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7043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1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2考情说明考情说明 1基础知识部分属于第一场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其题型数量比重为:考情说明1基础知识部分属于第一场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其题31考试介绍-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考试采用:1、单选A、B、C、D2、多选A、B、C、D、E五个选项,其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确答案考试的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知识全是选择题,切记1考试介绍-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考试采用4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5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6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7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8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9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101考试介绍实操考试实操考试v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间不少于120分钟,考试一般采用:v简答题、v计算题、v改错题、v图表分析题、v案例分析题、v方案设计题等类型的主观题目,考试的内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中所阐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1考试介绍实操考试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间不少于120分11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12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13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14人力资源师考试基础知识课件15v2.基础知识部分培训依据:v(1)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一版;v(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二版。2.基础知识部分培训依据:16理论知识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17专业能力比重表专业能力比重表专业能力比重表18基础知识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基础知识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内容内容总体分值比重总体分值比重各章分值比重各章分值比重(选择题目数)(选择题目数)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三级三级20%,共,共12道单选、道单选、8道多选道多选4第二章第二章劳动法劳动法4第三章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4第四章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4第五章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小计小计20基础知识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基础知识内容总体分值比重各章分值19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本本章章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本第一章劳动经20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v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共(共4 4次考题:次考题:2008.5/2008.112008.5/2008.11)v第二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共(共5 5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8.52007.5/2008.5)v第三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平与工资结构(共(共1 1次考题:次考题:2007.52007.5)v第四节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共(共1515次考题:次考题:007.5/2007.11/2008.5/2008.11007.5/2007.11/2008.5/2008.11)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主要内容21补充: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补充: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v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经济学基本市场假设基本市场假设1.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2.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补充: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22第第23页页树上10只鸟,一枪打下一只,还剩几只?假设前提假设前提1 1:枪不是无声手枪,:枪不是无声手枪,假设前提假设前提2 2:树上的鸟都不是聋子,:树上的鸟都不是聋子,假设前提假设前提3 3:鸟有听见声音就乱飞的习性,:鸟有听见声音就乱飞的习性,假设前提假设前提4 4:鸟乱飞时没有撞进树上的老鸦窝,:鸟乱飞时没有撞进树上的老鸦窝,假设前提假设前提5 5:打死的鸟没有挂在树上,:打死的鸟没有挂在树上,假设前提假设前提6 6:没有其他鸟从附近乱飞过来,:没有其他鸟从附近乱飞过来,假设前提假设前提结论:树上没有鸟了。结论:树上没有鸟了。用不同方式思考同样的问题,固然能够拓宽思路,而且也能获得成功,但收益和成本往往是不尽相同的。第23页树上10只鸟,一枪打下一只,还剩几只?用不同方式思23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 稀缺属性 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 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二、效用最大化 P2 个人目标:效用最大化 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基本功能 非经济因素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P4 辨析两种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24一种问题的规范表述和实证表述一种问题的规范表述和实证表述v企业必须为端午节加班的工人支付加班费v拒绝支付加班费会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v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v北京市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v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真实效用v平衡计分卡实用效用研究一种问题的规范表述和实证表述企业必须为端午节加班的工人支付25往年考题往年考题v1.下列哪些不是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vA相对的稀缺性vB绝对的属性vC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vD效用最大化往年考题1.下列哪些不是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26往年考题往年考题v2.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vA供给方vB需求方vC中介方vD合作方往年考题2.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27v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种()vA实证研究方法vB调查研究方法vC规范研究方法vD理论研究方法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种()284.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是()。vA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vB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vC现象本身“不是什么”的问题vD现象“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4.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是()。29第第30页页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四个概念、一个弹性*二、劳动力需求P7概念、弹性、与工资的关系*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9 原理、图示、能判断*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 意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人口影响供给、资本存量影响需求、人口及资本存量影响均衡第30页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30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劳动力供给指供给主体(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内部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1.*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 P52.*劳动力供给弹性 P6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参假说P7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劳动力供给指供给主体(个31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水平就业人数0AEDCBOMN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水平就业人数0AEDCBOMN3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显在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口)(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潜在劳动力潜在劳动力人人 非劳动力非劳动力(含病残者含病残者)口口 非劳动适龄人口非劳动适龄人口下限:我国 16,英、日 15;美 16;菲律宾 10上限:我国 60、55 一般不限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33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P7*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1.1.劳动力需求的特征劳动力需求的特征v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生产产品和服务)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生产产品和服务)v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的边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成本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成本 P9v劳动力需求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2.*2.*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P7劳动力需求P7*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3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工资水平0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工资水平035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下下下的的的的 工资水平与工作结构工资水平与工作结构工资水平与工作结构工资水平与工作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P14*二、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P15 基本工资:概念基本工资:概念 福利:实物支付与延期支付福利:实物支付与延期支付 W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 W2:W1+奖励工资奖励工资 W3:W2+福利工资福利工资 W4:W3+延期支付部分延期支付部分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36第四节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一、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 P18 概念、含义、总供给、就业总量决定概念、含义、总供给、就业总量决定二、二、*失业及其类型失业及其类型P20 种类熟悉种类熟悉三、三、*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 P21 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 五、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P23 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概念37失业及其度量失业及其度量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条件:条件:1.1.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无工作,并于此前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无工作,并于此前 4 4 周内专门找过工作周内专门找过工作2.2.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招回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招回3.3.一直在找工作但正生病无法工作一直在找工作但正生病无法工作4.4.已有工作但一个月被不能报到的人已有工作但一个月被不能报到的人 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及其度量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38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39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 P28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其他社会关系会关系的法律的法律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P28 P28 原则的特点、原则的特点、作用、作用、内容内容三、劳动法律渊源三、劳动法律渊源 P32P32 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 P39P39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P2840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法调整的对象P11.1.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2.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3.3.劳动的一方劳动的一方公民必须参加到另一方公民必须参加到另一方用人单位中,用人单位中,成为其成员、执行一定的工作、并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成为其成员、执行一定的工作、并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4.4.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及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及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依法处理及劳动条件均应依法处理5.5.若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双方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若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双方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P11.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41其他关系其他关系1.1.处理劳动争议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关系2.2.执行社会保险的关系执行社会保险的关系3.3.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4.4.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5.5.劳动管理方面的关系劳动管理方面的关系 其他关系1.处理劳动争议的关系4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v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不调整特定事项或某一行为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不调整特定事项或某一行为v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v有高度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有高度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v有高度的权威性,约束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有高度的权威性,约束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不调整特定事项或某一43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1.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 P30P30v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v 保护劳动者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合法权益权益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3.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 P31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P304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v*权利:权利:P30 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各种权利各种权利首要原则首要原则核心核心v保护:保护:*基本保护基本保护 全面保护全面保护 优先保护优先保护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权利:P3045劳动法法律渊源劳动法法律渊源 P331.宪法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劳动法律劳动法律3.国务院劳动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行政法规4.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劳动规章5.地方政府劳动地方政府劳动法规法规6.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劳动规则7.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国际公约8.相关国家机关对已出台法律文件作出的相关国家机关对已出台法律文件作出的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劳动法法律渊源P33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46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P39P39一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定义定义 、转变条件、转变条件 1 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关系 2.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P40P40 3.3.劳动法律关系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特征 P41P41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P42P42 主体、内容、客体主体、内容、客体三、劳动法律事实三、劳动法律事实 P44P44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P39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47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48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49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P45 概念、图形、概念、图形、内容、类型内容、类型*二、企业分析(内部分析,兼顾外部分析)二、企业分析(内部分析,兼顾外部分析)P50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P60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50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complicationenvironment complication指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的总和 一般(宏观)环境:间接因素一般(宏观)环境:间接因素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 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技 具体(商业)环境:直接因素具体(商业)环境:直接因素管理环境管理环境 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 组织文化:间接因素组织文化:间接因素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 组织目标、哲学、价值观、规章制度、民主意识 经营条件:直接因素经营条件:直接因素 人、财、物、产、供、销管理环境环境因素environmentcomplic51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1.概念与特征概念与特征 P452.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 辨析环境类型辨析环境类型3.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P46 调研、预测调研、预测 4.*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P475.*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P48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概念与特征P4552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P47v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v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v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v顾客力量分析顾客力量分析v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P47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53二、二、企业分析企业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1.1.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 P50P502.2.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分析 P51P51 能力、活动、分析方法能力、活动、分析方法3.SWOT3.SWOT分析分析 P52 P5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字母含义字母含义 模型分析模型分析4.4.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 P54P54 战略名称战略名称 能够解释能够解释二、企业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分析P5054企业战略类型企业战略类型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总体战略总体战略进入战略进入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撤退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P57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战略不同行业的战略不同行业的战略新兴行业的战略新兴行业的战略成熟行业的战略成熟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的战略衰退行业的战略企业战略类型企业战略总体战略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55第第56页页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一)科学决策的要求 P62 概念概念(二)科学决策的方法(二)科学决策的方法二、企业经营计划二、企业经营计划 P70 (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 (二)制定企业计划的原则(二)制定企业计划的原则 (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滚动计划、PDCA循循环环、综合平衡、综合平衡 (四)目标管理(四)目标管理 P72第56页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56第第57页页决策方法分类决策方法分类决策类型决策类型决策方法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P6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原理、公式、经营安全性)(原理、公式、经营安全性)、线形规划法线形规划法、微分法微分法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P68收益矩阵、收益矩阵、决策树、决策树、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P69悲观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悲观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最小后悔值决策标准、同等概率标准标准、最小后悔值决策标准、同等概率标准(标准种类、意义)(标准种类、意义)第57页决策方法分类决策类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量本利分析法57PDCA循环循环PDCA123456781 1、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现状找问题2 2、分析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问题的原因3 3、找出主要原因、找出主要原因4 4、制订措施计划、制订措施计划5 5、执行措施、实行计划、执行措施、实行计划6 6、检查工作、调查结果、检查工作、调查结果7 7、标准化、巩固成绩、标准化、巩固成绩8 8、遗留问题,转下期、遗留问题,转下期PDCA循环PDCA123456781、分析现状找问题58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引例:推销与营销引例:推销与营销一、市场分析 P74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P80三、市场营销策略P84第三节市场营销引例:推销与营销59一、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一)市场营销的概念(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P74(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P74 市场涵义 分类 (三)消费者市场分析(三)消费者市场分析 P75 消费者市场定义、影响因素、购买决策过程 P77(四)组织市场分析(四)组织市场分析P77 组织市场构成、购买行为、影响因素一、市场分析(一)市场营销的概念P7460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组织市场构成场构成产业市场产业市场专卖者市场专卖者市场政府市场政府市场产业市产业市场的购场的购买行为买行为产业市场的特点产业市场的特点产业购买的决策参与者产业购买的决策参与者产业购买者的购买类型产业购买者的购买类型 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人际因素个人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构成产业市场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产业市61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1.分析市场机会分析市场机会 P80市场细分(定义)、目标市场战略(种类)、市场定位(定义)市场细分(定义)、目标市场战略(种类)、市场定位(定义)2.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 P80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设计市场营销组合 P82 4P4P组合: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组合:产品、价格、地点、促销4.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P83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分析市场机会P8062三、市场营销策略三、市场营销策略(一)产品策略(一)产品策略 P85P85(二)定价策略(二)定价策略 P90 P90 (三)分销策略(三)分销策略 P93P93 概念、参数、最佳选择概念、参数、最佳选择 (四)促销策略(四)促销策略 P95 P95 内容内容 三、市场营销策略(一)产品策略P8563产品策略产品策略内容内容内容及策略内容及策略整体产品整体产品 P84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产品组合产品组合 P84指标:宽度、长度、深度、关联度指标:宽度、长度、深度、关联度策略:扩大产品、缩减产品、产品线延伸策略:扩大产品、缩减产品、产品线延伸品牌与商标品牌与商标P85概念、概念、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包装策略包装策略 P86相似包装、差别包装、组合包装、服用包装、附赠品包装相似包装、差别包装、组合包装、服用包装、附赠品包装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P86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服务策略服务策略 P89售前、售后售前、售后产品策略内容内容及策略整体产品P84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64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宽、长度宽、长度产品组合的宽度产品组合的宽度产产品品组组合合的的长长度度纸巾纸巾类类食品食品饮料饮料家用家用清洁剂清洁剂妇幼妇幼保健保健 护肤护肤美容美容个人清个人清洁洁洗发护洗发护发发口腔护口腔护理理得宝得宝纸巾纸巾 品品 客客薯薯 片片汰汰 渍渍 护舒护舒宝宝玉兰油玉兰油舒肤佳舒肤佳海飞丝海飞丝佳洁士佳洁士碧碧 浪浪 Cheer帮宝帮宝适适 SK-系系列列玉兰油玉兰油伊卡璐伊卡璐GleamBold Gain 激激 爽爽 潘潘 婷婷Era飘飘 柔柔DreftCoast沙沙 宣宣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宽、长度产品组合的宽度产品组合的长度纸65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深度深度(飘柔系列产(飘柔系列产 品品 规规 格)格)1.1.5 5mlml飘柔焗油护理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飘柔焗油护理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 2.2.200200ml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3.3.400400ml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4.4.5 5ml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5.5.200200mlml飘柔定型洗发水(仅在大连市)飘柔定型洗发水(仅在大连市)6.6.200200mlml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7.7.400400mlml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深度(飘柔系列产品规格)5ml66*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P86 策略名称、营销重点策略名称、营销重点周期周期策略策略投入期投入期快速掠夺、缓慢掠夺、快速渗透、缓慢渗透快速掠夺、缓慢掠夺、快速渗透、缓慢渗透成长期成长期改进和完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梳理产品形象、增强销售渠道功改进和完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梳理产品形象、增强销售渠道功效效成熟期成熟期市场改良(寻求新细分市场、增加产品使用率、市场重新定位)市场改良(寻求新细分市场、增加产品使用率、市场重新定位)产品改良(品质改良、特色改良、式样改良、附加产品改良)产品改良(品质改良、特色改良、式样改良、附加产品改良)衰退期衰退期维持策略、集中策略、收缩策略、撤退策略维持策略、集中策略、收缩策略、撤退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P86策略名称、营销重点周期策略投入67快快营销策略的选择营销策略的选择高价高价低价低价慢慢1.快速掠夺快速掠夺3.快速渗透快速渗透2.缓慢掠夺缓慢掠夺4.缓慢渗透缓慢渗透快营销策略的选择高价低价慢1.快速掠夺3.快速渗透2.缓慢掠68第第69页页二、定价策略二、定价策略定价方法定价方法P90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盈亏平衡阀定价、目标收益成本加成定价法、盈亏平衡阀定价、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 P91理解价值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逆向定价法逆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密封投标定价法密封投标定价法定价策略定价策略P92新产品定价新产品定价策略策略撇油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撇油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折扣和折让定价策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略数量折扣、功能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推广折让和补贴推广折让和补贴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招徕定价分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招徕定价分级定价级定价第69页二、定价策略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69撇脂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英特尔的奔腾芯片英特尔的奔腾芯片时期时期竞争竞争顾客顾客价格价格进入期进入期无无商业购买者、发烧友商业购买者、发烧友1000成长期成长期对手跟进对手跟进电脑爱好者电脑爱好者700成熟期成熟期白热化竞争白热化竞争一般使用者一般使用者400退出期退出期开始升级开始升级普通大众普通大众200撇脂定价策略英特尔的奔腾芯片时期竞争顾客价格进入期无商业购买70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71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一、个体差异 P97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 P100*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P102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 P104 *表表42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行为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行为 马斯洛的五需求说马斯洛的五需求说*(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 P106 三种公平三种公平三、员工学习和行为的管理三、员工学习和行为的管理 P109 强化学习、认知学习强化学习、认知学习 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P9772马斯洛的需求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学说 欲望诱导动机,动机刺激行为,行为组成活动欲望诱导动机,动机刺激行为,行为组成活动v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v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排列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排列马斯洛的需求学说73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一、工作团队的动力一、工作团队的动力 P113 *有效性模型有效性模型*团队的动力因素团队的动力因素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 P116 (一)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优缺点优缺点 群体因素群体因素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二)人际关系与沟通P118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一、工作团队的动力P1174第三节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领导行为及其理论一、领导的活动与角色一、领导的活动与角色 P121 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者与管理者 经理角色经理角色 表表 二、领导特质、风格及其权变因素二、领导特质、风格及其权变因素P122 领导行为风格领导行为风格 费德勒权变模型费德勒权变模型 参与模型参与模型 P127P127三、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三、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 P129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一、领导的活动与角色P12175第四节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一、心理测量的原理一、心理测量的原理 P131 心理测验与测量心理测验与测量 测验测验类型类型 技术标技术标准准二、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二、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 P134v 招聘与筛选招聘与筛选 v 晋升晋升 v 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 v 组织激励和管理诊断组织激励和管理诊断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一、心理测量的原理762024年年5月月21日日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验的类型按测量内容按测量内容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方式按测验方式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景测验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景测验按施测人数按施测人数个别测验、团体测验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测验目的按测验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按测验应用领域按测验应用领域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按测验的解释按测验的解释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按检测难度按检测难度速度测验、难度测验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按测验要求按测验要求选优性测验、典型性测验选优性测验、典型性测验2023年7月24日心理测验的类型按测量内容能力测验、人格77第五章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78第一节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哲学一、人的哲学人性假设人性假设 P137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P145 含义含义 原则原则三、人力资本理论三、人力资本理论 P149 概念与含义概念与含义 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及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及特征 投资支出类型投资支出类型 投资支出结构投资支出结构四、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四、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概念概念 公式公式 投资于收益的替代与互补关系投资于收益的替代与互补关系 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 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哲学人性假设79第二节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P163 特性特性 层次(最高目标、具体目标)层次(最高目标、具体目标)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 P167 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创新能力开发、教育开发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创新能力开发、教育开发 创新能力运营体系创新能力运营体系P170 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内容P171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P172 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P16380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P179 一般特点一般特点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特征特征 P179P179二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和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和职能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P187P187 员工激励特点职能员工激励特点职能 管理对象的特征管理对象的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管理 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第三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81三、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管理 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 三大基石:三大基石:v 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定编定岗定员定额v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的绩效管理v员工技能开发员工技能开发 两大技术两大技术v工作岗位研究工作岗位研究v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三大8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别 人事管理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内容不同:以事为中心内容不同:以事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管理形式:管理形式:静态、短期、单向静态、短期、单向 动态、长期、双向动态、长期、双向管理方式:物化管理管理方式:物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管理策略:战术性管理管理策略:战术性管理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技术:机械管理管理技术:机械管理 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管理体制:被动反应型管理体制:被动反应型 主动开发型主动开发型管理手段:人工为主管理手段:人工为主 软件为主软件为主管理层次:执行层管理层次:执行层 决策层决策层人员不同:一般人员人员不同:一般人员 专家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别人事83Thank you foryour attention!Thankyouforyourattention!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