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936707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前期综合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经前期综合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经前期综合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经 前前 期期 综综 合合 征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3、了解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4、了解经前期综合征西医治疗。经 前 期 综 合 征 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 定义定义q 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如:头痛、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腹痛、水肿等一系列症候群。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中医妇科学称之为“月经前后诸证”。如经前乳胀、经行水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等。定义 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躯 现状n通过一些国家大量人口调查显示,妇女在经前或经期出现一种或数种体征或情绪症状者占30-80%,但严重影响生活或工作者占2-10%。n临床以20-30岁妇女常见约占89%,但亦可见于30-40岁以上的妇女。n 现状通过一些国家大量人口调查显示,妇女在经前或经期出现中医病因病机 经前期综合征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 血盈亏虚实变化有密切关系。主要与肝、脾、心、肾功能失调及气血失调有 关。中医病因病机 经前期综合征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 中医病因病机n n1 1、肝郁气滞、肝郁气滞经行乳胀经行乳胀 n n2 2、肝郁化火,火炎于上、肝郁化火,火炎于上经行口糜经行口糜 n n3 3、肝郁化火,火扰心神、肝郁化火,火扰心神经行情志异常经行情志异常 n n4 4、素体脾虚,水湿下注、泛溢肌肤、素体脾虚,水湿下注、泛溢肌肤经经 行泄泻、经行浮肿行泄泻、经行浮肿 n n5 5、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经经行眩晕、经行头痛行眩晕、经行头痛 n n6 6、肾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肾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经行音哑经行音哑中医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经行乳胀 病因和发病机制 迄今仍不十分明了,可能相当复杂。临床表现反映体内雌激素过多、孕激素不足,低血糖,甲状腺功 能减低和维生素B6缺乏。可能与中枢神经传递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综合作用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1、激素改变 2、神经调节失常 3、水、钠潴留 4、维生素B6缺乏 5、精神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1、激素改变 1、激素改变、激素改变 孕酮不足:PMS常发生在有排卵的周期,黄体期孕酮不足可导致PMS。孕酮不足以致雌激素相对过多,而产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出现头痛、水肿、烦燥、乳胀等。肝病患者雌激素代谢受影响,常易发生经前期综合征。1、激素改变 孕酮不足:PMS常发生在有排卵的周期,黄1、激素改变、激素改变 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PMS患者性激素水平并无明显改变,认为可能是大脑、下丘脑、垂体对卵巢激素敏感性增高所致。前列腺素(PG)的影响:PG可影响神经介质的活性及脑血流量,PGE2有镇静作用。研究发现,PMS妇女整个月经周期中PGE2、PGF2及代谢产物下降,PG也可能影响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导致水肿。但PG在PMS发生学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1、激素改变 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PMS患者性激素水平并无明显2、神经调节失常、神经调节失常一内啡肽(一EP)的影响:正常月经周期一EP从排卵前开始升高,持续至下次月经前。而PMS患者黄体期的一E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内啡肽抑制剂钠铬酮(na1axone)可以产生与PMS相似的症状。黄体期时,一EP的异常或对一EP的敏感性是引起PMS的各种表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n 2、神经调节失常一内啡肽(一EP)的影响:正常月经周期2、神经调节失常、神经调节失常5一羟色胺(5一HT)系统功能失常:5一HT与PMS的发生有关。PMS患者的5一羟色胺水平下降。使用释放5一HT或阻断其再吸收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PMS。n 2、神经调节失常5一羟色胺(5一HT)系统功能失常:5一HT3、水、钠潴留、水、钠潴留PMS患者的5一HT改变,使垂体促皮质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增加,从而影响电解质代谢,造成水钠潴留。但也有研究发现PMS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不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内液体再分配,引起腹胀、乳房胀痛。n 3、水、钠潴留PMS患者的5一HT改变,使垂体促皮质激素增加4、维生素、维生素B6缺乏缺乏临床上发现,应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在肝内代谢,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调节行为和情绪,改善症状,因此认为维生素B6缺乏可能是PMS的发病因素之一。n 4、维生素B6缺乏临床上发现,应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体内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且精神紧张时 常使原有症状加重。5、精神因素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且精神紧张时 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轻重不一,或以一 症为主,或几种症状并存。经前7天14 天开始出现症状,日渐加重,行经前2-3 天达高峰,直至月经来后症状消失,较 重者可迁延较久,查体无器质性改变。n 临 床 表 现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轻重不一,或以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q与忧虑有关的症状:神经紧张,情绪波动,不安与易激动。q与 压 抑 有 关 的 症 状:如好哭、焦虑、孤独感、自悲感等。q与精神失常有关的症状:如失眠、健忘、慌乱、思想不集中,甚至精神神经错乱等。q一 般 躯 体 不 适:明显的有头痛、周期性偏头痛、乳房胀、发热、口舌糜烂、腹胀、腹泻、肢体浮肿、腹部痉挛与疼痛,体重增加,恶心乏力等。q行为方面的改变:胃纳增加,特别喜进甜食或咸食,不愿到社交场所,只愿留在家中,性欲增加或减退。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企图。n 临 床 表 现与忧虑有关的症状:神经紧张,情绪波动,不安与易体体 征征q有浮肿者可见颜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有浮肿者可见颜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q乳房胀痛明显者,检查时可发现乳房触乳房胀痛明显者,检查时可发现乳房触 痛性结节;痛性结节;q经前有粘膜变化者,可有口腔溃疡;皮肤可见经前有粘膜变化者,可有口腔溃疡;皮肤可见荨麻疹或痤疮样疮。荨麻疹或痤疮样疮。体 征有浮肿者可见颜面及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阴 道 细 胞 学 检 查 2、宫 颈 粘 液 检 查 3、内 分 泌 检 查 4、基 础 体 温 测 定 5、其 它 检 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的测定主要是排除全身性疾病或低血糖。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阴 道 细 胞 学 检 查 诊诊 断断 要要 点点q特殊而短暂的与月经有关的症状,发生在黄体期而消失于卵泡期。q一些症状重复出现,每月发作一次。q症状的严重程度已影响生活和工作。q必要时结合雌激素或孕酮测定,或参考阴道细胞涂片检查以确诊。诊 断 要 点特殊而短暂的与月经有关的症状,发生在黄体鉴鉴 别别 诊诊 断断q本病应与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相鉴别;q有乳房结节者应与乳腺病相鉴别;q精神症状严重者应与周期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神经官能症相鉴别。n 鉴 别 诊 断本病应与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营养缺乏性治治 疗疗n q中医治疗 q q西医治疗治 疗 中中 医医 治治 疗疗q本病的发生与冲脉之气有密切关系。在脏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q辨证要点:1、主证是什么 2、病位:在何经何脏、在气或在血 3、病性:是属虚或属实中 医 治 疗本病的发生与冲脉之气有密切关系。在脏腑与肝、脾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大法:疏肝、健脾、补肾、滋养阴血治疗大法:疏肝、健脾、补肾、滋养阴血 q调肝为主,采取柔肝、疏肝等法。q脾虚者,法当健脾。q肾阳虚者,治宜温肾扶阳。q肝肾阴虚者,当滋补肝肾;q阴虚阳亢者,又当滋阴潜阳。q血虚气弱者,当养血益气。q心脾两虚者,则宜养心益脾。治疗原则治疗大法:疏肝、健脾、补肾、滋养阴血 分证论治分证论治q经行乳胀 q经行泄泻 q经行头痛 q经行情志异常 q经行浮肿 q经行发热 q 分证论治经行乳胀 经行乳胀经行乳胀 主证主证 经前乳房胀痛,甚则不能触衣,疼痛拒按,经 行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经行不畅,色黯 红。舌质红,苔薄,脉弦。治法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药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g,枳壳12g,香附10g,川芎10g,白芍12g 当归15g,川楝子10g,路路通10g,陈皮6g,甘草6g。n 经行乳胀 主证 经前乳房胀痛,甚则不能触衣,疼痛拒按经行泄泻经行泄泻、脾虚、脾虚 主主证证 每届经期,或经行前后,大便溏薄,倦怠嗜睡,肢软乏力,或脘腹胀闷,或面目浮肿。舌质淡,苔白润或白滑,脉濡缓。治法治法 健脾益气,淡渗利水。方药方药 参苓白术散。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扁豆15g,莲子肉15g,山药15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3g(后下),大枣5枚。经行泄泻、脾虚 经行泄泻经行泄泻2肾虚肾虚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晨起尤甚,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月经量少,色淡,平时带下量多,质稀,面色晦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法治法 温肾健脾,除湿止泻。方药方药 健固汤合四神丸。人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20g,巴戟天10g,吴茱萸6g,肉豆蔻12g,补骨脂15g,五味子10g。经行泄泻2肾虚 经经 行行 头头 痛痛1、血虚血虚 主主证证 经行或经后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少寐多梦,舌质淡,苔白,脉虚细。治法治法 养血益气。方药方药 八珍汤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白芍15g,熟地黄15g,柏子仁15g,阿胶11g(烊化),何首乌30g,川芎9g,当归15g,茯神12g。经 行 头 痛1、血虚 经经 行行 头头 痛痛2阴虚肝旺阴虚肝旺 主主证证 经行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治法 养阴清热,柔肝熄风。方药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30g,生地黄15g,山茱萸15g,桑椹子30g,牡丹皮12g,芥穗6g,生龙骨30g,菊花12g,泽泻9g,白芍15g,黄芩9g。经 行 头 痛2阴虚肝旺 经经 行行 情情 志志 异异 常常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治法 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方药方药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丸,去川芎、法半夏。甘草6g,小麦30g,大枣7枚,黄芪15g,茯苓15g,茯神15g,当归10g,柏子仁10g,远志6g,五味子6g,人参15g,酸枣仁15g,肉桂6g。n 经 行 情 志 异 常 主证 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经经 行行 浮浮 肿肿 1脾肾阳虚脾肾阳虚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面浮肢肿,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经行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治法治法 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药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熟附子、淫羊藿。茯苓20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6g,熟附子15g,淫羊藿10 g。经 行 浮 肿 1脾肾阳虚 经经 行行 浮浮 肿肿2、气滞湿郁、气滞湿郁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面目浮肿,经前小腹胀满,脘闷胁胀,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舌质正常,苔白,脉弦滑。治法治法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方药方药 八物汤去熟地,加茯苓皮、泽兰。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木香6g,槟榔10g,茯苓皮10g,泽兰10g。经 行 浮 肿2、气滞湿郁 经经 行行 发发 热热 1阴虚阴虚 主证 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经量少,色鲜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 蒿芩地丹四物汤去川芎,加银柴胡、白薇。青蒿12g,黄芩10g,地骨皮12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5g,银柴胡10g,白薇10g。经 行 发 热 1阴虚 经经 行行 发发 热热肝郁肝郁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发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质红,苔微腻,脉弦数。治法治法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方药方药 丹栀逍遥散。牡丹皮12g,山栀子12g,柴胡9g,白术15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9g,煨姜6g,甘草6g。经 行 发 热肝郁 经经 行行 发发 热热血瘀血瘀 主主证证 经前或经期发热,乍寒乍热,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挟有血块,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有力。治法治法 活血化瘀,清热调经。方药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山栀子。赤芍15g,桃仁12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9g,甘草6g,红花10g,枳壳12g,柴胡9g,桔梗12g,牛膝15g,山栀子10g。经 行 发 热血瘀 四、西四、西 医医 治治 疗疗 1、心理治疗 2、维 生 素 B6 促进5一HT及多巴胺的合成而起镇静作用,可促进雌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可抑制泌乳素的合成。3、利尿剂 4、氟西汀:抗抑郁药 5、激素治疗:孕酮 丹那唑 6、溴隐亭四、西 医 治 疗 1、心理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