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37837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5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病因病机中医诊断教研室1第四章 病因病机中医诊断教研室1概概述述病因:病因:凡引起疾病的原因即称为病因。凡引起疾病的原因即称为病因。病因学说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概 述病因:凡引起疾病的原因即称为病因。2因因病病感感外外节节一一第第 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适应范围 六气变六淫机体适应能力低下正常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均不适应。六淫产生的因素 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3因病感外节一第 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4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41 风邪风的自然特性 善行善行 善使物动善使物动 善变善变 轻扬浮上轻扬浮上越上越大越上越大风性走窜风性走窜 无固定之处无固定之处轻则扬尘轻则扬尘 重则走石重则走石时狂时弱时狂时弱 忽行忽止忽行忽止易袭上位易袭上位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1 风邪风的自然特性风性走窜 无固定之处轻则扬尘 重则1 风邪风邪的致病特点风邪的致病特点1)易袭阳位)易袭阳位2)病位游移)病位游移3)发病急遽,变化无常)发病急遽,变化无常4)肢体异常运动)肢体异常运动5)常为外邪致病先导)常为外邪致病先导 上上 表易受风邪表易受风邪发无定处发无定处 此起彼伏此起彼伏多动摇不定,震颤,抽搐多动摇不定,震颤,抽搐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始起病急起病急 变化快变化快61 风邪风邪的致病特点上 表易受风邪发无定处 此起彼伏二 寒邪寒的自然特性寒的自然特性 1)寒性冰冷)寒性冰冷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阴冷刺骨阴冷刺骨 滴水成冰滴水成冰万物收藏不荣;收缩不展万物收藏不荣;收缩不展7二 寒邪寒的自然特性阴冷刺骨 滴水成冰万物收藏不荣;收缩二 寒邪寒邪的致病特点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易伤阳气2)阻滞气血)阻滞气血多见疼痛多见疼痛3)腠理)腠理经脉经脉筋脉收缩拘急筋脉收缩拘急阴盛阳病阴盛阳病 寒象明显寒象明显冷痛冷痛 得温减得温减 得寒重得寒重无汗无汗 脉紧脉紧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屈伸不利8二 寒邪寒邪的致病特点阴盛阳病 寒象明显冷痛 得温减 得寒二 暑邪暑的自然特性 1)暑性炎热)暑性炎热2)暑性升散)暑性升散3)暑性易挟湿)暑性易挟湿炎热之性炎热之性 为阳邪为阳邪热蒸气泄热蒸气泄 耗散气津耗散气津夏令多雨,暑蒸湿动夏令多雨,暑蒸湿动 合而为病合而为病9二 暑邪暑的自然特性炎热之性 为阳邪热蒸气泄 耗散气津夏令暑邪暑邪的致病特点暑邪的致病特点1)阳热之象明显)阳热之象明显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上犯头目,扰及心神3)易于耗伤气津)易于耗伤气津4)多见暑湿夹杂)多见暑湿夹杂高热高热 心烦心烦 面赤面赤 脉洪大脉洪大炎热炎热 升散之性的表现升散之性的表现气短气短 乏力乏力 汗出汗出 气随津脱气随津脱多兼见困倦多兼见困倦 胸闷呕恶胸闷呕恶 便溏等便溏等10暑邪暑邪的致病特点高热 心烦 面赤 脉洪大炎热 升散之性的表湿邪湿的自然特性湿的自然特性 1)湿为阴邪)湿为阴邪秽浊垢腻秽浊垢腻2)湿易停聚于低洼阴暗之处)湿易停聚于低洼阴暗之处3)湿性类水,质重下沉)湿性类水,质重下沉水液弥散浸淫水液弥散浸淫 混浊不清混浊不清湿性趋下湿性趋下 易聚阴位易聚阴位水湿沉重,水湿沉重,下位尤甚下位尤甚11湿邪湿的自然特性水液弥散浸淫湿性趋下 水湿沉重,11湿邪湿邪的致病特点湿邪的致病特点1)易伤阳气:)易伤阳气:2)易阻气机:)易阻气机:3)易袭阴位:)易袭阴位:4)病程缠绵:)病程缠绵:5)多见头身肢体困倦:)多见头身肢体困倦:6)排泄物)排泄物分泌物秽浊不清分泌物秽浊不清粘滞不爽:粘滞不爽:湿为阴邪湿为阴邪 阴盛则阳伤阴盛则阳伤湿邪粘腻停滞湿邪粘腻停滞 气机不利气机不利湿邪胶着湿邪胶着 粘滞难解粘滞难解 病程长病程长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致病使人沉重致病使人沉重 湿邪趋下湿邪趋下 易伤人体下部易伤人体下部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粘腻粘腻 晦暗晦暗 12湿邪湿邪的致病特点湿为阴邪 阴盛则阳伤湿邪粘腻停滞 气机不燥邪燥的自然特性燥的自然特性 1)燥邪干燥,耗伤津液)燥邪干燥,耗伤津液2)燥邪滞涩)燥邪滞涩无以润泽无以润泽故显燥涩故显燥涩燥邪的致病特点燥邪的致病特点1)易于耗伤津液)易于耗伤津液2)易于伤肺)易于伤肺燥胜则干燥胜则干 全身各个部位干燥不适全身各个部位干燥不适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燥邪最易伤肺燥邪最易伤肺13燥邪燥的自然特性燥胜则干 全身各个部位干燥不适肺为娇脏,喜火邪火的自然特性 1 1)燔灼)燔灼-炽热炽热 炎热炎热 2 2)炎上)炎上-蒸腾向上蒸腾向上 3 3)急迫)急迫-来势急,变化快而猛烈来势急,变化快而猛烈14火邪火的自然特性14火邪火邪的致病特点1)阳热之象)阳热之象2)易于伤津耗气)易于伤津耗气3)易袭人体上部)易袭人体上部4)易生风动血)易生风动血5)易扰心神)易扰心神6)易致阳性疮痈)易致阳性疮痈壮热壮热 面赤面赤 舌红舌红 脉洪等脉洪等火热上炎火热上炎 上部易受火邪侵袭上部易受火邪侵袭热急生风热急生风 迫血妄行迫血妄行火热躁动火热躁动 与心相应与心相应气血壅滞气血壅滞 热聚肉腐热聚肉腐煎熬津液煎熬津液 迫津外出迫津外出 等等15火邪火邪的致病特点壮热 面赤 舌红 脉洪等火热上炎 上部易受二二疫气疫气概念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传染途径:传染途径:空气传染空气传染口鼻侵入口鼻侵入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16二 疫气概念16二 疫气疫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疫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无论男女无论男女无一幸免无一幸免2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特异性强,症状相似“一气一病一气一病”3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热盛热盛伤津伤津扰神扰神动血生风等动血生风等17二 疫气疫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7影影响响因因素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自然界的反常变化自然界的反常变化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卫生不良环境卫生不良饮食不洁饮食不洁预防措施不当预防措施不当预防隔离预防隔离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战乱(战乱社会稳定)社会稳定)18影 响 因 素18第二节 内伤病因概念概念内伤病内伤病:指人体内脏遭受到某些原因的损伤指人体内脏遭受到某些原因的损伤,造造成气血阴阳失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一类疾病成气血阴阳失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一类疾病.内伤病分类内伤病分类:七情内伤七情内伤,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劳逸失度19第二节 内伤病因概念19一 七情内伤(一)七情的基本概念1七情的含义七情的含义:指喜指喜 怒怒 忧忧 思思 悲悲 恐恐 惊惊 七种情志活动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内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2七情致病的原因七情致病的原因情志活动异常情志活动异常(持久持久,剧烈剧烈)容易导致发病容易导致发病.机体本身耐受性和调节能力低下机体本身耐受性和调节能力低下,不能正确对待和调节外不能正确对待和调节外来刺激来刺激,也容易导致发病也容易导致发病.20一 七情内伤(一)七情的基本概念20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婚姻婚姻家庭等家庭等2疾病因素疾病因素 疾病可以使得脏腑功能失调疾病可以使得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常阴阳失常,精气精气血津液不足血津液不足,则精神情志活动受影响则精神情志活动受影响.3体质因素体质因素 体质好的人体质好的人情志波动较小情志波动较小即使波动大也容即使波动大也容易耐受、易耐受、调节调节21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1 社会因素21(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 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惊恐伤肾 心心主血藏神主血藏神 肝肝主疏泄气机主疏泄气机 气血变化气血变化 情志病情志病 脾脾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枢纽气机升降枢纽 气血为情志变气血为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化的物质基础22(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 直接伤及内脏气血为情志变化的物质(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头胀头痛头胀头痛面红目赤面红目赤呕血呕血昏倒昏倒 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失眠精神不集中失眠精神不集中失神失神狂乱狂乱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气短气短声低懒言声低懒言胸闷胸闷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二便失禁二便失禁遗精遗精滑泄滑泄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痞满痞满便溏乏力便溏乏力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心悸心悸失眠失眠语无伦次语无伦次精神错乱精神错乱23(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 影响脏腑气机23(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情志波动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影响病情 良性情志刺激良性情志刺激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不良情志刺激不良情志刺激能加重病情能加重病情剧烈情志波动剧烈情志波动可使病情恶化可使病情恶化24(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 情志波动 影响病情24二 饮食失宜饮食胃小肠大肠脾肾膀胱粪便小便心肺气血营养全身25二 饮食失宜饮食胃小肠大肠脾肾膀胱粪便小便心肺气血营养全身2二 饮食失宜一 饮食不节 1饥饱失常饥饱失常 食量过少食量过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气血衰少气血衰少-抗病力差抗病力差食量过多食量过多-饮食停滞饮食停滞-消化吸收障碍消化吸收障碍-积食积食下痢下痢痔疮痔疮小儿小儿乳食不节乳食不节乳食停聚乳食停聚-疳积疳积 2饮食无时饮食无时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损伤脾胃-脾胃病变脾胃病变食复食复-疾病过程中,饮食不节导致疾病迁延或病情复发。疾病过程中,饮食不节导致疾病迁延或病情复发。26二 饮食失宜一 饮食不节26二 饮食失宜 (二)(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腐败之物腐败之物 腹泻腹泻 呕吐呕吐 腹痛腹痛 不洁之物不洁之物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有毒之物有毒之物 神昏神昏 高热高热 角弓反张角弓反张 谵语谵语 误食毒物误食毒物 等邪胜失神症状等邪胜失神症状27二 饮食失宜(二)饮食不洁27二 饮食失宜(三)饮食偏嗜 1饮食偏寒热 偏生冷寒凉偏生冷寒凉-损伤脾胃阳气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盛寒湿内盛-腹痛腹痛泄泻泄泻偏辛温燥热偏辛温燥热-胃肠积热胃肠积热-口渴口渴便秘便秘痔疮痔疮口疮口疮牙痛牙痛 2五味偏嗜 可引起五脏功能过盛,影响五脏功能的协调可引起五脏功能过盛,影响五脏功能的协调 3偏嗜饮酒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损伤肝脾,內生湿热损伤肝脾,內生湿热-腹胀腹胀纳减纳减口苦口苦舌苔厚腻舌苔厚腻28二 饮食失宜(三)饮食偏嗜28三 劳逸过度(一)过劳1 劳力过度 (体力)劳则伤气劳则伤气-气虚气虚-肺气虚肺气虚-咳喘咳喘自汗自汗脾气虚脾气虚-食少食少腹胀腹胀便溏便溏心气虚心气虚-心悸心悸失眠失眠肾气虚肾气虚-腰膝酸软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神疲乏力 29三 劳逸过度(一)过劳29三 劳逸过度(一)过劳2 劳神过度(脑力)思虑不休思虑不休损伤心脾损伤心脾心脾两虚心脾两虚心悸心悸失眠失眠健忘健忘多梦多梦用脑过度用脑过度暗耗心血暗耗心血倦怠倦怠纳差纳差腹胀腹胀便溏便溏3 房劳过度 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损伤肾气损伤肾气肾精肾精-肾虚肾虚腰膝酸软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眩晕耳鸣精神萎靡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遗精滑泄遗精滑泄阳痿阳痿 30三 劳逸过度(一)过劳30三 劳逸过度(二)过逸 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虚弱脾胃虚弱长期少动长期少动筋骨软弱筋骨软弱脏腑功能减弱脏腑功能减弱心肺气虚心肺气虚体弱神倦体弱神倦 食少食少 腹胀腹胀 便溏便溏 心悸心悸 气短气短 动则喘息动则喘息 自汗自汗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容易感冒容易感冒 头晕目眩头晕目眩 ,31三 劳逸过度(二)过逸31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一 痰饮概念 痰饮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一类病理产物。稠浊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有形之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如咳嗽吐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痰核。喉中痰鸣、痰核。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只见其症,不见其形,如眩晕、癫狂。只见其症,不见其形,如眩晕、癫狂。饮因其停留部位不同可分:饮因其停留部位不同可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32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一 痰饮32(一)痰饮的形成因素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水而生痰饮;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化,停而成饮;肾阳不足,水液不化,停而成饮;三焦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三焦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33(一)痰饮的形成因素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33(一)痰饮的致病特点1.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瘰疬痰核、阴疽流注。瘰疬痰核、阴疽流注。痰饮阻肺:胸闷气喘、咳嗽吐痰等;痰饮阻肺:胸闷气喘、咳嗽吐痰等;痰饮停胃:恶心呕吐等;痰饮停胃:恶心呕吐等;痰阻心脉:胸闷心痛等。痰阻心脉:胸闷心痛等。34(一)痰饮的致病特点1.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 34(一)痰饮的致病特点2 易扰心神易扰心神痰浊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痰浊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痰浊上犯,与风火相合:神昏谵妄,癫、狂、痫等。痰浊上犯,与风火相合:神昏谵妄,癫、狂、痫等。3.症状广泛,变幻多端症状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怪病多痰。”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和湿邪类似,有粘滞的特点和湿邪类似,有粘滞的特点35(一)痰饮的致病特点2 易扰心神 35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痰 饮血脉脏腑 组织脾肺 肾肝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心易于蒙蔽神明百 病 多 由 痰 作 祟妨碍血行痰瘀互结36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痰 血脉脏腑 脾肺 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心(二)瘀血瘀血: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的运行不畅的血液。瘀血与血瘀的区别:瘀血与血瘀的区别:瘀血:瘀血:指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所形成的病理指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能继产物,能继发新的病变,属于病因学概念。发新的病变,属于病因学概念。血瘀:血瘀: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学概念。37(二)瘀血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一)瘀血形成的因素1.因虚致瘀因虚致瘀5.津亏致瘀津亏致瘀2.气滞致瘀气滞致瘀6.血出致瘀血出致瘀3.血寒致瘀血寒致瘀7.久病致瘀久病致瘀4.血热致瘀血热致瘀8.痰阻致瘀痰阻致瘀 38(一)瘀血形成的因素1.因虚致瘀 瘀血形成示意图血出 致瘀气滞 致瘀因虚 致瘀血寒 致瘀血热 致瘀各种外伤 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 流产等出血 情志不畅 痰饮阻滞气虚失运 阳虚失温 阴虚失柔 津液失充 寒客血脉热入血脉不能及时排 出或消散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血运动力减退 血脉舒缩失常 血液容量减少血脉挛缩 血液凝涩 血热互结 血液黏稠 迫血妄行 血 瘀 发 展瘀 血39瘀血形成示意图血出 气滞 因虚 血寒 血热 各种外伤 情志不(二)瘀血致病的特点1瘀血致病的病机特点瘀血致病的病机特点1)阻滞气机)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血瘀必兼气滞”,血能载气,瘀血,血能载气,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滞,气滞又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滞,气滞又可引起血行不畅。因而导致血瘀气滞,气可引起血行不畅。因而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滞血瘀的恶性循环。40(二)瘀血致病的特点1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点40(二)瘀血致病的特点2)瘀塞经脉)瘀塞经脉瘀血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血运失常。瘀血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血运失常。瘀阻于心,心脉痹阻,可致胸痹心痛;瘀阻于心,心脉痹阻,可致胸痹心痛;瘀阻于肝,可致肝脉阻滞,故有瘀阻于肝,可致肝脉阻滞,故有“恶血归肝恶血归肝”之说;之说;阻滞于脉,损伤脉络,血逸脉外,可致出血;阻滞于脉,损伤脉络,血逸脉外,可致出血;阻滞经脉,可见口唇、爪甲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阻滞经脉,可见口唇、爪甲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瘀斑,脉涩不畅等瘀斑,脉涩不畅等41(二)瘀血致病的特点2)瘀塞经脉41(二)瘀血致病的特点3)伤及脏腑瘀阻于心:胸闷心痛;瘀阻于心:胸闷心痛;瘀阻于肝:胁痛、癥块;瘀阻于肝:胁痛、癥块;瘀阻胞宫: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块;瘀阻胞宫: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块;瘀阻于肢体肌肤:肢体肿痛,肌肤青紫;瘀阻于肢体肌肤:肢体肿痛,肌肤青紫;瘀阻于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痴呆、言謇。瘀阻于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痴呆、言謇。42(二)瘀血致病的特点3)伤及脏腑42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1疼痛:疼痛: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尤甚。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尤甚。2肿块:肿块:若在体表,谓之血肿:若在体表,谓之血肿:局部青紫,肿胀隆起局部青紫,肿胀隆起若在体内,谓之癥积:若在体内,谓之癥积:扪之质硬,坚固难移。扪之质硬,坚固难移。43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1疼痛: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3出血出血出血量少而不畅,血色紫暗,或夹有瘀血块;出血量少而不畅,血色紫暗,或夹有瘀血块;4紫绀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错,皮肤紫癜;44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3 出血 44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5舌象舌象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脉曲张等。6脉象脉象脉细涩、沉弦,或结代脉细涩、沉弦,或结代452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5 舌象45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示意图瘀血血脉 心肝脏腑 血脉脏腑 失养影响 血行阻滞 气机新血 不生脏腑 组织 病位固定 病证繁多 胸痹心痛 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 舌有瘀点 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肌肤甲错 毛发不荣出血 局部刺痛 固定不移 癥积肿块 46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示意图瘀血血脉 脏腑 脏腑 影响 阻滞 新三 结石概念结石结石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产物或结块。47三 结石概念47(一)结石形成的因素饮食不当饮食不当喜食肥甘厚味;空腹食柿;饮用硬水;喜食肥甘厚味;空腹食柿;饮用硬水;情志内伤情志内伤肝气不疏,胆气不达,胆汁郁结。肝气不疏,胆气不达,胆汁郁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服药不当服药不当48(一)结石形成的因素饮食不当 48(二)结石的致病特点(二)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2.易阻气机,损伤脉络易阻气机,损伤脉络3.梗阻通道,导致疼痛梗阻通道,导致疼痛4.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病程较长,轻重不一49(二)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 49第二节 病机病机: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律。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内生“五邪五邪”50第二节 病机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邪邪正正盛盛衰衰:是是指指在在疾疾病病发发展展过过程程中中,机机体体的的抗抗病病能能力力与与致致病病邪邪气气之之间间相相互互斗斗争争中中所所发发生生的的盛盛衰衰变变化化。他他关关系系到到疾疾病病的的发发展展与与转转归归,也也决决定定着着疾疾病病的的虚虚实实病病理理变变化化。51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 正气邪气好转 痊愈正胜 邪退邪胜 正衰邪气退却 精气血津液 和脏腑经络 的病理性损害 逐渐得到康复 正不敌邪 脏腑经络及 精血津液的 功能衰惫 阴阳离决 相 搏恶化 死亡邪退 正虚邪正 相持邪气稽留 病势迁延正虚 邪恋抗邪 驱邪 修复 调节 康复侵害 损伤52 正气邪气好转 正胜 邪胜 邪气退却 正不敌邪 1.表邪入里表邪入里2.里邪出表里邪出表(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一是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一是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较强;较强;二是机体正气较虚,抗邪无力。二是机体正气较虚,抗邪无力。正气渐复正气渐复抗邪有力抗邪有力53(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一是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虚实病机实的病机实的病机实的病机实的病机54(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54虚虚的的病病机机55虚的病机552.虚实变化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虚实错杂实中夹虚实中夹虚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两伤证虚中夹实虚中夹实如脾虚所致水肿如脾虚所致水肿(2)虚实转化)虚实转化由实转虚由实转虚如实证过用寒凉导致阳虚如实证过用寒凉导致阳虚因虚致实因虚致实如气虚导致血瘀疼痛如气虚导致血瘀疼痛56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 56(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真虚假实真虚假实真虚假实真虚假实57(3)虚实真假真虚假实57(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真实假虚真实假虚真实假虚真实假虚58(3)虚实真假真实假虚58(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疾病好转,或痊愈。邪胜正虚邪胜正虚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正虚邪恋正虚邪恋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59(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 疾病好转,或痊愈。邪胜正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阳亡失阴阳亡失阴阳格拒阴阳格拒60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一)阴阳偏(一)阴阳偏胜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状态,属“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的实证。偏偏盛盛一一方方多多指指邪邪气气,多多为为“邪邪气气盛盛则则实实”的实证。的实证。特点特点阳阳胜则热。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必有寒热表现必有寒热表现必必然然过过度度制制约约另另一一方方,使使之之耗损不足耗损不足61(一)阴阳偏胜 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1.阳偏盛阳偏盛1.阳偏盛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特点: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实热证”机理:机理:感受阳邪感受阳邪五志化火五志化火邪郁化火邪郁化火阴邪从阳化热阴邪从阳化热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热、动、燥热、动、燥、稠、黄病机趋向:病机趋向:“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重阳必阴重阳必阴阳阳偏偏胜胜壮壮热、面、面红、目赤、便干、目赤、便干、苔黄、脉数苔黄、脉数等症状等症状 621.阳偏盛1.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2.2.阴偏阴偏胜2.2.阴偏阴偏胜: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特点: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实寒证”。机理:机理:感受寒湿感受寒湿过食生冷过食生冷 阴阴偏偏胜胜 形寒、肢冷、形寒、肢冷、舌淡、下利、舌淡、下利、脉脉迟等症状等症状临床特点:床特点:寒、静、湿、稀、白寒、静、湿、稀、白病机病机趋向:向:“阴阴胜则阳病阳病”重阴必阳重阴必阳632.阴偏胜2.阴偏胜: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二二)阴阴阳阳偏偏衰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的虚证均指人体正气不足,即均指人体正气不足,即“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的虚证。均有寒热之象均有寒热之象阳虚则阴盛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阴虚则阳亢一一方方偏偏衰衰,不不能能制制约约对对方方,引引起起另一方相对亢盛另一方相对亢盛阳虚则阴盛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阴虚则阳亢特点特点64(二)阴阳偏衰 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1.阳偏衰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足的病理状态。特点:特点: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虚寒证”。形形成成原因原因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后天失养劳倦内伤劳倦内伤久病损伤阳气久病损伤阳气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突出的表现为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减退突出的表现为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减退寒寒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脉迟。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脉迟。表现特点表现特点虚虚神疲、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神疲、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滞滞疼痛喜暖喜按之血脉凝滞,脉络缩蜷。疼痛喜暖喜按之血脉凝滞,脉络缩蜷。水肿,湿浊痰饮。水肿,湿浊痰饮。发病规律:发病规律: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肾阳虚最多见。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肾阳虚最多见。651.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2.阴偏衰阴偏衰:即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因而出现燥、:即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特点:特点: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虚热证”。机理:机理:阳邪伤阴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久病伤阴久病伤阴 阴阴偏偏衰衰阴虚阳亢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阴虚内热阴虚内热 临床特点:床特点:以以肝肝肾阴虚阴虚为主,尤以主,尤以肾阴虚最阴虚最为重要。重要。鉴别:“阴虚阴虚则热”:虚而有:虚而有热,以虚,以虚为主;主;“阳阳胜则热”:以:以热为主,虚象不明主,虚象不明显。662.阴偏衰:即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三)阴阳互(三)阴阳互损1.阴损及阳: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了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理状态。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67(三)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四四)阴阴阳阳格格拒拒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医学正传医学正传:“假热者,水极似火,阴证假热者,水极似火,阴证似阳似阳也也”。“假寒者,阳证似阴也假寒者,阳证似阴也”68(四)阴阳格拒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1.阴盛格阳阴盛格阳1.阴盛格阳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气过盛,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气过盛,排斥阳气于外,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排斥阳气于外,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状态。阴寒内盛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格阳于外面红、烦热、口渴、面红、烦热、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脉大等假热之象。(真寒假热证)(真寒假热证)691.阴盛格阳1.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气过盛,排斥阳2.2.阳盛格阴阳盛格阴2.2.阳盛格阴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理状态。阳盛于内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格阴于外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假寒之象。假寒之象。(真热假寒证)(真热假寒证)702.阳盛格阴2.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五五)阴阴阳阳亡亡失失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脉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致生命脉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1.亡阳亡阳: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邪盛正虚邪盛正虚素体阳虚素体阳虚疲劳过度疲劳过度汗吐下太过汗吐下太过 大汗淋漓、肌肤手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倦卧、神足逆冷、倦卧、神疲、脉微欲绝。疲、脉微欲绝。特特点点阳阳的的功功能能全全部部衰衰竭竭,而而以以温温煦煦、推推动动、兴兴奋奋、卫卫外外功能衰竭尤为突出。功能衰竭尤为突出。表表现现大大汗汗淋淋漓漓,心心悸悸气气喘喘,面面色色苍苍白白,四四肢肢逆逆冷冷,畏畏寒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71(五)阴阳亡失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邪盛正虚2.2.亡阴亡阴:是指机体阴液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是指机体阴液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状态。热邪炽盛热邪炽盛邪热久留邪热久留煎熬阴液煎熬阴液其它因素其它因素 喘渴烦躁,手足虽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温而汗多欲脱。特特点点属属阴阴的的功功能能全全部部衰衰竭竭,而而以以宁宁静静、滋滋润润与与内内守守功功能能衰竭最为明显衰竭最为明显表表现现手手足足虽虽温温而而大大汗汗不不止止,烦烦躁躁不不安安,心心悸悸气气喘喘,体体倦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之象。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之象。722.亡阴:是指机体阴液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阴亡阴亡亡阳亡阳阳亡阳亡亡阴亡阴阳散越阳散越 阴耗竭阴耗竭 阴阳离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精气乃绝 亡阴与亡阳亡阴与亡阳73阴亡亡阳阳亡亡阴阳散越 阴耗竭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亡阴与亡阳(二(二)气的失常)气的失常1.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气虚的病理的病理状态。状态。2.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调的病理状态。74(二)气的失常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1.1.1.1.气虚:气虚:气虚:气虚: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状态。气的化生不足气的化生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气的消耗太多气的消耗太多如:劳倦内伤、外感热病、如:劳倦内伤、外感热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751.气虚: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气的化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障碍的病理状态。2.2.2.2.气机失气机失气机失气机失调调: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情志抑郁不舒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1 1 1 1)气滞)气滞)气滞)气滞76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2 2 2 2)气逆)气逆)气逆)气逆情志内伤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饮食冷热不适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肺气上逆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咳逆气喘等胃气上逆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心、呕吐、呃逆、嗳气等气等肝气上逆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目赤、易怒等外邪侵犯外邪侵犯痰浊壅滞痰浊壅滞77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关系最为密切。(3 3 3 3)气陷)气陷)气陷)气陷气陷的病理表现气陷的病理表现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中气下陷:胃、肾、子宫、直肠位中气下陷:胃、肾、子宫、直肠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78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4 4 4 4)气闭)气闭)气闭)气闭情志抑郁或巨大的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突然昏倒,不省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或面难,气急鼻煽或面青唇紫。青唇紫。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一种病理状态。(5 5 5 5)气脱)气脱)气脱)气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慢性长期消耗、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汗吐下太过、大出血面色苍白、汗出不止、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脉微欲绝等。79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三)血的失常(三)血的失常1.1.1.1.血虚血虚血虚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态。失血过多失血过多久病不愈久病不愈慢性消耗慢性消耗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化生障碍化生障碍80(三)血的失常1.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2.2.2.2.血运失常血运失常血运失常血运失常(1 1 1 1)血瘀)血瘀)血瘀)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状态。血寒血寒血热血热气虚气虚痰阻痰阻血瘀血瘀瘀血瘀血812.血运失常(1)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外感温热病邪外感温热病邪五志过极五志过极临床以血躁床以血躁则神躁神躁为其特征。其特征。可出可出现心心烦或躁或躁扰,甚,甚则昏迷,或衄血、吐血、昏迷,或衄血、吐血、尿血、月尿血、月经提前量多、脉数、舌提前量多、脉数、舌红等症。等症。外感寒邪外感寒邪入里化热入里化热(2 2)血行迫急血行迫急阴邪久郁化火阴邪久郁化火82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外感温热病(3 3 3 3)出血)出血)出血)出血: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血热血热外伤外伤瘀血瘀血气虚气虚出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83(3)出血: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血热外伤瘀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