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7481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痕迹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第十九章痕迹司法鉴定1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第一节 概 述 2痕迹的概念 o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和迹象统称为痕迹o广义的痕迹:由特定行为引起的一切变动且遗留的现象,既包括物质结构和外观的变动,也包括客观环境的变化,比如案件现场上物质与物体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结构的破坏,声音、光线、烟雾、气味和颜色的变化等各种变动状态o狭义的痕迹:在力的作用下,一个客体作用于另一客体所留下的根据形态特征能供同一认定的物质变化形态。它既包括反映客体相互接触作用产生的形象特征的痕迹,也包括反映某客体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特征的痕迹,以及反映某客体运动的动力形态特征的痕迹痕迹的概念 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和迹象统称为痕迹3痕迹的形成 o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n造痕体n承痕体n作用力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平面痕迹的形成还必须具有介质介质痕迹的形成 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4 o造痕体造痕体n造痕体是指在痕迹形成过程中,将自身外表形象或者动作习惯留在某客体上的有形体,也称造型体或造型客体n它是痕迹的来源和制造者 造痕体5 o造痕体的要求造痕体的要求n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硬度,且硬度大于承痕体 造痕体的要求6 o造痕体的要求造痕体的要求n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度,能够把自身分泌物或附着物遗留在承痕体上,或者把承痕体表面的物质吸附走,从而留下自身的形态特征 造痕体的要求7 o承痕体承痕体n承痕体是指造痕体的外表形象或动作习惯的反映体,又称承受体或承受客体n它是痕迹的承担者和载体 承痕体8 o承痕体的要求承痕体的要求n吸附性n渗透性n可塑性 承痕体的要求9 o吸附性吸附性n承痕体吸附微小物质的性能n承痕物的表面越光洁细滑,吸附的性能越好,形成的痕迹越清楚n例如:玻璃上附着手掌的分泌物形成掌印,光滑的大理石砖地板吸附鞋底的灰尘和泥土形成鞋印 吸附性10 o渗透性渗透性n承痕体接收和保存某种液态物质的性能n例如:沾满血的手掌按压在墙上,血液渗透进墙体,从而将掌纹的形态特征保留下来 渗透性11 o可塑性可塑性n承痕体在发生变形后具有保持形变状态的性能n例如:用工具撬门,在门锁上就塑造了工具接触部位的形象,且这种形变是可以保持的 可塑性12 o作用力作用力n作用力是指使造痕体和承痕体得以接触的机械作用n作用力对痕迹的反映有着重要影响,其大小和方向、角度的不同,造成的痕迹特点也不同 作用力13 o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痕迹的深浅和范围 o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会留下轮胎痕迹,在同等路面状况下,汽车载重轻则作用力小,形成的轮胎花纹面窄而浅,汽车载重大则作用力大,形成的轮胎花纹面大而深 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痕迹的深浅和范围 14 o作用力的方向和角度会影响到痕迹的形状 o例如:形成工具痕迹时,当力的方向垂直于承痕体表面时,形成的是凹陷状的痕迹,当力的方向与承痕体平行或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时,工具与承痕体发生相对位移,会形成滑动的线条状痕迹 作用力的方向和角度会影响到痕迹的形状 15 o介质介质n介质是指形成平面痕迹时,在造痕体和承痕体接触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物质增减的量变方式改变承痕体的外表形态,从而使痕迹得以呈现的物质n常见的介质有液态和固态两类 介质16痕迹的分类 o根据造痕体类别不同n物体痕迹n人体痕迹n动物痕迹痕迹的分类 根据造痕体类别不同17 o根据承痕体表面形态变化不同 n立体痕迹n平面痕迹 根据承痕体表面形态变化不同 18 o立体痕迹n造痕体作用于承痕体时,使承痕体的表面形态发生塑性变形或裂变而形成的痕迹n立体痕迹具有三维特征,宏观下有立体感 立体痕迹19 o平面痕迹n造痕体作用于承痕体时,不改变承痕体的表面结构,而仅在接触面上发生介质转移而形成的痕迹n平面痕迹具有二维特征,宏观下无明显的立体感n平面痕迹可以分为平面加层痕迹和平面减层痕迹 平面痕迹20 o根据痕迹的自身表现形式不同n显见痕迹 不需要依靠特殊方法或者仪器,仅凭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痕迹。n潜在痕迹 潜在痕迹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依靠特殊方法或仪器才能观察到的痕迹。根据痕迹的自身表现形式不同21 o根据痕迹反映的特征不同n外表形象痕迹n动作习惯痕迹n整体分离痕迹 根据痕迹反映的特征不同22 o外表形象痕迹n外表形象痕迹是指反映造痕体接触部位外表结构形态的痕迹。n反映的是客体局部的外表结构形态,包括大小、形态和细节特征的分布等n例:工具痕迹 外表形象痕迹23 o动作习惯痕迹 n动作习惯痕迹是指反映人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动作规律特征的痕迹 n反映的是从具体动作形态中抽象出来的无形的动作规律n例:足迹 动作习惯痕迹 24 o整体分离痕迹n整体分离痕迹是指外力作用下,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在分离缘上保留下来的互为衔接吻合的形态n反映的是分离关系的特征,据此可以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整体 n例:撕开的碎纸片 整体分离痕迹25 第二节第二节 痕迹司法鉴定鉴定程序痕迹司法鉴定鉴定程序 第二节 痕迹司法鉴定鉴定程序26o鉴定受理鉴定受理o鉴定实施鉴定实施o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受理27鉴定受理o了解案件情况o审查相关手续和材料 n审查委托手续n审查委托人提供的材料 o作出决定BACKBACK鉴定受理了解案件情况BACK28鉴定实施o预备检验o分别检验o比较检验o综合评断 鉴定实施预备检验29o预备检验:正式开始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n拟定鉴定方案n准备鉴定器材工具预备检验:正式开始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30o分别检验:对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进行观察研究,分别找出两者特征的过程n检验现场痕迹 n检验嫌疑客体及样本痕迹 分别检验:对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进行观察研究,分别找出两者特征31o比较检验:比较检材痕迹和样本痕迹各自的特征,进而确定两者的符合点和差异点的过程n比较内容 总体类型和细节特征n比较顺序 先检材后样本、先总体再细节n比较方法比较检验:比较检材痕迹和样本痕迹各自的特征,进而确定两者的符32比较检验的方法o特征对照法n特征对照法是将现场痕迹(检材)和样本痕迹放置在同一视野中,观察比对两者特征的一种检验方法n该方法主要用于宏观上可塑性较大的客体 比较检验的方法特征对照法33比较检验的方法o特征重叠法 n特征重叠法是将相同比例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痕迹图像叠放在一起,通过透光观察比较两者特征是否符合的检验方法 n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比对图像比较清晰,线痕特征明显,形状完好的痕迹比较检验的方法特征重叠法 34比较检验的方法o特征连线法 n特征连线法是将样本和检材的特征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图形,比对各自构成图形的形状、边线长度、各角的度数是否相符的检验方法n这种方法仅适宜比对放大后的相同比例的痕迹图像比较检验的方法特征连线法 35比较检验的方法o特征接合法n特征接合法是将现场痕迹与样本痕迹的特征相互连接,观察两者交接处的痕迹特征是否一致的检验方法n检验时,通常借助比较显微镜观察,然后拍照固定n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线条痕迹的比对比较检验的方法特征接合法36o综合评断:对比较检验中发现的符合点和差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据此作出鉴定意见的过程n差异点的评断n符合点的评断综合评断:对比较检验中发现的符合点和差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37o差异点的评断n差异点是指现场痕迹特征与样本痕迹特征不相符合之处,有本质差异和非本质差异之分 n本质差异,是指现场痕迹与样本痕迹之间存在的必然的、实质的差别。可以作出否定同一认定的意见n 非本质差异,是指现场痕迹与样本痕迹由于偶然因素或形成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不能据此作出否定同一的认定差异点的评断38o符合点的评断n评断符合点时,要注意区分是本质的符合还是非本质的符合 n本质的符合:现场痕迹与样本痕迹特征的符合一定要是必然的、总体的相符 n非本质的符合:有时现场痕迹与样本痕迹会出现一些相符的特征,但同时又有难以解释的差异,且差异占主导地位。不能做出同一认定的意见符合点的评断39o本质的符合n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符合特征 n符合特征的总体质量较好 n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n差异点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同一认定 BACKBACK本质的符合BACK40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o文字部分n绪论n正文n结论o照片部分n检材的全貌照片n嫌疑客体和样本的照片 n特征比对照片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文字部分41第三节第三节 痕迹司法痕迹司法鉴定鉴定内容内容 第三节 痕迹司法鉴定内容 42 o指纹鉴定指纹鉴定 43指纹鉴定 o指纹的概念n指纹,俗称手印,有广、狭义之分n狭义的指纹仅指手指前端一节正面皮肤上的乳突线花纹,即指头纹n广义的指纹则包括指头纹、指节纹和掌纹n通常意义上的指纹为狭义指纹鉴定 指纹的概念44指纹产生的原理 指纹产生的原理 45o指纹的特点n人各不同,指指相异n特征稳定,相对不变n纹理整齐,可以分类n布满汗液,触物留痕指纹的特点46指纹的形态o单一纹线的形态n弓形线n箕形线n环行线n螺形线n曲形线n直形线n波浪线指纹的形态单一纹线的形态47弓形线o纹线从一方起,流向另一方,在中间弯曲成似弓状,不向出发的一方回转弓形线纹线从一方起,流向另一方,在中间弯曲成似弓状,不向出发48箕形线o纹线从一方流向另一方,中段圆滑弯曲,不折不扣的返回出发方向o箕头、箕口、箕枝箕形线纹线从一方流向另一方,中段圆滑弯曲,不折不扣的返回出发49环形线o纹线呈闭合圆圈o正圆形、椭圆形环形线纹线呈闭合圆圈50螺形线o纹线沿一个方向旋转,超过自身一周以上呈螺纹状o正螺形纹、逆螺形纹螺形线纹线沿一个方向旋转,超过自身一周以上呈螺纹状51曲形线o纹线弯曲旋转,成“”、“S”状曲形线纹线弯曲旋转,成“”、“S”状52直形线o纹线呈平直或倾斜发展,无弯曲转折,长度在毫米以上(不含本数)直形线纹线呈平直或倾斜发展,无弯曲转折,长度在毫米以上(不53波浪线o纹线又一方向另一方延伸起伏,如波浪状波浪线纹线又一方向另一方延伸起伏,如波浪状54指纹的形态o指纹的细节特征n起点n终点n分歧n结合n小沟n小眼n小桥n小点n小棒指纹的形态指纹的细节特征55 起点o纹线的起始处 起点纹线的起始处56终点o纹线的终止处终点纹线的终止处57分歧o一条纹线分为两条以上纹线的分叉处分歧一条纹线分为两条以上纹线的分叉处58结合o有两条以上纹线结合为一条的相交处(重合)结合有两条以上纹线结合为一条的相交处(重合)59小沟o与一条长纹线相交成锐角的短文线,形式沟状小沟与一条长纹线相交成锐角的短文线,形式沟状60小眼o一条纹线分开后又环绕成一个封闭状,形似眼状小眼一条纹线分开后又环绕成一个封闭状,形似眼状61小桥o连接两条较长纹线的短纹线,形式桥状小桥连接两条较长纹线的短纹线,形式桥状62小点o独立存在于两条纹线间的点状纹小点独立存在于两条纹线间的点状纹63小棒o独立存在的短纹线,特立独行,不相与交小棒独立存在的短纹线,特立独行,不相与交64指纹细节特征图指纹细节特征图65指纹的形态o指纹的系统n指纹的系统是指有许多排在一起的流向相同或近似的一组乳突线组成的区域n多数指纹有三个系统o内部系统o外部系统o根基系统 指纹的形态指纹的系统66内部系统o内部花纹、中心花纹o居于指纹的中心部位o有箕形线、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o有的由混合纹线组成内部系统内部花纹、中心花纹67外部系统o外围线o指尖部位和左右两侧包围着中心花纹的部分外部系统外围线68根基系统o根基线o内部系统的下方区域o有弓形线直形线、弧形线组成根基系统根基线69指纹的形态o指纹的三角:有三个系统的乳突线会合一处组成n上角、下角、外角n结合三角、混合三角、分离三角n上部支流(上行线)n下部支流(下行线)n第三条纹线指纹的形态指纹的三角:有三个系统的乳突线会合一处组成70指纹的种类o三类九种o国外的分类法很多:年英国亨利式、汉堡式(德)、爱蒙培尔式(法)、佛斯谛克式(奥)、日本式等o年公安部:中国刑事登记十指指纹分析法、犯罪十指纹分类办法指纹的种类三类九种71弓型纹o在我国约占.o由弓形线、波浪线、直形线组成o具备两个系统o没有三角o两大种:n弧形纹n帐形纹弓型纹在我国约占.72箕型纹o在我约占.o内部花纹有一条以上的箕形线,外部有较多的弓形线,根基系统由波浪线和直形线组成o具备三个系统o有一个三角箕型纹在我约占.73o 74箕型纹的种类o正箕:箕口朝向小指o反箕:箕口朝向拇指o食指箕型纹多反箕箕型纹的种类正箕:箕口朝向小指75斗型纹o在我国约占o内部花纹系统由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外部系统由弓形线组成,根基系统由波浪线和直形线组成o具备三个系统o至少两个三角斗型纹在我国约占76斗型纹o环形斗o螺形斗o囊形斗:箕形线闭口箕半圆形弧面向箕口o双箕斗o杂形斗o其他斗型纹环形斗77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78 双箕斗 双箕斗79指纹鉴定的方法o现场指纹的发现与提取 o指纹样本的捺印:三面捺印o分别检验 o比对检验o综合评断、作出意见 指纹鉴定的方法现场指纹的发现与提取 80o足迹鉴定足迹鉴定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81足迹鉴定 o足迹的概念n足迹,俗称脚印,是指人赤足或穿鞋、袜与承受体相接触而形成的痕迹n这些痕迹既能反映人的赤足及其所穿鞋袜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又能反映人行走的步法特征足迹鉴定 足迹的概念82o足迹的作用n可以判断犯罪人在现场的活动情况,以及罪犯的个人情况如身高、体重等n可以对在逃的犯罪人进行步法追踪n可以对留下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n可以作为嗅源,使用警犬追踪足迹的作用83足迹的形象特征o赤脚印n赤脚足迹各部位的长宽及形态n足趾、足掌、足弓、和足跟四个区的形态特征n赤脚足迹的乳凸纹n赤脚足迹的其他特征足迹的形象特征赤脚印84足迹的形象特征o鞋印n鞋底大小和形状特征n鞋底的质料和生产工艺特征n鞋底被穿用、修理状况特征n鞋底的其他特征如鞋帮、附着物 足迹的形象特征鞋印85足迹的形象特征o袜印n袜印的大小和形态特征n形成袜印的袜子织物的特征n袜底上的附着物 足迹的形象特征袜印86足迹的步法特征o步幅特征n步幅特征是指在连续行走的、四个以上的成趟足迹中,反映左右脚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n步长n步宽n步角足迹的步法特征步幅特征87足迹的步法特征o步态特征n步态特征是指人行走时由于作用力方式、大小不同,所反映的步行姿势和各种习惯动作特点n起脚n落脚n碾脚 足迹的步法特征步态特征88足迹鉴定的方法o足迹的形象特征鉴定 n通过对现场足迹与嫌疑人足迹的形态特征的比较,作出现场足迹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的判断n了解有关案情,清点样本n检验现场足迹,再检验嫌疑人的足迹n通过比较检验,对发现的符合点和差异点作出综合评断。如果符合点是主要的、本质的,差异点又能得到合理解释,可作出认定同一的鉴定意见 足迹鉴定的方法足迹的形象特征鉴定 89足迹鉴定的方法o足迹的步法特征鉴定 n步法特征鉴定,是通过对现场足迹和嫌疑人足迹所反映的行走习惯特征的检验,作出现场足迹是否为某人所留的鉴定意见n步幅特征级差检验法:通过选取成趟足迹步幅的长、宽、角等数量的指标,来确定一个人行走运动中所反映的步幅特征的方法足迹鉴定的方法足迹的步法特征鉴定 90o工具痕迹鉴定工具痕迹鉴定痕迹司法鉴定PPT课件91工具痕迹的概念 n工具痕迹是指行为人运用器械在外力作用下与承受客体相接触而使其接触面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分离而形成的反映形象 n器械加载于承受客体时由于器械施加时载荷超过承受体的屈服极限,使承受客体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分离 工具痕迹的概念 92工具痕迹的作用n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判断痕迹是否系送检的嫌疑工具所遗留n解决各种种属认定问题:推断形成痕迹所用工具的种类,并进而分析罪犯具有何种专业技能和使用专业工具的特点 n为分析案情提供依据:推断形成痕迹的情况,为鉴别案件的性质,分析行为属性提供依据 工具痕迹的作用93工具痕迹的特征o凹陷痕迹n指承受体在工具的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凹陷变形。由痕起缘、痕止缘、痕底和痕壁组成n凹陷痕迹能反映造型客体本身的特点o一般特征:反映工具接触面的一般形状及其大小o细节特征:反映接触面的凹凸不平、裂纹、划痕、缺损等的形状、大小、方向、数量等工具痕迹的特征凹陷痕迹94工具痕迹的特征o线形痕迹 n一般特征o反映擦划工具接触部位的总宽度o反映擦划工具接触部位的一般形状n细节特征o反映线条的位置、形状、宽度、深度、长度o反映各线条之间的距离和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特征的相互关系较少出现的特征工具痕迹的特征线形痕迹 95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o分别检验 n收集现场工具痕迹(检材)选择完整、清晰、稳定、可靠的特征作为比对检验的主要特征n制作出的实验样本 从送检的多个嫌疑工具中选择形态特征与现场发现的工具痕迹形态特征相符的工具,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好承受客体,确定接触角度、施力方向、大小等。多次实验的样本中均出现的稳定特征,可作为比对时利用的可靠特征 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分别检验 96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o比对检验:比对检验的内容主要是比对现场痕迹、样本痕迹,以确定符合点和差异点 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比对检验:比对检验的内容主要是比对现场痕迹97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o综合评断n相应部位的总体形态n各种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特征位置、形态n粗大、明显、连贯的线条的宽窄、深度、数目、形状n特征的间距与分布的位置等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综合评断98 o枪弹痕迹鉴定枪弹痕迹鉴定 99枪弹痕迹的概念 n枪弹痕迹是指子弹在发射过程中,同弹匣、枪机、枪管等机件互相磨擦撞击,在弹头、弹壳上形成的痕迹以及在障碍物、目标物上所形成的射击附带痕迹。n枪弹痕迹鉴定需要综合运用枪械学、弹药学、弹道学以及痕迹学等知识。枪弹痕迹的概念 100枪弹痕迹的作用n可以确定发射的枪支种类n对具体枪支进行同一认定n判断射击的距离、方向、角度、进出囗和射击顺序等问题n判明创口是否为枪弹创以及被击者在受击时的瞬间姿态n建立枪弹痕迹档案,查对枪支来源,还可对弹壳、弹头痕迹进行分类、编码和检索 枪弹痕迹的作用可以确定发射的枪支种类101枪弹痕迹的特征o射击弹头上的痕迹 n射击时,弹头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枪管,弹头外壳与枪管内壁发生强烈的磨擦作用,便留下了能反映枪管内壁构造和使用状况的痕迹特征 o膛线枪管的痕迹特征o平滑枪管的痕迹特征o弹头上出现的不正常痕迹特征o弹头上的射击附带痕迹 枪弹痕迹的特征射击弹头上的痕迹 102枪弹痕迹的特征o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n在整个射击过程中,可分为装弹、击发、排壳三个基本阶段。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射击弹壳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痕迹特征o装弹过程:会形成弹匣口痕迹、枪机下表面痕迹、弹底窝下边缘痕迹、弹膛后切口痕迹等o击发过程:会形成击针头痕迹、撞针孔压痕、弹底窝痕迹、信号销痕迹、弹膛内壁痕迹等o排壳过程:会形成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抛壳孔痕迹等枪弹痕迹的特征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103枪弹痕迹的特征o弹壳上射击附带痕迹n在射击过程中,由于受到火药瓦斯的化学作用,火药的残渣和枪支的油腻、尘垢等混合留在弹壳上,尤其容易在底槽处留下形成的痕迹枪弹痕迹的特征弹壳上射击附带痕迹104枪弹痕迹鉴定的方法o了解案情、熟悉检材、明确任务o检验现场弹头、弹壳,检验可疑枪支,制作样本,进行比较检验o作出鉴定意见枪弹痕迹鉴定的方法了解案情、熟悉检材、明确任务105 第四节第四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鉴定意见的审查 第四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 106鉴定主体资格的审查 o对鉴定机构的审查o对鉴定人的审查鉴定主体资格的审查 对鉴定机构的审查107 鉴定过程的审查 o检材、样本的审查o鉴定程序的审查o鉴定方法的审查 鉴定过程的审查 检材、样本的审查108鉴定意见书的审查 o格式、文字是否符合国家规范o是否使用统一的书面术语o文字描述与图片、数据报告是否吻合o鉴定意见的依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o鉴定意见与检验方法、分析说明之间是否存在矛盾o鉴定意见与客观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鉴定意见书的审查 格式、文字是否符合国家规范109鉴定意见与其它证据关系的审查o痕迹鉴定意见作为证据链中的一环,必须与其他类型的证据相互补充、对照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n互相一致: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n相互矛盾:进一步审查鉴定过程,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直到矛盾排除为止鉴定意见与其它证据关系的审查痕迹鉴定意见作为证据链中的一环,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