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资料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69301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补偿原理及其应用补偿原理及其应用l补偿原理的含义、内容及其应用l判断社会经济政策是否可取第五章 补偿原理及其应用补偿原理的含义、内容及其应用1一、提出的原因一、提出的原因l如果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表明:l在技术、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等条件给定时,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从而社会福利达到最大。l一旦经济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就实现了最佳配置,帕累托改进就没有必要。第一节第一节 补偿原理的含义补偿原理的含义一、提出的原因第一节 补偿原理的含义2l如果一项政策在提高一部分人福利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就是帕累托改进。l帕累托改进标准的缺陷:对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的情况无法做出判断。l因此,提出各种补偿标准来弥补。如果一项政策在提高一部分人福利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3二、含义二、含义1、霍特林(Hotelling)对于公共设施的费用支付问题,采取征收直接税、还是征收通行费的方式?结论:收费和课税相结合的办法:l按服务的边际成本收费l征收所得税补偿公共设施企业的固定费用支出二、含义4l福利增加:收费率降低和这些服务的使用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l福利减少:因补偿企业的固定支出而征收的所得税额l结果:社会净福利增加l所以,这项费用支付机制改革是可取的福利增加:收费率降低和这些服务的使用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52、卡尔多(Kaldor)l提出补偿实验办法l如果进行某项政策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弥补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该项政策改革就是可取的。l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补偿原理l虚拟补偿2、卡尔多(Kaldor)6第二节第二节 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l任何一项社会经济政策,都有收益、成本l进行成本收益分析l利用补偿原理来判断改革是否可取第二节 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任何一项社会经济政策,都有收益、成7一、卡尔多补偿标准(一、卡尔多补偿标准(Kaldor Criterrion)l如果按照帕累托改进标准,就有可能取消一些实际能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l建立新的检验标准:l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该项政策是可取的。l补偿是假设的,虚拟的一、卡尔多补偿标准(Kaldor Criterrion)8l“因此,当一定的政策导致物质生产率提高,并进而导致总实际收入增加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们对这一政策的评价,就完全不会受个人满足程度的可比性问题的影响。”l“经济学家无需证明实际上也无法证明采取一定的政策,结果社会上没有一个人会受损失。”“因此,当一定的政策导致物质生产率提高,并进而导致总实际收入9l“为了说明这种可能性,他只需说明即使所有受损的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补偿,社会上其他人的状况仍然比以前变得更好了。”Kaldor,Welfare Propositions of Econom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Economic Journal,1939经济学的福利命题与效用的个人间的比较“为了说明这种可能性,他只需说明即使所有受损的人都得到了充分10l又称作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l概念l图形分析(图3-1图3-4)又称作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11二、希克斯补偿标准(二、希克斯补偿标准(Hicks Criterion)l非常支持卡尔多标准l“如果A的境况由于这种变革而变得这么好,因而他能够补偿B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末,这种改组就是一种毫不含糊的改进。”希克斯(1939年12月)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二、希克斯补偿标准(Hicks Criterion)12l更详细的l“一次生产的改组,如果使得A的情况变得好一些,但却使B的情况变得糟一些,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意味着效率的增加呢?”l“事实上,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克服这一缺点,它可以让我们把增加生产效率的生产改组和没有增加生产效率的生产改组区分开来。”更详细的13l“如果说A的境况由于某种变化而变得好些,以至于他境况的改善能在弥补B的损失之后还有剩余,那么这种变化就肯定是效率的增加。”Hicks,The Rehabilitation of Consumers Surplus.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41“如果说A的境况由于某种变化而变得好些,以至于他境况的改善能14l认为卡尔多标准还不够完善,提出自己的补偿标准l如果受到损失的人不能够通过收入重组(贿赂或补偿)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的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一种改进。认为卡尔多标准还不够完善,提出自己的补偿标准15l卡尔多-希克斯标准l卡尔多标准是虚拟一种变化进行以后根据受损失的人是否可以被补偿来进行判断,l而希克斯标准是假定变化进行以后根据该变化是否会被反对从而退回到变化之前的状态来进行判断。二者只是针对变化进行的正、反过程来进行判断。卡尔多-希克斯标准16l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存在的问题:l“使用相同的标准,两种状态都可以分别比另一种状态要好。”西托夫斯基(Scitovszky),关于经济学福利命题的一个注解,1941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存在的问题:17例例3-13-1l在一个原来不准养狗的区域里,一部分人对养狗的评价为500元/年;l另一部分人对养狗的评价为-200元;l由于想养狗的福利补偿不想养狗者的损失而有余,就可看成这一项改变,是增进了社会福利的。例3-1在一个原来不准养狗的区域里,一部分人对养狗的评价为518l问题的提出:l比如,该区域可以养狗后,所养狗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必然会改变偏好。养狗者对养狗的评价成了200元,而不想养狗的对养狗的评价成了-500元。l由此,就存在着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的改变回去的可能性。这样,二种状态的互变都可以称为“改善”,由此而矛盾了。问题的提出:19l如果养狗后的偏好仅改变为:l养狗的偏好为400元,不想养狗者对养狗的评价为-300元,l那么就可以通过西托夫斯基的双重检验。如果养狗后的偏好仅改变为:20例例3-23-2l假设有两个人A和BA的偏好为:1牛奶,1面包 2面包 1面包B的偏好为:1牛奶,1面包 2牛奶 1牛奶l现在假设有两种状态:状态S:A有2面包,B有1牛奶状态T:A有1面包,B有2牛奶例3-2假设有两个人A和B21l应用卡尔多标准首先考虑状态S到状态T的变化?A损失(从2份面包变为一份面包)B得利(从1份牛奶变为2份牛奶)如果B把1份牛奶补偿给A的话:A将有一份面包和一份牛奶,好于初始状态SB有一份牛奶,和初始状态一样,没有变得更差因此,状态S到状态T的变化是一种改进。应用卡尔多标准首先考虑状态S到状态T的变化?22l应用卡尔多标准再考虑状态T到状态S的变化?l结果是:状态S到状态T的变化是一种改进,状态T到状态S的变化也是一种改进l对两种状态的判断出现了不一致性应用卡尔多标准再考虑状态T到状态S的变化?23三、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三、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l双向检验标准(双重检验标准):即进行卡尔多检验,又进行希克斯检验l“首先,我们必须看看在新的状态下是否有可能重新分配收入,以至每一个人都比他原来的状态要好。”l“其次,我们必须看看,从原来的状态出发,仅仅采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是否不可能达到一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比新状态还要好的状态。”三、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24l“如果第一个检验结果是可能的而第二个检验结果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新状态优于旧状态的结论。”l“如果第一个检验结果是不可能的而第二个检验结果是可能的,那么新状态就是较差的。”“如果第一个检验结果是可能的而第二个检验结果是不可能的,那么25l“如果两个检验结果都可能或都不可能,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出有关福利的命题。”西托夫斯基双重检验l但是,西托夫斯基标准,不具备动态一致性,仍然存在缺陷。“如果两个检验结果都可能或都不可能,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出有关福26四、李特尔补偿标准四、李特尔补偿标准(Little Criterion)l“不论是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或者西托夫斯基标准,单独地或共同地,都不能被认为是福利标准。”李特尔,1957,福利经济学评述,北京商务印书馆四、李特尔补偿标准(Little Criterion)27l因为上述标准只能说明一种变化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改进,是否为真正的改进,还要考虑分配问题。l上述标准将政策变化引起的效率问题和平等问题分离,单单考虑效率问题。l如果在上述虚拟补偿检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际补偿,也就是进行收入再分配,这些标准才可能成为检验政策是否可取的更充足的标准。因为上述标准只能说明一种变化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改进,是否为真正28l李特尔提出的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l如果满足(1)或者(2),并同时满足(3),则该政策可取,l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政策不可取。l其他情况,无法判断。李特尔提出的标准29l李特尔标准的特点:结合了效率标准和分配标准1.仅仅是分配状况变好,不能认为是一种好的变化;2.两个标准的使用是独立的,先判断是否满足效率标准,在判断是否满足分配标准;3.至于效率和分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则完全没有考虑。李特尔标准的特点:结合了效率标准和分配标准30补偿标准的缺陷:补偿标准的缺陷:l不论是卡尔多希克斯准则还是西多夫斯基准则所说的补偿,都只是假想的,而不是现实的。由此变革而导致的福利改变并不是确定的。l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偏好是主观的,因而是不可比较的,既不能相加也不能相减,无法进行所谓的“补偿”。补偿标准的缺陷:不论是卡尔多希克斯准则还是西多夫斯基准则所31关于补偿标准的小结:关于补偿标准的小结:1.西方福利标准理论试图对不同社会状态的福利情况做出判断和比较,但都失败了。2.各种补偿标准与帕累托标准之间存在共同点。3.“在可以被广泛接受的福利标准方面,我们仍然没有超过帕累托。”(黄有光,1990)4.必须加入价值判断,才能得到完全的排序。关于补偿标准的小结:西方福利标准理论试图对不同社会状态的福利32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剩余与补偿原理的应用经济剩余与补偿原理的应用一、经济剩余一、经济剩余1 1、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1844年,法国工程师,杜皮特提出,公用事业效用测量各种社会公共设施所提供服务的价值要超过人么购买此服务的价格。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要大于人们实际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第三节 经济剩余与补偿原理的应用一、经济剩余332、消费者剩余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两种情形对比的差额:(1)不允许购买该种商品的任何量(2)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该种商品相应的量2、消费者剩余34l边际效用递减,需求曲线就是边际效用曲线l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要小于之前的每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l每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与最后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差的累积和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递减,需求曲线就是边际效用曲线353、生产者剩余l生产者实际所得与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l所销售的各单位产品的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差额累积和3、生产者剩余36二、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二、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l商品税: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改变市场比价关系l所得税:对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所获得的净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影响消费者收入水平l征收商品税的影响(图3-9)二、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37三、公共品定价问题三、公共品定价问题l一方面,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很难使用完全的市场价格机制来调节,l另一方面,如果不加以合理管制,就会形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l因此,采取适当的价格杠杆来调节l阶梯水价(图3-10)三、公共品定价问题38思考:思考:l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及其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l如何评价中国教育体制改革?l对于教育产业化,赞成还是反对?(薛涌谁的大学)l如何评价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孙月平,应用福利经济学)思考: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及其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39谢谢!谢谢!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