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

上传人:20022****wzdgj 文档编号:240981654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认识新的课程形态正在建立新的学习生态正在形成广泛的应用性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信息技术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之一。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认识新的课程形态正在建立广泛的应用性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认识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认识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提 纲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信息化有线互联移动互联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有线互联移动互联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2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数字校园智慧校园2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312014年12月3日312014年12月3日课堂教学资源学习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课堂教学资源学习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学生资源环境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学习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学生资源环境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学习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教育革命特征:教学力的飞跃!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4A模式AnybodyAny timeAnywhereAny content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教育革命图形计算器阅读笔表决器二、学习终端日渐多样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图形计算器阅读笔表决器二、学习终端日渐多样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二、学习终端日渐多样1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二、学习终端日渐多样电子书包上海重庆杨凌张家岗小学四年级石泉县两河镇初中一年级电子书包上海重庆杨凌张家岗小学四年级石泉县两河镇初中一年级澄城实验学校六年级2014年9月23日于安康陕西铜川关庄中学七年级电子书包陕西铜川青年路小学四年级澄城实验学校六年级2014年9月23日于安康陕西铜川关庄中学1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技术进步 教育趋于国际化 学校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扩大 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学习需要(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1三、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1四、多方推动促应用多所高校积极参与,相继推出或正在建设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课程,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多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促进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改革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1四、多方推动促应用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1四、多方推动促应用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1四、多方推动促应用信息化课程建设背景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教学为了促进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中,师生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数字化资源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课程以网络为平台,依据培养目标、学习需要和知识体系,基于数字化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灵活有效的多种学习模式、支持多种学习对象、多种学习终端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与学的活动。特点: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课程2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教师:服务、支持、指导、帮助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课程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2教师:服务、支持、指导、帮助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信息化课程建2实现三个转化要将教材转化为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要将结果性(终结性)评价转化为发展性评价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2实现三个转化信息化课程基本内涵平台(King)内容(Queen)活动(Soul)在线学习的三个核心构成要素在线学习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关注点平台内容活动在线学习的三个核心构成要素在线学习3 目标控制原理优选决策原理要素分析原理反馈评价原理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评价原则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章节设计章节设计章节设计.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层次结构基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章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学习的知识点教学设计课程设计WordPPT 课件知识点设计知识点设计章节设计章节设计章节设计.3 2 信息模块化层次性实践性评价性模块化2课程大纲学习单元学习工具通知任务提醒留言笔记讨论区在线提问常见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专题资源教育技术学开放资源教育学开放资源课程性质第一单元课程特点学习方式第十三单元课时安排课程目标第二单元考核评价即时测试在线考试学生互评作业知识点学习协作学习活动资源中心 教育学资源网学习档案学习记录学习社区课程圈子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的主体结构2课程大纲学习工具通知任务提醒留言笔记讨论区在线提问常见问题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学习笔记作业/测试社交工具文件共享讨论区收藏圈子关系博客留言版内部邮箱在线帮助IP控制(管理员)RSS订阅标签评论问卷成绩薄网络课程/MOOC课程平台通用学习社区电子档案资源中心分享评价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学习笔记作业/测试社交工具文件共享收藏圈子关知识点N教师学生资源类型其他内容方法设计活动设计活动1活动2资源类型画面构图方法设计活动设计活动1活动2资源类型画面构图具体知识点的教学环节3 2 信息化课程设计建议知识教师学生资源类型其他内容方法设计活动设计活动1活动2资源时间:2000年10月2001年9月2003年至今地域:陕西师范大学对象:在校三年级本科师范生成人教育硕士“4+2+1”教育硕士综合院校直读教育硕士方式:混合式学习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时间:2000年10月2001年9月2003年至今4信息学科分类专业小计理科数学、物理、应用电子、化学、地理、体育、心理学、计算机、生物、9文科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外语、历史、政治、5艺术类音乐学、舞蹈学、美术、3学习对象群体分类认知体验分类职前(在校师范生、专业教育硕士)职后(联考教育硕士)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学科分类专业小计理科数学、物理、应用电子、化9文科汉语言文学学年师范本科联考硕士专业硕士20031500230200415002672005176033720061765306200719502902008198628720092003316198201024043222302011242321330820122584270429201326462894202014198637939020151822261357合计2632937672333课程学习情况356名(网盟)学年师范本科联考硕士专业硕士2003150023020041全程教学管理学习分析技术科学评价激励4特色课程文化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混合式学习全方位支持全程教学管理学习分析技术科学评价激励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一、混合式学习模式 网络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文字教材相结合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4信息化课程教学一、混合式学习模式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一、混合式学习模式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4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特点4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特点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基本内容用于课堂(教材)生成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试题库、学科知识、检索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交流平台、答疑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工具、素材资源库等特色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用于丰富更新课程教学录像、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学习指导、基本资源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作业、答 教学活动疑等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作品、作业案例、讨论列表、问题库、博客、WiKi等132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基本内容用于课堂(教材)生成资源网络课程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件三、全程的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2.用户注册3.过程监控4.作业评阅5.成绩评定6.课程维护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三、全程的教学管理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四、科学的评价激励(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强调多维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 实践作品集 在线交流讨论 单元活动参与 在线考试 期末笔试10%15%(优秀者颁发证书)8%10%15%40%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四、科学的评价激励(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信息化教四、科学的评价激励(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重视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习态度评价:注册时间、学习进度参与度评价:意见领袖、参与交流学习价值观评价:作业、实践作品真实性基本任务评价:在线作业批改情况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四、科学的评价激励(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4信息化课程五、实时的学习分析技术应用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五、实时的学习分析技术应用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六、特色的课程文化重视课程文化建设,增强自我标识,提升课程的教化思想。期望成为信息时代新课改的达人(talent)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创客(maker)责任 担当 自觉 进取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六、特色的课程文化学习效果分析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学习效果分析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4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国家级精品课http:/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