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27课讲解课件

上传人:20022****wzdgj 文档编号:240980002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行论第27课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入行论第27课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入行论第27课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行论-忏悔品第二十七课入行论-忏悔品入行论第27课讲解课件目目 录录 二十六课回顾二十六课回顾二十七课二十七课 全文归摄全文归摄 课后课后 思考题思考题分组研讨分组研讨 研讨总结研讨总结目 录 二十六课回顾二十七课 全文归二十六课整体回顾寅一、皈依共同三宝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寅二、皈依具愿力之菩萨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丑三、如何皈依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二十六课整体回顾寅一、皈依共同三宝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寅第二十七课整体归摄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寅一、以患者之喻说明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即便是畏惧风、胆等平常疾病,也需要谨遵医嘱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那么贪欲等百罪的痼疾恒常萦身必然要精进遵照如来言教来对治就更不必说了,因为弥天大罪的重症实在难以治愈。一嗔若能毁,赡部一切人,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为什么呢?贪心等一种疾患就足可以毁灭南赡部洲为主的一切人,除了依如来教奉行以外寻遍四面八方也得不到能治愈这些疾患的良药。能治疗这些烦恼疾病的灵丹妙药就是一切种智,因为依靠它能解除一切痛苦,明明知道这一点还不依教奉行,显然是愚昧至极、该被呵责的对象。第二十七课整体归摄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第二十七课整体归摄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纵然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于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丑二、迅速精进(寿命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亲友不可靠)寅一、寿命不可靠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假如认为“我今天不会死”而悠然自得、安逸度日,这是不合理的,每个人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死期迟早都会降临的。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总有一天是要死亡的,到那时谁能赐予我无惧的心境?怎样才能摆脱死亡的痛苦?如果我必死无疑,为什么现在还心安理得、逍遥自在地度日呢?这么做实在不合理。第二十七课整体归摄 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丑二、迅速精进(寿命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以世间的疾病作比喻,说明凡夫无始以来的烦恼病迫切需要对治凡夫很重视世间的疾病无始以来的烦恼病比一般世间的疾病可怕得多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教证】佛陀在华严经中教诫我们:“善男子,汝当于己起病人想,法起药想,于善知识起医王想,殷重修持起医病想。”如何对治烦恼痼疾?依靠自学来治愈相当困难【教证】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要依止善知识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若想真正有所收获,必须认认真真地依止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你再有智慧也无法通达佛法的奥义。如何依止善知识1)依止善知识,闻思佛教的道理,如理如法地修持。2)大家应该对修行有信心,稍微懂一点佛法时,也不能有傲慢心,不能有满足之感。3)大家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依靠佛法来进行修持,这样久而久之,自己本有的断证功德才会现前的。寅一、以患者之喻说明寅一、以患者之喻说明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以患者疾病作比喻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以世间的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一惑能毁赡部一切人,唯有佛法能救度一惑能毁赡部一切人,唯有佛法能救度1.一惑是指贪心、嗔心等任何一种烦恼,如果有了这种烦恼,比如对菩萨等殊胜对境生嗔恨心,一个人生起就会毁坏一个人,两个人生起就会毁坏两个人,南赡部洲的人都生起这种烦恼,就会毁坏整个南赡部洲的人。可见烦恼的力量相当强大,世间上任何一种疾病也没有这么可怕。2.现在的人特别害怕禽流感,医学家认为,如果禽流感蔓延,四分之一的人类都会死亡,但烦恼疾病与此相比,杀伤力则更为强大,它不仅能摧毁这个人今生的戒律、道心,乃至生生世世的安乐都会被彻底毁坏的。为什么说为什么说“一惑能毁赡部一切人一惑能毁赡部一切人”呢?呢?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一惑能毁赡部一切人,唯有佛法能救度1124古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中国古代有孔孟之道、老庄之说,以及各种人文道德、方法论;古西藏有苯波教等的学说理论,虽然人们绞尽脑汁地想尽办法,但都没能成功地治愈内心的烦恼病。唯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现证了无上圆满正等觉之后,应众生不同的根基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完全能治疗众生心里的疾病,依靠这一殊胜圣道,无数众生才得以趋向解脱的彼岸,这是历史可以证明的。佛陀是唯一的大医王我们应摧伏自己相续中的傲慢,生起对佛陀坚定的信心,好好修持。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印度的耆婆医师、汉地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以及藏地的云登贡布,都曾被人们称为“医王”,但他们只能治众生身体上的病。而佛陀不仅能治身体上的病,心里的疾病也能完全治愈。不管是在佛陀时代,还是其他时候,相续中有了傲慢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3 现在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始终都有一种傲慢心,他们认为自己有点文凭,就如何如何的了不起。从世间来说,这些文凭可能算是傲慢的资本(但现在也有许多假文凭,通过花钱或关系就可以买到),说明你在世间方面有一些长处,但就学佛而言,也许你还没有达到中学水平,对最基本的因果正见、轮回的道理还是怀疑重重,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法离你的相续非常遥远。总而言之,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总而言之,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现在世间上有许多遣除痛苦的方便,现在世间上有许多遣除痛苦的方便,但这只能让你暂时快乐,解决一两但这只能让你暂时快乐,解决一两天的问题而已,生生世世的生老死天的问题而已,生生世世的生老死病,唯有佛陀的教言才能治疗。病,唯有佛陀的教言才能治疗。所以,我们应该深深认识到自己是所以,我们应该深深认识到自己是个病人,世间上的任何学问都不能个病人,世间上的任何学问都不能治愈,唯有佛陀的甘露妙药才有办治愈,唯有佛陀的甘露妙药才有办法。今生值遇了这样的医王,我们法。今生值遇了这样的医王,我们是非常有福报的,虽然无始以来被是非常有福报的,虽然无始以来被贪嗔痴的重病所缠,苦不堪言,但贪嗔痴的重病所缠,苦不堪言,但现在遇到了这么好的上师、这么好现在遇到了这么好的上师、这么好的佛教,真的要值得高兴!的佛教,真的要值得高兴!3124古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中国古代有孔孟之道、老庄之说,以我们应发自内心我们应发自内心地对佛陀充满信地对佛陀充满信心和恭敬心。心和恭敬心。作为一个佛教徒,作为一个佛教徒,要认认真真地学要认认真真地学习佛法。习佛法。唯有佛陀的教言才能治疗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唯有佛陀的教言才能治疗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假如没有好好修持,成天不务正业,这是相当可惜的,这种人实在太愚痴了。希望你们尽量不要把时间浪费都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尤其是请客吃饭,来来去去要花很长时间,这是我非常反对的。诸佛菩萨以智慧眼为我们抉择了前后世的存在,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人,也找不出它不存在的确凿依据,既然如此,我们对死亡、对来世需不需要作一些准备?所以学佛最好不要停留在表面上,否则难免会被寂天菩萨所呵斥。从古到今,人类历史上有这么多的学者与智者,他们的理论根本没有揭示万法的真相,而只有释迦牟尼佛才真正宣说了解脱的正道,所以作为佛教徒,我们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赞叹佛陀,而应发自内心地对佛陀充满信心。大家对佛陀的恭敬心也应当如此,不是别人说佛陀很好,自己就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详细的观察、认真的修学,自相续中的烦恼减少了,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我们应发自内心地对佛陀充满信心和恭敬心。作为一个佛教徒,要认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以深坑、悬崖等险处作比,说明地狱之苦更可怕。指出面临会使自己堕入地狱、长劫感受剧苦的罪业烦恼,一定要严加对治。1.我们平时遇到深坑、悬崖时,都会提醒我们平时遇到深坑、悬崖时,都会提醒“小心,别掉下去了小心,别掉下去了”;冬天的路稍微滑;冬天的路稍微滑一点,也会说一点,也会说“注意啊,慢慢走注意啊,慢慢走”;上梯子的时候,不停地嘱咐;上梯子的时候,不停地嘱咐“一定要当心,要一定要当心,要不要我来扶你不要我来扶你”,其实就算不注意摔倒了,也许腿断了,也许身体受伤,最多只是,其实就算不注意摔倒了,也许腿断了,也许身体受伤,最多只是死了而已,除此之外,不可能生生世世都感受巨大的痛苦。死了而已,除此之外,不可能生生世世都感受巨大的痛苦。2.如果我们即生一直在造恶业,比如杀人、偷盗、邪淫,触犯各种各样的自性罪与如果我们即生一直在造恶业,比如杀人、偷盗、邪淫,触犯各种各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来世会不会堕入非常可怕的地狱呢?肯定会的。佛制罪,来世会不会堕入非常可怕的地狱呢?肯定会的。3.堕入地狱与走路时摔倒相比,后者简直微不足道,摔倒后在医院里几天就恢复了堕入地狱与走路时摔倒相比,后者简直微不足道,摔倒后在医院里几天就恢复了,即使是死了,也只是夺去这辈子的生命,但假如造恶业堕到地狱里,时间有多么,即使是死了,也只是夺去这辈子的生命,但假如造恶业堕到地狱里,时间有多么漫长,痛苦有多么剧烈,大家也非常清楚。漫长,痛苦有多么剧烈,大家也非常清楚。教诫大家务必要诚信因果,因为今生若不行持善法,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1.大家务必要诚信因果,今生若不行持善法,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如果现在好好地大家务必要诚信因果,今生若不行持善法,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如果现在好好地行善断恶,今生就有可能获得成就,即使今生不成就,中阴或来世也不会堕入恶趣而行善断恶,今生就有可能获得成就,即使今生不成就,中阴或来世也不会堕入恶趣而获得解脱。获得解脱。2.因此,我们虽然无法预知未来,但应该对佛陀的这些教言有信心,。我们现因此,我们虽然无法预知未来,但应该对佛陀的这些教言有信心,。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善知识,他们再三地强调要行善断恶,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未来的命运是在遇到了一些善知识,他们再三地强调要行善断恶,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如果不听从这些教言,仅凭自己的分别念认为什么样的,如果不听从这些教言,仅凭自己的分别念认为“上师可能是为了自己吧上师可能是为了自己吧”、“应该没事,不会那么严重吧应该没事,不会那么严重吧”,进而造作各种恶业,当自己亲身感受这种果报时,进而造作各种恶业,当自己亲身感受这种果报时,就算后悔再大也无济于事了,那时佛陀亲自来到你面前,也是没办法救你的。就算后悔再大也无济于事了,那时佛陀亲自来到你面前,也是没办法救你的。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丑一、理当精进对治(以患者之喻说明;以险处之喻说明)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若遇寻常险,01以深坑、悬崖等险处作比,说明地狱之苦更可怕。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678121234591011死期迟早都会降临。死亡随时会降临死亡是必然1.我们根本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2.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何时会死,是吃饭的时候死,还是说话的时候死?3.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纵然今天侥幸不死,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人间。4.你们不要认为我乌鸦嘴,什么你也死我也死,一直在说不吉利的话,现在的人喜欢听一些吉祥词,如果说死就觉得特别扫兴。但不管怎样说吉祥的话,每个人早晚都会面对死亡的。1.大家不要把时间一直往后推,“我今天很忙,以后再修吧,以后再学吧”,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再拖延了,每天的课最好每天听完,如果耽误了几天后,欠债太多,最后肯定会放弃的。2.现在有些人负债累累,实在不愿意还了;有些人每天的课都能赶上进度;有些人刚开始时有点精进,但这种精进是不可靠的,虎头蛇尾的闻思我已经司空见惯了,真正能善始善终坚持到最后的到底是哪些人?这一点我拭目以待。死期迟早都会降临死期迟早都会降临死亡随时会降临死亡随时会降临丑二、迅速精进(寿命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亲友不可靠)丑二、迅速精进(寿命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亲友不可靠)寅一、寿命不可靠寅一、寿命不可靠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678121234591011死期迟云何定脱苦?云何定脱苦?倘若必死亡,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为何今安逸?面对死亡,精进修行面对死亡,精进修行谁赐我无惧?谁赐我无惧?思维死亡的恐怖,生起强烈的无常观。我们修行人应当经常这样想:我的未来应该怎么过?死的时候有没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的话,死亡时的四大分离非常痛苦,中阴界的景象又相当恐怖,堕入恶趣的苦痛也极其强烈,谁能赐予我无畏的境界呢?如果我现在天天逍遥快活,在玩乐中度日,死后绝对不会堕入恶趣,有谁能赐给我这样的悉地呢?无始以来我造了那么多恶业,来世能不能获得解脱呢?对此,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我有时候想:高僧大德们从小就开始学佛,一直精进地修持,造的恶业又那么少,而我们这些凡夫人,一生中造的恶业那么多,每天也不好好修持,相比之下实在令人感慨。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犹如屠宰场里的牦牛、鸡鸭,尽管马上就要被人宰杀,但在自己没死之前,还是觉得特别快乐。抓紧时间,精进修行。以后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除此以外,这个人生虚幻不实,发财也可以、不发财也可以,有名声也可以、没有名声也可以,房子装修也可以、不装修也可以,轿车里放音乐也可以、不放音乐也可以,反正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多大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要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或者遣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精进念修金刚萨埵等殊胜法要。我们做事情也是这样,假如内心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怎么样做都不要紧,相反,如果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口头上说得再漂亮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每个人应当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生活尽量趋入佛法的正轨。云何定脱苦?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面对死亡,精进修行谁赐我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思考题答: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思考题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答:普通的病只能危害一部分人,而且只能短时间的伤害,无法生生世世作危害;而贪嗔等任何一种烦恼,对每一个众生在久远之间都有巨大损害,谁即使只患上一种,便从根本上摧毁了安乐。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学来治愈相续中的烦恼疾病?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学来治愈相续中的烦恼疾病?答:这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佛法高深莫测,凡夫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有智慧,也难以真正通晓它的甚深意义,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讲解,纵然你的世间学问再高,也很难通达佛教的深奥之义。学习佛法时为什么不能有傲慢心?学习佛法时为什么不能有傲慢心?答:因为“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现观庄严论中说:天人由于傲慢的缘故,菩萨的道智在他们相续中无法生起,于是佛陀身体发光,令天人因福报而现前的身光隐没、黯淡,以此来消除他们的傲慢,然后才为其宣讲般若法门。思 考 题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思考题精通三藏是否就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你的看精通三藏是否就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法。答:不一定。以前佛陀身边有个善星比丘,他当佛陀的侍者已经有二十年了,获得了一禅的境界,并能将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但后来的结果却因为自己相续中蔓延邪见,转生到舍卫城的一个粪坑中,成为具足诸多丑相的饿鬼。为什么说一种烦恼就可以摧毁南赡部洲的一切人?为什么说一种烦恼就可以摧毁南赡部洲的一切人?答:贪嗔烦恼疾破坏力极大,任何人只要患上其中一种,现世不得安乐,来世堕入地狱。南赡部洲的一切人如果生起“嗔”这一种烦恼,依靠此嗔心造作恶业,那整个南赡部洲之人今生来世的安乐都被摧毁无余了。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答: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思 考 题精通三藏是否就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思考题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答: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是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悦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思 考 题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思考题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么?答: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答: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业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请通过比喻来说明,我们对罪业烦恼一定要小心翼翼?请通过比喻来说明,我们对罪业烦恼一定要小心翼翼?答:比如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答:比如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恶趣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的恶趣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思 考 题在不同的经论中,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思考题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思 考 题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思考题“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正要死的话也逃不掉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正要死的话也逃不掉”,对此,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看待的?答:你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当下死去,有没有面对死神无惧的把握,自己是否一定可以从轮回恶趣中解脱呢?从因果不虚方面详细观察,自己一生中造的恶业,是否已忏净了?如果没有忏净,用不着有神通者观察,必堕轮回苦海无疑。翻开百业经,看看一切智智者宣讲的公案,定会对罪业生起大怖畏,对自己解脱之把握也会去慎重考虑。明白了这些道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懈怠、放逸,而不去精进修法对治,解脱必将来临之大怖畏呢?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答: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答: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或者住留海岛中。”思 考 题“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正要死的话也逃不掉”,随喜各位师兄!随喜各位师兄!我们今天共修圆满,在上课过程中若有过失,真我们今天共修圆满,在上课过程中若有过失,真诚向上师三宝忏悔!诚向上师三宝忏悔!若有些许功德,回向大恩上师索达吉仁波切!回若有些许功德,回向大恩上师索达吉仁波切!回向教务处所有发心法师!圆满弘法利生大愿!回向向教务处所有发心法师!圆满弘法利生大愿!回向以参加今天共修师兄为主的所有发心人员,如理行以参加今天共修师兄为主的所有发心人员,如理行持,菩提行愿念念增长!持,菩提行愿念念增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随喜各位师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