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49889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教学目标: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读解】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1)令色:令,好、善;色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阐释】:孔子指出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个心怀仁术的人。因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知者乐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仁者乐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样崇高伟大。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孔子的学生)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体会:孔子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张。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评析】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四个消极的规范,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直译:仁离我们很远么?我想要仁,那个仁来到了!意译: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就不远.只要我诚心想要做有仁爱之心的人,并且身体力行,努力去做,那么,这仁自然就会来到我的身边意思是:我自然就会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直译:仁离我们很远么?我想要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新解这样解释:“立,三十而立之立。达,如是闻非达之达。己欲立,思随分立人。己欲达,思随分达人。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者。”苏州有一中学,取名立达,当即是孔夫子仁之方的意思。何有于利哉。如果用利达为名,倒像是一个商号了。孟夫子有言,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即使是市场经济,也是不能惟利是图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意译: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表率;从思想和战略上,自己要明白这个团队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坚定不移,就像天空中的北斗星,处在他应在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白天,大家见不到他;而当夜晚大家看不清前面的路时,就会看到灿亮的北斗星,指示着自己前行的方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释】(1)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说: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用法律去约束人的行为合乎规范只是译:用法律去约束人的行为合乎规范只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制结果,不如用礼仪、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制结果,不如用礼仪、道德去约束人们的道德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是发自于行为规范,它是发自于心的,属于内在的自我要求,这样既可以心的,属于内在的自我要求,这样既可以使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谐有序,更可以使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谐有序,更可以完成人们内在心灵的自我升华。完成人们内在心灵的自我升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个太难了,这是圣人的事情,就是尧舜也不一定能做到。一个仁者,只要能够做到推已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够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辟是指谄媚逢迎之人善柔是指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之人便佞是指善于花言巧语之人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翻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翻译:君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感到忧心,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为自己没有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利做动词讲,器就是工具的意思。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句话的白化文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译文】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3、归纳孔子在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现实和借鉴意义。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小结并布置作业1、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2、课外去查找论语,简单概括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3、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小结并布置作业1、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