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哲学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0968790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编、秦汉哲学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编、秦汉哲学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编、秦汉哲学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编、秦汉哲学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第二编、秦汉哲学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1一、陆贾兼融儒道的仁义治国思想一、陆贾兼融儒道的仁义治国思想 1、对秦亡教训的总结、对秦亡教训的总结n(1)“用刑太极用刑太极”,秦以严刑酷法作为治国,秦以严刑酷法作为治国理民的基本政策,理民的基本政策,“法逾滋而奸逾炽。法逾滋而奸逾炽。”(新语(新语无为)无为)n(2)“举措太众举措太众”,滥用民力而导致天下大,滥用民力而导致天下大乱。乱。一、陆贾兼融儒道的仁义治国思想 1、对秦亡教训的总结22、治国以仁义为本、治国以仁义为本n(1)重新构建政治道德,提出行仁义为立政之本。)重新构建政治道德,提出行仁义为立政之本。n“夫酒池可以泛舟,糟丘可以望远,岂贫于财哉?统夫酒池可以泛舟,糟丘可以望远,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岂弱于力哉?然功不能自存,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岂弱于力哉?然功不能自存,威不能自守,非为贫弱,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威不能自守,非为贫弱,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天下也。故察于财而昏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于天下也。故察于财而昏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力而寡于道者,兵之所图也力而寡于道者,兵之所图也”(新语(新语本行)本行)n“国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国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荣”(同上)(同上)2、治国以仁义为本(1)重新构建政治道德,提出行仁义为立政之3(2)君以道德修身为本,要慎于修身,重于教化,)君以道德修身为本,要慎于修身,重于教化,君贤民顺,君暴民恶。君贤民顺,君暴民恶。“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诛者,教化使然也”(无为)(无为)(3)臣以忠君利民为本。)臣以忠君利民为本。“杀身以避乱,则非计也;怀道以避世,则不忠杀身以避乱,则非计也;怀道以避世,则不忠也也”(慎微)(慎微)(4)治民以德治教化为本,轻刑厚赏。)治民以德治教化为本,轻刑厚赏。“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持刑者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持刑者民畏之民畏之”(至德)(至德)(2)君以道德修身为本,要慎于修身,重于教化,君贤民顺,君暴43、治政之道要慎用人、治政之道要慎用人n(1)用贤臣、避奸佞,才能有效治理天下。辅臣的)用贤臣、避奸佞,才能有效治理天下。辅臣的优劣善恶,成为制约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优劣善恶,成为制约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n“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贤圣为杖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贤圣为杖”(辅政)(辅政)n“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谗者灭,杖贼者亡”(同上)(同上)n秦秦“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同上)(同上)3、治政之道要慎用人(1)用贤臣、避奸佞,才能有效治理天下5n(2)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世世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同上)(同上)n(3)辨识奸贤,要能识别惑乱之言,其特征)辨识奸贤,要能识别惑乱之言,其特征有二:一是曲容阿上;二是群邪蔽真。有二:一是曲容阿上;二是群邪蔽真。(2)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世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64、实行君权一统政治、实行君权一统政治n(1)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使臣民都能以重义轻利的原则行事。使臣民都能以重义轻利的原则行事。n“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执一概以等万民,所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执一概以等万民,所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目以精明,耳以主听,目以精明,耳以主听,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各受一性,不得两兼。兼则心惑各受一性,不得两兼。兼则心惑”(怀虑(怀虑)n(2)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同上)(同上)4、实行君权一统政治(1)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7二、贾谊的政治思想二、贾谊的政治思想n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礼法兼施,礼治为主n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强干弱枝,加强君权n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以民为本,推行仁政n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以德抚远,根除边患二、贾谊的政治思想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8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礼法兼施,礼治为主(1)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应奉)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应奉行不同的道术。秦行不同的道术。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先诈力而后仁义,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以暴虐为天下始”,“其亡可立而待也其亡可立而待也”(新书(新书过秦)过秦)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1)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9n(2)“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新书(新书时变),守成要以礼治国。时变),守成要以礼治国。n第一,以礼维护等级结构。礼是治国之本,是第一,以礼维护等级结构。礼是治国之本,是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n“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尊卑小大,强弱有位,礼之教也。分也,尊卑小大,强弱有位,礼之教也。”(新书(新书礼)礼)n“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同上)(同上)(2)“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新书时变),守10n第二,建立礼治,应确立君臣以至于庶人的等第二,建立礼治,应确立君臣以至于庶人的等级政治结构。级政治结构。n“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级,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圣王制为等级,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下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庶人,等级分明而天下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汉书(汉书贾谊传)贾谊传)第二,建立礼治,应确立君臣以至于庶人的等级政治结构。11n第三,实行礼治的具体措施:第三,实行礼治的具体措施:n 其一,别服章。其一,别服章。“人之情不异,面目、状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天根著于形容也,所持貌同类,贵贱之别,非天根著于形容也,所持以别贵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以别贵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令也令也”(新书(新书等齐)等齐)n“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势”(服疑)(服疑)n“贵贱有级,服饰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贵贱有级,服饰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僭上则诛人循其度,擅退则让,僭上则诛”(同上)(同上)第三,实行礼治的具体措施:12n其二,礼大臣,臣主之间是礼义维系的道德关系。其二,礼大臣,臣主之间是礼义维系的道德关系。n“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群臣不以节行而报其上者,即非人类也臣,群臣不以节行而报其上者,即非人类也”(阶(阶级)级)n其三,以礼爱民。其三,以礼爱民。“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故礼者,所以恤下也故礼者,所以恤下也”(新书(新书礼)古代圣礼)古代圣王对禽兽尚且王对禽兽尚且“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尝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尝其肉其肉”,何况对人?强调礼对君主个人意志欲求的某,何况对人?强调礼对君主个人意志欲求的某种制约,种制约,“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同上)(同上)其二,礼大臣,臣主之间是礼义维系的道德关系。13(3)以礼治国,也不完全摒弃)以礼治国,也不完全摒弃法制。法制。“夫礼者禁区于将然之夫礼者禁区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区于已然之后前,而法者禁区于已然之后”(汉书(汉书贾谊传)贾谊传)(3)以礼治国,也不完全摒弃法制。“夫礼者禁区于将然之前,而14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强干弱枝,加强君权n(1)汉初分封与郡县并行,且奉行黄老)汉初分封与郡县并行,且奉行黄老“清静无为清静无为”政策,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君权。政策,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君权。n(2)中央与地方诸侯的臣属关系取决于实力的对比,)中央与地方诸侯的臣属关系取决于实力的对比,靠亲属、血缘关系来维持权力的平衡行不通。靠亲属、血缘关系来维持权力的平衡行不通。“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寇处女,勿谓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寇处女,勿谓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新书(新书权重)权重)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1)汉初分封与郡县并行,且奉行黄老“15n(3)强干弱枝,用权势去制衡诸侯国比施恩)强干弱枝,用权势去制衡诸侯国比施恩更有效。更有效。n“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依从。诸侯之君不敢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依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其安”(汉书(汉书贾谊传)贾谊传)(3)强干弱枝,用权势去制衡诸侯国比施恩更有效。16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以民为本,推行仁政。n(1)秦亡的教训之一:)秦亡的教训之一:“民危民危”则君危。秦则君危。秦统治者不知重民、安民,对民统治者不知重民、安民,对民“繁刑严诛繁刑严诛”“赋敛无度赋敛无度”,百姓人人自危,百姓人人自危,“而危民易与为而危民易与为非非”(过秦)(过秦)n(2)民为本。)民为本。“夫民,万世之本也夫民,万世之本也”(新(新书书大政上)大政上)“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同上)(同上)“王者有易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大政下)(大政下)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1)秦亡的教训之一:“民危”则君危17(3)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n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向道向道”(新书(新书俗激)俗激)n“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上)(同上)n“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深,礼义积而民和亲积而民怨深,礼义积而民和亲”(治安策)(治安策)n第二、选用贤吏。第二、选用贤吏。“民之治乱在于吏民之治乱在于吏”(大政下)(大政下)n第三、轻刑重赏。第三、轻刑重赏。“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大政上)(大政上)n第四、崇本抑末。其一,重农抑商,驱天下之民归于第四、崇本抑末。其一,重农抑商,驱天下之民归于农;其二,贮存粮食,应付灾变;其三,尚俭抑奢。农;其二,贮存粮食,应付灾变;其三,尚俭抑奢。(3)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移风18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以德抚远,根除边患。n“建三表,设五饵建三表,设五饵”n“三表三表”的内容:第一,信谕,言出必践;第的内容:第一,信谕,言出必践;第二,爱谕,向匈奴宣示汉天子的爱心;第三,二,爱谕,向匈奴宣示汉天子的爱心;第三,好谕,向匈奴宣示汉天子的好才之心。等等。好谕,向匈奴宣示汉天子的好才之心。等等。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建三表,设五饵”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