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42983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9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研制与实施建议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核心目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核心目标n n完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n n能量变化能量变化n n方向、限度方向、限度n n快慢快慢n n发展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深度n n从定性到定量从定性到定量n n从静态到动态从静态到动态n n从宏观到微观从宏观到微观n n形成分析化学反应的认识思路教材已经呈现靠教师去挖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核心目标完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教材已2分析化学反应的认识思路举例分析化学反应的认识思路举例n n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路和方法n n分析溶液微观组成的思路和方法n n计算溶液pH的思路和方法n n书写电池电极反应的思路和方法n n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化学反应的认识思路举例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路和方法3两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结构对比两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结构对比n n绪言绪言n n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n n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n n燃烧热燃烧热 能源能源n n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n n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n n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n n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n n化学平衡化学平衡n n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n n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n n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n n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n n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n n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n n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基础n n原电池原电池n n化学电源化学电源n n电解池电解池n n金属的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化学腐蚀与防护n n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n n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n n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电解n n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电池n n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n n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方向n n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n n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n n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工业合成氨n n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n n水溶液水溶液n n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n n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n n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两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结构对比绪言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中心组教研工作重点中心组教研工作重点n n以评价标准的实施为抓手,促进学生认识深度的提升n n以学习心理过程研究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n n课型研究(不同内容的学习经过哪些过程)课型研究(不同内容的学习经过哪些过程)n n学习过程中障碍点诊断与突破策略学习过程中障碍点诊断与突破策略中心组教研工作重点以评价标准的实施为抓手,促进学生认识深5评价标准的研制评价标准的研制n n研制目的:n n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可操作化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可操作化n n发挥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评价的功能发挥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评价的功能n n呈现方法:n n知识与技能目标显性化(能够、知道、写出等)知识与技能目标显性化(能够、知道、写出等)n n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化(通过、根据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化(通过、根据等)n n化学学科认知策略显性化化学学科认知策略显性化n n提供学生学习的过程建议提供学生学习的过程建议n 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实化(感受、体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实化(感受、体验学习的意义)的意义)评价标准的研制研制目的:6中学化学目标体系结构中学化学目标体系结构中学中学化学化学学习学习结果结果中学中学化学化学学习学习过程过程化学化学能力能力情感态情感态度与价度与价值观值观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智慧技能)(智慧技能)高级技能高级技能(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化学事实化学事实实验动作技能实验动作技能概念概念规则(形成方法步骤)规则(形成方法步骤)理论理论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核心观念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解决微粒观微粒观分类观分类观元素观元素观变化观变化观实验观实验观中学化学目标体系结构中学化学学习结果中学化学学习过程化学能力7微粒观的涵义微粒观的涵义n n微粒构成观n n微粒间隙观n n微粒运动观n n微粒作用观n n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微观粒子聚集成宏观物质,且这种作用有强弱之分,存在空间取向。n n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结合方式的改变,强相互作用取代弱相互作用微粒观的涵义微粒构成观8电解质电离的本质是水分子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电解质电离的本质是水分子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n nH2O+H2O H3O+OH-n nCH3COOH+H2O H3O+CH3COO-n nCHCH3 3COOH HCOOH H+CH+CH3 3COOCOO-H2O H+OH-不同粒子间的作用强度不同HCl=H+Cl-电解质电离的本质是水分子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H2O+H2O 9评价标准中体现微粒观要求举例评价标准中体现微粒观要求举例n n能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微粒运动)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n n能结合有效碰撞理论从微观层面解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强化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学科思想。n n通过宏观(对比实验)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符号(电离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弱电解质概念和电离平衡概念。n n能在分析溶液微观组成的基础上,根据pH的定义计算酸、碱及其混合溶液的pH,形成计算溶液pH的基本思维模式。评价标准中体现微粒观要求举例能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微粒运10变化观的涵义变化观的涵义n n物质变化的本质是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n n物质的变化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变化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n n物质的变化是有方向的,方向由能量和混乱度共同决定。n n物质的变化是有限度的,限度与外界条件有关n n物质的变化是有快慢的,快慢由物质的本性决定,又与外界条件有关。变化观的涵义物质变化的本质是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1评价标准中定量要求举例评价标准中定量要求举例n n通过测定弱电解质溶液的pH获得数据定量感受到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n n通过测定盐溶液的pH获得数据定量感受到盐类水解的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盐类水解。评价标准中定量要求举例通过测定弱电解质溶液的pH获得数据12评价标准实施建议评价标准实施建议n n理解评价标准中某些概念的化学内涵n n落实评价标准中过程性目标n n重视微观概念的建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有关概念理论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n n研究课型特征,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评价标准实施建议理解评价标准中某些概念的化学内涵13理解评价标准中某些概念的化学内涵理解评价标准中某些概念的化学内涵n n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n n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n n能举例说明用单位时间内物质某种性质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n n知道可逆反应的涵义,能够从平衡移动的视角认识可逆反应的反应方向。n n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n n能说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时“部分”和“可逆”的涵义。理解评价标准中某些概念的化学内涵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14n n重新学习大学无机化学n n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教研室编n n重视文献资料的查阅n n中国知网免费查询中国知网免费查询n n加入广州高二化学教研QQ群135617695 重新学习大学无机化学15n n热不是状态函数,不同的反应过程(如等温等压与等温等容),反应热不一样。n n焓是状态函数。等温等压条件下,不做其他功时,反应的热效应叫焓变。n n焓变是反应热,但不能说反应热就是焓变。只有当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才叫做焓变n n利用焓变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无关的性质,可以将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归咎为同一类总数十分有限的反应:“单质 化合物”,从而计算出各种物质的“生成焓”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热不是状态函数,不同的反应过程(如等温等压与等温等容),反应16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n n描述物质的变化n n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n n物质要描述状态物质要描述状态n n物质的数量也会影响能量物质的数量也会影响能量n n反应物化学式及其系数的组合代表一种能量组合,反应物化学式及其系数的组合代表一种能量组合,因此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不同,因此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不同,H H 不同不同n n用用H H 描述能量变化,其中描述能量变化,其中“+”“+”、“-”“-”只表示只表示“吸收吸收”或或“放出放出”能量,不是数学符号。能量,不是数学符号。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描述物质的变化17n n所谓自发反应是指,“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判断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是G=H-TS n nG G是状态函数,是在一定是状态函数,是在一定T T 和和P P 下体系的自由能下体系的自由能n n在一定在一定T T 和和P P 下下G G 00,反应不能自动进行,但是如,反应不能自动进行,但是如果改变了果改变了T T 和和P P,G G 的数值也发生改变,有可能的数值也发生改变,有可能G G 00,反应就可以自动进行,反应就可以自动进行n n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反应,一定是指在某一条件下是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反应,一定是指在某一条件下是否自发反应否自发反应n n热力学所谓的热力学所谓的“反应自发方向反应自发方向”,仅仅是对某一状态,仅仅是对某一状态可能的变化方向趋势做出判断,而非对一个物质及其可能的变化方向趋势做出判断,而非对一个物质及其反应性质的认定。反应性质的认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所谓自发反应是指,“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18可逆反应的涵义可逆反应的涵义n n对于反应:2NO2 N2O4 n n通过通过G G 可判断在某一温度、压强下反应向哪个方向可判断在某一温度、压强下反应向哪个方向自发进行,是反应总的进行方向自发进行,是反应总的进行方向n n化学热力学研究中假设所有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化学热力学研究中假设所有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只是只是可逆的程度不同。可逆的程度不同。n n用化学平衡模型来解释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的现象。用化学平衡模型来解释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的现象。n n研究可逆反应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研究可逆反应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度。n n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反应只表现为向一个方向进行。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反应只表现为向一个方向进行。可逆反应的涵义对于反应:2NO2 N2O4 19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20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时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时“部分部分”和和“可逆可逆”的涵义的涵义n n“部分”电离是由于“可逆”造成的,而不是有的分子可以电离,有的分子不能电离n n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存在“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离子反应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时“部分”和“可逆”的涵义“部分”电离21n n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n n同一温度下,一个反应对应着一个限度,但对应着无数个平衡状态。这些平衡状态之间又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可根据需要调节反应条件达到所需要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平衡状态)理解平衡状态)n n促使平衡状态移动的直接原因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不相等。引发平衡移动的两条路径是改变K和改变Q(“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平衡的移动)理解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限22落实评价标准中过程性目标落实评价标准中过程性目标n n结合实例和能量状态图理解盖斯定律的化学涵义,即“能量变化的基础是物质”、“能量变化与路径无关”。n n通过“中和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实践活动,了解测定反应热的基本方法,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n n能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三段式)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并计算化学反应速率。n n通过讨论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以及其他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体会反应条件(催化剂等)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落实评价标准中过程性目标结合实例和能量状态图理解盖斯定律23n n重视微观概念的建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有关概念理论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n n通过宏观(对比实验)通过宏观(对比实验)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符号(电离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弱电解质概符号(电离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弱电解质概念和电离平衡概念。念和电离平衡概念。n n通过宏观(实验现象)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符号(盐类水解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盐类水符号(盐类水解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盐类水解概念及盐类水解平衡概念解概念及盐类水解平衡概念n n通过宏观(实验现象)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符号(沉淀溶解电离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难符号(沉淀溶解电离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重视微观概念的建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有关概念理论的“宏观24研究课型特征,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课型特征,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n n选修4所涉及的主要课型n n概念课n n原理课n n基本技能课n n高级技能课(问题解决)n n复习课研究课型特征,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选修4所涉及的主要课型25广义知识学习三阶段模型广义知识学习三阶段模型新知识习得阶段新知识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巩固 (或转化或转化)阶段阶段知识的提取知识的提取(或迁移和应用)(或迁移和应用)阶段阶段注意与预期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入原有知识网络新知识进入原有知识网络通过复述和精加通过复述和精加工等,知识网络工等,知识网络重建与改组重建与改组陈述性知识被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回答是提取,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什么的问题通过变式练习,通过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生式系统应用习得的概念应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和规则对外办事应用习得的概念应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和规则对内调控广义知识学习三阶段模型新知识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知26概念课概念课n n显性教学任务:显性教学任务:n n知道概念是什么(名称、定义、属性和例证分析)知道概念是什么(名称、定义、属性和例证分析)n n 运用概念去办事(分类、属性的运用)运用概念去办事(分类、属性的运用)n n辨明新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关系,形成概念系统辨明新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关系,形成概念系统n n概念的分类:n n定义性概念定义性概念:用下定义的方式表述概念的本质属:用下定义的方式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解释概念的内涵。性,解释概念的内涵。n n描述性概念:描述性概念:用描述的方式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描述的方式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n n概念的学习方式:概念的学习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概念课显性教学任务:27n n一般教学结构:一般教学结构:1、获得概念:获得概念: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事实或数据或经验,加以归纳、概括形成概念(概念形成);或通过复习原有概念,并分析与新概念的关系,用演绎的方法形成概念(概念同化)。2、明确运用概念的情景和程序:明确运用概念的情景和程序:初步建立概念后,通过解释、判断正或反例、主动举例等变式训练,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等。3、运用概念对外办事:运用概念对外办事:通过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概念进行分类或解释、比较新旧概念、运用概念的属性作出推论等变式训练,巩固、内化新概念,形成概念系统。一般教学结构:28案例: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案例: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n n教学目标n n能举例说明用单位时间内物质某种性质的变化量来表能举例说明用单位时间内物质某种性质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示化学反应速率。n n通过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速通过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可测;会根据具体实验条件选择测量对象;初步理率可测;会根据具体实验条件选择测量对象;初步理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案例: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29n n教学环节:教学环节:n n环节环节1 1: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n n环节环节2 2: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原理: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原理n n【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8P18n n【思考】找出描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最关键的一句【思考】找出描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最关键的一句话话n n【阅读】实验【阅读】实验2121,n n【思考】测定的是哪个反应的速率?测量的是哪个【思考】测定的是哪个反应的速率?测量的是哪个物理量?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需要物理量?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需要哪些仪器?哪些仪器?n n【板书小结】【板书小结】Zn(s)+2H+(aq)=Zn2+(aq)+H2(g)Zn(s)+2H+(aq)=Zn2+(aq)+H2(g)1 1、测、测H H2 2体积:体积:(1)(1)收集收集10mL H10mL H2 2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 (2)t min(2)t min(或(或t st s)内收集到的)内收集到的H H2 2的体积的体积 教学环节:30n n环节3:了解速率的多种表达方式 及相应的测量方法n n【分组讨论】还能通过测定哪些相关物质的物理量【分组讨论】还能通过测定哪些相关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值来测定速率?写出速率表达式,并画出实的变化值来测定速率?写出速率表达式,并画出实验装置图。验装置图。n n【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 2、测、测ZnZn的质量:的质量:(1)2g Zn(1)2g Zn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2)1min(2)1min内内ZnZn消耗的质量(操作:过滤消耗的质量(操作:过滤洗涤洗涤干燥干燥称量)称量)3 3、测、测C(HC(H+):1min 1min内内H+H+浓度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可用可用pHpH计测溶液的计测溶液的pHpH,再,再转化为转化为H+H+的浓度:的浓度:环节3:了解速率的多种表达方式 及相应的测量方法31n n【小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测定方法:(P18 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1、测定气体的体积或体系的压强气体物质2、测定物质的质量变化 3、测定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4、测定物质或离子的浓度变化 5、测定溶液的导电能力的不同6、其他可测量变化量:颜色的深浅、浑浊程度等固态物质固态物质溶液【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是: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物质量的变化量。【小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测定方法:(P18 与其中任何一32原理课原理课n n原理:原理: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n n显性教学任务:显性教学任务:n n知道原理是什么(如果知道原理是什么(如果那么,原因那么,原因结果)结果)n n知道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知道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n n运用原理去办事(解释、预测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运用原理去办事(解释、预测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互作用)n n辨明新原理与有关原理的关系,形成原理系统辨明新原理与有关原理的关系,形成原理系统n n原理的学习方式:原理的学习方式:例规法、规例法原理课原理: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33n n一般教学结构:一般教学结构:1、获得原理:获得原理:复习相关概念,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事实、数据或经验,加以归纳、概括形成原理(例规法)。或复习原有原理,呈现新原理,并分析与新原理的关系。在新原理形成后,利用正例和反例,明确新原理适用的条件(规例法)。2、形成运用原理的程序:形成运用原理的程序:初步学习原理后,通过复述原理、识别原理适用情景等活动巩固新原理,并形成原理运用的程序和步骤。3、运用原理对外办事:运用原理对外办事:通过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原理进行解释、预测、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判断原理的运用是否正确等变式训练,巩固、内化新原理,形成原理系统。一般教学结构:34案例:盐类的水解案例:盐类的水解n n教学目标n n通过宏观(实验现象)通过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微粒间相互微观(微粒间相互作用)作用)符号(盐类水解方程式)三重表征符号(盐类水解方程式)三重表征建立盐类水解概念及盐类水解平衡概念,并通建立盐类水解概念及盐类水解平衡概念,并通过测定盐溶液的过测定盐溶液的pHpH获得数据定量感受到盐类水获得数据定量感受到盐类水解的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盐类水解的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盐类水解。解。n n能够运用盐类水解原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能够运用盐类水解原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案例: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35教学环节教学环节n n环节一:复习水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的影响n n水能够发生微弱的电离,写出水电离的离子方程式水能够发生微弱的电离,写出水电离的离子方程式n n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的液的pHpH与水的与水的pHpH比较,有何变化?比较,有何变化?n n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是否有影响呢?盐对水的电离平衡是否有影响呢?教学环节环节一:复习水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的影响36n n环节二:通过实验感受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初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n n【演示实验】测量【演示实验】测量125mL125mL纯水的纯水的pHpH,加入,加入2.05g2.05g醋酸醋酸钠固体,形成钠固体,形成0.2mol/L0.2mol/L的醋酸钠溶液,测量所得溶液的醋酸钠溶液,测量所得溶液的的pHpHn n【实验现象】纯水的【实验现象】纯水的pH=6.98pH=6.98,0.2mol/L 0.2mol/L的醋酸钠溶的醋酸钠溶液的液的pH=8.72pH=8.72n n【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分析】n n定性:定性:n n定量:定量:CH3COONa=CH3COO-+Na+CH3COOHH2O H+OH-CH3COO-+H2O CH3COOH+OH-环节二:通过实验感受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初步形成盐类水解37n n【小结】n nCHCH3 3COONaCOONa溶液的微观组成:溶液的微观组成:n n大量存在的粒子:大量存在的粒子:H H2 2O O、NaNa+、CHCH3 3COOCOO-n n少量存在的粒子:少量存在的粒子:OHOH-、H H+、CHCH3 3COOHCOOHn nCHCH3 3COONaCOONa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本质原因是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本质原因是n nCHCH3 3COOCOO-+H+H2 2O CHO CH3 3COOH +OHCOOH +OH-n n环节三:通过更多事实,形成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环节三:通过更多事实,形成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 n n【问题】【问题】1 1、请列举与、请列举与CHCH3 3COONaCOONa相似能够促进水电离使溶液相似能够促进水电离使溶液呈碱性的一种盐?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呈碱性的一种盐?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2 2、如果将氯化铵固体加入水中,溶液也是呈碱性吗、如果将氯化铵固体加入水中,溶液也是呈碱性吗?为什么?为什么?弱酸弱酸根【小结】弱酸弱酸根38n n环节四:n n【小结】盐类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本质原因是盐【小结】盐类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本质原因是盐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 H+结合生成弱结合生成弱酸和酸和OHOH-(或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或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OH-OH-结合生成弱碱和结合生成弱碱和H H+),这个过程叫盐类水解。),这个过程叫盐类水解。n n【板书】【板书】1、盐类水解的本质:A-+H2O HA+OH-B+H2O BOH+H+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就水解、谁强显谁性环节四:39基本技能课基本技能课n n常见教学内容:n n从教学特征看,主要包括计算技能、化学用语书写技从教学特征看,主要包括计算技能、化学用语书写技能、有机物命名技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为主能、有机物命名技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为主的课属于这一课型。的课属于这一课型。n n还有一些由于考试而衍生出来的一些专项技能的训练也还有一些由于考试而衍生出来的一些专项技能的训练也可属这一课型,如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可属这一课型,如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N NA A问题问题等等n n某些新授课和复习课中都可能包含技能课课型特征某些新授课和复习课中都可能包含技能课课型特征n n显性教学任务:显性教学任务:n n掌握解决某些单一化学问题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掌握解决某些单一化学问题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基本技能课常见教学内容:40n n一般教学结构:一般教学结构:1 1、获得操作步骤:获得操作步骤:通过范例讲解呈现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或通过呈现正例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2、运用操作步骤解决问题:运用操作步骤解决问题:初步运用操作步骤解决典型问题,并列出操作步骤。在运用中体会操作步骤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思想。3、形成运用操作步骤的思维过程:形成运用操作步骤的思维过程:判别是否需要启动操作、完成相应的操作步骤、检查一个已完成操作步骤是否恰当。一般教学结构:41案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案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n n教学目标:n n结合实例和能量状态图理解盖斯定律的化学涵结合实例和能量状态图理解盖斯定律的化学涵义,即义,即“能量变化的基础是物质能量变化的基础是物质”、“能量变能量变化与路径无关化与路径无关”。n n能够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够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案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4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n n环节一:初步了解盖斯定律【例【例1 1】在在“反应过程反应过程能量能量”图中表示图中表示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说说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意义:说说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意义:H H2 2(g)+1/2O(g)+1/2O2 2(g)=H(g)=H2 2O(g)O(g)H H1 1=-241.8kJ/mol=-241.8kJ/mol H H1 1表示的是燃烧热吗?为什么?表示的是燃烧热吗?为什么?已知:已知:H H2 2O(g)=HO(g)=H2 2O(l)O(l)H H2 2=-44kJ/mol=-44kJ/mol,H H2 2的燃烧热的燃烧热H H是多少?在下图中画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在下图中画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教学过程环节一:初步了解盖斯定律43n n【小结】n n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及其系数的组合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及其系数的组合不仅表示物质及其数量,同时也表示物质所具有的不仅表示物质及其数量,同时也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能量n n氢气与氧气反应,不管是一步直接到液态水还是分氢气与氧气反应,不管是一步直接到液态水还是分两步到液态水,其最终总的反应热是一样的。两步到液态水,其最终总的反应热是一样的。n n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n nH=H=H H1 1+H H2 2反应过程能量H H2 2(g)+1/2O(g)+1/2O2 2(g)(g)H H2 2O(g)O(g)H H2 2O(l)O(l)H H1 1=-241.8kJ/mol=-241.8kJ/molH H2 2=-44kJ/mol=-44kJ/molH H反应过程能量H2(g)+1/2O2(g)H2O(g)H2O(44n n环节二:运用盖斯定律解决简单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操作步骤【例【例2 2】(1 1)下述三个反应中,)下述三个反应中,H2 、H3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得,HH1 1不易直接测定,为什么?不易直接测定,为什么?C(s)+1/2O C(s)+1/2O2 2(g)=CO(g)H(g)=CO(g)H1 1 CO(g)+1/2O CO(g)+1/2O2 2(g)=CO(g)=CO2 2(g)H(g)H2 2 C(s)+O C(s)+O2 2(g)=CO(g)=CO2 2(g)H(g)H3 3(2 2)在下图中画出三个反应的)在下图中画出三个反应的“反应过程反应过程能量能量”变化。变化。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HH1 1的值?的值?环节二:运用盖斯定律解决简单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操作步骤45n nH3=H1+H2 H1=H3-H2 反应=反应-反应反应过程能量C(s)+OC(s)+O2 2(g)(g)CO(g)+1/2OCO(g)+1/2O2 2(g)(g)COCO2 2(g)(g)H H1 1H H3 3H H2 2C(s)+OC(s)+O2 2(g)(g)COCO2 2(g)(g)CO(g)+1/2OCO(g)+1/2O2 2(g)(g)H H3 3H H1 1H H2 2H3=H1+H2 46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与实施建议课件47【例3】已知:(1)2Zn(s)+O2(g)=2ZnO(s)H1=-696.6kJ/mol(2)Ag2O(s)=2Ag(s)+1/2 O2(g)H2=+31.0kJ/mol求Zn(s)+Ag2O(s)=ZnO(s)+2Ag(s)的反应热 H 3运用盖斯定律求某反应热的基本步骤:1、找目标:找到目标反应2、定方向:根据目标反应确定已知反应的进行方向3、调系数:根据目标反应调整已知反应的系数4、配组合:根据目标反应,运用已经调整后的已知反应进行能量组合【例3】已知:运用盖斯定律求某反应热的基本步骤:48【例4】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气体在NO2气体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已知:N2(g)+2O2(g)=2NO2(g)H1=+67.2kJ/mol N2H4(g)+O2(g)=N2(g)+2H2O(l)H2=-534kJ/mol 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例4】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气体在NO2气体中燃烧49复习课复习课n n显性教学任务n n进行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突出知识的内在联进行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系。n n记忆和熟练运用知识网络。记忆和熟练运用知识网络。n n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步骤。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复习课显性教学任务50n n一般教学结构:一般教学结构:1、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设计驱动任务,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按一定的线索构建知识网络。2、运用网络调取知识:运用网络调取知识:设计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网络解决问题。3、形成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对本专题蕴含的主要问题类型进行回顾和整理,形成某种问题图式(指题型或小专题性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和策略。4、运用解题策略:运用解题策略:进行变式训练并进行讲解,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般教学结构:51谢谢!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