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49307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纲精研考纲精研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赏析炼字(词):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鉴赏语言必须以理解诗句含意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言基础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考纲精研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名题导航名题导航1炼字型(20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_名题导航1炼字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指津: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主要是指出诗句用了该字后在写景、抒情或揭示主旨方面有何特殊效果。解析:“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解题指津: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解题指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主要是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弄清了这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式,便可鉴赏。解析:此诗上片写景记事,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下片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以酒为伴,菱角芡实丰足,别无他求,随意江南江北的旷达情怀。参考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情怀。(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词句鉴赏型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_2词句鉴赏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指津: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解析: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题指津: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解题指津:赏析句子,首先从意象和语言运用上入手,找出这句诗的特色,再加以分析。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的是竹影,要结合全句加以分析。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_解题指津: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析:理解此诗的主旨要紧扣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或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或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语言风格鉴赏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_3语言风格鉴赏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指津:鉴赏语言风格要着眼全诗,尤其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如果题干没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用一个句子精炼地表达出该诗的整体语言风格,然后结合诗句,给出充足的解证。参考答案:“梁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自然清新;“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多病所需惟药物”一句,有版本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简述理由。答:_解题指津:鉴赏语言风格要着眼全诗,尤其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指津:此题解答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这类给定了评价对象型鉴赏题,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肯定,一是否定,一是折中;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要针对问题,直接给出结论,然后结合诗句,写出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答案组织的思路是:结论解证。参考答案一:“多病所需惟药物”一句好。一个“惟”字,表明生活需求较少,回忆起旧时多病带来的创伤,诗人更加珍惜今日得之不易的愉悦与闲适;且更能将诗人即使穷困物资缺乏,却依然旷达无争的满足心态写了出来。参考答案二:“但有故人供禄米”这一句好。“但有”是“只要有”之意,表明诗人物质生活要求之低:只要有一口饭吃,生活在这幽静的江村中别无他求。诗人怡然自足的心情跃然纸上,正表现了饱经战乱的他对当下生活的满足。解题指津:此题解答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这类给定了评价对象型鉴赏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趋势命题趋势近年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所涉及的语言鉴赏类题主要包括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的鉴赏,最常见形式不外乎上述三类,解题思路一般是从字词、句子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答题时要针对问题,选择恰当的解决对策。命题趋势近年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所涉及的语言鉴赏类题主要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诊疗精讲诊疗精讲考生在解答诗歌作品语言鉴赏题时存在的误区主要有:1靶位不准,无的放矢。当题干未指明具体词(字)需要考生鉴赏时,很多考生找不准命题者预定的鉴赏对象,出现靶位不准,无的放矢的错误。遇到这种题型,考生应学会按词性(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叠词、名词)逐级筛选,联系意象、意境去确认。找准了再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2词不达意,语不合体。对作品语言特色作整体评价时缺乏专业术语,泛泛解释而词不达意。因此平时要积累专业术语,多领会参考答案里出现的专业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适用范围,做到真正知其所以然。诊疗精讲考生在解答诗歌作品语言鉴赏题时存在的误区主要有: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思路混乱,要点不全。答题时不能运用小论文的思路(提出观点分析实例归纳观点),导致答案不完整而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平时要注重强化自己答题时组织答案要点的能力。3思路混乱,要点不全。答题时不能运用小论文的思路(提出观点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技法精点技法精点1推究“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命题形式:(1)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4)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题技巧: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一般步骤是:先解释该字的意义,再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技法精点1推究“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命题形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或: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答题技巧: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效果等。一般步骤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2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命题形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答题技巧: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一般步骤是:先用一两个术语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3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广东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真题体验真题体验1(2010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真题体验1(2010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_(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答:_(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题指津:品味炼字的妙处,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析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现主题情感方面的效果。解析:解题时要依托诗句展开联想,“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繁茂的长势。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1)解题指津:品味炼字的妙处,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2)解题指津:体会思想感情,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下片“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又要知人论世(注解提示的相关背景),还要了解一点我们的文化传统(如自屈原离骚开创的香花美人之喻的文化传统)。解析:通过注释知道向子是被免了官职的,作者的伤感之情自然与此有关,“香花”不耐“风和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则可答出词中隐含的伤感之情。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2)解题指津:体会思想感情,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下片“真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2010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2(2010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答:_(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析:炼字题。字不离句,要回归语句中,看“住”字在语境中到底说的是什么“住”,为何“住”,词人为何要说“住”,说“住”的效果是什么。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解析:欣赏词中情绪。当然不矛盾。关键要回答出“为什么”。因为所谓的“愁”只是表象,意在反衬后面的“喜”。只要在不同语境中分别答出了“愁”和“喜”的对象,那么二者的统一就是自然的了。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青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而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1)解析:炼字题。字不离句,要回归语句中,看“住”字在语境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答:_(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的活动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答: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峰的高峻,使原来不动的山河有了动感,突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河山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1)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_(1)解析:此诗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字(结合注释理解“拳”的意思),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退”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拳”、“退”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然后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再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广阔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解析:解答此题,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理解。常规思路是:透视意象,感悟思想内容;找出抒情句,分析作者情感;联系全诗,简要阐释。参考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_(2)诗的后四句写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析:首先指出“遍”字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然后指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同时与下句的“稀”字构成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幽静。(1)解析:首先指出“遍”字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然后指出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2)解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规范答法: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解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实战模拟实战模拟1(2010年湛江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北宋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北宋名臣,诗为王珪任左丞相时作。当时宋与西夏开战,惨遭“永乐之败”,丧师20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暮吹:暮风,晚风。实战模拟1(2010年湛江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结合诗句简析第三联中“惊”字运用的妙处。答:_(2)诗题为“怀古”,但只有末句“风流”二字点到“古”,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答:_(1)解析: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注意要把该字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参考答案:“惊”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写出了晚来秋风之劲急,红叶飘飞之凌乱,也写出了内心之忧,生动精警。(1)结合诗句简析第三联中“惊”字运用的妙处。(1)解析:炼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2)解析:为什么着重于写秋景,而不是古之“风流”,诗主要是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今之萧条来表达思乡和忧国的情怀。答题时要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情与景是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诗题为“怀古”,但全诗于“古”,仅末句“风流”二字的虚写,诗着重写眼前金陵秋意满目,惊风寒云,一片凄凉,不复繁华。诗人融忧思愁情于秋景,借景抒情,借古之“风流”反衬今之萧条,表达了思乡和忧国的情怀。(2)解析:为什么着重于写秋景,而不是古之“风流”,诗主要是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2010年广雅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后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职。2(2010年广雅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很讲究炼字,请简析“满”和“生”的表达效果。答:_(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析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很讲究炼字,请简析“满”和“生”的表达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满”、“生”的词性及所处位置。“满”为“多”的意思,青苔满台阶都是,说明没人来这里;“生”为“长出”的意思,这是以动写静的笔法,暮霭在幽深的树丛中越来越暗、越来越凉,使人顿生凄清之感。参考答案:“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和来人之稀,“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两者都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解析:注意诗后的注释,心烦意乱是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蝉噪”和“歌吹”这两种有声的东西在这时显得格外刺耳,很自然地衬托出诗人的心情。参考答案:首句中的“蝉噪”和末句中的“歌吹”都运用了衬托手法,目的是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反衬,突出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心境。(1)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满”、“生”的词性及所处位置。“满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2010年江门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注】此诗为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落景:落日。轻桡:轻舟。桡,船桨。水物:指水中生物。容与:谓自得也。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3(2010年江门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2)简析“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诗所表现的生活情景。答:_(1)解析:解答此题不能按以往经验,只根据注解“求仕未成”的信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求仕遭受挫折,感情必然哀伤,尽管诗歌写了美景,却也是以乐景衬哀情。要避免这个错误最重要是做好:细读诗文,全面理解。(1)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抒发了怎样的感情?(1)解析:解答此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所见到的落日余晖、清澈河水中的游鱼、垂钓翁和浣纱女等景物,抒发了从大自然和乡村淳朴生活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2)解析:情景分析题,答题关键在把握景物的特点(哀伤、欢乐),再分析感情的内涵。答题分三步:第一步指出景物特点,第二步指出情与景的关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内涵。参考答案:白首老翁在夕阳中悠然自得地垂钓,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梳妆整齐、淡雅的浣纱少女在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所见到的落日余晖、清澈河水中的游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A.(2011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夜雨梁寅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答:_(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4A.(2011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1)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2)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答案: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B(2010年广东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特点。答:_(2)常言道,“农家少闲月”,本诗却着一“闲”字,请赏析“闲”字的妙处。答:_4B(2010年广东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1)解析:描绘诗中图景,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参考答案: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村幽静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前两句描绘的是山村幽静而富有诗意的自然画面,后两句表现的是农忙时节农妇们冒雨劳动的生活场景。(2)解析:炼字题,解答要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时既要联系整体又要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参考答案:一方面,用一“闲”字引出栀子花,丰富了诗意;另一方面,“闲”字是从侧面入笔,以“闲”衬“忙”,作者用“闲着中庭栀子花”表明春深农忙,无人闲着。(1)解析:描绘诗中图景,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附录八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附录八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祝祝您您祝您学业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