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4096769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一、考纲分析本节复习课内容为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纲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要求均为 ,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能量流动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结合 ,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侧重能量的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复习时要通过整合教材要点 ,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利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所学的能量流动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 ,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提升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科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2分析“提高有机生态农业园收益的措施 ,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开展的观念。三、复习重、难点1. 复习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2. 复习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由于高三学生已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根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已学习过 ,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根底。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比拟抽象 ,所以多举实例 ,配以图表分析 ,构建物理模型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在高一新课的根底上进行补充和拓展 ,采用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转移。另外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以及通过自主梳理 ,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 ,但还不完善 ,仍需设计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探索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等的能力。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T展示:观察、思考 ,答复 ,构建逐渐进入学习情境。利用课本素材引入 ,学生熟悉 ,易掌握。成果展示分析讨论能否写出这个湖的一条食物链?以赛达伯格湖的一条食物链为例讲解 ,在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里面能量流动的情况?板书起点途径散失等等板书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的情况思考 ,归纳交流讨论、完善措施、代表展示成果。思考 ,借鉴优点 ,找出缺乏。进一步了解学生根底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教材夯实根底知识内化提升能力构建网络请学生填空 ,并引导学生完善生产者能量的去路。请学生绘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再填空完成根底知识归纳。教师:这就是能量流动的过程 ,在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里面能量流动的情况是否是这样的?再次展示赛达伯格湖的图?完成模型构建回归93页能量流动的模式图 ,研究生态系统是否以个体为单位? ,所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能 ,途径是食物链食物网 ,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以热能形式散失。引导学生归纳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关注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之间 ,而不是两个物种;是同化量之比 ,而不是摄入量。教授能量金字塔 ,请学生结合能量金字塔解释为何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能量传递效率的“极值计算。教师引导 ,全体学生归纳。例题分析填空 ,比照自己学案 ,纠正缺乏 ,进一步理解能量的传递过程。自我校正填写内容 ,归纳能量流动过程根底知识。讨论、分析、纠错思考 ,答复: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分析 ,给出答案 ,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归纳整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计算归纳公式 ,进一步理解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构建能量金字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思考、答复下列问题 ,实现知识的应用。小组讨论、给出答案 ,其他同学可以给出不同答案。给出答案 ,体会研究能量流动的实际作用。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分析、归纳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构建知识网络 ,进一步理解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应用能力。了解根底知识掌握情况 ,夯实根底。构建概念模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破重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清楚所采用措施的原理。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特点的理解。突破重点联系实际 ,师生互动。完善能量传递效率公式的归纳 ,分析 ,清楚关键点 ,易错点。突破难点。联系实际 ,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提升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时反应、落实。生生互动 ,实现课堂的多样化教学知识迁移 ,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例分析 ,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符合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承上启下 ,联系前后知识 ,引导学生从全局观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回归本节知识 ,再次强化流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进一步稳固知识 ,并对学习内容反思和总结及时稳固提升学习效果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