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传统与现代-台大开放式课程课件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24097319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文化传统与现代-台大开放式课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传统与现代-台大开放式课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东亚文化传统与现代-台大开放式课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第 5 講: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黃俊傑教授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Email: Website: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eastasia.ntu.edu.tw第5單元【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採取創用CCCC姓名標示姓名標示-非商業性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相同方式分享台灣台灣2.52.5版版授權釋出授權釋出】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第5講: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1.引言引言1:1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中日關係密切日本東大寺(建於752年),),係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本仿唐朝建築。Wiiii1:1東亞文化交流圈中,中日關係密切日本東大寺(建於751)留日代表人物:史學家陳寅恪、思想家馬一浮、學者馬君武(曾任孫中山秘書)、學者謝無量 2)來華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宇野哲人陳寅恪陳寅恪1:1 東亞文化交流圈中,中日關係密切馬君武馬君武臺灣大學 黃俊傑黃俊傑臺灣大學臺灣大學 黃俊傑黃俊傑1)留日代表人物:史學家陳寅恪、思想家馬一浮、學者馬君武(曾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明永樂帝諭足利義滿國書明永樂帝諭足利義滿國書1:2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明永樂帝諭足上週講:1)德川日本朱子學派儒者山崎闇齋嘗問群 弟子曰:方今彼邦,以孔子為大將,孟子為副將,牽數萬騎來攻我邦,則吾 黨學孔孟之道者為之如何?弟子咸不能答,曰:小子不知所為,願聞其說。曰:不幸關逢此厄,則 吾黨身披堅,手執銳,與之一戰而擒孔 孟,以報國恩,此即孔孟之道也。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上週講:1:2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2)京都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吉川幸次郎:大正時代是日本人對中國 最不懷敬意的時期3)經典詩詞中所形塑的文化 中國與現實政治社會中的中國 相去甚遠1:2 東亞交流圈中,中國是各國巨大的他者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臺灣大學 黃俊傑2)京都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吉川幸次郎:3)經典詩詞中所形塑的文1:3 本講主題 透過 20世紀日本人的遊華經驗,分析(1)文化 vs.政治,(2)理想 vs.現實 的差距及其啟示。1:3本講主題透過20世紀日本人的遊華經驗,分析2.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2.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2:1 南北與城鄉的二元結構 1)南北的文化差異: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生活習慣及個性 均差異甚大。北人質樸,每厭遷移;南人輕銳,每喜新異。2)城鄉的分野:吉川幸次郎認為,中國的城市與農 村生活,區別極大。農民負擔重稅 ,城市居民生活奢侈。2:1南北與城鄉的二元結構1)南北的文化2:2 文化中國的日常性1)宇野哲人:按予之私見,作為國家,中國今日之所以不振,或起因於彼國自古以來民主主義思想發達,由此形成易姓革命之風,缺乏在一定之主權下統一團結之性格。而作為民族,之所以稱之為具有大勢力之民族,有種種理由可言,其一大理由,即在於彼等所采取之家族主義。(中國文明記)這人真有味道給妳發揮了宇野哲人宇野哲人臺灣大學臺灣大學 黃俊傑黃俊傑2:2文化中國的日常性1)宇野哲人:這人真有味道給2:2 文化中國的日常性2)吉川幸次郎:有關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固然可以從各種角度加以分析,我個人認為最重要或者說最屬於核心部分的應該是只信賴感覺這一點。並且,相反的,對超越感覺之存在則不加信任。這是中國人精神面貌的核心。(支那人古典生活)2:2文化中國的日常性2)吉川幸次郎:2:3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 1)對儒家的負面批評:儒禍導致中國社會爾虞我詐中國人對不可抗拒的事物則採取服從的態度,是虛無恬淡的老莊思想,而虛無恬淡便是道福。(青木正兒:江南春)青木正兒青木正兒臺灣大學 黃俊傑黃俊傑2:3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1)對儒家的負面批評:青木2:3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2)對儒家的正面肯定:宇野哲人:初謁曲阜聖廟之感動,對孔子無限之崇敬。吉川幸次郎:嚮往禮記中所呈 現的人道主義精神,認為儒教 具有宗教性但非宗教。曲阜孔廟曲阜孔廟Gisling2:3儒學與文化中國的複雜關係2)對儒家的正面肯定:曲阜孔3.日本漢學家眼中的現實中國:事實與解釋3.日本漢學家眼中的現實中國:事實與解釋3:1 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相對照:1)內藤湖南:遊長城與明十三陵 vs.顧炎武昌平山水記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遊武昌黃鶴樓 vs.清人汪容甫為畢沅的 黃鶴樓銘所撰之序。本作品由日本國立國會圖書本作品由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授權本課程東亞文化:館授權本課程東亞文化:傳統與現代使用,本資料傳統與現代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權利人取得授權3:1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相對照:13:1 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相對照3)青木正兒:遊南京玄武湖 vs.儒林外史第35回2)吉川幸次郎:遊高郵 vs.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學問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作者作者 吳敬梓吳敬梓儒林外史儒林外史3:1常以中國山川、詩詞或聖賢行止相對照3)青木正兒: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1)漢學家所描述的現實中國:a)1899年內藤湖南抵達山東的第一印象 山皆荒禿,山腳下土壤呈赭色,山坡 傾斜,海岸上危岩觸目,山野為些許 綠色所掩,似南畫常見之構圖,國家 衰舊,如此荒涼,二千年郡縣政治之 餘弊,惟有痛惜。3:2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1)漢學家所 1)漢學家所描述的現實中國:b)宇野哲人在1906年遊圓明園:破磚礫瓦累累,中有半堵頹壁尚存,極其淒慘,昔日鹿鳴鶴舞之名園,今 日一任雜草蔓延,處處怵目驚心,左 手邊,只見麥穗初秀,曠野連天。等 口中低吟麥秀之歌,遙寄憑吊之 意。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1)漢學家所描述的現實中國:3:2現圓明園遺跡圓明園遺跡LG4761圓明園的遺跡圓明園的遺跡圓明園遺跡LG4761圓明園的遺跡 2)漢學家對現實中國的觀察面向 a)國民性格中的投機心態、利己主義、髒亂習慣 b)社會貧富鴻溝極深 c)學術深受政治力滲透3:2 現實中國的面向,使日本漢學家中華夢碎2)漢學家對現實中國的觀察面向3:2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 1)革命思想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矛盾 中國社會之所以不振,或起因於彼國自古 以來民主主義思想發達,由此形成易姓革 命之風,缺乏在一定之主權下統一團結之 性格。(宇野哲人:中國文明記)3:3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內藤湖南對北京 貢院的描述:方四尺小屋,好似狗窩一般。院之境內,野草過 人頭,考官所居房舍,守門人糞便狼 籍,臭氣衝鼻,其污穢實難以言語形 容。(燕山楚水)北京貢院北京貢院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北京貢院3:3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中國與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北京貢院老照片(北京貢院老照片(1900)明遠樓前明遠樓前北京貢院明遠樓後考棚北京貢院明遠樓後考棚(1900)北京貢院老照片(北京貢院老照片(1900)考棚近影考棚近影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3:3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宇野哲人對科舉制度的思考:由此而 登用人才,徒助長官場之陋習而已,亦 由此國勢漸衰,委靡不振,以至今日。然近來此延續千年之科舉陋習已廢,世 中將考試制度視為守株之利者,亦須以 之為鑒。(中國文明記)3:3 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文化 中國與現實中國的巨大落差2)科舉制度扼殺人才3:3從思想以及政制角度,試圖解釋科舉小抄夾衫科舉小抄夾衫科舉小抄夾衫4.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洞見與侷限4.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洞見與侷限4:1 見微知著,從部分看全體宇野哲人從中國人行善的私利動機,來推論作為民眾的中國之個人主義取向,與作為國家之中國所要求的團結一致之力量頗有差距。(中國文明記)青木正兒從中國人嗜食韭菜與蒜,不顧他人感受,推斷中國人之自私自利。(竹頭木屑)4:1見微知著,從部分看全體宇野哲人從中國人行善的私利4:2 旅遊經驗與個人集體認同之建構將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對照於日本文化與生活經驗,加強了他們日本文化的認同感4:2旅遊經驗與個人集體認同之建構將文化中國與現實中4:3 強調中國主體性的失落,過度膨脹日本主體性之危機吉川幸次郎:為了讓中國人瞭解:道理不見得只存在於五經,並非自己的民族之生活方式就是人類生活方式的全部;有必要把不同於中國的生活方式,其中又充分顯現一些道理的具體例子告訴中國人,而足以完成此種使命的正是日本文化。4:3強調中國主體性的失落,過度膨脹日本主體性之5.結論5.結論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 a)語言學家William Cooper與John Ross指出:人的語言有me-first orientation現象 從自己出發思考 自己是自立向上、面向前5:1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語言學家Wib)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文化的多元與徬徨:主體性的失焦?孔子、佛陀、基督、老子孔子、佛陀、基督、老子(由左由左至右至右)圍繞一孩童圍繞一孩童(代表日本代表日本)日本畫家橫山大觀所繪日本畫家橫山大觀所繪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文化的多元與徬徨:主體性的失焦?孔子、佛c)如何跳脫自我的牢籠?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 如何跳脫自我的牢籠?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5:1旅遊1)對江戶漢學的反叛:掙脫江戶漢學 傳統之把中國作日本式的理解,致力於把中國做為中國來理解。2)溝口雄三:無中國的中國研究者3)日本漢學的新典範:研究者(日本 漢學家)與被研究者(中國文化)的 互為主體性。5:1 旅遊經驗中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安頓 1)對江戶漢學的反叛:掙脫江戶漢學5:1旅遊經驗中自我 閱讀作業黃俊傑:二十世紀初年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收入氏著: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閱讀作業黃俊傑:二十世紀初年日本漢學家眼中的文化中國 5:2 自我與他者的互動如何將自我的各面向加以統一,而獲致動態的平衡?1)人的自我的多面性:政治自我 文化自我 社會自我2)自我的建構:在與他者 互動的脈絡中5:2自我與他者的互動如何將自我的各面 延伸閱讀內藤湖南、青木正兒著,王青譯:兩個日本漢學家的中國紀行(北京:光明日報社,1999)。)。延伸閱讀內藤湖南、青木正兒著,王青譯:兩個日本漢學家的中 思考問題 1.請以您自己的閱讀與旅遊經驗,討論您對他者的觀察。2.文化中國(或台灣、世界)與現實中國(或台灣、世界)之間有其巨大的差距,您認為這種差距是否有接近的可能?應如何拉近?試申論您的理由。思考問題請以您自己的閱讀與旅遊經驗,討論您對他者的 網路資源 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http:/www.eastasia.ntu.edu.tw錢婉約:日人筆下的民國學林掌故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學記及其他: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3/news20030221.htm童岭:中国天生就是我的恋人读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学 记:http:/ Books Online)網站:http:/網路資源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本講結束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本講結束東亞文化交流圈的文化中國與現實中國版權聲明 1版權聲明1版權聲明 2版權聲明2版權聲明 3版權聲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