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43346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措施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措施1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l【C】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l(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l(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l(3)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2 一、输血反应的定义一、输血反应的定义 1 1、概念、概念是是指指在在输输血血中中或或输输血血后后,受受血血者者发发生生了了用用原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2 2、原原因因:主主要要是是免免疫疫反反应应,因因血血型型抗抗原原系系统统复复杂杂。其其次次是是一一些些非非免免疫疫因因素素引引起起,如如细细菌菌污污染染,空气栓塞等。空气栓塞等。3二、输血反应的分类二、输血反应的分类 即发型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即发型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24小时内。小时内。按发生时间按发生时间 迟发型反应:输血迟发型反应:输血2424小时后,甚至十几天。小时后,甚至十几天。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按发病机制(血型抗原抗体不合按发病机制(血型抗原抗体不合)非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无关。非免疫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无关。二、输血反应的分类4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即即 发发 反反 应应 迟迟 发发 反反 应应免免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白细胞抗体)白细胞抗体)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对对RBC抗原的回忆抗体抗原的回忆抗体IgG类)类)疫疫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IgA抗体)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植入有功能的淋巴(植入有功能的淋巴C)性性 溶血反应溶血反应(RBC血型不合)血型不合)输血后紫癜输血后紫癜(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反反 输血相关的输血相关的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应 急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HLA、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同种异体免疫同种异体免疫(对异体血型抗原识别应答)(对异体血型抗原识别应答)细菌污染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非 循环超负荷循环超负荷 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免免 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疫疫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 输血相关性疾病输血相关性疾病性性 枸橼酸中毒枸橼酸中毒反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应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肺微血管栓塞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5三、发生率三、发生率 无确切资料,各家报告发生率相差较大,且无确切资料,各家报告发生率相差较大,且数字偏低。(数字偏低。(1%1%10%10%)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6 403403次输血反应分析次输血反应分析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反应率(反应率(%)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52.1(210/40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42.6(172/403)溶血反应溶血反应 4.5(18/403)心负荷过重心负荷过重 0.7(3/403)文献报告文献报告 403次输血反应7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为何成分、去白)(为何成分、去白)成成 分分 反应率(反应率(%)全全 血血 1.06 白细胞白细胞 6.49 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 0.88 洗涤或冰冻红细胞洗涤或冰冻红细胞 0.47 血小板血小板 0.40 血浆血浆 0.44 我院情况输血反应率我院情况输血反应率 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率(为何成分、去白)8 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l一、病因与机制一、病因与机制l(一)病因(一)病因l1.1.免疫性溶血反应免疫性溶血反应l急性(多为急性(多为ABOABO血型不合)血型不合)迟发型(多为迟发型(多为RhRh血型不合)血型不合)其它血型不合(其它血型不合(MNSMNS、KiddKidd、A A亚型等)亚型等)l2.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致热原、细菌污染)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致热原、细菌污染)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一、病因与机制9(二)、机制(二)、机制1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国内比较多见。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国内比较多见。白细胞白细胞 多次输入多次输入 HLA不相合的不相合的 血小板血小板 白细胞抗体为主,其次为血小板抗体。白细胞抗体为主,其次为血小板抗体。2.2.溶血分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种溶血分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种l1 1)IGMIGM类抗体主要见于血管内溶血类抗体主要见于血管内溶血 常见抗常见抗A A和抗和抗B B抗体抗体l2 2)引起血管外溶血的抗体大多为)引起血管外溶血的抗体大多为IGGIGG类抗体类抗体 常见抗常见抗RHRH抗体抗体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课件10 临床要点临床要点(一)、急性溶血反应(一)、急性溶血反应 多为多为ABOABO血型不合,血型不合,输血开始输血开始10103030分钟内,突然发热、寒战、呼吸困分钟内,突然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难等症状。(二)、迟发型(二)、迟发型溶血反应溶血反应 因输过(异型)血或妊娠被免疫因输过(异型)血或妊娠被免疫 再次输血再次输血“回忆反应回忆反应”体体内抗体内抗体 溶血。溶血。多由多由 ABO 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以外血型不合引起:RhRhE E、KiddKidd、DuffyDuffy等血型不合较多见。等血型不合较多见。输血后输血后3 37 7天发热(多为低热)、黄症(柠檬黄)、天发热(多为低热)、黄症(柠檬黄)、HbHb不升高,甚至下降。多不升高,甚至下降。多数无血红蛋白尿(血管外溶血),易漏诊。数无血红蛋白尿(血管外溶血),易漏诊。血涂片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血涂片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诊。(三)、休克(三)、休克(四)、广泛性渗血及凝血障碍(四)、广泛性渗血及凝血障碍(五)、肾衰竭和尿毒症(五)、肾衰竭和尿毒症 11l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l根据症状判断根据症状判断l立即取血分离血浆立即取血分离血浆l作尿作尿HBHB检测检测l重新核对血型重新核对血型l抗筛检测抗筛检测l抗人球试验抗人球试验l重做配血试验重做配血试验l检查有无非免疫性的溶血原因检查有无非免疫性的溶血原因l进一步检查由临床决定进一步检查由临床决定三、实验室检查12l四、治疗四、治疗l(一)临床治疗(一)临床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液通畅。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液通畅。l(二)换血疗法(二)换血疗法 O O洗涤红细胞加洗涤红细胞加ABAB血浆血浆四、治疗13 五、预防五、预防 1 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应无致热原;采、输血器具和制剂应无致热原;2.2.采血和输血应无菌操作;采血和输血应无菌操作;3.3.反复出现发热反应者应选用:反复出现发热反应者应选用:(1)(1)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2)(2)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3)(3)床边白细胞过滤器。床边白细胞过滤器。4.4.详细询问病人输血史和妊娠史,并认真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详细询问病人输血史和妊娠史,并认真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5.5.有输血史及妊娠史者不能只用盐水介质配血,还应加用其它方法交叉配血。有输血史及妊娠史者不能只用盐水介质配血,还应加用其它方法交叉配血。6.6.输血前应作抗体筛选试验。输血前应作抗体筛选试验。五、预防 14 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血小板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血后紫癜(PTPPTP)本病多为妊娠过的妇女;本病多为妊娠过的妇女;输血后输血后5 51010天发病;天发病;一、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一、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IAPIA1 1)。*即即:血血小小板板PIAPIA1 1抗抗原原阴阴性性者者因因多多次次妊妊娠娠或或输输血血产产生生 PIAPIA1 1 抗抗体体,再再次次输输入入 PIAPIA1 1阳阳性性血血液液时时,抗抗原原与与抗抗体体形形成成免免疫疫复复合合物物,此复合物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此复合物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15二二、表表现现是是血血小小板板减减少少、发发热热、皮皮肤肤瘀瘀斑斑及及其其它它部位出血。部位出血。白白种种人人群群中中2.12.1为为PIAPIA1 1阴阴性性,我我国国人人群群阴阴性者更少。性者更少。*本本病病为为自自限限性性疾疾病病,发发病病 5 51010天天后后恢恢复复,故报道较少。故报道较少。三三、治治疗疗是是类类固固醇醇药药物物加加大大剂剂量量免免疫疫球球蛋蛋白白输输注注;输随机供者血小板无效。输随机供者血小板无效。二、表现是血小板减少、发热、皮肤瘀斑及其它部位出血。16 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病因一、病因(一一)1gA)1gA抗体和抗体和1gA 1gA 同种异型抗体同种异型抗体:1 1、1gA1gA缺乏者:缺乏者:多次输血多次输血 类特异性抗类特异性抗IgA IgA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2 2、IgAIgA正常者:正常者:多次输血多次输血 1gA1gA同种异型抗体同种异型抗体 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再次输血再次输血 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再次输血17(二二)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患患者者平平时时对对某某些些物物质质过过敏敏(如如花花粉粉、牛牛奶、鸡蛋等),输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奶、鸡蛋等),输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三三)被动获得性抗体:被动获得性抗体:如如青青霉霉素素抗抗体体(受受者者对对青青霉霉素素过过敏敏,而而接受用过青霉素的供者血液)。接受用过青霉素的供者血液)。(二)过敏体质:18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一一)轻轻度度:皮皮肤肤痕痕痒痒、红红斑斑、荨荨麻麻疹疹、血血管管神神经经 性水肿(面部居多);性水肿(面部居多);(二二)重重度度:支支气气管管痉痉挛挛、喉喉头头水水肿肿、甚甚至至过过敏敏性休克。性休克。三、输血:三、输血:要输洗涤红细胞。要输洗涤红细胞。自体输血。自体输血。二、临床表现19 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l一、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TAGVHD)TATAGVHDGVHD漏诊率高,疗效差,病死率漏诊率高,疗效差,病死率9090。1987 1987年国外才首次确诊(年国外才首次确诊(为何日本发病率高?山上、田中)。为何日本发病率高?山上、田中)。1 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下列因素有关:较为复杂,与下列因素有关:(一)与受血者免疫状态有关(一)与受血者免疫状态有关 TATAGVHDGVHD发生于免疫系统严重缺陷或严重抑制的受血者。发生于免疫系统严重缺陷或严重抑制的受血者。(二)与输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二)与输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 输入供者淋巴细胞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输入供者淋巴细胞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三)与供受者(三)与供受者HLAHLA单倍型基因有关单倍型基因有关(改变输血理念)(改变输血理念)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TATAGVHDGVHD的危险性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高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1112121倍。倍。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20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症症状状极极不不典典型型,易易与与药药物物和和放放、化化疗疗副副作作用用相相混混淆淆。临临床床以以发发热热和和皮皮疹疹多多见见。输输血血后后 4 43030天天(平平均均2121天天),皮皮肤肤出出现现红红斑斑和和细细小小班班丘丘疹疹,逐逐渐渐向向周周身身蔓蔓延延,伴伴有有发发热热、腹腹泻泻、ALTALT升升高高,全血细胞减少,多死于严重感染。全血细胞减少,多死于严重感染。2、临床表现213.3.3.3.血液辐照预防血液辐照预防血液辐照预防血液辐照预防TA-GVHDTA-GVHDTA-GVHDTA-GVHD(一)(一)、原理、原理 应应用用血血液液辐辐照照仪仪(器器)发发射射出出的的r r射射线线照照射射血血液液,通通过过控控制制射射线线剂剂量量,选选择择性性地地杀杀灭灭血血中中有有免免疫疫活活性性的的淋淋巴巴细细胞胞,从从而而防防止止输输血血相相关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TA-GVHD)的发生。)的发生。TA-GVHDTA-GVHD是是供供者者血血中中淋淋巴巴细细胞胞在在受受者者体体内内植活,视受者为植活,视受者为“异己异己”而排斥。而排斥。3.血液辐照预防TA-GVHD(一)、原理22(二)、需要辐照的血液(二)、需要辐照的血液 全全血血、红红细细胞胞、血血小小板板、白白(粒粒)细细胞胞、新鲜液体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除外)。新鲜液体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除外)。(三)、适应证(三)、适应证 严严重重免免疫疫损损害害受受血血者者、造造血血干干细细胞胞移移植植受受血血者者、先先天天性性免免疫疫缺缺陷陷受受血血者者、早早产产儿儿受受血血者者、强强烈烈化化疗疗、放放疗疗受受血血者者、宫宫内内输输血血受受血血者者、输输用直系亲属血受血者等。用直系亲属血受血者等。(二)、需要辐照的血液23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1 1、病因、病因 献献血血者者因因多多次次妊妊娠娠或或输输血血,产产生生抗抗HLAHLA和和抗抗粒粒细细胞胞特特异异性性抗抗体体。如如将将含含有有此此抗抗体体的的全全血血或血浆输给病人,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或血浆输给病人,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242 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抗抗体体(供供者者)抗抗原原(受受者者)、激激活活补补体体 中中性性粒粒细细胞胞肺肺血血管管内内 聚聚集集释释放放 蛋蛋白白酶酶、酸酸性性脂脂质质和和氧氧自自由由基基 肺肺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肺水肿。肺水肿。2、发病机制253 3、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 输输血血后后1 16 6小小时时,突突然然发发热热、咳咳嗽嗽、气气喘喘、紫紫绀绀、血血压压.两两肺肺细细湿湿罗罗音音(但但无无心心力力衰衰竭竭)。X X线示双肺浸润。线示双肺浸润。4 4、预防、预防 妊娠妊娠3 3次以上的女性不宜作献血者。次以上的女性不宜作献血者。(但可用作洗涤红细胞)。(但可用作洗涤红细胞)。3、症状和体征26 细菌性输血反应细菌性输血反应 污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污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多数细菌在兰阳性杆菌和球菌。多数细菌在2 266生长受生长受到抑制,少数嗜冷菌可在到抑制,少数嗜冷菌可在2 266生长,特别危生长,特别危险。险。嗜冷菌和非嗜冷菌在室温条件下能快速增殖。嗜冷菌和非嗜冷菌在室温条件下能快速增殖。细菌性输血反应27一、病因一、病因保存液、采血和输血器具消毒不严,血袋有破保存液、采血和输血器具消毒不严,血袋有破损;损;采血或成分制备中无菌操作不严格;采血或成分制备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献血者有菌血症(有局部感染灶);献血者有菌血症(有局部感染灶);血液贮存温度过高(要求血液贮存温度过高(要求4242););血液在贮存前或输血前在室温中放置太久。血液在贮存前或输血前在室温中放置太久。一、病因28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轻者以发热为主。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战、高热、血压下降,甚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战、高热、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和肾衰。全麻时只有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血不止。至发生休克和肾衰。全麻时只有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血不止。三、诊断三、诊断取血袋剩余血直接涂片和找细菌(阴性不能排除);取血袋剩余血直接涂片和找细菌(阴性不能排除);取血袋剩余血和病人血液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取血袋剩余血和病人血液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4、22 22 和和37 37 ),二者细菌一致可确诊。),二者细菌一致可确诊。二、临床表现29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循环负荷循环负荷 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常见原有心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常见原有心肺疾患、年迈体弱或儿童。肺疾患、年迈体弱或儿童。一、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血中或输血后1 1小时内,病人突然呼吸困难,被小时内,病人突然呼吸困难,被迫坐起,频咳、咯大量泡沫样或血性泡沫样痰、烦躁不迫坐起,频咳、咯大量泡沫样或血性泡沫样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布满湿罗音等。安、大汗淋漓、两肺布满湿罗音等。其他输血不良反应304.18.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l【C】l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l(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l(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l(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l(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l(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l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l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l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4.18.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314.18.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l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l(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l(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l(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l(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l(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l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l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l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l【B】符合“C”,并 l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4.18.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32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输血技术规范)l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33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l第三十四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l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l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第三十四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34二、治疗二、治疗 立立即即停停止止输输血血,保保留留静静脉脉通通道道;高高压压吸吸氧氧;速速效效利利尿尿剂剂;强强心心药药物物(如如西西地地兰兰);镇镇静静剂剂(可可用用吗吗啡啡);血血管管扩扩张张剂剂(如如硝硝普普纳纳或或酚酚安安拉拉明明慢慢速速静静滴滴);双双下下肢肢下下垂垂,结结扎扎止止血血带带,减少静脉回流。减少静脉回流。5 51010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二、治疗3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一)发生输血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1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2 2、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3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 应由血管内溶血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后(特别是怀疑364 4、抢救;、抢救;5 5、指导血库技术人员设计检测分析程序。、指导血库技术人员设计检测分析程序。临床上常常忽略的是:临床上常常忽略的是:1 1、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验的检测;2 2、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定。、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定。4、抢救;37(二)输血科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当立即分析:(二)输血科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当立即分析:1 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2 2、复核患者、复核患者ABOABO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样本);3 3、复核输血前留置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复核输血前留置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ABO血型血型 ;(二)输血科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当立即分析:384 4、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凝集法与抗球蛋白法(或凝聚胺法、酶法);采用盐水凝集法与抗球蛋白法(或凝聚胺法、酶法);5 5、患者输血前样本、患者输血前样本RhRh血型(尤其血型(尤其D D、E E)检定;)检定;6 6、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7 7、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别在别在44、2222、3737作作需氧需氧菌和菌和厌氧厌氧菌培养)。菌培养)。4、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凝39 检测输血反应的技术、设备并无特殊要求,但检测输血反应的技术、设备并无特殊要求,但试试剂要齐全并符合质量标准剂要齐全并符合质量标准,包括,包括ABOABO,RhRh(特别是抗(特别是抗-D-D,-E-E)定型血清,试剂)定型血清,试剂A A、B B、O O红细胞,抗球蛋白(或红细胞,抗球蛋白(或凝聚胺、酶),抗体筛选细胞(可用凝聚胺、酶),抗体筛选细胞(可用3 35 5个个O O型人红细型人红细胞混合代替),抗体鉴定谱细胞(胞混合代替),抗体鉴定谱细胞(panel cells)panel cells)。*ABO ABO定型要采用抗定型要采用抗-AB-AB血清,要同时作反定型。血清,要同时作反定型。检测输血反应的技术、设备并无特殊要求40l小结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任何血液成分的输注都可能对受血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有免疫性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两大风险。轻者导致各种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多达1%10%。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特别是随着免疫血液学的发展,逐渐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型等血型及血型不相容性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了充分认识,其中以红细胞血型不相合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尤为严重,死亡率最高。主要由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血管内小结41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由Rh等血型不合导致的血管外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往往是立即发生,为临床上最危险的输血反应。近年来对白细胞相关输血反应的认识逐渐深化,使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此类反应成为可能。细菌性输血反应的重要性随着血小板输血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成为输血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各种血液成分输注引发的输血反应症状及处理不相同,因此,认识输血反应的类型、机制,开展输血反应的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由Rh等血型不合导致的血管外溶血性输血反应。42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输血治疗前,必须对患者和供血者作免疫血液学检查,使输入的血液成分在患者体内正常存活,不被抗体破坏,达到血型相溶性的输血目的。对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和细菌性输血反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输血治疗前,必43谢谢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