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43201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屈光学 (基础)眼屈光学 (基础)1第一章 视力检查视力:眼分辨二维形状和位置的能力。公式:视力1/视角记录法:小数记录法分数记录法五分记录法小数记录法与分数记录法的对应关系: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第一章 视力检查视力:眼分辨二维形状和位置的能力。2视标:“C”形、“E”形、三横等长的E,图形,数字。视力检查:检查距离:综合验光仪36米,其他为5米注意事项:先右眼后左眼,不要眯眼自上而下,注视时间3秒以内一般要求:照明环境与视力表相同或稍暗高度:1.0行视标与检查眼同一水平记录视力的标准:视力值 可认错视标数 0.10.5 0 0.60.9 1 1.0以上 2 记录方法:1.0错认2个,记录为1.0 视标:“C”形、“E”形、三横等长的E,图形,数字。3第二章 眼的屈光和调节一、正常的屈光状态和调节二、屈光不正近视眼远视眼 散光屈光参差三、老视第二章 眼的屈光和调节一、正常的屈光状态和调节4一、正常的屈光状态和调节眼的屈光系统: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眼的屈光状态由屈光力大小和眼轴长度决定眼的屈光: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称为眼的屈光。一、正常的屈光状态和调节眼的屈光系统:5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6正视眼和调节:正视眼: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落在视网膜上。远点:眼睛在放松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近点:眼睛做最大调节后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眼的调节作用:对于近距离的发散光线,其焦点将落在正视眼的视网膜之后,但眼球有自动改变屈光力的能力,使近处发散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从而远近不同距离的目标均可看清。这种调节焦点距离的能力称为眼的调节。正视眼和调节:7调节机理:看远目标: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相对扁平看近目标: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眼的调节依赖于晶状体的弹性及睫状肌的功能眼的调节与集合 集合: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而且调节处于松弛状态。注视近处目标时则需要调节,为保持双眼单视,双眼需要内转,称为集合。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正视眼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屈光不正患者对调节和集合不协调的耐受有一定的限度,如超过限度引起视疲劳,甚至可以发生内斜视或外斜视。调节机理:8二、屈光不正概念: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者称为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分类: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 屈光参差二、屈光不正概念:9(一)、近视眼定义: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模糊圈,故远处目标模糊不清。远点为眼前有限距离。分类: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而眼的屈光力正常。眼球变长主要在赤道部以后部分。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弯曲度过强所致,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晶体屈光指数增加所致,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一)、近视眼定义:10按近视程度分:轻度近视:3.00 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高度近视:6.00D以上假性近视: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相同的情况。滴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称为真性近视。中间性近视: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度降低0.5D,既有调节因素又有器质性因素。病因:遗传因素: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包括种族因素和家庭因素。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字体不清或姿势不良等。按近视程度分:11早产:因在高压氧中生活,易有角巩膜水肿玻璃体容积增加,眼轴变长。婴幼儿发育不良:导致眼轴变异增长。眼病:巩膜软化、眼外伤、色素膜炎、房水混浊等。临床表现: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眼底改变:低中度近视一般无眼底改变,高度近视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睛退行性改变。如飞蚊症、眼底豹纹状。视疲劳:近视少用调节,但需集合以维持双眼单视,集合与调节不协调,引起肌性视疲劳。早产:因在高压氧中生活,易有角巩膜水肿玻璃体容积增加,眼轴变12治疗:验光配镜:用适当度数的凹透镜予以矫正。配镜原则:选用使病人获得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过矫,引起调节过强而产生视力疲劳;对合并外斜视者则应全部矫正以治疗外斜视。角膜接触镜:跟框架镜比,视野大,影像变化不大,且不影响外观。特别是用于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较大者及某些特殊职业者,但需严格按照佩戴规则和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并发症发生。屈光性手术。预防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治疗:13二、远视眼定义:远视眼是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光斑,不能形成清晰影像。远视眼的远点在视网膜之后,为虚像点。分类:按屈光分类轴性远视:眼轴在发育过程中停滞,故眼轴过短(前后经)达不到正常长度。曲率性远视:由于任何屈光面的弯曲度过小所致,而眼球前后经长度正常。屈光指数性远视:角膜、晶状体屈光指数偏低,而眼轴前后径正常。二、远视眼定义:14按远视程度分:轻度远视:+3.00D中度远视:+3.00D+6.00D高度远视;+6.00D根据调节情况: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临床表现:视力:视力减退程度 与调节 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均正常又称潜伏性远视(0.50D0.75D)。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差,又称显性远视随年龄增加,眼的调节力减弱,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有“早花”现象。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调节易产生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按远视程度分:15视力疲劳 常见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近距离工作明显,稍作休息可减轻或消失。内斜视过多调节必伴过多集合,因而产生调节性内斜视眼底变化:一般无变化,中度以上者,出现视盘变化,充血,肿胀,又称假性视神经炎。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力疲劳和内斜视,虽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患者应戴镜矫正以增进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产生。配镜原则:最高度数,最好视力。隐形眼镜屈光性手术视力疲劳 16(三)散光定义:是由于眼睛各经线的屈折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形成焦点,而在不同距离形成前后两条焦线,两焦线距离代表散光程度,如两焦线互成直角,可用柱镜矫正,使两焦线在视网膜上合成一焦点,此即柱镜矫正规则散光之机理。分类:依强弱子午线是否垂直相交(可用镜片矫正)分类:规则散光:角膜各经线曲率半径不同,其中一条主经线曲率半径最小,屈光力最强;而与之相垂直的经线曲率半径最大,屈光力最弱,光线通过时不形成焦点而是形成前后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前焦线与屈光力弱的方向一致,后焦线与屈光力强的方向一致。不规则散光:眼球各经线屈光力不同或同一经线各部位的屈光力不相同,且没有规律可循。常见于圆锥角膜,外伤引起的角膜翳,角膜病变或晶体病变引起角膜或晶体屈光面不光滑所致。(三)散光定义:17按发生原因分: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晶体散光(残余散光)全散光(角膜散光+晶体散光)按散光屈光度大小分类:极微:0.75DC轻微:0.75DC1.50DC中度:1.752.50D高度:2.50DC按散光轴向分类;顺规(律)散光逆规(律)散光斜向散光按发生原因分:18按所成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分类: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单纯近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混合性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按所成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分类: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19临床表现:轻度散光无感觉,偶有视近感觉眼睛疲劳。稍重者无论看远、看近均模糊不清,常眯眼。视力减退,常有重影。视疲劳的症状不一定与散光程度成正比。弱视多见于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容易发生弱视,继之有发生斜视倾向。眼屈光学(初级基础)讲义课件20治疗:轻度规则散光如无眼疲劳或视物模糊,可不必矫正,反之,如有上述不适,虽度数不高也应矫正。高度散光者应以柱镜矫正,如不能适应全部矫正,可先予较低度数,以后再逐渐增加。也可以用等效球镜度法,即减少柱镜度,并以减去的柱镜度数的半数做为球镜度加在原球镜度值上,使新镜片保持与原镜片同样的等效球镜度,又保持原镜片中柱镜轴位,减少了高度散光所产生的像扭曲现象。不规则散光不能用柱镜矫正,可试用接触镜矫正。治疗:21(四)屈光参差定义:两眼屈光度不等,当相差2.5D以上者称为屈光不正。类型:(1)单纯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非正视:单纯性近视屈光参差;单纯性远视屈光参差;单纯性散光屈光参差。(2)复性屈光参差:两眼非正视。复性近视屈光参差;复性远视屈光参差;复性散光屈光参差。(3)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一眼近视。成因:眼在发育过程中,两眼发展进度不同,可能引起屈光参差。外伤,角膜病,白内障术后亦引起屈光参差。临床表现:轻度屈光参差可无症状。双眼视觉:屈光参差如超过2.50D,因双眼物象大小不等产生融合困难而破坏双眼单视。为使物象清晰将引起双眼调节之间的矛盾,故有视力疲劳和双眼视力降低。(四)屈光参差定义:两眼屈光度不等,当相差2.5D以上者称为22交替视:即两眼看物时,交替的使用一只眼,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看远用正视眼,看近用近视眼,很少用调节,不出现视疲劳。单眼视:屈光参差大者,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产生废用性弱视。斜视:屈光参差不引起斜视,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致废用性斜视。治疗:戴镜能适应者应充分矫正,并经常戴镜,以保证双眼单视功能且消除症状。戴镜不能适应者,对低度数眼应充分矫正使达到最好视力,对另一眼适当降低度数。屈光参差太大镜片无法矫正者,可试戴角膜接触镜。交替视:即两眼看物时,交替的使用一只眼,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23三、老视定义:随年龄增长,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变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在4050岁开始,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临床表现:视近物困难,眼睛在最大调节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近点逐渐变远,常将目标放的远些才能看清。眼疲劳,由于为了看清近的目标 需要增加调节,引起睫状肌过度 收缩和相应的过度集合所致。三、老视定义:24治疗:用凸透镜补偿调节的不足,使近点在正常范围内。先测屈光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加矫正老视的度数。老花ADD在45岁+1.50D 50岁+2.00D 60岁+3.00D 60岁以上一般不必增加应了解患者平时的工作情况如进行精细近距离工作,则凸透镜度数大些。可配双光镜或渐进多焦点。治疗:25第三章 一般屈光检查方法屈光检查分:主观检查客观检查 第三章 一般屈光检查方法屈光检查分:26一、主观检查云雾法:以看清0.1视标为准,目的放松调节。红绿视标法:确定是否过矫放射线视标:粗略测定有无散光及散光轴和度交叉柱镜:精确测定散光轴和度针孔镜:确定是否完全矫正视力差是屈光不正引起还是其他眼病。裂隙片:查散光轴。负轴方向即为散光轴。一、主观检查云雾法:27二、客观检查检影法电脑验光:检查35次 二、客观检查检影法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