疼痛多为气郁日久,行血不畅,或外伤引起之疼痛。治疗此类疼痛,宜使用活血、行气兼有止痛作用的药物。4虚性疼痛虚性疼痛常为津血匮乏、阳气亏虚、入体脏腑、脉络失于温养所致之疼痛。其特点多是痛势绵绵不断,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治疗此类疼痛,可使用补虚止痛类药物。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3血瘀疼痛21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二、急则治标的用药原则“急则治其标”一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若出现危急证候,甚则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时,就须先冶其标,再治其本。所以治疗疼痛也需分清疾病标本之主次缓急。如某些病在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甚至剧痛遂至昏厥虚脱。此时,疼痛一症已由原来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务以止痛为要,暂且应用止痛作用强的药物以治之。但对某些疼痛,如急性腹痛在未弄清痛因前不可冒然单纯止痛,防止掩盖病情真象,贻误时机。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二、急则治标的用药原则22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三、调气和血的用药原则疼痛虽可缘于多种原因,但其产生的机制主要与气血失调有关,即不外乎气滞、血瘀、血虚,或兼而有之,相互影响。通过运用具有理气解郁、活血行滞、温经通络、补血柔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治疗痛证,以达到宣通阻闭,调和气血的目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疼痛的病机。对调气和血法,凌一揆教授指出:“气为血帅,故调气和血,在治法上常相辅为用,有时甚至首重调气气行则血行,气主要是指气机。故调气的概念实际上也就是调整和改善气与血的功能状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三、调气和血的用药原则23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四、依疼痛部位用药的原则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位或脏腑之间总是通过经络相联系,故临床上当疼痛固定在某一部位或脏腑经络时,可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根据疼痛部位与所属脏腑、经络的关系,选用适宜于病情并能作用于特定部位的止痛药,使药力直达病所,增强疗效。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四、依疼痛部位用药的原则24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l五、扩大应用的用药原则止痛中药的功用并非一端,往往一药多用。由于它们的药性有殊,止痛作用强弱不一,作用部位不同,所以其止痛作用范围,常受其主要性能和归经的限制,而具一定的针对性。这种用药的针对性也就意味着它们使用上的局限性。因此,临床多通过药物配伍这一途径来扩大止痛药的应用范围。止痛中药的应用原则五、扩大应用的用药原则25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26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一、宜于顽痛,功捷效强临床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重度疼痛,应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毒剧止痛中药,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一、宜于顽痛,功捷效强27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二、外用为主,安全有效毒剧止痛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甩。入汤剂、丸、散等内服,虽有治疗范围广等优点,但用之不慎,容易引起严重毒蒯作用。而用外治法将药物敷贴于穴位或直接作用于相应部位治痛,既安全又有效,且与内服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提倡外用为主。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二、外用为主,安全有效28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三、正确配伍,减毒增效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通过配伍,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可以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加剧毒副反应。所以只有适宜配伍才能起到增效减毒之作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三、正确配伍,减毒增效29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四、合理炮制,减毒保效毒剧药材生品含毒性成分多,毒性较酷烈,故入药一般须严格依法炮制。通过炮制,可去除非药用毒性成分,或使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在一个适当量限上,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四、合理炮制,减毒保效30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五、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严格控制剂量是防止毒烈之品损害机体的重要方法。由于毒剧止痛中药毒性较大,有的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易致中毒。所以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并视病情需要,逐渐加量,中病即止,以防伤正。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五、控制剂量,中病即止31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六、选择剂型,缓和毒性中药有丸、散、膏、汤等多种剂型,应用毒剧止痛中药时,选择适宜剂型,对确保用药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六、选择剂型,缓和毒性32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l七、煎服相宜,防药毒害药物毒性的大小与煎服法密切相关。由于煎煮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生变化,服法关系到药物的吸收,故历代医家都十分讲究毒剧药物的煎服,并力图通过各种途径来减轻或消除某些毒副作用。在煎法上,对某些有毒止痛药物可通过长时间加热煎煮,以降低其毒性。毒剧止痛中药的应用七、煎服相宜,防药毒害33谢谢聆听!谢谢聆听!谢谢聆听!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